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7243200000011

第11章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爱自己,才会爱别人。在此,我们可用以下方法帮助自己爱自己。

(1)写下10个优点,写完之后默念3遍,然后闭上眼睛在心中再默默地念3遍。

(2)睁开眼睛,伸出双手请别人压一压。

(3)写下10个缺点,写完之后默念3遍,然后闭上眼睛在心中再默默地念3遍。

(4)睁开眼睛,伸出双手请别人压一压,体会一下看看是什么感觉。

相信你实验的结果是在默念优点之后,伸出的双手很难被压下来,为什么?因为它变得较有力,这个小小试验就是让你具体地体验一下负面的、消极的及正面的、肯定的思想对一个人整体(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整合)的影响。

有一个美国医生皮尔叟就曾做过一个研究:200名参加宴会的宾客品尝了同样的食物之后,其中一半的人食物中毒,但另一半人却安然无恙。他觉得好奇,想了解其中的奥妙,结果发现那些未中毒的人生活态度较积极,自我价值极高,对事情较看得开,处事较有弹性,用一句精神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心灵的力量,也就是心能较大,较强,换句话说心能越大,人越健康,因为免疫系统较强些。其实关于心能的大小强弱对人的各方面都有影响,医生、心理学家等人早已提出各种理论与实验结果,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其实,心灵的力量是很容易培养的,因为人的心灵是很单纯的,惟一的要求是要相信你自己,肯定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是个好人,勤奋、努力、认真、节俭,肯定自己的大方、仁慈、善良……但是,要人相信自己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永远与别人比较:我不够好,因为别人比我更好;我不够仁慈,因为张三比我更仁慈;我不够漂亮,因为……人们总是有理由否定自己。人是很有意思的动物,许多人很难爱自己却要求得到别人的爱;看到自己的尽是缺点。但当别人指出它们时却不高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但当别人指出它们时却不能相信与接受,你说,人是不是很奇怪?其实,在我开始学习了解人性之后,我发现人的问题不少,其中有几个是根本,他们就是与别人比较,缺乏自信,爱自我责备,针对这几点,可用以下方法来改善。

第一,跳出“与别人比较”的模式,而成为与“自己比较”的独立的自我。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与社会影响多半是与别人比较,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凡事开头难嘛!最好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做,彼此鼓励,彼此切磋与支持。

第二,写下你所有的优点。在许多场合下,我要求参与者写下优点时,他们觉得很困难,但要他们写缺点时,却又快又好,所以请大家花一点时间想想自己的优点,若想不出来,就问朋友或家人,有时候反而是别人知道我们的优点比我们自己知道得多。

第三,每天早上、中午及晚上念自己的优点3遍,刚开始可能觉得不自然甚至有些虚假,有了这种感受而仍然去做,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优点增加了,就加上吧!越多越好。

第四,每天记下自己所做的事,在好事、好的表现如“努力”、“认真”、“勤劳”等上面打一个记号,在需要改进的事及欠缺的方面如“骄傲”、“懒惰”等上面打一个记号,在晚上做一个总记录,做完记录之后,好好地欣赏与肯定自己所做的好事;对需要改进的事则告诉自己说:今天我有些自私,明天我会改进,做得更好些。要谢谢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人、事、物,感谢它们使你有学习、改进和成长的机会。

第五,用幽默的态度“嘲笑”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而不要严肃地责怪自己:你看,你又犯了这毛病,怎样搞的,你怎么这么笨,老是学不会,难怪别人都不喜欢你!——转换成:哈!哈!哈!你看你,又自我中心了!我是很努力了,但下次要更小心点,更努力点,哈!哈!哈!

第六,学习多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

学会热爱自己了吗?如果是,那么接下来你还学习怎样去热爱他人。

人人都渴望被尊重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滥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

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没看到我给你的是金币吗?”

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拿回去。”

富翁大怒,意气用事起来,又丢了10个金币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这次一定会趴着向自己道谢。却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

富翁几乎要跳了起来:“我给你10个金币,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个谢你都不会。”

乞丐懒洋洋地回答:“有钱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则是我的事,这是强求不来的。”

富翁急了:“那么,我将我的财产的一半送给你,能请你尊重我吗?”

