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艺术全书2
7222700000021

第21章 语言的力量(2)

第二是那个青年教师的教训:不应在别人失意之时火上浇油。与人相处,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一位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将要退休时,虽然可能老教师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处事而伤了和气,但是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不应趁别人一时的失言,紧咬不放,图一时的痛快而说出那些没有人情味的尖刻话,在这种场合,无论怎样,还是应在“欢”字上多一些考虑,“欢送欢送”,“欢”而“送”之,要尽可能的多留一些美好的想头给别人。

第三是那个领导的教训:应当避开敏感的话题。领导的领导能力固然体现在原则上,在会场上一时出现了一些不能预料的尴尬场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失言的青年教师,他竭力赞扬那位老同志的贡献,具有这种应变的意识并能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从具体的语言技巧和应变能力的一面看,却又显得很差劲。照常说,在这种场合,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字眼,“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把话题说开,使欢送会的场面由暂时的不快而重新转到欢快中,并接着推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和他所做的那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喋喋不休。能否巧妙地避开一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考验。

三个人的教训,合为一体,就是:说话应当分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雌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人的一种笨拙表现。人,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条件下生活的,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一样人,不一样的事,从不一样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一样的话,用不一样的方式说话,也就是所说的“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交谈结果。

“套近乎”不是“献殷勤”

这里所讲的套近乎,不是狭义的“没事献殷勤”,而是真心真意的拉短两个人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谈沟通。

对于首次见面的人,要是你能用心去看对方并利用对方的爱好,就能很快的拉短双方的距离,而且能加深给对方的好感。比如,和中老年人谈长寿健康,和少妇谈减肥和孩子等,即便对自己不了解的人,也可谈谈书籍、新闻等话题,都可在短时间内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味说令人吃惊或咂舌的话,容易让人产生不实在、锋芒毕露之感。所以尽量别说意义深远及新奇的话题,而应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做铺垫。让人信赖与爱戴的人,一般并不属于情意焕发,以惊人之言获取他人喜爱的人。尤其对于一个刚认识的人,最好别刻意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宁可让别人认为你是个善良的一般人。因为一开始你就不能和别人处于同等的地位,对方就很难和你产生共鸣,对你产生好感。

在还不熟悉的状况下,别否定对方的行为。初次见面,彼此了解的并不多,这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方常常不会接受,更容易产生一种厌恶。因此,你应多了解对方所想要的评价。心理学家指出,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一般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但是又无法改善它,所以只能持有一种幻想中的形态或期待中的渴望。这些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想要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是好的,比如胖人希望看着瘦一点,老人愿意显得年轻一点,急想受提拔的人期望实现这一天等。

此外,应注意自己的表情,不要让内心深处不便让别人所知的事被你的表情出卖。在到达约会地点的时候,除了看看领带正不正、头发乱不乱等问题之外,更应再调整一下自己的“表情”。假如想留给别人一个美好的印象的话,可以照照镜子,认真地检查一下自己的表情是否和平常不一样,特别紧张的话,最好对着镜中的自己傻笑一下。

在与人交谈或交往的时候,有些人会有看手表等对方不易发觉的无意识的动作,所以,假如当你看到这个动作或对方望着天空问你时间的时候,你就应明智地早些结束交谈,让对方明白你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你清楚并且尊重他的想法,这样肯定会留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

面对面的与人交流,虽然有时会紧张,但这是套近乎的好方法。坐在对方的身旁,也能给人亲近的感觉。在交谈时要表露出关心对方的语气,也可适当地进行身体上的接触。

当你知道对方的结婚纪念日、生日的时候,一定要一一记录下来。到了那天,打电话或送点小礼物来表示祝福,一定会达到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他本人都经常忘记的纪念日,一旦由别人提起,心里的愉悦是不能形容的。

我们习惯在亲近的人中称呼名字。连名加姓的称呼别人,表示不想与别人太过亲近的心态,因此,直呼对方的名字,可以拉近心理距离,获得最佳的效果。

动听才入耳

在一堂没有老师的自习课上,不知道哪个同学突然放了一个很响的屁,使得全班同学哄然大笑,还有不少男生说那位同学没素质,而女生用手在鼻子前面扇风,教室一时如同炸开了锅。这时候,班长站起来大声说:“安静,乱放屁的人也太没素质了嘛,污染环境真缺德,笑的人也没素质,吃了粮食,哪个人又能不放屁呢?”班长的话更如水投石,引得同学议论纷纷,大家都气愤得很,说班长没修养,说话没谱。班长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尴尬极了。这时候,李老师走进教室,喧闹的教室顷刻鸦雀无声。细心的李老师发现每个学生都带着怒容,让一名同学到教室外说明真相后,就让班长去了她的办公室,给他说了一个故事:

明朝皇帝朱元璋,年少时做过放牛郎,结交了一些穷朋友。做皇帝后,他总有高处不胜寒之感,总想找找昔日的朋友聊聊天。

一日,果然来了一位老友,被朱元璋请进宫里。那人一坐下便说:“吾皇万岁!皇上还记得吗?以前我们替财主放牛。一天我去地里偷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罐子里煮着吃。没等熟,大伙都争着吃。你把罐子都搞碎了,撒了满地的豆子,汤都弄到地上了。你只想着从地上捡豆子吃,不小心把草吃到嘴里,塞住了喉咙。还是我想的办法,让你把菜叶吃下去,才把卡在喉头的叶咽到肚子里。”朱元璋听了他的话,在百官面前尴尬之极,为了保住面子,他把脸一沉大声说道:“哪里的傻子,给我乱棍打出去!”

这个抱头鼠窜的傻蛋,去给朱元璋的另一位好友——以前的一起放牛的人说了此事。那个放牛娃一笑,说道:“你看我去,必得荣华富贵。”于是他大步流星走进宫里,一见朱元璋,跪地叩头,然后说道:“皇上还记得吗?当年我跟着您,坐在青牛上去攻打芦州府,打碎了罐州城,汤元帅外逃,你却拿下了豆将军,红孩儿占领了咽喉之处,幸亏菜将军打败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占领芦洲。”朱元璋对好友吹捧的那场战争自然明白,他把丑事说得很是生动,又想起当年他们面对饥寒不屈不挠的场面,非常感动,立即封了这位老友为御林军总指挥。

接受力强的班长很惭愧地说:“李老师,我从这故事中明白要把丑事美化,把难听的话说得顺耳一点,让人家听着舒服些。”

没过多久,班里又发生了一样的事。这一次班长就委婉地说:“污染环境的同学请注意憋气;嘲笑憋不住气的同学,请注意养气;我们要保持干净的空气和安静的环境,大家都要有正气和爱心。”班长这么一说,教室里很快就恢复了安静。

所以,在平时的交际中要懂得:同样是一句话,表达方法不同,产生的作用自然也不一样。

“花言巧语”的运用

语言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就有交谈的内容;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丰富多彩,交谈的内容自然也就丰富很多。“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掘美。”对于国家、社会、亲戚、朋友及同事等等,都要经常的重视而且关心。对于自己的见闻,都要去思考一下,分析一下,争取去了解它们的意义,而非对什么都不关心地让它们在眼边、在耳边溜走,你要时刻都在计划、安排、改善你的生活,而不是稀里糊涂地生活。你要以为自己和国家大事、社会群体是密不可分的,而不能做一个井底之蛙,对于身外事都看不到。你假如做一个善于思索、善于观察,遇事踏实、饶有兴致的人,那你就跟“口才”的距离近了。即便你现在仍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但你已经具备了大量的资本。如果没呢?那就需要你下定决心奋斗了。

在看报的时候,可以将每天最有意思的新闻,或是所见的好文章画出来;在看书籍或是杂志的时候,把你觉得很有含义的话,用红黄铅笔画上线,要是能抄在你的笔记本上,那就更好。这样每天都记一两句,两三个月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想比以前丰富多了。交谈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起它们,或者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加以修饰。这些有含义的话,时刻都会跳出来,帮助你,帮你化解困难。在听讲座时,在听别人聊天时,随时都会遇到表现人类智慧的名言警句,把这些记在脑中,写在本子上,时间长了,你谈话的素材就越来越多了,你的口才就越来越熟练。最后,你就可以出口成章了。

除了日常生活的积累,形象的语言更少不了精妙的就地取材,也就是要发掘当时当地合题的素材,为自己的谈话服务。在讲座、表演、应聘、交际的时候,如果能就地取材,常常能有出人意料的结果。

著名相声大师马季,有次到湖北黄石市汇演。在他演出之前,有位演员错把“黄石市”说为了“黄石县”,引来了观众的哄堂大笑。笑声中马季上台:“今天,我们很幸运来黄石省演出……”这话把哄笑中的观众弄迷糊了。正当大家发呆时,马季解释说:“刚才,我们的这个演员把黄石市说成了黄石县,降了一级,我当然要说成省,给它提上一级。这样一来,哈,就扯平啦!”马季就地取材,几句话圆了场,使得演出顺利进行。

总之,对于谈话的素材,既要懂得去学习,更要懂得去运用。懂得运用,就算一句普通的话,也常常会获得惊人的效果。

学会“自圆其说”

