唐寅在科场失意后备感世态的炎凉,故其诗作常有所表现和揭露。“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席上答王履吉》)。以对比的手法痛斥口是心非的“今日才彦”。《和雪中书怀》中写“暗笑无情牙齿冷,熟看人事眼睛酸”的感叹,只有饱受了倾轧、中伤之苦者,才能倾吐出这种感叹。基于这样感受,他时常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悲愤:“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十年掩□青衫敞,八口啼饥白稻荒。”(《赠徐昌国》)凄苦之情,溢于言表。面对淹蹇的时运,唐寅常表现出一种疏狂玩世、狷介自处的态度。《把酒对月歌》写道:“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将其狂放不羁的傲气和盘托出。《警世八首》之五告诫“为人须是要公平”、“交朋切莫交无义”、“但行好事莫相轻”,表现了诗人狂放后面的诚心。
唐寅作品多纪游和题画的诗歌。特点是能任意挥洒。自写胸次,有天然之趣。他善以画境构思诗歌。《烟波钓叟歌》首先勾勒太湖周围环境,山、岭、鹧鸪、烟竹、鲤鱼……在此环境里出现一个“钓叟”,外表是“雪白长□清凄凄”,神态是“芦花荡里醉眠时,就解□衣作衾枕。”真是诗中有画。其诗还时有奇想,以“大瓢小杓何曾乾,长篇短句随时有,饮为长鲸吸巨川,吞天吐月鼋鼍吼”来形容文思,可谓狂佯恣肆。他还好以俚语、俗语入诗,但又做到语浅而意隽。“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花船与柳边”,“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皆是情趣盎然的好诗句。唐寅在多数纪游、题画篇什中通过山水和画境来表现他功名无望的哀怨和别有深意的寄托。“翘首三山何处斫,却看身世使人悲”(《焦山》),“莫嫌此处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皆以画喻世,寄寓感慨。
唐寅的诗有两大缺点:一是诗作常流于浅谑;二是经常宣扬因果、宿命的思想。
唐寅散文也颇有佳作,如《与文征明书》,言被累之苦、出狱之艰以及归家种种落拓的窘况,读之令人酸鼻。全文词采华美,感情充沛。多用排比,较有气势。此外,他还善词、善画、善书。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代嘉庆六年(1801年)长沙唐仲冕辑《六如居士全集》,收诗文集7卷,补遗1卷,外集6卷,画谱3卷,制义1卷,墨亭新赋1卷,花坞联吟1卷。到了清代初年,桃花庵尚存部分建筑。顺治间,名医沈明生徙苏得此宅,构亭台,植竹木,池沼叫长宁池,内植荷花,岸夹芙蓉,并跨塘建一亭,取名“蓉镜亭”。当时莫俨高曾写有《送明生先生迁六如别业》一诗:“六如泼墨狂歌处,桃树无多潭水秋;之子移家当胜地,一楼八咏继风流。”到了乾隆年间,有僧禅林、道心,又就其地改建为宝华庵,古庵至今犹存。在靠近苏州林机厂南侧一隅的西大营门,尚能找到石栏围绕的“双荷花池”,唐寅故居宝华庵(又名玉涵堂),即在池的北侧。现有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南向,大致可分为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一水阁,临池而建,颇具风致特色。面阔五间,计15.4米,进深9米,硬山顶,船蓬轩,圆作梁架。第二进为殿堂,清静幽深。在水阁东侧有石板小桥跨池,以通出入。池畔绿树荫翳,宛转鸟语,醉人花香,环境清雅绝俗。春秋佳日,来此凭吊、寻踏者络绎不绝。
李梦阳
李梦阳(1473年~1530年),初名萃,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庆阳府安化县(即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葬于河南钧州大阳山。穆宗隆庆初年,谥景文。李梦阳于弘治癸丑(1493年)中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贵州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
生平介绍
