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语文
7419100000037

第37章 戏剧(8)

[21]这句写主人为客人饯别。句式为互文,“下马”、“在船”为主、客所共有。主人:白居易自称。

[22]这句说举起酒杯要饮却没有管弦伴奏。古人筵席上往往有奏乐劝酒的习俗。管、弦:管乐,弦乐。这里泛指音乐。

[23]这两句写饯别时的沉闷气氛和悲凉情景。茫茫:无边无际看不清楚。江浸月:月亮倒映江心,好似江水浸着一样。

[24]客不发:客人不开船出发。这两句说忽然听到江上传来了动人的琵琶声,于是主人忘了回去,客人也忘了开船出发。

[25]寻声:跟着声音去寻找。暗问:悄悄地探问。弹者谁:弹琵琶的是什么人?

[26]欲语迟:想说话却又迟疑起来。

[27]移船相近:白居易把自己送别客人的船移近琵琶女的船。邀相见:邀请她出来见面。

[28]添酒:增加了酒菜。回灯:移灯。重开宴:重新摆设酒席。

[29]犹:还。半遮面:遮住半边脸部。

[30]转轴拨弦:指弹奏前调弦校音的准备动作。轴,琵琶上端有四轴,用来系弦,转轴可定弦的松紧。三两声:指试弹几声,检查各弦音阶的准确程度如何。

[31]未成曲调:指上句的“拨弦三两声”。这句说在不成曲调的“拨弦三两声”中便预先传达出琵琶女的思想感情。

[32]弦弦:每一根弦。掩抑:指弹奏时用掩按抑遏的手法。声声思(sì):每一声都含有哀怨的情意。思,意。

[33]似诉:好像诉说。

[34]低眉:低头。信手:随手。指弹时似不经意,说明手法熟练。续续弹:连续不断地弹。

[35]这句说,说尽了久蓄心头的无限伤心的事。

[36]拢、捻、抹、挑:都是弹琵琶的指法。复:又。

[37]初为霓裳:开始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后六幺(yāo):后为六幺,后来弹的是《六幺》。“后”后面的“为”承“初为”的“为”省去。霓裳,全名《霓裳羽衣曲》。六幺,当时京城流行的曲调名,本名《录要》(将乐工所进的曲调录要成谱),后讹为《六幺》、《绿腰》。

[38]大弦:指琵琶上最粗的一根弦。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舒长、雄壮喧响。

[39]小弦:指细弦。切切:形容乐声细促急切。私语:避人低声说知心话。

[40]错杂:两种以上的东西夹杂在一起。

[41]间关:鸟声。滑:形容莺声宛转流利。

[42]幽咽:形容低微的哭声。这里形容遏塞不畅的流泉声。难:与上句的“滑”对举,意义相反,形容泉声的艰涩,与“幽咽”照应。

[43]冰泉冷涩:形容乐声像冰下的泉水声那样滞涩。冷涩,咽塞的感觉。弦凝绝:弦好像冻断了似的。凝,冻结。白居易另有《夜筝》:“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用语相似。

[44]别有:另有。幽愁暗恨:隐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

[45]此时:这时。

[46]这两句形容经过一霎那间的寂静之后,突然迸发出激昂慷慨的声音来。银瓶:汲水器。乍:忽然。迸(bèng):喷射。铁骑(jì):精强的骑兵。突出:突然出来。鸣:响。

[47]曲终:乐曲弹到尾声时。拨:拨片,弹琵琶用来拨弦的工具。当心画:用拨片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就是“收拨”,是结束时常用的手法。

[48]如裂帛:像撕裂丝织品一样的声响。

[49]舫(fǎng):船。悄无言:静悄悄地没有人说话。

[50]唯见:只见。江心秋月白:与前文“江浸月”照应。

[51]沉吟:欲语而又迟疑的样子。

[52]起:站起来。敛容:对听众显出严肃恭敬的样子。

[53]自言:自我介绍。言,说。

[54]虾蟆陵:原名“下马陵”,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京城酒楼和舞榭所在地。

[55]教坊:唐朝时官办教习歌舞技艺的机构。这句说,她的名字曾经是排在教坊的第一部中。

[56]伏:通“服”,佩服。

[57]秋娘:唐时著名歌妓的通称。如谢秋娘、杜秋娘等。妒:妒忌。

[58]五陵年少:指长安的富贵子弟。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帝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五陵都在长安城北。争:争着给。缠头:唐时歌舞伎演奏完毕,宾客赠给的绫帛或财物叫缠头。红绡(xiāo):一种精细轻薄的红色丝制品。这两句说,每当她弹完一曲后,长安贵族子弟给她送的红绡(即缠头)简直不知其数。

