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日本首相评传
7483500000084

第84章 鸠山由纪夫(2)

在国民热切的期待中,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鸠山政权倡导“从混凝土到人”的理念,在2010年度所谓“守护生命的预算”中,大幅削减了18.3%的公共事业开支,增加了9.8%的社会保障经费、5.2%的文教科学研究费,从育儿、教育、农业、医疗保险、雇用等“民生”领域着手,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一些直接补助国民的措施,展开了“守护国民生命、保障国民生活的政治”,力求兑现选举承诺,展现政权更替的现实成果。

第一,育儿和教育方面。育儿补贴是民主党新政的金字招牌。民主党创设了向每位儿童每月发放2.6万日元补贴的新制度,一直到初中毕业。该制度不设收入限制,受到国民欢迎。高中免费教育是民主党新政的又一大亮点。民主党采取发放补助的方式,完全减免公立高中每年约12万日元的学费。私立高中的学生,同样享受等额补助,而对于上私立高中的低收入家庭,则补贴最高达到24万日元。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有利于减轻普通家庭的负担,避免青少年因经济原因辍学。

第二,养老金和医疗方面。曾经引以为荣的日本养老金制度,在步入“不惑”之年后,不仅由于代际间支付与回报的不公,财政赤字状况严峻,面临制度性危机,而且由于社保厅的违规挪用、养老保险数据遗失,以及滞纳养老金行为等,使日本养老金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可以说能否重建养老金制度,是民主党新政成败的关键。鸠山首相在2009年10月的参议院大会上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在四年内创建新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思路:一是将国民、厚生、共济三种养老金统一为一种形式;二是创设“收入比例养老金”;三是以消费税为财源设置“最低保障养老金”。根据优先顺序,政府将争取在两年内解决“消失的养老金”问题,恢复国民信任,逐步摸索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

医疗制度改革同样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政府负担加重、医疗投入比例失衡、医护人员短缺、“医疗体制解体”的形势,鸠山首相提出:“要改变以往仅从财政观点出发一味控制医护费用的方针,着手创建能够提供高效、稳定、高质量医护服务的体制。”具体做法是:一是要废除自民党2006年制订的“高龄老人医疗制度”,创建新的医疗制度。二是将医生人数增加1.5倍,充实急诊、妇产科、儿科和外科,重建地方医疗体制。

第三,增加雇用,刺激经济发展。民主党在世界金融危机重创日本经济的困境中上台,2010年日本经济恢复依然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雇用形势依然严峻。

鸠山认为:“全球化经济已经破坏了日本的国民经济,市场至上主义已经破坏了日本的传统社会。”今后政府“不应盲目乐观于经济指标的数字,而是要在增加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扩大个人消费的同时,在医疗卫生、环境、旅游、文化体育等新领域创造出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实现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为此,鸠山内阁相继于2009年12月颁布了两个重要文件:《为了明天的安心与发展的紧急经济对策》(12月8日)和《新发展战略(基本方针)》(12月30日),其中保障就业均是核心问题之一。鸠山政权在推进长期雇用、原则上禁止短期派遣或向制造业派遣员工的同时,强化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并且扩充雇用调整补助金,预算比上一年增加了十倍以上。

在迎来《日美安全条约》修订50周年之际,新上台的民主党在走向“普通国家”战略未变的情况下,调整了自民党时代“追随美国”或曰“对美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打出“自立外交”、“自主外交”的口号。其行动集中表现为两个重点,即追求日美“对等”关系的对美外交和倡导“东亚共同体”的重视亚洲的外交。

对美外交方面,鸠山在承认“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轴”的同时,更加强调要建立“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开展“自立”、“自主”的外交。民主党上台以来展开了一系列有别于自民党的外交行动。譬如2009年9月9日“三党联合政权协议书”中表明要重新审视美军基地问题。9月16日,外务大臣冈田克也下令成立调查组调查“日美核密约问题”。2010年1月15日,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下令撤回在印度洋为美国等提供供油服务的军舰,中止了八年来的供油行动。代表性的是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在日美关系中如刺在喉。与其强调其重要性,毋宁说它在日本外交或日美关系的战略调整中更具象征意义。

与此相对照的,是鸠山政权对亚洲及对华关系的“接近”,即提出积极创建“东亚共同体”,加强与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外交关系。鸠山在2009年8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的“日本的新道路”中强调:“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亚洲国家的身份,必须将经济充满活力、联系日益紧密的东亚地区作为我国生存的基本空间,不断努力为该地区创造稳定的经济合作和安全体制。”“我认为,地区一体化和集体安全是我们在实现日本宪法主张的和平主义和多边合作原则方面应该遵循的道路。这也是为保护日本的政治和经济独立、在身处美中之间的情况下追求我们利益应该遵循的适当道路。”2010年新年讲话中,鸠山首相再次强调了推进“重视亚洲的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政策。