乞丐笑道:“我有了你一半的财产,咱俩就同样有钱了。我为什么要尊重你?”

富翁更急了:“我将全部财产都给你,怎么样?”

乞丐大笑:“你将财产都给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追求在心理上是分为五个层次的,最低的层次是生理上的需求,如温饱之类;再则是对安全的需求,如坚固的住所;第三是爱人与被爱的需求;第四是受到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则是自我的实现。故事中的富翁有钱后,获得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正符合马斯洛学说所述人渴求受人尊重的天性。而乞丐的顽固,则更是清楚地点明了金钱与尊重在许多时候是难以划上等号的。

一次,有位女士问她朋友道:“嗨!近来如何?”朋友回答:“好极了,你呢?”她说:“还好啦!”停顿了一会儿,她突然冒出一句:“说真的,大家都别扯谎了,到底你过得好不好?”

为什么她会这么说?难道朋友的答案有什么破绽吗?不然她怎会看出对方在撒谎?

因为,她是真的在听她的朋友说话。

我们常问:“你到底‘听进’了我说的话没有?”就是在告诉对方:“不要只单纯地听我说话,而是要体会到我内心的意思。”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受到重视,也希望别人能体会我们的心境,要是没能达到这些效果,我想是没有人愿意浪费唇舌的,尤其在面对自己最在乎的人时,更是如此。

因此,要想能与人建立真挚的关系,就必须学会如何聆听对方。

这聆听不仅是闻其言,还要观其行,察其色。许多人并不善于言词,也有些人不愿把话说得太白,宁愿有所保留。因此仅从言语上,你是无法窥其真意的。这时候,就必须注意对方的神情、语气,配合其说话内容:才能真正领会到他的意思。因为,言语容易掩饰,但举止神情难于隐藏。

这位朋友之所以能看得出来我在说谎,想必是因为我说话的语气并不是特别愉悦吧!所谓相由心生,要是我日子过得很快活,语调必然高昂兴奋;反之,要是“好极了”这三个字是勉强出口的,那么,不论我再怎么装,一定也不够喜悦才是。

真正的聆听,是你对关心的人所付出的最大荣宠。仿佛在说,“你是个满特别的人,我也很关心你,所以我愿意毫不分心地听你说。”

今天,就请给某些人一点面子吧!以你的眼睛,以你的耳朵去聆听他们的心声,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只听不说,当个纯粹的听话高手也不错唷!

拥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心

多少年以前,有一位名诗人自问:“世界上有哪一个人的作为,能满足世人的所有需要和欲望?”他想了一整夜,后来他自己回答;“没有一个人做得到。”

尽管是最接近、最亲爱的人也不能做得同我们所要求的全部符合。即使是关系最密切、最温存的人,也不能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做得十全十美,使我们全都满意。如果你能认清这一事实,这便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忽略了这一点,或者是看不清这一点,我们就会不满足于现状,因而希望获得更多,也要求更多了。这样一来,人生就显得很悲惨了。

没有哪一位妻子会彻底了解自己的丈夫;相反地,也没有哪一位丈夫会彻底了解自己的妻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隐私,有死角,不容许他人闯入,因为我们不能公开给别人看,所以便把这些事封存了起来。

在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中,有一位太太临终的时候非常不快乐,倒不是因为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而感到不快乐,而是因为想到自己的丈夫以后将永远也找不到开那座蓝柜的钥匙了,其实男人总是找不到要用的东西的。

还有一位心肠极好的大布道家菲利浦·勃洛克斯。当提到他时,有一位朋友说,大家同勃洛克斯只能保持这么远的距离,再往前一步,那扇门就关起来了,甚至你可以听到关门时所发出的响声。他在里面不会开门,朋友在外面也进不去。不过这种情形倒不只他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如此。正如美国女诗人爱密莱·狄瑾逊所说的,我们需要一点“绝对机密”,她就是一个如此缥缈、如此怪诞、离群索居的人物。她藏着什么秘密我们都不知道。

常常有人对我们说:“求取智慧是当务之急。”可见智慧比金银财宝还珍贵。

旁人误会你的意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相反地,旁人了解你,则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批评德国人说:

