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7226500000009

第9章 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功绩

孙中山以其革命的一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其历史功绩更是彪炳史册:

第一,同盟会的建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之前的中国革命分子,力量比较分散,行动杂乱无章。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的革命力量和革命组织统一了起来,使革命党人比较有效地发展会员、展开革命宣传和策划反清革命斗争。同盟会在成立后选举出了各部领导人,并分别委派职务,从而可以细致具体地指导各地的革命工作。一些优秀的华侨乃至留学生也被纳入到组织之中,既扩大了组织规模,又带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在同盟会的统一组织下,中国资产阶级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武装斗争,终于在中国实现了革命大同盟的前提下,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同盟会颁布《中国同盟会总章》,为中国资产阶级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总章》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纲领为宗旨,以科学全面的爱国主义观和革命观纠正了以往国内若干革命小团体宗旨中“排满”,“复汉”的片面倾向,它通过革命党人在人民中进行宣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行动指明了方向。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过程中,总章成为革命党人实现理想和追求革命目标的重要指引。同盟会的成立,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成为政治思想界的主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开化。

第三,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也成为孙中山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盟会成立前,资产阶级政党严重分散,并处于“群龙无首”的游散状态,内部派别林立,斗争效率低下。孙中山以其个人魅力以及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总理,成为无可争议的资产阶级革命党领袖。从此,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他们行动的首领,革命的力量可以借此向同一个目标发力,这使革命派的力量大为增强,革命步调更为整齐,革命步伐加快。同盟会的成立,标志革命“新纪元”的开始,也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转折点。之后,反清武装起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在政治战线、思想战线和军事战线等方面进行活动,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同盟会成立的时代意义

中国同盟会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帝国主义入侵,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成立的。这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崭新意义。

第一,同盟会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明确的斗争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无疑是对民主革命主要课题的科学概括,堪称当时中国最为完整的和自觉的民主主义纲领。“三民主义”以其完整而深刻的内涵,诠释了爱国主义与民主革命的内在价值。

第二,同盟会以三权分立为组织原则,成为当代政党的雏形。同盟会成立后,与其他党派相比在组织方面有较大改进。它效法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机构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了评议、司法、执行三部,总理则由会员每四年公举一次。这样各部分各司其职,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为近代政党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第三,同盟会密切了全国资产阶级的联系,实现了统一政党的领导,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同盟会的会员大都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同盟会的成立,在当时起到了联系全国资产阶级的重要作用,使本来松散的阶级力量凝聚到了一起。不仅壮大了中国的革命力量,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化的到来。

第四,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内部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集体。同盟会除本部外,还在国内诸多地区如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烟台)、中(汉口)设置了五个支部以及隶属于各支部的各省分会。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领导团体也保证了各种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协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组织成果,也带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同盟会的历史局限性

同盟会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立下了不朽功绩,但是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不可能不带有它所代表的阶级的软弱性及其一些历史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和组织三个方面。

政治上,同盟会的成员主要以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但是为了扩大革命力量,也吸收了很多其他阶层的人员。这就使得同盟会内部成员身份比较杂乱,政治信仰不一致,有时则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等一系列问题。在后期的革命实践中,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从整体上削弱了革命的效果,影响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思想上,不少同盟会会员对“三民主义”纲领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实际上是不完全和不彻底的三民主义者。这种思想上的不统一,在革命的实践中造成了很多混乱,致使革命力量不能集中起来朝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有时甚至严重削弱团体的战斗力,这些思想上的严重分歧也耗费了很多宝贵的革命力量。

组织上,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虽然推选出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但是组织上仍然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涣散现象明显。不同的门户之间互相角力,致使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缺陷在革命的低潮期往往恶性膨胀起来,极易导致分裂危机。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产生的,正像所有的资产阶级都具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一样。中国同盟会的这些历史局限,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同盟会自身为中国历史作出的辉煌贡献相比,是可以让人接受并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