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社交要懂心理学
7453900000004

第4章 沟通从“心”开始——社交需要心理学(1)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除了表面上信息的交流外,更是心灵和情感的碰撞。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反应,或喜欢或讨厌,或开心或恼怒,或满足或抱怨,而且不同的时候人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讲诚信,对别人尊重和礼貌,其次就是要懂得别人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时机,使自己在社交活动中不论谈吐还是举止都能够让别人欣赏和喜欢,让自己的人际关系顺畅而和谐。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彼此会使对方内心发生变化,给对方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和印象,这些心理效应会对人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只有了解这些,并在实际交往中巧妙应用,才能消除不良的影响,增加好的印象和感觉,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建立并保持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对彼此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是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社交中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很大损害。

按照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有尊重的需要。要想满足这类需要就必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人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亲和倾向是人的天性。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挺有意思的话:“能独自生活的人,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很多人梦想过世外桃源的生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事实上,我们谁也不能避免与别人交往,与人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关我们的身心健康,事关我们的成功与幸福。人际关系不良会阻碍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挫折感,加剧内心的矛盾冲突,引发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干扰正常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

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都与人际关系失调有关。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距离因素、相似因素、互补因素、才能因素、仪表因素、个性因素等。要想善与人处,必须注意这些因素,妥善地处理、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一、近乎远乎——距离影响人际关系

有一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要讲究距离。距离太远,关系就相对比较冷淡;距离亲近,关系也就比较密切。因此距离的接近程度与交往关系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较小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距离越接近,如近邻、同宿舍的同学、同科室的同事等,反而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可见,距离因素只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可利用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彼此之间的距离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适当的改变。距离太近不好,太远也不好,应该以是否可以产生美作为标准。

二、惺惺相惜——相似增加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认为,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为最主要。

为什么彼此相类似的人能够相互吸引呢?不同的社会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1)相类似的人,比如兴趣爱好相似的人,多愿意参加类似的活动。在这些共同喜爱的活动中,交往的机会自然较多,既能接近又能相悦,从而使人际间的吸引力增强。

(2)由于彼此态度一致,情意相投,志趣相合,在一起交往能正确反应自己的能力、感情和信仰,并能够得到支持和鼓励,所以,比较能够友好相处。

(3)对相似的人来说,相互沟通比较容易,误会和冲突比较少。即使本来并不太熟悉,也会比较容易消除陌生感,从而形成较强的人际吸引力。

三、性格互补——推动相互吸引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往往可以满足自己的很多情感需求,如尊重、关心、重视、鼓励、安慰等心理需要。因此人们会愿意与他人建立、维持感情方面的良好关系。而有的人比较外向,待人热情而友好,喜爱与人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富于同情心。有的人比较封闭,则会待人冷淡,无论是内心还是行动都疏远他人、厌恶他人。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在情感需要、性格心态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彼此之间就会有很多互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脾气暴躁的人与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终生的伴侣。有人研究后认为,互补因素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大多发生在友谊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异性友谊或夫妻之间,而推动其相互吸引的动力,主要的是需要的互补。

四、才子效应——有才华才有魅力

人人都追求完美,但是如果一个人真正变得完美起来,倒显得不真实。有能力、有素质、有思想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才也是一种美,所以有才的人会受人青睐。才能也是吸引别人的一种优势。

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容易博得人们对他的喜爱。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比如擅长诗词歌赋,比如精通琴棋书画,比如擅长摄影、精通电脑,等等,只要其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就会受到别人的赞叹和喜欢,甚至是崇拜,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才子”,从而增加别人与之交往的欲望。

一个人就是再有才华、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完美无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缺点,就可能犯错误。因此,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暴露出弱点和缺点,不仅不会影响人际吸引力,反会使人们认为他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人,不会认为差距太大而不敢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才华和能力欠缺的人,若时常表现出失误或不擅长,会更容易让人感到他无能,因而会进一步削弱他的人际吸引力。

五、以貌取人——仪表形象影响交际

仪表是给人第一印象的最直观的因素,透过相貌和仪表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的方面,如品德、修养等。比如某人的长相漂亮,就容易使人以为他还具有其他一系列好的优点和美德,如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性格良好等。事实上,相貌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样的反应可能有失偏颇,但却难以避免。

我们知道,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外貌能产生晕轮效应。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不正确认知。但是彼此初次见面,无法深入了解,而从相貌、穿着、体态、风度等方面来判断一个人,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随着交往的深入,彼此会更加重视内在美,仪表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直至消失。但是在交往之初,仪表因素对人际吸引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花工夫“包装”一下,使自己变得更漂亮、更得体、更有风度是很有必要的。

六、我行我秀——个性形成印象

个性特征是对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个性特征往往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和看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的个性特征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吸引,而有的个性特征却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

有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有: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2)热心集体活动,对工作认真负责;

(3)持重,耐心,忠厚老实;

(4)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

(5)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乐于助人;

(6)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并且有谦逊的品质;

(7)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8)有审美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刻薄;