[59]钿(diàn)头银篦(bì):两头镶着金花和珠宝的发篦。击节:打拍子。

[60]血色:鲜红如血的颜色。污:染。这句说,因在长安常陪伴客人喝酒,所以血色罗裙曾被打翻了的酒溅染脏了。

[61]这两句大意是,为了生活,在长安年复一年地弹奏,美好青春就这样随便地消磨掉了。等闲:寻常的意思。

[62]走:往。阿姨:姨母。

[63]这句说,容颜一天天显得衰老了。故,衰老的意思。

[64]车马稀:指找她弹奏的贵客少了。车马一作“鞍马”。

[65]老大:上了年纪。这句意即序文中的“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66]这句说,前月到浮梁买茶叶去了。浮梁:唐县名,故城在今江西景德镇市北。浮梁是当时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67]去来:走了以后。江口:渡口。这两句说,丈夫走了以后,与她相伴的只有空船以及寒冷的明月、江水罢了。明月江水寒:与前文“江浸月”、“江心秋月白”照应。

[68]梦啼:梦中哭醒了。妆泪红阑干:妆饰的脂粉和泪水混在一起,因此脸上显出了纵横的红色泪痕。妆,指脸上的脂粉。红,胭脂红色。阑干,纵横的样子。

[69]重唧唧:更加叹息,承上句“已叹息”而言。唧唧,叹息的声音,这里是名词动用。

[70]同是:指白居易与琵琶女两人同样是。天涯:天边,对京城长安而言。沦落:漂沦流落。这两句是说,你我同样是流落江湖的失意人,过去虽不曾相识,但彼此命运相同,心境相通,这次即便是偶然相逢也不妨倾吐心事。故下文便向她诉说被谪贬之苦。

[71]辞:辞别,离开。帝京:指长安。

[72]居:住。浔阳城:当时江州治所,今江西九江市。

[73]地僻:地方偏僻。

[74]终岁:整年。丝竹:泛指音乐。

[75]湓江:即湓水。

[76]黄芦:即芦苇。苦竹:高五六丈,笋初夏出土,通常不开花,有时六七月枝梢开多数颖花,形小而密集,茎及箨(tuò)可制器具,笋可食。绕宅生:围绕着住宅生长。

[77]其间:其中,指作者的住宅一带。旦暮:日夜。闻何物:听得见什么东西。

[78]杜鹃:鸟名,形状像鹰。本名鹃,相传是古代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故名杜鹃或杜宇,子鹃、子规是它的别名,鸣声凄厉,能动旅客思归之情,故又称催归、思归。又传说它叫时嘴上会流出血来,古代诗人常用“啼血”形容它的凄厉鸣声,如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文天祥《金陵驿》“化作啼鹃带血归”。

[79]花朝(zhāo):春季花开的早晨。秋月夜:即“秋江月夜”,“江”字承上“春江花朝”省去。

[80]往往:常常。独倾:一个人倒酒喝。

[81]这两句说,难道没有山歌和村笛吗?但是它们都噪杂繁碎使人很难听下去。白居易在这里贬低“山歌与村笛”,是为了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妙。呕(ōu)哑(yǎ)嘲哳(zhé):指杂乱而繁碎的声音。

[82]君:指琵琶女。琵琶语:指她所奏的琵琶曲。

[83]耳暂明:耳朵为之一爽。暂,一。

[84]莫辞:不要推辞。更坐:重新坐下。与前文“起敛容”照应。更,再。

[85]翻:依照曲调,写成歌词。

[86]此言:这些话。良久立:站立了很久。

[87]却坐:重新坐下。照应“莫辞更坐”。却,再。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88]凄凄:寒凉之意。向前:刚才。