你心里没有一面小镜子,所以看不见旁人的观点。

这句话也适用于旁人身上。

我们需要体谅身经百战归来的壮士。在枪林弹雨中突围归来的人们,不是肉体上受过创伤,就是在精神上受过创伤,或者是两方面都受过创伤。这些身经百战的英雄们,如果他们要讲话,就让他们讲;假使他们保持沉默,那么我们也尊重他们,就让他们沉默。受过战争恐怖的人,一下子不容易找到生活的重心。总之,不要把他们看作问题人物。他们不是要人家怜惜,最需要的是体谅。

我曾在一座灰色大监狱中帮助工作了两年,我在那里获得不少经验。监狱当局允许我看犯人的犯案记录。读了这些记录,真使我为之心碎!

假使你了解这些犯人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什么事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他们错过了怎么样的机会,那么即使你不敢十分肯定至少也可以了解他们今日有如此下场的一部分原因。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要认识你自己!

这是最有意思的忠言,可是又有哪一位会照着去做呢?

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心,就仿佛获得了一把钥匙,能开启本来关闭着的大门。人类既机灵又畏羞,如果你抱持一种不怎么体贴的态度,对方就会觉察出来,马上像蚌壳一样,立刻关起门来,躲避我们了。

所以我们时常要求得到更多的光,更多的爱心,更多的体谅。有了这些,那么怜悯、欢笑和喜乐也随之而来,使我们可以度过正常的生活。那时候,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爱心,所以人家也不会躲开我们。到那时,我们看到别人所表示的善意时,一定会非常惊奇。

要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好出风头。对于这类人,即使是你有很大的本事,见识比别人高明,也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态度。由于你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给别人留下一点余地,而采用趾高气扬而又横蛮的方法,使别人感到窘迫,无路可走,便明智地不想同你一般见识。如果有这种坏习惯的人,所有的朋友和同事,肯定没有一个人向你提供意见和看法,更不敢向你进一步提出忠告。这类人。人们往往不想接近他,并且有时会产生看而生厌的情绪。这类人应当有自知之明,逐渐改变其不良习惯。

你应当明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谈论的话题十有八九不是学术性上的问题,或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上的原则性问题,是非标准性的,这样,你的意见和看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合理的。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错误的,无价值的。有这种毛病的人,即使是你比别人聪明,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对待人,何况,平时的交往所说的事情大多是平凡的,不必费心费时作更高的研究和争辩。我们日常所交谈的目的,消遣多于研究,大可不必认真,大家说说笑笑便行。希望你不要自作聪明,对别人不要随便说教。即使是你的说教有一定的见解。别人也会很不乐意接受。要说教应当婉转,采用征询的口语说出你的看法、见解,别人才比较容易接受。所以,你不要随便摆出架势来教导别人。

在社交上,你的朋友同事帮助你出点子、献策略,你若不能立刻赞成,起码你也要表示可以考虑考虑,这种场面下,是不可马上提出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儿,你更应当注意,不可太执拗,这样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变成乏味的了。要是真的对方犯了错,又一时不肯接受指正、批评或劝告,应往后退一步,不要急于提出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之后或更长时间再说。否则,若双方都很固执己见,不仅没有取得成效,还会造成僵局,伤害双方的感情。

丽作为你,也应学谦虚些,不要太过于高傲,要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得太固执,应该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谈话的人,这样傲才合乎情理,是很懂得道理的人。

谈话的目的是在于知道一下别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意见和对社会世事的看法,以便增加双方的了解,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使大家都对生活感到兴趣,使大家的感情都得到安慰。如果发现与对方的意见、看法不一致,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学习,对方也会感到刺激和满足。如果听见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迟疑。不要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对方,也不要认为这是随声附和,因此就不吱声了。假如不吱声,反而使人觉得你与对方的意见相反,或者是没有主见。

