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蛋鸡高效饲养技术
7459300000020

第20章 鸡常见疾病与防治(1)

§§§第一节鸡传染性疾病

一、鸡白痢

鸡白痢是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在各种年龄层都发生。特别是刚刚出生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在2周龄以内的雏鸡,死亡率最高。病雏鸡以白痢为特征。成年鸡多为慢性局部感染,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原菌是卵圆形的小杆菌,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染色阴性。

它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也就是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对外界抵抗力不强,高温和常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1.诊断

(1)流行特点

各种鸡的品种都有很高的敏感度,不同年龄的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有差别的。如果2~3周龄内的雏鸡出现急性败血症,4~7周龄呈亚急性,那么随着日龄增加,鸡的抵抗力增强,成年鸡呈现隐性或慢性经过。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它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其中垂直传播是主要的方式。因种鸡为隐性带菌者,它生产出来的蛋就有1/3带菌。带菌种蛋入孵后,有的在胚胎期死亡,有的孵出弱雏,有的出壳后雏鸡于10日内发生鸡白痢。水平传播在孵化器里面就可以传染。病雏鸡的蛋壳内、胎粪、绒毛里的沙门氏菌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其他雏鸡;带菌鸡和病鸡排泄物含有的大量病菌,污染了饮水、用具、饲料等,再经消化道传染,带菌的飞沫尘埃可经呼吸道吸入感染,也可通过带菌的公鸡交配而传给母鸡。初生雏鸡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是被病鸡污染的孵化器和育雏器。

鸡舍饲料品质差、采食或饮水不足、通风不良、鸡群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太差等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

常见的可以分为慢性型、隐性型、白痢型和败血型。

雏鸡:常见发生的是白痢型和败血型。如果是在卵内感染了该病,那么就会出现不能出壳的弱雏或者死胚;有的一出壳即死亡。

一般在出壳后3~7天发病率开始增加,开始死亡,7~15日龄为发病死亡高峰,2周龄后逐渐减少。最急性者,无症状迅速死亡,稍慢者病雏鸡表现怕冷挤堆,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食欲减少或拒食,渴欲增加,呈打瞌睡状,尾翅下垂,生长发育不良。呼吸困难而急促,其后腹部快速地一收一缩即呼吸困难的表现。很典型的症状是粪便呈白色糨糊样,粘连于肛门周围,干后结成石灰样硬块堵塞肛门,俗称“糊腚眼冶,因为排泄不容易或者排不出来,发出吱吱尖叫声。一般死亡率达到50%~90%,不过超过三周的鸡死亡率就变少了。

成鸡:多无明显症状,常呈隐蔽和慢性经过。病菌主要寄生于睾丸或卵巢中。母鸡卵巢机能下降,产蛋减少或停止,孵化率低,无精蛋和死胚蛋增加,偶见发生死亡。有的病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所以会有垂腹现象出现。公鸡睾丸萎缩,使种蛋的受精率降低。

(3)剖检变化

雏鸡:急性死亡雏鸡,常无明显病理变化。病程比较长的,可以看见肝大变形,呈淡白色至土黄色,表面布有砖红色条纹和白色或灰色针尖大的坏死点。肺和心肌表面有灰白色黄豆大或粟粒大的隆起的坏死结节。并且在脾、肌胃、小肠和盲肠的表面也可以看见该小节。有的盲肠内充满干酪样物阻塞肠管,黄白色,呈坚硬管状。卵黄不吸收,呈黄白色豆腐渣样。这些是白痢病的特征性病变。

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肾脏暗紫色或苍白色。输尿管因为尿酸过多而扩展。

成鸡:卵巢萎缩,卵泡变色、变质、变形,出现畸形、多角状,同时有肉柄连接在卵巢体上。有的变成紫黑色葡萄干样;有的皱缩松软成囊状,内容物呈油脂或豆渣样;还有的个别卵泡脱落或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公鸡一侧或两侧睾丸萎缩,显著变小,输精管肿胀,其内充满黏稠渗出物乃至闭塞。其他较常见病变有:肝大质脆、卵黄性腹膜炎、心包膜增厚、心包腔积液等。

(4)实验室诊断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具体的做法就是使用滴灌吸取拌均匀的鸡白痢全血凝集反应抗原1滴,大约0.05毫升,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随即从被检鸡冠部采血1滴(约0.05毫升),放于诊断液上,用牙签充分搅拌均匀,2分钟内判定结果:

若不出现凝集或仅呈现微细的颗粒或临干前边缘处形成有细絮状物等判为阴性;若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或凝集块即为阳性;不易判断为阳性或阴性的,可判为可疑反应。缺点是对雏鸡检出率低,有的时候会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因此要做血清对照。

