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我是文天财
7198900000041

第41章 此处不留爷(4)

我把这事情跟贾红一说,贾红说:“不认识就不认识,你又不少胳膊不少腿的。”我说:“怪生气的,我都要跟那小子说话了,他竟一扭头走了。”“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不说话你能闷死啊,他也许是真没看见你呢,也许是看见了已过去了,回不过脖来。”“你还真能替他辩护。”我说。“这是辩护吗?他想跟你说话,什么东西都挡不住;他不想呢,总有一千个理由在等着你。”我说:“是啊,官当大了,人就值钱了,再不是普通的百姓了,说话对象也要捡着说了。”“可不是嘛。”“他才多大个官啊,现在就摆起架子来了。”“现在不是兴搞预热吗,先见习着,等到岗位上去了,一切也就见怪不怪了。”

贾红的话可谓是鞭辟入里,可我觉得却未免有些牵强。李耕纵然有一千个理由不想见我,面子上他起码也得敷衍一下,我掌握着他的内幕呢,难道他就不怕我把他的情况给捅出去,给他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严格地说,这不是他的风格,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此后李耕就像消失了似的,一直到我装修好房子也没见到他的影子。这期间倒是与对门的谢晓雅碰上过几次,对方很有礼貌,让我想从她的口中得到李耕消息的想法始终无法实现。我们终于搬过来住了,家中剩下了两位老人,若不是我的老爹退下来,我那家中就显得冷清得多了。这边则请我的丈母娘带看着两个孩子,生活终于有了规律,我空闲十天半月地回去一次,算是回去尽点儿孝心,好在我的奶奶和老娘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不然的话,我的心中会永远地不安。新凤公司终于有了跳跃式的发展,老客户纷纷找上门来,新的客户也在不断地增加,无论是品种还是产品的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年底核算的结果,终于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盈利。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无疑增强了贾红的信心,她发誓要迅速地扩大战果、提升品位,她拟就了一份新凤家具公司的发展规划,从中可以看出贾红的野心勃勃。从硬杂木到橡木,再到紫檀、红木,贾红始终在走着一条精品路线,而从她新的项目建设规划则能看出她横向发展的清晰思路。她要上环保高密度板了,虽然这只是她的一个设想,投资也不太大,但是充分反映了贾红的起点是高的。随着大批的农民进城,房地产建设高潮很快就会到来,她必须做好这样的准备。就像她说的,现在的市场虽然乱而无序,最终都会趋于理性,因为大家在经历了一次次以次充好的冒险之后,是不会对假冒伪劣妥协了。好产品就是好产品,好的产品虽然暂时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但经济耐用是毋庸置疑的,客户不是傻子,他在选择你的同时,也会算一笔账,就是买这个产品划算不划算,他如果算着不经济,以后还会用你的产品吗?优质产品的直接好处是,满足人们物质消费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假冒伪劣留给人们的永远是心底的憎恨。

一旦稳定下来,贾红念念不忘的还是她的国优计划。她提出把新凤打造成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让大家一提起来,就马上想到这是一个过硬的老字号。于是我就派上了用场。文宣是我的强项,我先从家具的源头谈起,循循善诱地把新凤公司置于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从材料的选配到制作的工艺,再到技艺的苛求,新凤无时无刻都在体现着古典文化传统,人们感受到新凤就像是从遥远的古代传承而来的一个久远的符号。渐渐地人们为新凤的简约而折服,同时,也为新凤古典而又现代的气势而赞叹。做家具大凡有两种情况,要么一开始就标新立异,走一条有别于传统的全新之路;要么则在传统的这条大河中不断创新,勇立潮头。贾红就属于后一种,她属于那种永不满足的人,她的人生阅历决定了她不会囿于现实的传统,不服输似乎也就成了她的代名词。