要乐于接受别人的忠告

桃花源似的平静无波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的,然而人世间果真有这种生活存在吗?这只不过是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和追求罢了,没有人愿意自寻烦恼。但是在人生中,总是蕴藏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它,寻求解决之道,如此,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或在待人处世方面,总难免有一时疏忽或是不曾发觉的死角。若在此时,有人提醒我们的缺点,我们应衷心感激不已。所谓朋友之道,贵在劝导忠告。“忠告如雪,下得越静越长留心田,也越深入心田”(瑞士、希尔泰《书简一友情》)。忠告是别人送给你最珍贵的礼物。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孔子语)然而现代社会,能够直言不讳地指责他人缺点者已日渐减少。无论是你的上级、长辈或同事,大都不愿意冒着使别人恼恨的危险去忠告别人,而都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漠视一切,追究其原因,如果人人皆能诚恳、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忠告,而且人人都期待他人的忠靠,则这种现象又如何会出现呢?平心而论,真正能够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指责我们的人是谁呢?不外是父母、师长、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更圆满,在事业上更成功。但是,忠言逆耳,大多数人对于忠告总是有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原有的密切关系破裂,在某种程度上说,忠告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不顾后果提出忠告者,一定是对我们怀有深厚感情之人。一个从来不曾受到他人忠告的人,看似完美无缺,实际上可说他是一个毫无良好人际关系的真正孤独者。

由此看来,受到忠告正说明你周围有人在关心你。“不闻不论,则智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汉·荀悦《申鉴》)但是,若接受忠告时的态度不够坦然,则将会使你的朋友弃你而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忠告者也能从你的态度中得知你是否是一个坦诚的人,或是个骄傲自大的人,或冥顽不灵的人,进而影响对你整个人格的评价。一个谦虚上进,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是个能够接受任何善意建议的人。如此,即使是与你只有点头之交的人,也将乐于对你提出忠告。

具体而论,接受别人的忠告,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照单全收”

忠言必须“照单全收”,不管正确与否,事后再慎加选择,切莫拒绝,更不能当场轻下诺言。很多人受到忠告,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得到裨益。

(二)诚恳的道歉

“啊!是我疏忽了,十分抱歉,今后一定改进。”“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请你原谅。”如能诚心地道歉,对方一定能原谅。

(三)不逃避责任

别人忠告你时,如果你“但是”、“不过”、“因为”等如此一味地辩解,或急欲掩饰过错、保护自己,只有使你的过失更加严重,使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而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之道。

(四)不强词夺理

有些人在犯错误之后,受到长辈的指责,非但不思改悔,反而理直气壮地陈述自己的不正确的理由,说什么:“你也曾年轻过呀!难道你年轻时就那么十全十美从没犯过错误吗?”如此的态度将使长辈甩袖而去,再也不管你的事了,这对自己有害无益,而且将会阻碍你人格的发展。

(五)不自我宽恕

许多人遭到失败时,总是替自己找许多理由和借口来宽恕自己,或认为自己能力不是不高,而是时运不济等等。如持这种态度,则最终仍将无法克服自己的缺点,而使自己更显孤独,对于别人的忠告不要漠然置之,必须表现出乐于坦诚接受的态度。

(六)对事不对人

对于别人的忠告,应仔细反省其所指责的事物,而绝不应该耿耿于怀。敞开胸怀接受批评,彻底反省、思过、改进,接受忠告并善加活用,使他人的忠告成为自我成长的原动力,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持的正确的处世态度。

像容忍自己一样容忍他人

很奇怪,我们对自己的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正如德国人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于别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别人的过错上。即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它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容忍自己。

可是轮到我们评断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副眼光去品评他们,往往使旁人体无完肤,一点也不留情面。且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假使我们发现旁人说谎,我们的谴责是何等严酷啊,可是,我们有哪一个人能说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也许还不止100次呢!

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也许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因此可以更自由他表现天性,但在骨子里,我们的人性是相同的。就以我自己来说,我决不会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坏。假使要我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举动,以及脑海中的每一意念都记录下来,世人一定会惊讶我已成为堕落败坏的魔鬼了。明白以上的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

既然,责己不必太严,对于他人的过错,即使是名闻天下的贤达,也不能过于苛求。

仔细谛听他人的心声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讲堂,走廊里到处是人们在交头接耳地低语,大厅里传出的是听了某种议论后的一片反响声。到处是喧哗,震耳欲聋。这是一个闹哄哄的,到处在传布消息,到处在谈论是非的世界,哭喊声,惊叫声,一片乱糟糟。我们所谈论的,不一定比古代人更聪明,可是大家喜欢高谈阔论,以致我们的耳朵已不胜负担。