古人有诗曰:“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意思是讲,在绿林如画的景色中,又传来黄鹂的欢乐鸣声,别有一番情致,更能吸引人。一样,如果能在我们平淡的语言里,巧妙地加入一些新的词汇,那么,我们的交流将体现出积极影响和迷人魅力。那怎么才能让语言变得有新意呢?不如来看看专家的意见:

1.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为众人所熟悉和认可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已经出现了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但从总体来看,这些观念之间是可以相互填充、纠偏、完美的。如果能将旧时的思想融合到现代的思想,或者采用结合的方式,将它们有机地合成一种新的思想,就会符合现实,更具说服力。如,求贤若渴和怀才不遇是一对久远而常新的矛盾,一领导谈论这一问题时说:千里马和伯乐都有,关键是要寻找,而不是坐等。假如伯乐有“三顾茅庐”的诚心,千里马有“毛遂自荐”的自信,那么不论是伯乐找到了千里马,还是千里马找到了伯乐,对于双方来讲都是幸运的。“三顾茅庐”“毛遂自荐”“伯乐与千里马”等历史上的理念,这样就被合成一个更完整、更能为众人接受的现代思想。

2.自圆其说巧逆解

鲁迅笔下的阿Q自从出生以来便受到众人的讥笑,但近期却有朋友为其平反,认为“阿Q精神”是现代最有意义的心态调整法。朋友的观点得到在座众人的赞同。这样一来,一些让人们确信不疑的思想,虽然有合理性,但其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周全、要更新之处。假如你敢于“逆解”这些思想,提出新的观念且能说出道理,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就能产生非凡的效果。有人提到一个观点:“吝啬就是创造新价值。”他认为:吝啬这个词,从字的意思上看是个贬义词,但吝啬的含义是把自己的全部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人们常常只从字面上、非生产性的一面去理解吝啬的含义,而没有从词的深处、生产管理的角度去发展吝啬的内在含义。现代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常常决定于企业的“吝啬”程度。这种观点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惊讶之余产生共鸣。

3.认知和谐巧“借壳”

借壳,原是股市中的一个词汇,指某个上市公司因为某些原因致使经营困难,而有实力上市的公司经过与这种公司的重组资产、调整结构等方法,既能给旧公司新的灵魂,又促使新公司顺利上市,这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在交流中,同样也可运用这一方法,即用大家熟知的某一形式,融入自己所表达的观点,使大家对“壳”的熟知和对“魂”的陌生中产生新的观念。

借物寓意的艺术

尽管用假托故事或是自然物拟人等等手法来阐述某一教训或道理,往往带有讥讽或劝说的性质。如联想总裁柳传志提的“鸵鸟理论”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他说:当两只鸡同样大的时候,另外一只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一只火鸡,人家是一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得不得了吧,小鸡就会感觉他俩一样大。只有当你变成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认为你大。所以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这种简单而新颖的语言,丝毫没影响所包含的道理的严谨和深刻,相反更具有启迪性,更让人津津乐道。

1.形象鲜明巧对比

这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语言,但拿谁和谁比,那学问大了。如日本三洋公司的井植薰说:“我在公司培养人才,用的是‘水涨船高’的办法,水是公司职工,第一是把水位提高,船是浮在水面上的人才,水高了,船才更高。‘水落石出’是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没有作为的结果,水干了,露出来的几位人才,充其量只是一般的吃苦的干部。”拿水涨船高与水落石出来比,对比鲜明,形象生动,效果集中,对双方的精心选择及对这种语言技能的灵活运用,因此可见一斑。

2.不落窠臼巧翻新

一种现象在形成后,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一种惰性的产生,长时间没有变化或变化迟缓,那再美的形象,再大胆的变革,也都会变成化石的,没有生命和朝气。从翻新法的角度来说,它是本体与喻体结合的,本体没变化,喻体可以变化,我们完全可以推翻本体和喻体的配合方法,从而丰富人们对本体的领悟和感觉。翻新的方法一般有:

①把一个高远、模糊、新意的事物通过想象拉到现实,和现实里一个普通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说到计算机软硬件的联系时,某专业人士生动地说:电脑是盘子,软件是菜,人为吃菜,才买盘子,两者的关系不能颠倒顺序。又比如有的企业家把“团队精神”比成“能打群架”,有的把它比喻“团长死了,营长就会上去,照样能打胜仗”等等,正所谓: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

②把生活中的新形象、新事物、新词语等大胆地结合到翻新法的配合中,让人们对原本熟悉的东西产生新的想象和体验。如把做生意比成“像股市一样,牛市也好,熊市也好,都有人能赚到钱,主要看你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