重视对华关系的积极姿态,是民主党外交的重要举措。民主党要人在对历史问题有相对比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表现出更为现实性地“接近”中国。2009年9月22日,鸠山首相与胡锦涛主席在纽约举行了首次中日首脑会谈。鸠山表示,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将坚持“村山谈话”精神,在台湾问题上将继续恪守日中联合声明,并且希望两国克服种种分歧,建立相互信赖,共创东亚共同体。同年12月10日,小泽干事长率领643人的日本民主党代表团暨第16次“长城计划”友好交流使节团访华,其中包括143名民主党议员。这是民主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访华团队,表现出民主党重视对华关系的态度。民主党实质性的对华政策,有待在政权稳固的基础上逐步清晰化。然而,在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和出口对象国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政治安全互信与经济合作,以“充实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成为民主党政权的重要课题。

鸠山内阁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遇到的问题可谓堆积如山,有些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实施的政策不免存在一些漏洞而遭到种种非议,加之鸠山本人优柔寡断、摇摆不定,导致内阁支持率一路下跌,2010年2月,支持率由成立之初的71%降至41%,首次低于不支持率45%,5月支持率已跌到21%,不支持率则达到64%。其中关键的几组关系包括“3K”问题如何处理,以及结果如何,都直接影响到了鸠山政权的稳定乃至政治生命。

一是政治资金问题。新政权成立以来,鸠山首相和小泽干事长的政治资金问题相继成为舆论焦点。这一丑闻直接打击了国民对鸠山政权的信任和高支持率,削弱了民主党的执政基础,成为在野党攻击现政权的靶子,严重影响了国会运营,也影响了2010年参议院选举,进而成为鸠山下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民主党内部的双重权力即鸠山与小泽的关系问题。在主张“政治主导”、“首相主导”和“党政决策一体化”的情况下,存在着主持政务的鸠山首相与负责党务的干事长小泽权力如何协调、任务如何分工的问题。统领民主党最大派阀“小泽军团”的小泽一郎,被舆论称为“幕后将军”,被认为是真正的实权人物。不容否认,从内阁人事,到党务安排,再到预算制订以及外交运筹等,处处可以看到小泽强大的影响力。因此,鸠山如何发挥领导能力,协调双方关系,灵活运用小泽的影响力,整合内部力量,以推进民主党新政是关键问题之一。

三是鸠山政权内联合政党的关系。推翻自民党上台执政的民主党,在众议院占据多数的情况下,依靠与社民党、国民新党联合,维持着参议院的多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立足未稳、资历尚浅的民主党,估计还可能联合有关小党,以维持稳定的政局。故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民主党不得不尊重其他联合执政党的意见,例如,安全问题上社民党的主张和经济对策上国民新党的意见。典型的就是普天间机场问题,除去自己的考虑之外,鸠山首相还夹在美国和社民党、冲绳县等地国民之间,进退两难,考验着联合政权的关系和鸠山本人的能力。最终,2010年5月30日,社民党因不满政府的驻日美军基地搬迁方案而退出联合政权,成为压垮鸠山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是民主党与官僚的关系。“政治主导”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也不能是单纯形式上的政治家“主导”。民主党议员普遍缺乏执政经验,有近一半是新当选的议员,能否取代精英官僚进行实质性的有效决策,并领导指挥官僚切实贯彻实施政策是问题的核心。所以,“摆脱依赖官僚”,不是简单地“敲打官僚”,削减官僚权力,而是随着公务员制度改革,如何协调关系,利用官僚,逐步加强政治家的立案、决策能力,走向真正的“政治主导”,否则即使大量议员进入政府,也会变成“依赖官僚的脱官僚”体制。

五是民主党与美国的关系。对美关系成为民主党外交的核心问题,其中以“普天间机场”为焦点的基地问题,也成为一个让鸠山挠头的事情。短期来看,在野的民主党上台后存在一个角色转换,即与美国磨合的技术层面问题,长期来看,则是日本外交理念和战略转换的问题,就是鸠山强调的“自立自主”、“对等”的“有尊严外交”,也是小泽在冷战结束后就曾主张的“使日美关系与时代变化相适应”的“普通国家”之路。需要指出的是,日美同盟关系短时期内难以发生剧变,正如鸠山首相改变上台之初的口气,在2010年1月的施政演说中反复强调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毋庸讳言,日美关系的调整,极具艰巨性与复杂性。鸠山在5月13日自食其言,放弃此前设定的5月底落实美军基地搬迁问题,造成外交工作的迷局,导致了社民党退出联合政权,引发政坛地震。鸠山内阁支持率直降为17%,不支持率升到70%(《朝日新闻》5月29、30日舆论调查)。

显然,辞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举之牌”。鸠山面临的最直接压力,来自于民主党内部。党内一直持续不断要求鸠山和小泽引咎辞职的呼声一举高涨。面对7月中旬即将举行的参议院选举,民主党特别是参议院的干部和议员认为,照此下去,必输无疑,强烈要求首相辞职,因为“民意”不可违。原本想坚持下去、共渡“国难”的鸠山,不得不痛下决断。6月2日,鸠山含泪宣布将与小泽一郎干事长双双辞职。

由此,鸠山被媒体批为“日本宪政史上的愚蠢宰相”,八个月有余的执政,被斥为“罪该万死的失政”,是“日本之恶梦”。然而,鸠山内阁建立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了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的格局,为日本政坛政党相互竞争、轮流执政的常态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执政党打破内部既得利益结构,调整外交策略提供了一定条件。鸠山强调的政策理念、决策程序固然存在新意,然而,具体政策内容方面,亦存在着相当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有待在实践中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