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社交要懂心理学
7453900000005

第5章 沟通从“心”开始——社交需要心理学(2)

五、记住别人的名字

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所有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如果你能够把只见过一次的人的名字记住,并在下次见面时,准确地叫出来,对于对方来说,一定是一个惊喜,更是一种满足,因为有人这样在乎他,重视他,他会很开心,对你也会产生好感和信任,从而乐于与你交往。

我们应该注意每一个名字里所包含的奇迹,并要了解名字完全属于与我们交往的这个人,没有人能够取代。

如果能记住每一位顾客的名字,又何愁生意不兴隆呢?

“您是前天来过的王先生吧!”通常听到店员这一句话的顾客都会感到惊讶甚至会很感激地认为:“原来他们这么注意着我。”能够记住顾客的名字是对顾客极大的尊重,同时也对自己的经营有利。

记住顾客的名字,与完全不记顾客名字的应对态度,其结果显然有很大的差别。你为你的经营用心了,才会换回顾客的心。成功从记住一个名字开始。

记得他人的名字是很重要的,会给你的社交带来很多的方便和好处。从另一个角度看,记不住与你有关的人的名字则是一种失礼,会让人感到失望。

六、忍让一下,退让一步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如果双方能够忍让一下,退让一步,就会相安无事。但是如果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则可能使矛盾激化,甚至大打出手,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

忍让是一种胸怀,能够包含别人的过失和错误,把伤害降到最低。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却会因为很小的事情纠缠不休,甚至出口伤人,大打出手。在我们周围,不难看见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在路上只是因为不小心互相撞了一下,就争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会打得鼻青脸肿;兄弟之间为了一些不值钱的财产而反目成仇;邻里之间为了泼水、噪声音量等实在算不上“大”的问题而在相遇时怒目而视,有的干脆全家上阵,大打出手;同事之间因为利益分配时出现的小小不均,或者谁说了句不中听的话而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俗话说:“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头忍最高”;“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正是因为彼此之间的斤斤计较,使彼此难以友好地相处。

“忍让”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代表着胸怀和度量,是真正强者的表现。忍让,是处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以及一切生活中需要进行交往的人际关系时应该采取的宽容态度。宽容的态度才能化解矛盾,促进和睦。

七、帮人也是帮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那些难与人相处的人往往是喜欢斤斤计较、耍小聪明的人。他们不仅不想吃一点亏,还总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占便宜。他们只想让别人帮助自己,而不愿去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但是终究会失去人心,被人唾弃。

与人相处,就要学会助人于危难之中。没有付出哪有收获,要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先那样对待别人。只有相互帮助,才能显示出彼此的真诚和友好。

在与人交往中,有些人唯恐自己吃亏,总想多占一些便宜,这些人换取的只是眼前具体的便宜的东西,却失掉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最终被人轻视、疏远和拒绝,使自己的人际交往步入困境。

而对于那些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他们的行为实际上会具有一种社会储存作用,会为他们创造出美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和回报。

八、爱人者,人恒爱之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更多地想到别人是否对自己好,是否尊敬自己,而很少去想自己是否对别人好,是否尊敬别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交往是一种情感的交换,只有你付出了,别人才会回报于你。因此古人会说出这样的至理名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总是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和帮助自己,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接受、喜欢和帮助的。通常情况下,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喜欢他;拒绝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去拒绝他。这就是人际交往的相互性原则。

如何与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孔子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代大师,留给后世许多宝贵的思想。孔子的人际关系理论是以“仁”为基础,以“爱人”为主体的,他提出了“博施济众”、“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一系列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应用。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状况,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遭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这主要是人们的一些不良心理造成的。不良的心理会影响人的正常的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表现出极端的病态的言行,以至于破坏了彼此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导致各种心理障碍。长此以往会使人逐渐失去交际的能力,被社会所遗弃。不良心理必须加以调节和纠正,使自己的心从泥淖中解脱出来。

一、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有的有助于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而有一些不良心理,却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损害,比如自私、猜忌、冷漠、妒忌等心理。在这些不良心理的驱使下,人们会变得不通情理,变得狭隘冷酷,使别人讨厌自己,疏远自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不仅损坏了人们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破坏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一定要防止自己产生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让自己变得真诚、善良、宽容,用热情健康的心灵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建立起彼此之间友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容易出现的不良交往心理有哪些呢?

1.自私心理

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争名夺利,损人利己。自私心理对人际交往的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给别人造成伤害,这些人永远也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因为没有哪一个人愿意和自私的人做朋友。

2.自傲心理

主要表现为唯我独尊,总是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趾高气扬,看不起别人,甚至嘲笑别人、侮辱别人,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认为自己的想法最高明。自傲心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之一,这些人往往很难和别人相处。

3.猜疑心理

有猜疑心理的人,常常用不信任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如果看到别人在说悄悄话,就觉得别人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疑心理严重的人,经常捕风捉影、惹是生非、乱嚼舌根、挑起事端,结果只是自寻烦恼、惹人讨厌。猜疑心理害人害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大敌。

4.逆反心理

有逆反心理的人总喜欢和别人抬扛,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标新立异。面对任何事情,无论是非曲直,如果你说好他就偏说不好,你说一他就偏说二,总之就是要和你对着干。有逆反心理的人,容易使人反感和厌恶。