琼脂扩散试验:可以使用血清和琼扩抗原做琼脂扩散试验,如果血清孔和抗原孔之间出现了清洗的沉淀线,那么就说明是阳性。

此法对雏鸡与成鸡检出率都较高。

(5)鉴别诊断

本病与鸡球虫病区别:鸡球虫病通常侵害的是20~90日龄鸡,并且会有慢性和急性经过,并且有血性下痢,且有小肠结节压片镜检的现象,可查出球虫卵囊。

本病与鸡伤寒、副伤寒的区别:无明显区别,有时混合感染,只有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才能区别。

2.防治

(1)预防

消灭鸡白痢的根本方法就是培育出没有白痢种鸡群,检疫并且淘汰呈现阳性种鸡。种鸡第一次检疫在140~150日龄,每次间隔30天,连续检疫3次。以后每隔3个月检疫一次,直到两次均不出现阳性后改为6个月检疫一次。对孵出的孵化器、种蛋使用甲酫溶液进行熏蒸消毒,大约每立方米用甲酫溶液28毫升,熏蒸20~30分钟,同时对孵化室、用具、育雏室等进行卫生清洁及定期消毒,出壳雏鸡用0.01%高锰酸钾溶液饮水。

(2)治疗

如果长期对病原菌使用某种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话,那么病原体容易造成抗药性。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推荐目前常用的几种药物,以下均为治疗量,预防量减半。

土霉素:按照每天10~50毫克(雏鸡每只每日10毫克),搅拌在饲料中喂养,连续喂养3~4天。

呋喃唑酮:每千克饲料加0.4克,连用5天。喂养的时候注意控制药剂,充分搅拌均匀,防止中毒。

庆大霉素:每千克饮水加4万~8万单位,连饮3~5天。

榆氯霉素:每千克饲料拌入1克(片剂,0.25克/片),连用3~5天。

菌枝杀:每瓶饮用水40千克,连续服用3~5天。规格每瓶100毫升。

二、鸡伤寒

鸡伤寒是因为鸡伤寒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青年鸡和成年鸡中,有慢性或急性,死亡率相对比较高。本病若消毒不彻底,可在鸡舍长期潜伏,时隐时发。对产蛋鸡和种鸡场危害很大。

病原菌耐低温,10摄氏度经10个月不死亡。对热的抵抗力不强,75摄氏度10分钟、70摄氏度20分钟就会被杀死。在干燥的排泄物中能够存活数年,常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1.诊断

(1)流行特点

各日龄的鸡都能发病,但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和成年鸡。3周龄以下的雏鸡偶尔会发生,除了急性死亡的外,多数是零零散散地死亡,一直持续到成年。本病的传染源是带菌鸡和病鸡,其粪便含有大量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车辆及人员衣物等,不仅广为散布,而且使同群鸡感染。病死鸡尸体处理不当也能到处散布病原。可经眼结膜感染,主要是经过消化道传染,也可以垂直传染。

本病一般呈散发性,鸡群中往往零星或部分鸡发生,很少全群暴发。

(2)临床症状

在日龄较大的青年鸡和成年鸡,潜伏期为4~5天,最急性型病鸡,没有明显的症状就会死亡。急性者的症状:精神委顿、离群缩颈、食欲废绝、嗜睡、体温升高到43~44摄氏度,特征性症状是渴欲强烈,频频饮水;腹泻,排淡黄色至绿色稀粪,沾污肛门周围的羽毛;鸡冠变为暗红色,后期变为苍白萎缩。个别母鸡因卵泡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后腹部胀大下垂。带菌器官主要是母鸡的卵巢。病鸡最后因消瘦、虚脱,缓者5~10天,急性经过1~2天即死亡。未死亡者多变为慢性带菌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蛋减少或停产,腹泻、消瘦,病程可持续数周,少数死亡。雏鸡发生发病的症状和鸡白痢类似。

(3)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病鸡死后剖检,常无明显病变。

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病鸡特征性病变:胆囊肿大,充满绿色油状胆汁;脾脏充血肿大3倍以上;肠道发炎,内容物呈淡黄绿色;肝脏肿大3~4倍,呈黄色或古铜色,表面常有灰白色坏死点。心肌表面常有灰白色坏死点。母鸡卵巢中部分卵泡出血、变色、变形、充血、变质。雏鸡发病时,可见心、肺、肌胃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结节或小点,与白痢病相似。

