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笑着读完心理学
7450700000003

第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2)

而且,很多人还常常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先拼命地奋斗几年,等挣够了钱再慢慢享受生活,到那时候就可以不愁吃穿、高枕无忧了。”他们想要获得“一劳永逸”的结果。但是挣多少钱才算个够?什么又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多人没有认真思考就义无反顾地去拼命工作,甚至不惜透支自己的精力,损害自己的健康来换取永久的安逸。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人们追求财富和名誉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能被贪欲控制,利欲熏心,盲目地追求无法企及的东西,而放弃原本合理的梦想和目标。

忙碌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不要为了忙碌而忙碌,生活要有自己的方向。

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太多选择的机会,然而选择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过多的方案反而成为人们的累赘,二选一对于人们来说比较容易,而二十选一时,就会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要买一台电视机,可能就要从几十个品牌和上百个品种中去进行选择;想要上大学,也需要在几百所高校中进行筛选;即使你很渴,想要买瓶喝的,也需要花些时间在几十种饮料和矿泉水中进行挑选。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选择,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种品牌的电视机没有可以买另一种,这所高校没考上可以上另一所,这种牌子的饮料没有可以换其他的。

宽泛的选择余地除了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人们感到头疼,面对成百上千种类似的商品,面对各有优势,各有特点的选择,何去何从则让人不知所措,难以抉择。之前,很多人都认为选择越多,越能从中获得好处。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的选择越来越多了,但是人们的困扰也越来越大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拥有多项选择时,应该可以选出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但事实正好相反,面临的选项过多时,人们反而容易无从选择,难以做出决定,甚至产生某种焦虑的情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人的选择系统是复杂的,都想选到最好的,当选项只有两个时,两者总会有差别的,好坏很容易分辨出来,就比较容易做出选择。选项越多,进行区别的依据就必须更加细致,而这其中必然有好坏相当的,面对差不多的东西时人们就会开始犹豫了,担心自己如果选了这个,会错过更好的,结果,就会徘徊不前,为了不让自己后悔,很可能就会放弃所有选择,这样人们至少不会觉得自己选择的是最差的,心理就找到了那个平衡点。

美国曾进行过一项关于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的研究。研究者考察了647个公司中共80万名员工的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结果发现,当公司提供选择的退休基金只有2种的时候,有75%的员工选择了参与;而选择有59种时,参加的比例就只有60%了。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发现,让消费者选择在6种果酱中挑一种或者从24种果酱中挑一种时,人们大多愿意有更多的选择。可是在最后决定购买的时候,在6种果酱中选择的人们做出的购买决定,是在24种果酱中选择所做购买决定的10倍。

事实证明,选择多了,反而会使人们在更有利的事情上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且当人们感到苦难时,往往会弃繁就简,从选项少的入手。

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例如,求偶、嫁女这样的问题,人们总觉得选择面太窄,选不到好的,就频繁地相亲,认为这样就会有更好的选择机会。

但结果往往是相得太多,挑花了眼,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一个,也许最好的早就已经错过了。犹豫不决中,岁月已过,等到明白过来,适合自己年龄的人大部分早已结婚,结果,过多的选项反而会使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地步。

而且,很多人总是认为新的选择总能给我们提供新的东西,以此带给自己一种虚构的安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选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可能只是多了几个华而不实、基本上用不着的附加功能,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缠于某几种类似产品之间细微的差别,并为之付出不菲的代价。比如买相机,与其花很大工夫研究它们的功能和区别,还不如把时间、精力和热情用于寻找上镜的美丽风景。

现代社会能够给人们提供快乐的场所和方式很多,但与此同时,抑郁的人却越来越多,不是生活没有给人们提供快乐,而是人们不懂得享受生活。因此才会离快乐越来越远。

现代人可以获得娱乐的方式太多了,各种娱乐形式应有尽有。健身馆、KTV、保龄球、高尔夫、棋牌室、酒吧、咖啡厅、电影院、剧场、迪厅、游戏厅、游乐园等各种娱乐休闲场所不胜枚举,而电视台的各种歌舞、曲艺、魔术等娱乐游戏节目也是精彩纷呈,此外,各种国内外旅游观光、各地的文化节日更是接连不断,可以说,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精神文化娱乐资源极度丰富的时代,想要给自己找点乐子,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然而,尽管有这么多能够让人愉悦的方式和场所,但是人们却并没有真正感到快乐,更多的是一种宣泄,是一时的痛快,过去之后反而更不痛快。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物质高度发达,思想极其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们面对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巨大的压力。而且社会上存在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使人们的工作、学业和生活都面临着各种威胁,事业的挫折,婚姻的失败,学习的压力都导致人们长时间地处于一种焦虑、紧张和压抑的情绪状态,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就可以最终导致产生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悲观,兴趣低落,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总是自责自罪,焦虑不安,厌食、失眠,常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被称为是“心灵的感冒”,在现代社会就像感冒一样普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这些心理精神疾病的患病人群主要就是在都市里的脑力劳动者,这些白领们虽然拥有别人羡慕的工作环境和衣食穿着,被认为是社会的精英,高等知识分子,可是在他们的精神层面却又有着别人看不到的隐性苦衷。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主要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系:一是突发性的心理创伤,如是自然灾害,亲人突然死亡等;二是持久的精神压力,如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关系不和睦造成的困扰,感情失败引起的悲伤、气愤和绝望等;三是人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差的、心理有缺陷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同时也要求人们的心理素质应该不断提高,要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危机,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很多人因为选择的放松、休闲的方式不正确,或者没有节制,太过度,即使能够获得一时的宣泄,结果还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比如有的人为了缓解压力、寻找快乐,在紧张的工作结束之后,就疯狂地旅游、购物,或者没有节制地赌博、上网、玩游戏,这种其实是用另一种心理压力来替代工作上的压力,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使身心更加疲惫。