(9)温文尔雅,端庄,仪表美。

不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有:

(1)以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不为他人的处境着想,有极强的忌妒心;

(2)对集体工作缺乏责任感,敷衍了事,或浮夸不诚实,或完全置身于集体之外;

(3)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

(4)不尊重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强;

(5)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

(6)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

(7)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暴,粗鲁,神经质;

(8)狂妄自大,自命不凡;

(9)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别人,甚至瞧不起他人;

(10)自我期望很高,气量狭小,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

(11)势利眼,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而不听取群众意见;

(12)做事不努力,无组织,无纪律,不求上进;

(13)兴趣贫乏;

(14)生活无拘束。

总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如何才能够让彼此之间多一些吸引,少一些排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心靠得更近,我们就需要懂得这些心理影响因素,从而改变自己,改善形象,让别人更容易接近你,也让自己更容易接近别人。

人际关系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的特性在于难以求得,却会轻易失掉。所谓“珍宝易得,深情难求”即此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十分脆弱的,轻轻一碰就会断裂,所以人际关系需要用心去建立、去争取、去维护。交际是从心开始的,与人交往需要真心、恒心、耐心、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博爱之心,只有用心才能换取别人真诚的回报和热情的回应。

一、保持适当的距离

我们常常爱说“距离产生美”,那么究竟多远的距离才能产生美,这就需要以具体情况来确定了。

我们往往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好,但是如果彼此之间真的没有一点距离,反而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所以人与人相处,不管与谁,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同程度关系的朋友,其距离的大小也是有区别的。这里所说的距离,主要指的是应有的礼貌和尊敬。即使是好朋友之间,熟悉归熟悉,但是必要的分寸感是不能丢的。有些人一和别人混熟,就会丢掉了分寸感,说话做事不分场合和时间,最终物极必反,破坏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好印象,导致友情向反面发展。

关系亲密并不代表可以不讲规矩。当你觉得彼此之间已经很熟,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而把一些看似小节,实际上非常重要的问题放到无关紧要的地位,例如,说话的态度和方式等。这样就势必增加了误会或摩擦的可能性。

叔本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所以,与人交往,不管关系亲疏,都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对人的态度。

二、放宽交往的标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更没有完美的人,造物主在造物时给每一样事物都会留下缺陷,所以世界才会形形色色,生动精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因此与人交往就不能求全责备,要求完美,否则你永远也找不到朋友。

谁都有缺点,只是有的明显,有的隐蔽罢了。所以,我们在看人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换一个角度看人,说不定很多缺点恰恰是优点。一个固执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一个吝啬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节俭的人”;一个城府深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能深谋远虑的人”;一个自大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自信心强的人”;一个喜欢发脾气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等等。

宋朝袁采说:“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

因此,在社交活动中,我们不能对对方太苛求,我们需要与人交往,但却不能完全依赖别人,不能对别人有过高的期望。把快乐完全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很危险的,不管这个人是你多么亲近的人,父母、情人、子女或者朋友,你都不能把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当我们对别人寄予太多的奢望,就会带来很多烦恼,给对方造成压力,给别人带来失望。所以,与人交往要把要求放宽一点,增加彼此之间回旋的余地,使关系变得有弹性,不至于一碰就断。

三、给别人以足够的重视

人有很多的需要和欲望,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如食物、睡眠、健康等,心理上的需要如得到尊重与重视,得到关怀和爱,得到信任和赞美等,这些都是人类的正常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人缺少食物会引起生理上的饥饿感,同理,人若缺乏“被人重视的感觉”,则会引起心理上的饥饿感。所以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赏。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乐于炫耀甚至夸大自己的本钱,如有能力、有背景、在国外有亲戚、儿子特聪明等。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想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美,以实现某种内心的满足。这种渴望是人普遍的、突出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多赞美别人,让别人获得“被重视的感觉”。赞美与阿谀奉承、拍马屁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真诚的,后者是虚伪的;前者发自内心,后者出自牙缝;前者会帮你走向成功,后者则会像使用假钞票一样,失败会经常伴随你的左右。

有相当多的人不习惯于赞美别人,包括最亲近的人。别人有优点或有进步,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别人做错了什么事,反而会立刻对其进行指责。这样说话和做事是不合时宜的,只有顺其自然,及时地对别人的成绩和成功给出重视和赞美,才能增加对方对你的信赖和友好,使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

四、学会经常对人微笑

微笑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人觉得友善,觉得亲切,觉得真诚,觉得美丽。

在与人交往中,你真诚的微笑往往会给别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也许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就会极大地感染别人。

你对人微笑,表示你很高兴,表示你很喜欢他(她),表示赞赏,表示谅解,表示同意……总之,微笑的含义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要学会经常对人微笑,向别人传达你的友好的信息,让别人知道你愿意与之相处,知道你原谅了他,知道你的善意和真诚。

微笑会使你的相貌更加动人,微笑会使你的声音更有魅力,你的微笑会从别人那里换回更多的微笑,而别人的微笑又会使你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只有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温暖别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