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图解心理学
7449600000014

第14章 追随成长的踪迹——发展心理学(2)

老年期:①适应体力与健康方面的衰退;②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③适应配偶的死亡;④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乐而亲密的关系;⑤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等。

幼儿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是培养兴趣、发掘潜能、建立自信的最好时机。

一般来说,幼儿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优势偏向显现

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便刻上了某些遗传特性,会表现出对不同事物的天然兴趣偏向,如对声音的敏感或者对色彩的喜欢。这种遗传倾向在儿童出生后最初几年环境的影响下,会以一定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如他们日后在此方面进步很快,就会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自己的强项。比如一些音乐家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对音律的把握和识别能力。

思维能力发展迅速

儿童的思维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幼儿期,孩子的思维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孩子在三岁以前,思维是通过实物,伴随着动作来实现的,心理学上称为动作思维。从动作到动作是这种思维的突出特点。比如,一只小皮球滚到了台子下面,他马上就会趴下,钻到台下去拣。不会先动动脑筋,想办法去取。三岁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孩子的动作思维逐渐减少,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借助物体形象或表象来思考。

注意力进一步发展

幼儿期孩子的注意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稳定性增强,注意的范围扩大,以及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提高。一般来说,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越不稳定。一般四、五岁的孩子,注意力能稳定在十五分钟左右,其注意的广度也有所扩大,能注意到事物的不明显部位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

人分为两大类:男性和女性。性别上的差异,使男女两性在认知、情绪等心理发展方面呈现出彼此不同的轨迹和特点。

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特征,从受精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但是真正的性别角色的确立,是在出生以后,随着身体的发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的性别认同,才最终确立起来的。

性别心理的关键词

性差异:指的是男女之间的性差异,主要指不同性别的生物特征,包括生殖器官以及激素等的不同。这些因素是不会因为社会性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性别认同:它指的是个体对两性的认识程度,包括对自我性别的认识以及接受程度。例如,小孩在学前班的时候,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不分男孩和女孩,不在意性别的差异;而随着性别意识的发展,到小学五六年级,男、女孩之间就会有明显的区分,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所认同。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指社会环境中对男性或女性行为模式的定位。由于性别的差异,男女的社会分工是不一样的,彼此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也必须做出与自己的角色相适合的行为。

青春期性别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人体开始由不成熟转向成熟,心理方面也会从儿童过渡到成人。随着其生理的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心理上也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个体的心理水平却依然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性别心理方面还不完整、不稳定,有待于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孩子小时候的表现是可以看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的,这就是“三岁定八十”的心理发展效应。

儿时的心理塑造影响深远

在儿童期,孩子容易接受来自外界各方面刺激的影响与塑造。外界的人物、环境、事件交互组合发展,引导着孩子的心理方向,而其中极具力量的特殊情况,如遭受遗弃或虐待、父母离异等,更会对个人的基本心理特征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将持续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皆反映着在成年后的大致状态。哲学家会说:“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涂什么颜色,它就会变成什么颜色。”儿童期是个人思想、性格乃至行为举止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以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不能够正常地发展,很可能就会跟随他一直到成年之后,甚至更远,影响他的一生。儿时的不良影响是可以改变的“三岁之路”,并不一定就是“八十之途”。虽然关键时期对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但并不代表不能改变。人有自我改变和选择的能力,而且在今后漫长的实践中,人们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之,通过环境的作用和自我的努力,凭借理性和意志,是可以抛弃“三岁之路”,走自己的“八十之途”的。因此“三岁定八十”的心理学意义不在于趁早认命,而是要在关键期打好基础,使孩子的心理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即使受到儿童期的不良影响,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做出改变的。

成年人是相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的,其心理已经基本发展健全,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判断和权衡利弊。

一般认为成年期,特别是成年中期,个体的智力发展达到了最佳水平,知识积累也达到一定的程度,经验丰富、思维发达、心理成熟,是施展才华获得成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成年人会面临很多新的社会要求,需要完成重要的人生任务。

成年人的任务和问题

婚姻和工作是成年人不得不考虑的重要任务。一般人在20~30岁之间会开始寻找适合的配偶,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而婚后所要面临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例如家务分配、夫妻关系维系、经济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认真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保持健康的家庭生活。此外,成年期是整个人生职业生涯最重要的阶段,需要在事业上有所努力和付出,但是这时个体往往会在工作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危机,如工作环境差、人际关系不好、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成年人普遍的心理特征

1.心理压力大。工作和家务负担的加重,体质的迅速下降,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苦闷和烦恼增多。家庭生活、工作条件、子女抚养等状况的不断变化会给个体带来诸多不适,增添了不少的烦恼。

3.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成年人在事业上会更加渴望成功,并有着较高的抱负,不仅要为其付出艰辛的努力,还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任,这些都会使其心理紧张,精神上得不到放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每个人都有变老的时候。步入老年,人的机体逐渐老化,心理活动也会逐渐衰退,心理变化的总趋势呈现为减速下降。

65岁以后的这一阶段被称为“老年期”,心理学根据其心理活动衰退的特点,又把老年期称作是“丧失期”。

丧失期的心理变化

进入老年期,个体会丧失很多东西,如身体机能、动人的容貌、经济的独立、家庭和社会地位、生动的情感等。很多人会因此而感到伤心、不舍和无奈,甚至从心理上不承认自己的衰老,产生消极和悲观的心理,觉得自己不中用了,被社会淘汰了,感到失落、孤独、忧郁和迷惑,变得敏感而悲戚,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健康,更加速了身体和精神的衰老。例如,很多老年人不习惯退休之后的生活,觉得自己不再受到尊敬,感到“门前冷落车马稀”,不甘心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丧失,因此变得消极和忧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个人的心理调整,老年人会逐渐地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接受生活现状,恢复平静稳定的态度。

正确认识衰老的含义

很多人会认为老年的心理只有衰退没有发展,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表明,个体在老年期,某些心理机能不仅没有衰退,甚至还有发展和增强的表现。只是在心理变化的总趋势上是下降的。进入老年期,老年人应该正确对待这一正常的现象,调整心态,接受这些变化并迅速适应新的生活状态,使自己抱有一颗年轻的心,热爱并珍惜生活,以平和、豁达心态来面对晚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