(4)实验室诊断

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同鸡白痢。

细菌分离:无菌采集病鸡脾、肝等内脏器官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或S.S上经过37摄氏度24小时的培养以后,会出现无色透明露滴状菌落、圆形。镜检及做生化反应可以鉴定。

以上化验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5)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禽霍乱和鸡白痢相区别。

与禽霍乱区别:禽霍乱有全身出血变化,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及各脏器广泛出血,脾不肿大。本病病程长,无全身出血变化,肝、胆、脾均肿大;肝大,表面灰白色坏死点多而明显。16~17周龄以上鸡多发,死亡突然。

与鸡白痢区别:本病多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鸡,拉黄绿色稀粪,肝、脾、胆均肿大;鸡白痢多发生于幼龄鸡,拉白色稀粪,脾、胆不肿大。

2.防治

本病病原与鸡白痢病原同属沙门氏菌,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1)预防

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弱菌苗,经过试验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到那时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要根据药物的预防为主,可采用上述药物连用一个疗程。对种鸡应进行严格的净化工作,建立无病种鸡群。

(2)治疗

有条件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目前常用下列药物:

氯霉素:每千克饲料加0.1克,连用5天。

呋喃唑酮:每千克饲料加0.4克,连用5天,然后药量减半,再用5天。

三、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是因为沙门氏菌而引起的家畜、家禽和人的一种共患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经过。各种家禽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幼禽。

成年禽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人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常呈地方性流行。

病原菌型多,大约有150多种,除了鸡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外,其他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病就叫做禽副伤寒。常见的有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十几种,血清学特性相近,均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和荚膜,但都有鞭毛,能运动。抵抗力不强,大部分的菌株会在60~150分钟死亡,一般的消毒药能够很快杀死病菌。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半年以上,在粪便和蛋壳上可保持活力达2年。

1.诊断

(1)流行特点

本病能感染各种野禽和家禽。家禽主要发生于幼龄鸭、鹅、鸡。

鸡副伤寒常发生于2周龄内。10~12日龄发病,死亡高峰在10~21日龄,死亡率为10%~20%,严重的能够达到80%以上。鸡随着年龄的增大,抵抗力也不断加强,所以青年鸡与成年鸡很少发生急性感染,一般为慢性或隐性经过。

雏鸭、雏鹅容易感染本病,多发生于2周龄之内,死亡率高。

本病传染源大多数是带菌动物,主要包括家畜、野禽、野生哺乳动物和家禽。家禽可以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消化道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

(2)临床症状

雏鸡:以急性败血症为主。带病出壳雏鸡不久死亡,无明显症状。这种病例多是在孵化器内感染或种蛋污染所致。出壳10天以上雏鸡表现精神沉郁,毛松、减食、口渴、怕冷、腹泻,排水样稀粪。有的呼吸困难,1~2天后死亡,死亡率10%~80%。随着日龄的增长,病程延长者的症状减低,死亡会减少。本病与雏鸡白痢难以区分,只有通过细菌检测才能区别。

成年:禽感染后多不表现明显症状,成为慢性带菌者。大部分鸡能在短期内康复。

(3)剖检变化

最急性者没有什么明显的病变,只能看到淤血、胆囊扩大、肝肿大、充满胆汁。病程稍长者可见失水、卵黄凝固、消瘦。肝、脾充血并有条纹状或针头状出血或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

常有心包炎、小肠出血性炎症,盲肠扩张,肠腔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堵塞。10日龄内的鸡常常伴有肺炎病变。

雏鸭可见盲肠内有干酪样物形成栓子,直肠扩大,充满秘结的内容物。肝大,古铜色,并有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苍白。

成鸡消瘦,肠黏膜有溃疡或坏死灶,卵子偶有变形,输卵管坏死和增生,肝、脾、肾肿大。腿部关节常发生关节炎,伴发腹膜炎和心包炎。

(4)实验室诊断

细菌培养:取出盲肠内容物接种在亮绿和脱氧胆盐柠檬酸琼脂平板培养基或犊牛肉浸液琼脂斜面上培养(选择培养基),置37摄氏度温箱,经过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然后把培养的典型菌再进一步分离,做生化实验。

血清学检查:可以用快速平板实验,跟鸡白痢全血玻板凝集实验一样,然后做试管凝集实验等。

(5)鉴别诊断

本病与鸡白痢、伤寒难于区别,只有经实验室检验如生化试验、细菌分离等才能区分。

2.防治

(1)预防

加强种鸡卫生管理,特别是鸡笼、种蛋、孵化器等消毒;种雏入舍后应严格隔离饲养。

(2)治疗

有条件者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最佳药物。一般常用下列药物:

呋喃唑酮:按0.04%拌料,连用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