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观的力量
7389700000036

第36章 “和谐、诚信、公正、仁爱、共享”(3)

“分好蛋糕”,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做大蛋糕”,为的是让人民公平合理地分享到蛋糕,让最大多数的人逐步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说“做大蛋糕”,讲的是发展好生产,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那么“分好蛋糕”,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则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积极倡导者与坚定实践者,“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也就是说,蛋糕做不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蛋糕分不好,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同样不是社会主义。

“分好蛋糕”,还与社会稳定攸关。

“不患寡而患不均”,从来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心态。在古代社会,当官场大面积存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候,当社会普遍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候,“均贫富”往往成为起义大军的旗帜,穷苦大众风集影从,王朝政权轰然坍塌。邓小平同志对此有很清醒的认识,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这些问题不解决,“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与人均排名世界百位的巨大落差提醒我们,从国富走向民富,山高水远,中国还有好长的路要走,继续“做大蛋糕”的压力仍在,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民共同做好高质量高水平的财富“大蛋糕”。但在当下,“切好蛋糕”无疑已提上突出位置。在2010年以来的官方表达中,“调整收入分配”一词,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现在各种场合。中央领导人频繁在公开场合表态,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2012年的政府工作时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此前的2月27日,温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更表示,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本届中央政府已经在“共享”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继取消千年的农业税、予以农民种粮补贴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任又压上肩头。我们欣慰地陆续看到、听到: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已经覆盖13亿人口,当下农村的医疗保险可达50%—60%,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在70%上下。在养老金方面,长期被冷落了的企业退休人员,连续6年每年加了100元,至今约在1700—2000元区间。农村满了60岁的男女,每人由中央财政出资55元,加上地方配套出资,北京郊区农民养老金为280元,在江苏则是300元左右。如今已有16个省在着手此事,2020年以前力争在全国全面实行农村养老金制度。

当下无论在红尘十丈的城市,还是在地处边远的乡村,对于真要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们来说,这点钱真不多,远不够权贵们打一场高尔夫球,小资们走一趟“星巴克”,若没有儿女们的接济,日子肯定过得紧巴巴的。但有了这点钱,起码就服下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及他们在历史的长河岸为共和国奋勇拉纤的身影,并没有被时代抛弃、遭社会遗忘的一颗定心丸。

进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享,不属于政府的关怀,更不等于富人的救助,这是一种有尊严的共享。即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现代化建设,共建是共享的坚实基础,共享是共建的可持续动力。只有建立在共建基础上的共享,才是有尊严的共享。从公民个体角度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之一,同时每个社会成员也必须承担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否则,共享的权利就可能被扭曲,或成为一种他人的恩施,或变成坐享其成的特权,两者都使人失去尊严感。

进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享,为的是在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个体利益。其路径体现在:一是通过增进社会整体利益促进共享;二是通过增进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促进共享。仅仅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而忽视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只有深化对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在行动上才能有效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每个公民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进而为社会成员的人格独立和人格尊严奠定坚实基础。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篇《希望就是勇气,希望就是力量》的文章中说道:

“假如芝加哥南部的一个孩子不能读写,即使那不是我的孩子,我也会因此受到困扰。如果一个年事已高的市民付不起她的诊费,而被迫在医疗费和住房之间做选择,即使她不是我的祖母,也会使我的生活更加拮据。如果一个阿拉伯裔的美国家庭,未经律师辩解或诉讼程序就遭到驱赶,那也会影响到我的人身自由。正是这个基本信仰使这个国家运转:我是我的兄弟的守护人,我是我的姐妹的守护人。它保证我们追寻个体的梦想,却仍旧聚合为一个美利坚家庭。”

中美都是世界大国。美国信奉资本主义,中国信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理应比美国做得更好。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四个价值观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并不意味前面所述“民主、法治、廉洁、感恩”等等内容,已被该体系排斥在外。恰恰相反,它们很有现实针对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迫切需要加强的内容,但它们是价值观的实践展开,是反映奋斗目标、发展主题、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等要求的工具性范畴,在逻辑关系上属于次生内容,完全可以由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里将其推导出来。一个以“和谐、公正、仁爱、共享”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必然是民主充分、法治健全、政府廉洁、官员自律的社会。

结束语

人民的福祉——幸福指数

当年敏感的龚自珍预言:

夜之漫漫,鹖旦不鸣,则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尊隐》)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一整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戏的话,那么前30年的经济改革,只是这部大戏的前半部,即浅水区;规模更大难度更大却更精彩的是后半部,即深水区。