李梦阳的曾祖父不知何地人氏,后流落于河南省扶沟县东北40里的大冈村,入赘王聚家,改姓王,起名王恩。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因他家贫困,入了军籍,按规定每辈人要有一人当兵,因此,王恩和岳父王聚一同在蒲州(今陕西省蒲城县)参军。随后,他们翁婿两人随军转徙于庆阳,在庆阳卫当兵,并将家属迁来庆阳定居下来,只留王聚的弟弟王三公世守扶沟老家。在建文帝时,王聚与王恩一并参加了白沟河战斗,皆战死,尸骨未得,以衣冠葬庆阳的道士坪。王恩遗有两子,长子名王忠,年仅8岁,为李梦阳的祖父;次子名王敬。王恩夫人改嫁,两子流落于宁州(今甘肃省宁县),往返于宁州与彬州(今陕西省彬县)之间经商,被宁州一位姓李的老太太看中,将女儿许配于王忠。定居于安化县城南郊一带,做盐与菜的生意。王忠敬佛行善,人称佛王忠,后被人诬陷,死于狱中,享年53岁,葬于庆阳城南文笔峰上的东岳庙前。王忠留有三男两女:长子王刚,次子王庆,三子李正。
李梦阳的父亲就是李正。李梦阳在族谱上写道:“呜呼,我李冒王氏者,盖三世矣,至我先大夫而始复李氏。”这就是说,到李梦阳的父亲李正,才恢复了他家的李姓。李正,字惟中。性度宽宏,交与有情。以岁贡任阜平训导(今河北省阜平县),勤学善教,艺精六书。升周府封丘王教授,与王友善,克勤职守。李正生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卒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五月十六日。葬城南高家坪(今庆阳县南川十里坪)。卒后追赠承德郎、户部山东主事,加赠奉直大夫、户部贵州司员外郎。李正之妻高氏生有三男两女:长子名茂,又名孟和;次子梦阳,三子孟章。李梦阳为其母写有墓志,现藏于县博物馆内。
李梦阳出生时,其母高氏梦见一轮红日堕落怀中,所以其父给他起名梦阳,字天赐。李梦阳幼年时,随父母在阜平、开封等地生活。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他19岁时,回归故里,参加了陕西省乡试,考取第一名;第二年即明弘治六年又考中进士。这年8月,其母高氏在京师去世,他与其父扶柩回归故里;接着弘治八年其父又在故里去世,这期间,他一直丁忧在家。期满后,朝廷任他为户部山东司主事、又转贵州司员外郎,后调官为户部郎中。他性情刚直,因不愿巴结奉承人,得罪了权大位重的要人,被找了些岔子关人监狱,不久获释。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李梦阳按照孝宗皇帝的诏书呈上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建议。他说:目前时局存在着“二病、三害、六渐”。这份上书共5000佘言,集中论述了朝廷处事的得失。上书末尾说:“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之人,攫取私自利益而祸害百姓,其势犹如猛虎。”张鹤龄在孝宗皇帝面前辩解,摘录李梦阳上书中“皇上优厚张氏”一语,诬蔑李梦阳毁谤张皇后为张氏,其罪当斩。当时,张皇后正被孝宗皇帝宠爱,皇后的母亲金夫人又在孝宗皇帝面前哭诉,孝宗皇帝不得已将李梦阳关到了由锦衣卫管理的监狱里,不久又找机会把李梦阳放了出来,仅取消李梦阳的一年俸禄。金夫人又哭诉不断,孝宗皇帝再未听她的,而在僻静处召见张鹤龄,狠狠地责备了他一顿。张鹤龄吓得摘下官帽给孝宗皇帝直叩头,并保证不再纠缠此事。孝宗皇帝的左右大臣都知道孝宗皇帝有意保护李梦阳,奏请孝宗皇帝不要重罚李梦阳,仅把李梦阳用木杖打一顿给金夫人出一下气。就这,孝宗皇帝也没有同意。他对尚书刘大夏说:“你们这些人想叫我用木杖将李梦阳打死吗?我怎么能通过杖杀正直的大臣来取悦左右大臣的心呢!”有一天,李梦阳在路途中遇上了寿宁侯张鹤龄,两眼冒火,气愤难忍,就破口大骂,还不解恨,上前用马鞭打掉了张鹤龄的两颗牙齿。从此,寿宁侯害怕了李梦阳,不敢再和他计较了。
明孝宗驾崩,武宗皇帝即位。当时,武宗对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太监最为信任,靠他们办事,架空了内阁。尚书韩文与其他大臣每说到这件事就哭泣不止。李梦阳问道:“您们都是些朝廷掌权的大臣,怎么婆婆妈妈地要哭呢?”韩文说:“遇上这种情况又有什么办法呢?”李梦阳说:“这好办!叫专管进言纳谏的御史们上书揭发这些太监的罪状,内阁大臣们拿上这些奏章极力劝说皇帝,您再率领全体大臣在宫廷里争,其他官员必然积极响应,如此这般,把这些太监赶出宫廷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吗?”韩文听罢,连说:“此计很好,此计很好!”就叫李梦阳写奏章。李梦阳立马提笔就写,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一篇声讨太监的檄文写好了。但这次商议的事被泄漏了出去,韩文等大臣被武宗赶出了宫廷。刘瑾对武宗皇帝从轻处理韩文等大臣很不满足,假借武宗旨意将韩文贬官到山西省当了布政司,接着又强行让他退休。过了一段时间,刘瑾又找借口把李梦阳关进了监狱,准备杀李梦阳以泄愤。李梦阳的文坛好友康海去刘瑾处说情,刘瑾才放过李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