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7495500000013

第13章 驻藏军人常见心理问题与处理(3)

如何提高驻藏军人的军事心理素质

一、军事训练中驻藏军人应具备的军事心理素质1.普通官兵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军人这一特殊的职业决定了军人的性格与普通人的性格有所区别,良好的军人性格在和平年代,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军人应具备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1)勇气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军队要想赢得胜利、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除了统帅的正确指挥外,还需要军人有敢于面对危险的勇气,具体说来就是要遇事果断、敢于负责。这种勇气是从智慧中产生出来的,要有智之勇,而不是蛮干。因此,军人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勇于面对一切困难。

2)胆量胆量是促使人们在心理上战胜极大危险的可贵力量,是战胜敌人的必备条件。从士兵到统帅,胆量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作为军队的指挥官,有卓越智慧作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作为士兵既有高超的本领又有胆量过人,便是一名优秀的士兵。

3)坚韧军人面对种种情况的冲击,诸如真真假假的情报,由恐惧、疏忽和急躁所引起的错误,由正确的或错误的见解、真的或假的责任感和怠惰或疲劳所引起的违抗行为,以及一些谁也想象不到的偶然事件等等,就需要具备这种坚韧性格来与之相对抗。在困难面前让步,便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4)机智机智是一种能够出色地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能对突然的危险迅速想出救急的办法。机智来自于智慧和镇静两个方面,对意外质问的恰当回答主要是聪明头脑的产物,而应付突然危险的恰当办法则须以感情的镇静为前提。

2.军事指挥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尤其对军事指挥员来说更显得重要。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军事上,大量的高新技术武器的出现,对普通武器和传统战术提出了挑战。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军事指挥员如何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正确灵活地运用好新的装备,这对决定战争的胜败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军事指挥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呢?

1)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这是由军队的特殊职能和军事指挥员完成军队重要任务的要求所决定的。军事指挥员首先应对军事行动的目的性、重要性十分明确。其目的性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因为它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相关联。在我军历次战斗中,广大指挥员之所以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克敌制胜,正是基于寻求解放、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维护国家尊严的目的,产生了高度的自觉性。然而,作为基层的指挥员,对全局的战役、行动目的,往往不易把握。此时,只能在上级指挥员的意图下,为达到作战目的而去自觉行动。

2)应具有果断准确的个性在战争状态下,指挥员的现代战略部署、作战计划、果断准确的实战指挥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主动与被动、胜利与失败。下级指挥员,面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战场情况,能否果断地指挥,对夺取战斗的胜利意义重大。高级指挥员,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须具备果断准确的心理素质。

3)应具有坚韧的毅力军队是执行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任务的武装集团,它要求指挥员具有一股韧劲和恒心。在作战的关键时刻,要能坚持忍受最大的困难,经受住持久的考验。部队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员的坚韧性,这是克敌制胜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4)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现代战争的特点,要求军事指挥员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这是完成战斗任务的重要心理保证。军事指挥员在情况危急、环境艰难、指挥受挫、作战失利、伤亡过大、心情不佳等情况下,往往易产生沮丧、愤怒,继而失去自控能力,从而造成战局不利。所以,强调指挥员在平时的实践中,尤其在近似实战条件下加强自控能力的心理锻炼,不断提高自控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军事训练中如何提高驻藏军人的军事心理素质1.增强军人心理承受能力外军对军人的心理学研究十分重视,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一直作为军事训练课目之一。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军队中近1000万人做过心理测验,以此进行职业选择,并作为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的客观指标。到战后,军事心理学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军队内部团结和管理,到士兵的战斗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从对工程设计、训练方法、条例的心理建议,到对战士认识信息并作出决定、行动的分析;从军队心理特征,到指挥员、参谋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等,都取得一定进展。通过军内外的一些实战范例可以看出,对部队进行体力、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提高部队军事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大至一场战争,小至一次战斗,能否取得胜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仅取决于部队的数量和装备,而且取决于士兵的心理状态,如焦虑、紧张、恐惧、厌战,对战斗必将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平时对官兵或无参战经验者,进行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可以想象,战场上的硝烟弥漫,炮火连天,飞机的轰炸声,汽车和坦克发出的噪声,甚至火箭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可能使用,可给官兵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紧张、恐怖,妨碍正确的判断,对某些武器、仪器的准确操作可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应当如何进行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呢?1)让参战官兵了解现代战争的本质和性质,明确保卫祖国的义务、责任懂得我国的有关政策,党和人民的期望及重托,对提高军人心理稳定性和战斗准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军人战斗心理准备中的意志稳定性、奋不顾身与敌人作战的坚定决心的前提。

2)使参战官兵深刻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了解火箭、核武器的威力和特征从而加强军人对战胜敌人的信心,提高对大规模杀伤武器防御的能力,有助于军人克服“原子弹恐怖症”的心理。3)利用战术演习和作业过程来熟悉现代战争的情况如可借助影片、幻灯、挂图及其他训练用具的生动模拟,给军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战斗中可能出现的喊杀声、光的闪烁、某些气味等,帮助军人了解战斗中的有关知识。

4)积极地宣传解放战争年代的战斗功勋能帮助军人熟悉战斗的条件和要求以及在危急情况下的正确行为,更多地宣传本兵种军人的战功,有利于鼓舞官兵的士气。

5)让参战官兵懂得在战斗典型情境中,做本职任务的事越多,战斗心理准备的效果就越好复杂的训练,即模拟战斗任务的多样化和完成这些任务的多样化,是培养军人心理适应战斗的最好方法。同样,演习和实弹射击,也有助于培养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6)担任战斗值班进入值班前,一般要宣读命令,要做作业和训练。在这些过程中,军人对执行战斗任务要做心理上的准备,并研究前任值班分队的经验、机械、仪器及值班工作的突出特点。值班期间,可唤起军人心理上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官兵练出快速而有组织的战斗集体。

