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艺术全书2
7222700000020

第20章 语言的力量(1)

人际交往的心理关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自我的发挥、心理的调节、信息的交流、各种不同层面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调和,都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优秀的人际交往所建立的和谐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亲属关系、同学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可以让人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在人际交往这一方面中成为一个强者,但在实际的交往中,总是因为个人性格原因或心理多少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对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所以,先通过心理关,就成为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如同一个优美的跳水动作,一副好口才的产生,一样离不开对技巧的钻研与锻炼。一句精彩话之所以精彩,就在于所阐述的东西是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法却是形象、生动、新颖的。当你明确一次谈话的目的,希望达到所要的效果时,是否想过该用怎样的方式呢?

经研究发现,对人际交往妨碍最大的心理问题是人们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其中比较普遍的是骄傲和自卑。

自卑,即对自己的认识、才学、知识等作出很低的评估,从而否定自己。自卑的人在交际里,总是害怕别人的拒绝和轻视,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虽然有良好的追求,很想得到别人的赞许,但是却经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视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心理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经常表现得很强硬,不能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过程里表现得格格不入。

自卑是心理疾病,主要来自心理上一种不积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说道,自卑心理和自己的智商、受教育程度、所在的社会地位等原因无关,而单单是对“自己不如别人”的确信。因此,要克服和防治自卑心理,第一要大胆承认自己的不足,但同时也应知道,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处,不要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否定自己的全部,第二不要老是拿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比。对于一些不能改变的事实,如长相、身材等等,完全可以用其他的优点来弥补,没有必要自惭形秽。实际上,人各有优点,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之也一样。

还有个问题就是要量力而行。就如猴子吃香蕉一样,太高的目标,可以使人产生很强的失望感,进而放弃目标。因此,要防止和制服自卑心理,要清楚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不要对自己提太难的要求,要想到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必须有可行性。去追求那些不合实际的东西,不如制定一些能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走”方法,不断地让自己获得鼓励。最后,要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不要因为一次小的失败而放弃,不要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失误而否定整个自己。

骄傲与自卑一样,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同样来自错误的自我评价。但正好相反,自傲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际中表现出自大狂妄、自吹自擂、桀骜不驯,总认为别人不及自己,不愿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谁会愿意和这种人交往呢?因此,自傲者第一要学着尊重他人,积极地发现他人的优点,还要学会自律、宽容。只有准确地评价了自己,才能客观地对待他人。

“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自己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般开朗、聪慧、有个性、坦诚、独立性强、有幽默感、能替别人着想、充满活力的人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赞扬,很有“人缘”;而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强、自我中心、自卑虚伪、没有个性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就不受欢迎。虽说这一观点并不是绝对的,也并不是将全部的优点都具备了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但有了上面的参考标准,大家都能对比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关系里,最主要的是真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能没有自我,阿谀奉承、拍马屁并不能得到好的人际关系。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不能正确地认知和了解别人,一样关系到人际交往是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别人认识的心理错误,要清楚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用第一印象判定人。俗语说,先入为主,第一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是相当重要的。它一般最深刻,而且常会形成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别人各方面的认识。所以,我们要留给别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但绝不是单凭第一印象去判定一个人。因为第一印象来自于很短时间的接触,片面性、主观性很强。因此,一定要注意它消极的一方面,既不要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部否定,又要防止被华丽的表面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实例也屡屡出现。要练就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的能力,在长期的相处中正确地、全面地认知和了解别人。

2不要一时一事评估人。小王是个工作认真做事努力的人,但因为一次的失误让领导对其产生了做事不细心的印象。所以以后只要他送文件给领导,总是受到怀疑,这让他很郁闷。心理学家认为,在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当初的印象更有优势,这是一种心理特征。因为这种特征的作用,人们常常就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估人。其实,人们在长时间的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不能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不信任一个人或否定一个人,这对当事人是不公道的。

