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环境艺术纵横谈
7483100000005

第5章 综论篇(5)

园林是人们生活的特殊环境,园林艺术是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利用自然风趣,通过概括与提炼,在园林中创造各种理想的意境。它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中国园林在汉代已有,唐代更多。汉武帝迷信神仙,在建章宫太液池内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一园艺手法影响到后代园林的山池组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艺术一般崇尚自然野趣的风格。唐宋以来不少官僚又兼文人画家,他们自建园林或参加过园林设计工作,很自然地便把思想情感、文学修养和绘画的意境运用到园林营造中。所以唐宋以来,“诗情画意”的情调更甚,使园林的布局,一些艺术手法局限于山水画的意境中。

园林设计要有密有旷,即有些部分以封闭为主,另外一些部分要有一定的开阔空旷之余地,即封闭与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和花木的设置布局,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

城市中的园林,由于地面所限,往往存在着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的毛病。有的因为追求山石的幽深和迂回的意趣,而用石过多,产生一种矫揉造作的弊病。有的由于建造廊亭房屋过多,假山过量,与园林的自然情趣产生了矛盾。

园林的山石、水塘、花木,要配置恰当,达到步移景异的要求,能使人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

园林风景好像一幅画卷,要逐步展现在游人面前。凡是厅堂、亭榭、桥头、山巅和道路转折处,往往是游览者停留的观赏点,周围的景物有远景、中景衬托,而且有三个以上角度的景观变化。在行进中原来的近景消失了,中景变成近景、远景变成了中景,于是,风景有了层次,有含蓄不尽之意。这种景观特点和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相似之处。

园林的游览路线,在小型私邸园林中,多以山池为中心,采取环行方式。中型、大型园林路线比较复杂,游者应了解其主线和辅线以及主要观赏点,以便游览时或穿林越涧、或临池俯瞰、或登山远眺、或入谷探幽,或循廊徐行、或入室小憩、或攀栏登楼、或沿石下山,使面前的风光时而开朗,时而隐蔽,不断发生变化。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向完美精深的境界发展。这时期园林艺术中借景与移步换景的手法已经十分成熟,营造园林时对各个观赏点的关系都做了周密考虑,使各种园林具有不同的艺术境界。从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园林艺术实物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用途和功能以及园艺特色的不同,可以分为若干类型:

宫苑:这是皇家园林,多为前朝的宫殿,寝宫、行宫结合在一起。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万寿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承德的避暑山庄(离宫)。规模较小的有御花园、乾隆花园、慈宁花园、西花园等,它们是附设在皇宫中的园林。

宅园:大型住宅与园林相结合的形式。把居室建于园林之中的叫“园居”。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怡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山东曲阜的孔府后花园;北京恭王府花园等。

庭园与缀景:多为王府、衙署庭前、天井之内布置的山石、水池、花木小景。有的植翠竹数杆,有的设假山清池,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寺观园林:明清留下来的寺观园林有许多珍品,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万寿山、潭柘寺、白云观;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殊像寺的假山玲珑宏丽,极为罕见;苏州的戎幢寺西院;扬州大明寺东园;杭州灵隐寺;四川成都的文殊院、青羊宫等,皆为佳作。

坛庙、祠馆园林:明清保留有大量坛庙、祠堂,其中多附有园林、缀景。如北京的社稷坛(中山公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孔庙;成都的杜甫草堂;眉山县的三苏祠,都是优秀园林建筑。

名胜园林:我国各地名山胜景甚多,如浙江绍兴兰亭;安徽滁县的醉翁亭、丰乐亭;云南昆明大观楼、龙门;大理蝴蝶泉;成都的望江楼;宜宾流杯池;山东济南的趵突泉等等。

大型山水园林:此类园林为地区性的,由许多风景点、寺观、楼台、堤、桥组成,如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济南大明湖、四川峨眉山、甘肃兰州五泉山、桂林漓江、著名的“五岳”等等。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典型作品很多,略举几例如:

明朝除北京和南京以外,苏州、杭州、松江、嘉兴四府是当时园林荟萃之地区。特别是明代中期,私家园林数量逐步增加,营造园林艺术也有很大发展。清代中期,扬州是盐业的集散地,盐商兴建了大批园林。苏州是官僚地主集中的地方,所以园林代代都有兴建,这种私人的园林规模不大,往往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较多的景物,所以在造景方面,出现了很多曲折细腻的手法,不过也产生了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建筑物过于稠密的问题。

明清时期的叠山艺术,出现一些不同的理论和艺术手法。上海豫园假山(明代张南阳制作)、苏州环秀山(清代戈裕良制作)都是概括手法很强、艺术手法很高的杰作。

寒碧庄

寒碧庄(留园),位于苏州,由若干组庭院和池山组成,林木富于自然意趣,庭中布置太湖奇石,周围以曲折的回廊,分划为若干小空间,其间点缀树石花竹,宛然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是小型园林布局的代表作品。

养源斋

养源斋是北京著名园林古迹钓鱼台的一处名胜。钓鱼台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养源斋设计原则,其一是保持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按清朝行宫的规格并与原有建筑协调一致;其二是在按旧制的同时又要着意改革、创新,以满足现代使用要求;其三是保护原有自然环境,尽量少伐或不伐树,特别是古树一棵也不能伐。养源斋坐落在一个小岛上,三面环河,一面临湖,为一不对称小院。由东垂花门入园,正房“养源斋”面阔五间,前后出廊并带东西耳房;西房三间与垂花门相对,有廊与主房相接;南面为一条形假山,既是对景又是围墙,西面正对主房北面,为此,设一后廊,廊中设有三扇六边形花窗。这既满足廊房采光通风要求,又美化了墙面。

养源斋已成为国内举行最高规格小型宴会的场所之一。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是达赖七世后的几世达赖的行宫。它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全部园林分为东面的罗布林卡和西面的金色林卡。1954年,达赖十四世增建“达登明久颇章”新宫,使整个罗布林卡成为三大部分,即东区、西区和中区的新宫。三座宫殿共有房屋374间。

罗布林卡既是宫殿又是园林,园中有苍松翠柏,奇花异卉,还有飞禽走兽,池塘亭阁。

三苏祠

三苏祠为我国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它坐落于眉山县城内西南隅,方圆52300平方米。古墙水渠紧紧环抱,古木参天,翠竹掩映;祠宇轩昂,堂廊相接,匾额楹联,意味深长,池沼亭榭,景色宜人。

早在明洪武年间,人们为纪念三苏父子,就地改宅为祠,设置了启贤堂、木假山堂和大殿。后因年久失修,毁于战火,仅存东坡画像。康熙四年(1665年)又模拟重建,延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这里相继新建了瑞莲亭、碑亭和东西开轩,并在深池阔岸之上,修筑了云屿楼、抱月亭、披风榭、百坡亭、洗砚池。1928年,三苏祠改名为三苏公园。

三苏祠的建筑保持了庭院的特点,是一座古代世家宅院的典型。建筑单体并不豪华而有简洁轻巧的风格。院中水榭、廊、亭错落有致,十分典雅。

东山雕花楼

东山雕花楼位于江苏省洞庭东山镇光明村,原为金姓私人住宅。1922年兴工,历时三年,花去黄金3741两。楼前银杏成林,高墙耸立;背后雕刻门砖古朴雅致,有“独占鳌头”、“招财利市”、“八仙上寿”、“鹿十景”、“尧王访舜”、“姜太公八十遇文王”、“郭子仪拜寿”等借喻为“福禄寿”的立体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