刚开始做红木那会儿,由于木材的湿度过大,客户用上一个阶段以后缝子就会开裂。贾红一次次地组织技术员人员研究,发现南方的木材到了北方遇上比较干燥的冬季,就会出现木材收缩,而一到夏天,由于木材吸收了较多的水分,致使做好的家具变形。针对这一情况,贾红决定上马一处现代化的烘房,这样既解决了木材的水分问题,同时也给公司减少了返修的机会。结果这一措施实施后,马上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再没有客户因为裂缝的事情找上门来。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假冒红木。那时候,贾红对红木知之甚少,无意之中,进来了部分经过浸泡的所谓的红木。这种木材,表面上一看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天长日久,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客户不买账,纷纷拿着发票前来退货,销售部问怎么办,贾红说,退!一个退字,让公司蒙受了重大损失,贾红的信誉却聚沙成塔,大家都相信她,现场的销毁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比这更为残酷的例证吗?贾红用她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她是一个干事业的人。坑蒙拐骗虽说能够横行一时,也有可能让自己发几个横财,可贾红不做,她要做光明正大的事情,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太小儿科了,昧着自己的良心去赚客户的钱,无意于将自己一步步地推向深渊。

为此,贾红让我琢磨一副对联,挂在办公室,以此作为座右铭。我考虑再三,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句子,迫于时间,最后只能胡诌了一通。那副对联尽管不算工仗,却始终挂在那里,以此来激励大家勿忘困苦,积极进取。

对联的上联是:企业小,志向不小,新凤新事传四海;下联是:利润薄,情谊不薄,亲情友情遍九州。

对联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们有的和,有的品,大多数客户来到公司,都来咂摸咂摸这副对联的含义,评头论足一番。其实大家来这里就是冲着你这个人来的,你的牌子硬嘛!如果你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还会有如此的待遇吗?一个失去了信誉的人,是没法做出这样的举动的。即使你勉强地做得出来,人家也不过哈哈一笑,当作笑料罢了,谁还会与你当真,那种表面的奉承不过是虚与委蛇,你的企业就要走下坡路了。

公司业务突飞猛进,给后续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贾红就要求我迅速地拿出一套标准化管理制度来,这都是小事,但做起来就不同了。原来在镇上的时候,为企业写这写那,他们的标准化文本我也看了不少,但具体到贾红这里,就得作大的修改,不然是无法用作企业管理的。大凡企业管理文本,触类旁通、大同小异,本质的东西是质量,有了质量这个核,一切也就有了中心,因而新凤在这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企业嘛,除了核心的东西不能复制以外,好的经验和制度还是能够借鉴的。

这样一来,我这雇佣军又收到了奇兵的效果。当然,新凤是乐意了,贾红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没有理由不高兴,新凤不付一分钱的工资,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标准。我的心中却打开了鼓,毕竟我不是新凤的人,我的关系在大耳朵那里呢。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我拿着人家大耳朵的工资,却在这里替贾红做事或者说是替我自己做事,人家能没意见吗?于是我就去找大耳朵,与他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作了一番思想交流。

“对不起了,兄弟,这几天到自留地里去了。”我发自内心地吐露着歉意。

“有什么对不起的,这点小事还用得着道歉。”

“真的是对不起,可也没办法,贾红找我,我不去又不合适。”

“去吧,没事,你不用不好意思,我这里你给我误不了事就行。”

“啥叫误不了事啊?这里也是私营企业,我却去干自己的私事,影响不好哩。”

“这你不用担心,在公司你就以这里为主,到那里你就以那里为主,不过你去以前最好跟我打声招呼。”这显然是在批评我了,似乎还有调侃的味道。

“那我不成了伙驴啦,累死我啊?”我似乎明白了大耳朵话里的含义。

“什么话啊?这叫物尽其用,能者多劳!”大耳朵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

我真佩服大耳朵的心胸,这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别人身上,早就发火了,可见大耳朵能走到今天与他的容人之量不无关系。奥博集团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都是三军用命换来的,要是贾红呢?新凤的发展能不能借鉴奥博的经验呢?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如果贾红愿意这样,大耳朵还是能够帮忙的,就像当初贾红的董事长不过关让大耳朵顶替一样,大耳朵还是颇有绅士风度的,何况我们是同学,这层关系不是一般的金钱关系所能比拟的,它有时候比通行证还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