在这样一个喧哗的世界,如何才能静下来,好好谛听,这几乎成了生活的秘诀。所有知识、艺术、发明、宗教,都是谛听宇宙声音的结果。自然界有一种很怪的态度,它把神秘隐藏起来,以刺激我们的好奇心。

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天在做试验时,听到一个不寻常的、细微的声音,于是停下了手头正在从事的研究,并启发他潜心研究、发明了留声机。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说:

一个科学家一定要坐下来,在事实面前很机灵地去发掘,忘记自己,虚怀若谷地谛听,这是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我们的灵性之所以会陷于混乱和贫乏,主要原因是我们说话太多,听得太少。

一切真正的领袖人物都是宁静而坚强的。他们懂得如何谛听,如何等待。他们不听旁人所说的,而是观察他所想的。说的和想的往往是两回事。他们听那些站在肥皂箱上的演说家或政客大声发表言论,看他们究竟说些什么,他们也研究诗人心目中对未来的看法。

我们需要工作的人,也需要能谛听真理的人。假使我们想把大众从陋巷中拯救出来,同时使人们不再进入陋巷,这项工作就更难做到了。实在地说,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是家庭、社会、国家,都是如此纷扰,如此复杂,所以我们需要仔细谛听别人的心声。然后加以研究。

有许多婚姻,如果能彼此谛听对方的看法和想法,确确实实地了解对方,如同了解自己,则根本不至于破裂。假使常常沉默,谛听。即使免不了要顶撞一下,也会被一声轻轻的“嘘”声止住,这时表面的污水便会滑过去,只剩下心底深处,情爱的潜流,慢慢地流着。

与人方便是给自己方便

在中国的处世哲学中,最讲究方圆之术。其中的“圆”是指做人要圆融、圆通一些,要想在复杂的人情关系中,取得顺畅生活的通行证,打圆场、下台阶是方圆之术的常用手法。

如果不幸落入社交僵局之中,就要通权达变,打破冷场坚冰。

要是别人出乖露丑了,就主动打打圆场;有人陷入窘境,主动解围。给他找个台阶让他下得了台。

与人产生不快时,更少不了和和“稀泥”,让对方少丢些面子,保持体面,从而把事情摆平,甚至变坏事为好事。只有懂得“打圆场,下台阶,留面子”,你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这是人之常情。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格外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常常会因一个人使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结下终生的怨恨。

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而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这些对于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打圆场,下台阶,留面子”的作用往往有两种。一是要尽量保守秘密,掩盖其丑处;二是要在丑事曝光后,使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变得小一些。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下不了台。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自己的难言之隐谁也不想示人,以免落下笑柄。所以“打圆场,下台阶,留面子”就成了为人处世的必修课。

在社交中,有人或出于习惯爱撒些小谎,或不想丢面子没说真话,甚至出于难言之隐不能讲真话。一般说来,我们都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当面拆穿。还有就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肆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子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这样做不利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的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

小处马虎一点,乐意给人台阶,让对方能下来台,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修养与容人的气度。凡事总爱冒坏水,见别人陷入尴尬便幸灾乐祸,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

莫因丑小而不遮,贴金扑粉人人乐为;可令人不耻之事,相信没有人愿意让人传扬。别人出丑时,更不可幸灾乐祸之心溢于言表,否则会结下仇家,并为众人所不齿。如能主动为别人打圆场、下台阶、留面子,就能顺水推舟地落下人情。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以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这只是视情况而定,不可过分,点到而已,否则会弄巧成拙。

处理与朋友间的麻烦

朋友之间也难免少不了一些“麻烦”,如争吵,别扭,意见不合,经济上的纠纷等等。这些“麻烦”可大可小,说它“大”,是因为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成仇;说它“小”,是因为处理得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应记住,朋友之间有“麻烦”是正常的,及时妥善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一)与朋友发生争论时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求同”以在争论中提高;“存异”以使不同的观点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两人的意见得不到统一。通过反复的、尖锐而又友好的争论,马克思终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通过争论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正确的方式是不要正面冲突,使争论以缓和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来台,会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

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在朋友问出现争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持这样一个标准: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大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在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

(二)与朋友发生歧见时

(1)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并不因为双方存在歧见而诋毁朋友,甚至在某些场合还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