5.排他心理

人类的经验、知识和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发展,不然就会丧失活力,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排他心理正好忽略了这一点,它主要表现为固守传统、思维僵化,导致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转圈子。

6.作秀心理

有些人根本不真心对待朋友,他们常常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喜欢说漂亮话。

这种人和别人交往时只在表面上做文章,缺乏诚心。他们不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不会真诚地对待他们,所以这些人不会得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7.利用心理

有些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别人”。出于这种心理,他们只和那些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交往,并且经常“过河拆桥”。有利用心理的人,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总喜欢算计和占便宜,时间长了,别人就会看出他的真正目的,进而和他疏远开来,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喜欢被朋友利用。

8.冷漠心理

有些人性情冷漠,他们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和事都不关心,甚至误以为言语刻薄、孤傲自赏、漠视别人就是自己的“个性”,导致别人不敢与之接近。有冷漠心理的人往往很少能交到朋友。做朋友是两个人的心愿,而他们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9.忌妒心理

有忌妒心理的人,看到别人成功,不但不为别人高兴,反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忌妒。相反,看到别人面临不幸或遭受挫折时,却在心里幸灾乐祸。有忌妒心理的人往往让别人对他避而远之,因为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在你难过的时候安慰你,可是忌妒心强的人却正好相反。

10.自卑心理

有些人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看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长,总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表现自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心理的人,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只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甚至不敢与人交往,担心别人拒绝自己。他们用自卑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竖起了一面墙,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没有很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上述这些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使彼此之间产生隔阂,使别人不愿意接近你,进而失去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变成孤家寡人,这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是很失败的。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就会备感失落,终日郁郁寡欢,从此失去生活的激情和追求,最终走向痛苦的深渊。所以与其自酿苦果,不如改变自己,用健康的心去对待别人,赢得别人的信任,体验真情的温暖。

二、不要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社交活动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依靠和安慰,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自己的情感没有寄托,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得到别人的慰藉,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的心理感受。即使身边人来人往,还是觉得无依无靠。所以,一定要搞好人际关系,不要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被别人信任,不被别人理解,不被别人接受,这样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没有心灵的依靠,失去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作为一个人,一个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人,建立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处处被人孤立和疏离,就会备受打击,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的心灵才会得到温暖和支持。

心理专家认为,人类有互相依赖和互相交往的心理需求,并以此来逃避孤独、充实自己。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孤独:“孤独足以吞噬生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觉孤独,又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来倾诉苦恼时,就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们常说“孤独难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消除孤独感呢?心理专家认为,消除孤独感的最佳方法就是增加自信,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多关心别人,多交一些朋友。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同情、信任、关心、激励、鞭策、启迪,就可以消除孤独,让生活变得美好而充实。

下面是一些消除孤独感的具体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

1.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有孤独感

尝试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主动接触他人,努力培养自己对他人及其事情的兴趣。不妨先从某一个自己感觉容易交往的人开始,这样有助于交流顺利进行,然后再逐步扩大交往的人群,慢慢走出自己的封闭世界,消除孤独感。

2.主动帮助他人

帮助别人能够让你感到被需要的快乐,这样有助于减轻你的孤独感,并且乐于助人的人很容易交到朋友。

3.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做事

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可以邀请别人和你一起做事情。比如,一起运动,一起打球等。这样你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伙伴,自然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4.信任别人

当你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时候,你就会高兴地发现你交上了一个渴望已久的知心朋友。当你感觉这种信任是可靠的时候,你心里就会感到很快乐。

5.努力使自己成为集体活动中的一员不要把自己和集体分离开来,要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在集体之中,会让你产生一种归宿感和融入感,这样就不容易感到孤独。

6.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承担责任和痛苦和别人分享快乐很容易做到,可是和别人一起承担责任和痛苦则不容易做到。

可是,当你努力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友谊,你才会体会到友谊带来的快乐。这种友谊会让你觉得自己的心永远和朋友在一起,你的心自然也不会再孤独。

7.多给自己找一些有兴趣的事情

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孤独很容易悄悄进入你的心里,所以,你最好给自己多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一本好书,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种植花草等。

这样你就会觉得生活充实而愉快,不容易产生孤独感。

不要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让自己融入社会的大家庭,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起自己的自信,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心灵的安慰。当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时,你会因为失去朋友而承受孤独,这时你需要从自身找出原因,改善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从而换回别人的信任,获得别人的欢迎,使孤独感不复存在。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例如会害怕失败、爱慕虚荣、追求完美,遭受失败会产生受挫感,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自卑等,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会很快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这种心理机制被破坏,无法恢复过来,对什么都感到害怕,对什么都感到自卑,产生社交心理障碍,就会给交际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和烦恼。这就必须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调节,否则很可能转化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导致人们无法正常地生活。只有及时地调整,才能克服这种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

一、走出孤僻的自我世界

孤僻的人即使身处闹市之中,也依然冷漠和孤独,他们体会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情,总是受到孤独、空虚和寂寞的困扰。孤僻心理严重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容易让人产生挫折感,使人心灰意冷,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杀,所以调节人的孤僻心理,对维护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说:“一个生活在人世的人,不可能完全孤立地生存,有时自然会为了某些事情与人接触的,对我这个生活极其淡泊的人来说,要想摆脱那季节性的问候、商谈事情,甚至更复杂一些的交涉,都是非常困难的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的。人具有社会性,不可能摆脱社会和人群而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