“深”就深在在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的同时,推进政治文明、社会文明、道德文明、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面建设,不再绕“暗礁”而过,而是直逼“暗礁”——比如制约公权力的膨胀,限制特殊利益集团的坐大,将目前相当一部分被国企控制的公共资源,通过新的资产收益分配方式,让全体国民受益。在改革中,走向法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相反——被权贵绑架,走向国家资本主义。

这后半部戏,将会淡化许多年里现代化建设的唯一衡量目标GDP,突出“人民的福祉——幸福指数”。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开国已60余年、一直坚持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其实问题本不复杂,是自己将简单弄成了天大似的学问,只要看看《可爱的中国》,你就清楚当年激励着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等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牺牲的社会主义,就是以所有社会成员幸福为目标的社会主张和社会模式。

人民的福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真谛。近几年,全世界开始了以国民幸福指数代替GDP作为发展衡量目标的探索。以“幸福指数”为目标,不但符合世界现代化建设的新潮流,而且为民众谋幸福是共产党的宗旨。建党已90年了,现在真到了兑现这个宗旨的时候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不久前说:“如果不解决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就会带来比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时更突出的问题,就很难做到发展的过程使人快乐、发展的结果使人幸福。尤其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幸福为代价去发展,不能以发展为理由,让影响人民幸福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长期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回到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使命和一贯承诺,回到为人民谋幸福这个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逻辑起点。”

当前的中国,迫切需要改革者披坚执锐,发出类似邓小平南方谈话那样的登高一呼,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重新凝聚改革共识,凝聚深化改革的精神力量,本着能够给中国人带来幸福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就是文明的发展;凡是被实践证明不符合民众幸福的理念、原则、主张,就得割之弃之,泥牛入海。让“人民的福祉——幸福指数”,确如康德所语是“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真正永远盘踞在我们心头,并令我们愈想愈感到敬畏。

这一百年来,先是救亡图存,战乱不绝,血流漂杵,接着是国家那庞大身影的一次次挪动:

从阶级斗争的“火线”上转过来,从乌托邦的“天堂”里转过来,从大饥馑的无边菜色浮肿下转过来,从现代迷信的教义上转过来,从计划经济的威权下转过来,从对“姓社姓资”的激烈质询中转过来,从国有经济的神圣图腾下转过来,从对GDP的狂热崇拜下转过来……

每一次挪动,都曾经那么艰难;

每一次挪动,民族都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隋建国,在孙中山故居前如是感叹,“这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人民不停地备战备荒,还得在运动里互相整。简单地说,在墨尔本马路上走着的任何一个中国人,他可能也说英语穿西装,但在我看来,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穿着一件你看不见的中山装。”(《我们是害虫——隋建国的艺术动力》《南方周末》2012年3月23日)

不妨说这一百多年来做中国人真是太辛苦,做中国人真是不容易。

即便是在今天,从排上10年队也进不去养老院的老人,到天泛鱼肚色时便被催着起床,背上书包沉重似几块砖头的孩子;从因失去土地、进城不了回去不能的农民,到年年亏损、仅2011年每人便平均亏损额达4万元,今年过了一半仍在一堆冷漠的阴线里煎熬的8000万股民……在这片古老广袤的土地上,即便这是少数的中国人的生活,他们距离幸福的祈愿,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们的生命都是偶然的红尘一瞬。

我们每个人,都是唯有一次、不可复制的“珍稀动物”。

在中华民族经历了众多的苦难与忧患之后,在人类文明的新指向正趋于“幸福”不能被少数人垄断之后,在当下国家显然已具有了厚实的国力,政府手中集聚了巨大的资源和转移支付手段,具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巨大能力之后;尤其重要的是,在执政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和亿万人民卓越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持续获得马克思主义的新觉醒之后,中国人不能再与幸福相隔天涯,亦不能“被幸福”。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共中央党校春季班的开学典礼讲话中强调:

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懂得,党和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重担放在我们肩上,这是一种多大的信任和责任。要把这种信任和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觉地盯着榜样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幸福是一团绒絮似的温暖,会在我们的心头与血脉上悠悠地回旋;

幸福是一种雪花般的宁静,洋溢在眼睛里,让中国人面对世界与前景时,犹如眺望春天般充满了达观;

幸福更是一道道阳光,映在你、我、他的脸上。

愿阳光,映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2011年12月——2012年4月一稿

2012年5月14日——31日二稿

2012年9月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