(2)暂时拉开距离。有利于双方的歧见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避免分歧继续扩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持自己百分之百地正确的态度,即使对方确实错了,但他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而产生逆反心理,“错了又怎么着?”会是他很自然的反应。

(4)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不要让分歧一直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积极地想出一些解决办法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分歧存在时间愈久,副作用愈大。

(三)与朋友关系闹僵时

与朋友的关系闹僵了,不要小题大作,认为这是断交的开始;也不要任其自然,爱怎样就怎样。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让自己的激情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有可能理智,才能客观地、实际地去修好。如果在气头上,那么就要暂时回避一下,决不可贸然行事。

(2)从自身找原因。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松。

(3)谅解,不翻老账。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概和度量,特别是不要去揭别人的短,朋友之间翻老账是很伤感情的,它往往使人要么谨小慎微,要么敬而远之。

(4)积极修好。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呈双向性,自己有责任,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去与朋友和好。在朋友之间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对方成见的消除,继而会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四)与朋友发生经济纠纷时

一般说来,与朋友问特别是要好的朋友间尽量少些经济上的往来,比如向朋友借钱,当还不了或不按约定时间还款时,肯定会影响今后的长期交往。但对一些本来就是通过经济往来业务而建立的朋友的关系,就难免不出现经济纠纷,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1)对症下药。把产生纠纷的原因弄清楚,是朋友误会了还是自己弄错了。“亲兄弟,明算账”,要把经济往来的账目全部向朋友交待清楚,让他相信你并没有隐瞒什么。

(2)坚决按约定或合同办事。因为这是事先商定好的依据,坚决按此来解决纠纷,谁都不会有话说。

(3)共商解决办法。朋友之间的纠纷,如果双方坦诚相待,还是能够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的,所谓“朋友好商量”,只要你不存在欺诈,恶意使坏,是不难解决的。

(4)请求仲裁。当双方无法达成解决意见时,只能诉诸仲裁机构或法院来按有关程序解决,但一般隋况下不要采用这种办法。

君子不与“小人”斗

每个地方都有“小人”,和“小人”的关系若没有处理好,常常要吃亏。

“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上“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又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内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根本让你想像不到。

不过,“小人”还是可以从行为分辨出来的。

大体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的特色:

(1)喜欢造谣生事。他们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

(2)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合,好从中取利。

(3)喜欢马后奉承。这种人不一定是小人,但这种人很容易因为受上司所宠,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4)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行事风格,因此对你也可能表里不一,这也是小人行径的一种。

(5)喜欢“西瓜倚大边”。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6)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

(7)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8)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背罪。

事实上,“小人”的特征并不只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理、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那么,该如何妥善处理和“小人”的关系?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做参考:

(1)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里也较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因此小人为恶,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

(2)保持距离。别和小人过度亲近,保持淡淡的同事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霉了。

(3)小心说话。说些“今天天气很好”的话就可以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了某些牢骚不平,这些话绝对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时的资料。

(4)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形成势力,你千万不要想靠他们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当的回报,甚至就如鼻涕那般,粘着你不放,想脱身都不可能!

(5)吃些小亏无妨。“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谅他们吧!

当你认清了上述“小人”的特征,并坚持做到上述几点,恐怕你就能和“小人”相安无事了。

寻求合作

有这样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一个老头躺在病床上,把一双筷子拿在手上,一双双都折断了。老头又拿出一把筷子,扎在一起,让几个儿子去折,没人折得动。于是他忠告儿子们说:“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你们并排站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人会战胜你们。”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合作一致,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时光飞驰,世界已从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信息时代。或许还有人沉溺于这样的幻想中:独自一人,信马闯天下。去夺取成功殿堂中瑰丽的宝石。然而现实却往往把这种梦想无情地击碎。当今社会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只能像一台巨型机器一样协调起来才能发展,才能生产出产品,而个人只不过是机器上的一个小螺钉。特别是在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要想成功,单凭个人力量是很难达到的。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深切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如不接受和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或支持,简直什么事都办不成,更不用说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才华多么出众也不可能事事皆会,样样皆通,就算真有这样的能力,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那么,我们何不找合作伙伴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发展一份事业、共同开拓一片天地呢?