[89]重闻:重新听。掩泣:遮着脸流泪。

[90]座中:在座的人当中。泣:眼泪。

[91]江州司马:白居易自称。青衫:唐时最低官职的服色。

李凭箜篌引[1]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2],空山凝云颓不流[3]。江娥啼竹素女愁[4],李凭中国弹箜篌[5]。昆山玉碎凤凰叫[6],芙蓉泣露香兰笑[7]。十二门前融冷光[8],二十三丝动紫皇[9]。女娲炼石补天处[10],石破天惊逗秋雨[11]。梦入神山教神妪[12],老鱼跳波瘦蛟舞[13]。吴质不眠倚桂树[14],露脚斜飞湿寒兔[15]。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他童年即显才华,十五六岁时,已因善写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李贺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韩愈虽作《讳辨》鼓励他应试,但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偶有佳句,即写投囊中,回家后整理成诗。后辞官归昌谷。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今存诗200余首,有《昌谷集》。他的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加以揭露讽刺;对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这些诗篇少数用五、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练而绚丽。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的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注释】

[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参见注[9])。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这句说,在深秋时节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止不动了。《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4]江娥:一作“湘娥”。《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

[7]“芙蓉泣”、“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8]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这句是说乐声使全城气候变得温馨。

[9]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10]女娲:《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天问》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11]“石破”句:形容乐声忽然高昂激越,如石破天惊般引得天上下起了秋雨。

[12]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13]老鱼跳波:《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14]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15]寒兔:月兔的传说产生很早,《楚辞·天问》中已提到月中“顾兔”。

【阅读提示】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韩愈这首《听颖师弹琴》,大约作于元和十、十一年(815、816)间。全诗可分为两段。前十句为第一大段,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声。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

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刺杀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虽不是谏官,却首先上疏直谏,请求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马上遭到权贵的谗害,说他不是谏官而越职言事;又造谣中伤,说他浮华无行,结果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这首《琵琶行》是他谪贬江州第二年秋天所作。诗中以琵琶女沦落的悲凉遭遇为题材,通过对她的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白居易自己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心情。琵琶女技艺精妙,却由京城而流落江湖,白居易抱负宏伟,却由长安而贬居江州,两人一样不幸,同病相怜,所以诗人把二者紧紧联系起来,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全诗可以分为四段。“浔阳”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十四句,叙因送客江头偶然与琵琶女相遇;“转轴”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二十四句,叙琵琶女技艺之高及其琵琶艺术感染力之强;“沉吟”至“梦啼妆泪红阑干”二十四句,记琵琶女自述昔盛今衰的身世;“我闻”至结尾二十六句,叙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感。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作品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所创造的离奇幽怪的艺术境界,赞美了李凭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思考与练习】

1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试分析三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试从创作方法上对三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1],寂寞开无主[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4]。零落成泥碾作尘[5],只有香如故[6]。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年十二,能诗文。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后为夔州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尤杨范陆”,为“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诗词皆工,尤以诗著名。刘克庄评其词:“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辛弃疾)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几道)叔原、贺(铸)方回之上。”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释】

[1]驿(yì):古代供传递公文者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是写梅花开在幽僻而无人来往的地方。

[2]寂寞:冷清。无主:没有人过问。

[3]著(zhuó):加上。

[4]这两句说,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5]碾:轧碎。作尘:变成灰土。

[6]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1]。已是悬崖百丈冰[2],犹有花枝俏[3]。

俏也不争春[4],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古典诗词功底深厚,其诗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豪迈奔放,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注释】

[1]风雨二句:是指梅花在风雨交加的春末送走了春天,又在第二年的大雪飘飞中迎来了春天。

[2]百丈冰:上百丈的冰层,形容气候的严寒。

[3]俏:美丽,美好。

[4]不争春:不抢占春光,不卖弄自己。

【阅读提示】

这首词同陆游的词一样,都是咏梅,都是托物言志,都是用人格化的描写,通过赞美、咏叹梅花的纯洁、高尚、傲寒俊俏,寄托词人的情怀和志趣。但二者所展现的感情色彩是完全不一样的。陆游处于南宋前期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年代,他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而未能实现,感到苍凉寂寞,陷入孤立,因而词写得郁郁寡欢,凄凉悲切。而毛泽东写词的背景、处境、身份不同,词充满活泼明朗、挺立进取的输神,词的意象更新颖,境界更高远。所以词序中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思考与练习】

1试从意境方面对毛泽东这首《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反其意而用之”的含义。

2试析这两首词的艺术风格。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