此外,还有所说的“光环”效应,就是说将人的一种优点、势力扩大变成了附着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藏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色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错误就在于以点概面。“借一斑而窥全貌”并非总是适合于所有的人和事,局部和个体并非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众多行为或性格中抓住某个好的或坏的,就判断他是好人或坏人,无疑是不对的。合理地、全面地认识别人,就不能用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3不要概念化的看人,第一印象虽然是一种先入为主,但此之外,在我们的脑海里,总有一些原始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思想,并往往以此来评价和判定他人,因为这样所消耗的心理热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简单省事。但是,图省事常常会造成一些认识误差。什么美洲人开放,欧洲人保守,商人事故精明,农民本份老实……这些观点虽和某些人的特质相吻合,但绝不是人人这样,还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人如其貌,各有不同,不要用概念来评价人,把人概念化。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从人际关系中获得快乐?人是社会上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的一种需求。在人和人交往里,过于留心、到处算计、总怕上当吃亏,这显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领会人际交往的真正含义,所以他无法体会到交往中的快乐。此外,扩大人的心理空间是交往的另一意义,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这都是人的心理需求、社会需要。

不乐观的情绪,如不开心、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这个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发生,也许来自某种挫折、或者压力、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应学会在生活中应付这些消极情绪,这也是人成熟的一种重要表现。

当代社会张扬个性独立,人际关系也日渐复杂,假如说在某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暂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应酬、客套,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长久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真诚相见、表现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其实讨厌那些假装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有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地克服和纠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观察、认知自己和他人,不断感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真谛之所在。

交流中的自我角色表现

有人研究发现,交流中的自我角色,是说话的人在语言交流中所处的地位,它一般可以分成控制型角色、受制型角色、自由型角色等三种类型。就如同一部电影的成功和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分不开一样,若要让语言交际圆满、顺利、成功的进展,说话人就应准确地掌握自我角色。

(1)控制型角色

讲到控制型角色,可能有人会认为是交谈中身份高的人才是控制者,这都是错的。仅就交谈的地位而谈,是没有领导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就像控制型角色,实际上,它就是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占有控制地位而已,比方作报告、演讲、讲课,在特殊场合中心演讲、发言等。

控制型角色的地位在某些意义上决定着交际的输赢,故明事达理的内涵非常重要,不要信口雌黄,不要是非不辨。控制型角色又需要较强的调整、控制力。因为这种角色一般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如果不懂得调整、控制,说话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影响表达的含义,所以要考虑说话的策略和方法。

(2)受制型角色

与控制型角色相反的,就是受制型角色,就是说话者在语言交流中处在受控制的非主导地位,比如在解释、交谈、调解、听讲等活动中处在接受地位的人。受制型角色虽然不用承担主导话题的重责,但是他的话语受到的制约,相对比而言,要大一些。

作为一个听者,受制型角色要有耐心、细心的素质。因为他们在普遍情况下受到交际对方的制约,其语言的回应要建立在耐心、细心听取对方话语的基础上,不然有可能使得说话不恰当。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到区域部门视察,听取分部员工汇报工作及提出的意见。当有人提出比较尖刻的问题时,这位总监总是不耐烦地回答:“这个问题现在还用问吗?”或者“这个问题向你们领导直接反映就是了。”对于他的回答员工很不满。很明显,这位总监没有及时转变他在交谈中的角色,作为听取意见的人,明显没有耐心,不是用平常心、持一种与人平等的态度认真回答。

(3)自由型角色

自由型角色在语言交流中的地位相对自由,交谈双方没有控制和受制的分别。这样的角色,减少了很多限制、拘束因素,进入交谈,一定比较轻松、自由。但是,减少了限制、拘束,并不是说明没有限制、拘束,自由型角色仍要正确掌握自我。

自由型角色需有真诚、直率的态度,也就是指双方要有较好的合作意识,自觉保障交谈的圆满、成功。相声大师姜昆为家里的保姆介绍了一个对象,男方是个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的人,是姜昆的知己,自学了大学的所有课程。头一次见面,这位小保姆硬是让坐在她边上的青年站起来:“你站起来,走一下!”小伙子还真有修养,真走了几步给她看。姜昆问她:“你干吗?”她理直气壮地说道:“我看看他那腿到底什么样!”交不交对象当然是双方自愿的,但在第一次见面的场合,事先知道对方的身体情况,毫无避讳地直接说对方的生理残疾,太没修养、太不得体了,何谈真情真意呢!