美国着名企业家拿破仑·希尔以他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讲述了善于合作对于个人的意义。他说,他生平所获得的一次最有利的晋升,是由一件小事情造成的。那是在某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他的办公室和拿破仑·希尔的老板的办公室在同一栋大楼的同一层)走进来问拿破仑·希尔·他到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因为他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做完。

拿破仑·希尔对他说,他们公司所有的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5分钟,他也走了。但拿破仑·希尔可以在另外的任何日子里去看球赛,而他的工作却必须在当天完成。拿破仑·希尔替他做完了这些工作。他问拿破仑·希尔应该要多少钱,拿破仑·希尔开玩笑地回答说:“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要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他脸上露出微笑,向拿破仑。希尔道谢。

拿破仑·希尔这样回答时,纯粹只是开玩笑。并未想到对方是否会为了那天下午的工作而付给自己1000美元。但出乎拿破仑·希尔意料。他竟然真的这样做了。6个月后拿破仑·希尔已经完全忘掉了此事,他又来找拿破仑·希尔问当时的薪水是多少。

拿破仑·希尔把自己的薪水数目告诉他之后,他对拿破仑·希尔说,他将把拿破仑·希尔上次替他工作后开玩笑说出的那1000美金付给拿破仑·希尔,他请拿破仑·希尔到他的办公室工作,年薪比拿破仑·希尔当时的薪水要多出1000美元。在那个周六的下午,拿破仑·希尔放弃了球赛,主动与律师合作,这位律师很快完成了工作。而拿破仑·希尔也在这次合作中获益匪浅。

从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独自成功。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任何方面把自己联合起来,建立和谐与谅解的精神之后,这一联盟中的每一个人将因此倍增他们自己的成就事业的能力。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希尔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团结努力”最重要的三要素是:专心、合作、协调。如果你开设的一家法律事务所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思想,拥有一种类型的律师,那么,它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它拥有十几名能力高强的人才,也是一样。错综复杂的法律制度,需要多种不同的才能,这不是单个人所能提供的。

因此,很明显的,合作不仅仅是把人组织起来,而且要能够发挥这个团体其他成员所未拥有的特殊才能。一个组织良好的法律事务所必须拥有以下人才:具备为各种案子做好准备工作的特殊才能者;具有想像力的人,他能够了解如何把法律条文与证据同时纳入一个很好的计划中,具有这些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同时拥有出庭处理案件的能力。因此,法律事务所一定要聘有熟悉法庭程序的人才。我们若再进一步分析将会发现,有许多种不同的案子,需要各种不同的专门人才出庭处理。因此,一个了解“组织、合作努力”原则的律师,在找人合伙开一家法律事务所时,一定会找一个对自己所欲执行的专门法律及程序极为了解的律师,与自己共同工作,才有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功。

几乎在所有的商业范围内,至少需要以下三种人才,那就是采购员、销售员以及熟悉财务的人员。当这三种人互相协调,并进行合作之后,他们将经由合作的方式,而使他们自己获得个人所无法拥有的强大力量。

许多商业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这些商业拥有的清一色是销售人才,或是财务人才,或是采购人才。就天性来说,能力最强的销售人员都是乐观、热情的;而一般来说,最有能力的财务人员理智、深思熟虑而且保守。这两种人是任何成功企业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使这两种人员很好地在一起合作。

我们生存在一个合作的时代中。各门学科、各行各业之间及内部有了越来越精细的分工,同时,也正因为分工越细,则要求彼此合作越密切。

这是需要密切合作的时代,我们可以断定,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剧烈竞争的时代,不懂合作的人是很难走进成功殿堂的。

100.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卡耐基曾租用某家大礼堂讲课。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提高3倍。卡耐基前去与经理交涉。他说:“我接到通知,有点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因为你是旅馆的经理,你的职责是使旅馆尽可能赢利。”紧接着,卡耐基为他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旅社,是你花5000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经理被他说服了。

卡耐基所以成功,在于当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时,他已经完全站到了经理的角度。接着,他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抓住了经理的兴奋点——赢利,使经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砝码加到卡耐基这边。

关于这一点,让我们共同分享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的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理解,而且更为清楚地了解了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方可有的放矢,击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