7)利用警报训练军人的心理警报对军人的心理状态,对突如其来地进入战斗的心理准备,有着很大的影响。警报能使军人向积极的心理发展,唤起注意、记忆和思维敏锐的心理状态,使军人习惯于克服出乎意料的困难。

8)注意军人集体心理训练集体心理训练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士兵间的协调、工作中的互相配合,取决于他们在专业和职务方面的合理分配。为了促进军人战斗心理准备的形成,应该让他们熟悉现代战斗行动的性质,向他们解释清楚并在实际上练出降低核武器及其他武器影响的方法。这对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军人的群体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成员、成员对成员的吸引力。有学者把凝聚力界定为“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凝聚力是群体存在的必要条件,通俗地说凝聚力就是向心力。群体的凝聚力越高,就越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主体”的作用,顺利实现群体目标。凝聚力高的群体有如下特征:群体的团结,来自内部合力;群体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群体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和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群体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个成员都明确意识到群体目标;成员对群体目标和领导者持肯定支持的态度;群体成员承认群体的特征,并有维护群体继续存在的意向。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军人的群体凝聚力呢?根据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故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群体的领导方式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实行民主领导方式的群体比实行专制和放任领导方式的群体成员之间会更友爱、更活跃,相互交往更多,感情更融洽积极,凝聚力也更高。因此,群体应实行民主领导方式。

2)群体成员目标、信念和态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越强,凝聚力越高,这也是同性质的一方面。因此群体成员间应保持目标、信念和态度的高度一致性。

3)外部的压力群体受到外部压力时,往往会使群体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增强信息交流,以对付外部压力,这就提高了群体的凝聚力。因此,给群体一定的外部压力,有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如连队之间开展竞赛等,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研究证明,个人与群体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这和企业中奖金与车间效益挂钩、奖金与个人实绩挂钩是同一个道理。

5)群体的规模群体规模太大,容易产生意见分歧,降低凝聚力;而规模太小,又会失去平衡力量,难以解决矛盾。适当规模的群体,有利于完成工作任务,更有助于维护较强的凝聚力。

3.增强军人的心理凝聚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出现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军队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强军营官兵的心理凝聚力。

1)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国防心理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军队、尊重军人的良好风尚这就要求,军队和地方都重视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如增加军事知识教育课,在大、中学生中增加军训课,加强预备役军人的训练,在退伍、转业军人中建立后备军人档案。大力开展学军史、战史活动,组织参观兵器和军事训练实战演习。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国防观念,积极支持军队建设,不断增强军营凝聚力。

2)改善军人待遇,增强军人的光荣感对干部,应严格执行《服役条例》,保证进出走留畅通。团以上干部和技术专业干部,实行职业军官制。一般战士服役3~4年,延期服役者,享受志愿兵、专业军士待遇。在社会生活中,要对军人给予适当优待。军人有了一定的荣誉感和优越感,就会随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以军营为家,自觉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

3)调整军队内部结构,密切上下左右关系首先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官兵关系的优良传统,如规定干部下连队当兵代职、开展尊干爱兵活动、坚持官兵一致等。其次,要加强连队全面建设,应把部队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越往下越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坚强稳固的基础。第三,要在部队编制上下些工夫,把质量建军提到议事日程,宁肯要有效果不显眼的训练演习,不要表演式的花架子,真正做到兵精将强。

4.培养军人的士气

所谓士气是指“部队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士气是军人和军人群体的精神面貌、心理品质和凝聚力在作战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是军人在作战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它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构成士气的要素有以下四点:政治信仰。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念或信仰指导下进行的。政治信仰是士气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才能激发起官兵高度的战斗热情,勇敢作战,始终保持昂扬的士气。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军人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是构成士气的又一要素。如果官兵参加的是正义战争,他们认识到为正义而战,就会激起参战热情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士气高涨。必胜信念。在战斗中,官兵坚信胜利属于自己的信念,是构成士气的又一要素。这样,无论什么困难,官兵都能克服,直到战胜敌人,取得胜利。鲜明的倾向性情感体验。士气往往表现为官兵在作战过程中情感体验较平时更为强烈,具有更明显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集中表现为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

那么,如何培养激发官兵的士气呢?1)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官兵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是士气的基础和根本,因此要培养士气,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官兵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具体说就是组织官兵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2)进行国际形势教育,使官兵认识理解战争的性质主要是使官兵认识到我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在过去、现在、将来的战争中,我军总是在正义一方。

3)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必胜信念使官兵认识和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信我军无往而不胜。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官兵激发起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外来之敌的无比痛恨,从而坚定消灭敌人的决心。

另外,战时的教育和鼓动也有助于提高士气。

驻藏军人工作中常见心理问题与处理

一、工作初期不适应怎么办

无论是刚离开家门、校门走入军营的青年军人,还是从原先工作岗位调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职业军人,几乎都会遇到一个工作初期适应的问题。有些军人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工作适应不良,如感觉工作太紧张、压力太大,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的知识技能差、一时不能胜任工作等。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出现。

1.工作初期适应不良的产生原因

1)工作前后的环境反差过大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一种过程或状态。当个体所处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时,就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具体地说,当一个人在从事一项新的职业或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如果他(她)先前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现在的生活环境相同或相似,那么就比较容易适应新的职业或工作环境。相反,如果前后生活环境反差较大,甚至完全不同,那么就很容易产生适应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