其实,人们能够获得的快乐已经足够了,只是因为他们总是在追求更大的刺激,结果过犹不及,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精神上的满足不一定非要通过歇斯底里的方式获得,懂得关注内心,让心灵保持宁静,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的快乐。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高了,但是幸福感却越来越低。很多人都认为钱越多就越幸福,事实却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幸福与金钱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必然联系。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生产总值在不断增加,人均收入在不断增长,人们对金钱的占有量越来越多,社会上涌现出很多的亿万富翁,致富奔小康的人也成群结队,人们个个都有房有车有存款,穿的用的都是名牌,吃的喝的都是佳品,谁看上去都不像穷光蛋。

收入的增加使人们变得有钱了,而有钱的最直接的好处是生活变得富裕了,以前买不起的,现在买得起了,以前不敢买的,现在敢买了。事实证明人们的生活条件的确更加优越了,更加富有。按理说,人们应该感到更加幸福才对,但是感到满足的人减少了,不快乐的人增多了,舒适的生活并没有能够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反而使其减小了,这是为什么呢?

金钱与幸福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有钱就有幸福”,二者是成正比的关系,二者的走向一致,运动方向相同,钱越少幸福感越小,钱越多幸福感越大。在很多人眼里,收入是决定幸福的最重要的因子。

其实,幸福取决于欲望的满足。不同人群的幸福指数是各有区别的,因为他们的欲望各不相同。欲望的大小以及满足欲望的难易程度往往决定了其获得的幸福感的高低。

金钱是使人们的欲望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很多人来说,金钱最大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买到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东西,比如美丽的服装、漂亮的首饰、高档的别墅、美味的佳肴;能够带给人们未曾拥有过的享受和体验,比如可以用富有的姿态去灯红酒绿的地方过生日或度周末,可以到景色宜人的名山大川去游乐逍遥,还可以随便挥霍,体现自己的潇洒阔气,凸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金钱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给予我们一定程度的自由,这是金钱带给我们的幸福。然而,金钱的本质不在于数目的大小,而在于其满足欲望的能力。

在比较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的关系时,不能单看收入的数目大小,更重要的是要看其满足欲望的能力。如果越过一个特定的收入门槛,人们的幸福感就可能不再增加。因为很多时候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在《幸福的决定因素》对幸福问题作了这样的总结,他说,24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让我们能够比以往看到更多看上去更加幸福的人们。“我们看到的都是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这不断地提醒我们,别人拥有的东西比我们多,从而让我们深感不快。”在比较中,人们的欲望受到了更大的刺激,即使自己已经拥有很多也会觉得不够,而从现有的金钱中获得的幸福就被大大冲淡了。

况且,人们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是不可逆的,它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当一个人从穷光蛋变成富翁之后,更多收入带来他的幸福感就没有开始时那么大了。因为他已经很快地适应了更有钱的日子,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向往的是更加有钱的生活,而不是与曾经的穷苦日子进行比较。这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心理模式,让人们无法接受一种退步,因此更容易感到不满和挫败。

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不能说不聪明,他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变着法儿地吃,变着法儿地玩,变着法儿地结识新朋友,生活充满了创意,但是人们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淡了。

现代人们的生活不能不说没有创意,很多人在如何打理生活,如何结识朋友,如何做好工作,如何呵护爱情上费尽了心思,哪怕是一次出游,一次谈判,一次约会都要搞出各种花样,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电话随时打,短信随便发,网络上也可以随时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地被缩短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沟通因此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也变得更加深刻频繁。

尽管如此,人际关系却变得越来越不牢靠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漠了,婚姻很容易就破裂了,朋友轻易就反目了,同事随便就出卖了……人际关系处处都存在着危机,再好的感情也经不住现实的考验。为什么人们已经在通过各种想法去维系感情,却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人际交往是人们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的各种关系,人们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理解、帮助和依靠,使自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使自己付出真诚、关怀和爱心,使爱与被爱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

亲情、爱情、友情,是支撑和丰富人们内心世界的最重要的东西。而一个人只有充满感情,才会变得饱满和生动。当然,感情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一旦形成就会比较稳固且长久。而且感情是需要维系的,如果不加重视,甚至恶意破坏,那么感情也会变得冷淡和破裂。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虽然也在努力地维系着彼此之间的感情,但是却太注重形式,使其流于表面,不能深入,因此,彼此之间的感情就难以深刻,容易发生变故。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生存压力,需要去做更多的努力,需要去与社会做更广泛的接触,需要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虽然人们的社会交际更加频繁,但是却难免不能深入,而且很多人都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去接触对方,仅仅是利用对方来实现某种目的,一旦实现,就不再去呵护,关系中断。而且人们会因此而变得应酬很多,太多的时间忙于工作和事业,而对家人的关注就会减少,进而导致与亲人与伴侣之间情感也逐渐淡化。现代的人们,往往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工作和事业上,为了提升业绩会想出各种方案,为巴结领导会使出各种花招,为说服客户会使用各种方法,而在处理亲子关系,夫妻感情时,却缺少了耐心,缺少了诚意、缺少了点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陷入了这样的一种困境。

此外,生活环境、人生经历等因素还导致人们产生了各种社交心理障碍,因为心理素质差,对某些问题有错误的认识,以及无法正确应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遭受打击之后,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为了一些自私的目的而使自己产生某种心理偏差,导致心理变态,对别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给社会交往中的人们带来恐慌。

总之,人们顾虑的多了,担心的多了,产生了某种戒备和恐惧心理,在付出感情方面也就变得谨慎了。当然,虽然问题是存在的,但是人们还是应该坚信美好的一面,真诚地维系和呵护与人们之间的感情,让心沉下来,它才会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