自由型角色要有感情的促进剂。自由交谈不可能也不用做到每一个字都准确,它并非没有交际的目的,但不能以输赢为唯一衡量是不是得体的标准,其中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有没有真实感情。前苏联著名宇航家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1967年8月23日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顺利完成任务返航时,忽然减速伞失效,飞船即将坠落。此时,科马洛夫与家人有几段感人肺腑的对白。妻子抱着对讲机刚说:“亲爱的,我好想你!”就泪流满面,再也说不出话了。科马洛夫脱下宇航服,拿出一支金笔对妻子说:“亲爱的,这支金笔随我飞翔太空,是我最宝贵的东西。我用宇航服把笔包好,一会的大爆炸,不会对它造成损害的。请你把它转赠给你将来的丈夫。我想我不会入地狱的,我会在天堂里祝福你们。”这催人泪下的话语,饱含了对爱人、对生活深深爱,屏幕前的所有人落泪了。

女儿接过对讲机说:“爸爸,我的好爸爸!”孩子已泪流满面。“女儿,你别哭。”“我不哭,爸爸。你是苏联的英雄。我只想告诉您,您的女儿,会和英雄一样生活的!”父亲不禁潸然泪下:“好女儿,记住这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到我坟前献一束花,和爸爸说说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做什么?”“当宇航员,和爸爸一样!”科马洛夫又落泪了:“你真棒,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飞船今天发生的事,就是地面检查时,忽视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惨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同学们一定记住它!”在这生离死别的特殊场合,千言万语都汇集在这短短的饱含真挚感情的话中了。

在语言交流中,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以上所说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交谈。我们这里提出要正确掌握,就是说尽可能地让不自觉向自觉转化,长久训练,严格要求,就会得心应手,大大提高语言交际的水平。

不同场合的说话艺术

好的语言表达应做到灵活、恰当,在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形态。尤其是当代社会,介绍自我,进行交谈,合作议事,都要有合适的语言表达。假如你说话随便,不看周围状况,说出不合适的话,就会造成尴尬,甚至会伤害到他人。

一位早年毕业于高等院校中文系、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获得“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起举行了欢送会。与会领导和同志对他们的为人和工作进行了热情而又得体的赞扬和肯定,相比之下,对那位多次获得“先进”的老同志的赞美更多些。轮到两位退休老教师讲话的时候,两人对大家的赞美作了真诚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感动的温馨场面。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此为止,然而,那位老同志却并未就此停止,却由大家对另一位“先进”的美誉中引起了感慨,并作了颇为不妥的联想:“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未得到一次……”话说到此,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对,不是您不配做先进,而是我们没有提您的名。”话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尴尬的“刺”,冷不丁地,老教师的眼角被“刺”出了一股伤心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闷闷不乐的尴尬场面。一位领导见势不妙,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解一下。照常说,这时,他应该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字眼,转而谈论话题。然而,他却反复安慰那位退休老教师,让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太在意,说没有当过先进,并不等于不是先进,先进不仅仅在名义,更要看实际。一番话,等于是把本应避开的话题作了引申和重复,使本来就尴尬的场面变得更加尴尬。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旁真实的故事,我们就把它叫做一个“不会交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让人思索的教训来:

第一是那位退休老同志的教训:不应作无谓的对比。对比,是谈话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得好,可以使交谈产生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该特别注意的。在欢送会这种场合,人家所说的常常都是一些富有感情而又不失真实的得体的好话和人情话。对于这种人情味的好话,听话人要善于聆听,善于回答,没必要拿别人的优点来比较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自己的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