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智慧讲堂
7180400000009

第9章 虚荣心是慢性毒药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耿直呢?有人向他要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家转讨来给那人。”

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个小品,说的是一个人爱吹牛,老跟人家说自己多有路子,结果人家就托他买火车票。他特好面子,没办法,半夜起来去车站排队,赔了时间又赔钱。这种人不单现在有,其实早在孔子那个年代,就已经存在了。孔子还就这件事专门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孔子那个年代,有个叫微生高的人,是鲁国人,在当时号称是直爽大方。但在孔子看来,真正的直爽,应该是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像微生高自己没有醋,对别人直说就是了,干吗要弯弯绕呢?这样弯弯绕,不就是为了显示自己阔绰大方吗?

孔子一生与君王们打交道,从来是不卑不亢,决不迎合上流社会的浮华习气,去维持那虚伪的“面子”。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于68岁时返回鲁国。回国后,鲁哀公接见孔子,侍者进上黍与桃子,哀公请孔子吃。孔子便先吃黍,再吃桃子。“左右皆掩口而笑。”哀公便解释,这黍是用来擦拭桃子上的茸毛的。孔子这下子可说是丢面子了。他说,自己并非不知道宫廷有这番讲究,可在他看来,黍是五谷之长,而桃是六果之下,祭祀先王,桃是不能入庙的,显然黍贵桃贱,现在用“贵”擦“贱”,是“妨义也”,因此自己才先食黍,后吃桃。可见,孔子是不会为“面子”妨害自己认为的“义”的。

读过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人对虚荣深有感悟。因为虚荣心,女主人公花了十年的时间还债,使得小家碧玉变成了村妇。鲁迅先生专有一篇文章《说“面子”》。他说:“面子”这东西,不想还好,一想可觉得糊涂。它像是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的“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做“丢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为“丢脸”。

鲁迅说,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

我们做人行事,要堂堂正正,光明坦荡,有实力,有本事,人家高看你,自然有面子。没实力,没本事,再怎么装面子,也是唬不住人的。

下面看隋炀帝虚荣浮夸,最后亡国的故事。

隋炀帝是一个喜欢夸耀讲排场的人。607年(隋大业三年),隋炀帝率甲士五十万人,北巡塞外。609年,又西巡张掖。隋炀帝的西巡队伍到达燕支山的时候,他命令“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竭于道左”,还要欢迎的人群身佩金玉,焚香奏乐,载歌载舞。隋炀帝又命令武威、张掖的男男女女,穿上华丽的服装,头戴金玉饰物,坐上最好的马车,列队迎接。真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公元610年,西域各族使团和商旅,仰慕中原的富庶,纷纷来到东都洛阳。隋炀帝为了夸耀自己,于2月13日(大业六年正月十五日),下令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在皇城端门外大街,圈围戏场五千步,搭起了百座戏楼,招来一万八千名乐师,日夜演戏,歌声乐声,声闻几十里。夜幕降临后,张灯结彩,继续演唱。这次耗资巨万的百场戏,整整演了半个月方才收场。

在这期间,各族商旅要到丰都市(即东市)进行贸易。隋炀帝下令整顿市容,各店肆都要粉刷墙垣,彩绘门窗,陈列新货,店员要穿锦衣丽服,连卖蔬菜的小商贩也要用精美的龙须席铺地。西域各族商人路经酒食店,店主要热情招待,吃喝免费,醉饱出门,以显示隋朝的富庶。但客人们看出这是假象,有的人指着街市间树木上缠的彩绢质问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不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英国)培根

为了使异族畏服,隋炀帝不断向他们耀武扬威,并对其酋长慷慨赏赐。公元607年隋炀帝到榆林巡幸,令宇文恺做遮天大帐,帐下能坐几千人,还摆满了各种珍贵的器皿,设盛大宴会招待突厥、契丹、奚等部落的酋长,看到游牧民族头目们又惊又喜的表情,隋炀帝心满意足,并送给突厥启民可汗锦缎2000万段。在榆林寨外,隋炀帝命令宇文恺制作观风行殿和行军城,一夜之间平地竖起了一座宫殿与一座大城,游牧人以为是神功,望而生畏,十里之外即跪伏叩头。隋炀帝利用未开化民族经济技术不发达的弱点,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谓不惜工本。

隋炀帝的虚荣浮夸非但不能赢得各族的信任,反而招致了战争。615年秋,当他再次出巡塞外时,突然遭到几十万突厥骑兵的袭击,雁门(今山西代县)一带的四十一座城市,竟然丢了三十九座。隋炀帝逃之不及,被围困在雁门城里。突厥急攻雁门,弓箭射到隋炀帝脚下,这位不可一世的暴君被吓得六神无主,抱着小儿子号啕大哭。幸亏将士们奋力固守,才转危为安。

隋炀帝的愚蠢在于,他以为那些豪华的铺排仪式,既能显示出自己统治的国家殷实富强,又能让“宾客们”感到莫大的满足,但在实际上却收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因为他所表现出的一切,既华而不实,又盛气凌云,难免会让人从内心里感到不快和厌恶。“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值得后人警醒。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清)郑板桥虚荣心是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像微生高、隋炀帝这种表现,就是俗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也就是所谓的“好面子”。为了“面子”,人就会自欺欺人,就会装腔作势,就会不懂装懂,就会没钱也摆阔,就会做出许多自己事后也懊悔的事,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现代社会中也不乏爱慕虚荣者。大家生活在激烈竞争和贪图占有中,所以在外表上是富有的,心灵深处却是苍白的;物质生活看似是安稳的,而精神生活却显得非常不安。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因为虚荣心太强,看不得别人有什么东西而自己没有,所以就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东西弄到手,这种行为非常不好。有些人看不了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看不了别人的职位比自己高,就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整别人,绝不容忍别人比自己强。这是一种自私行为,为了整治比自己出众的人,最终还是害人害己。

由于虚荣而引发的竞争惨剧,是最不幸最恶劣的事。人们因虚荣的竞争而送掉性命的惨例是举不胜举的,而虚荣的人能够永远维持他的虚荣的例子却是屈指可数!凡虚荣的人,总有一天,会和他的邻人、同事、妻子、儿女,甚至不知虚荣为何事的自然界发起冲突,最后一败涂地。虚荣虽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它欺骗不了自然,虚荣是反对自然的一种侮辱,但自然是不容任何侮辱的。

总而言之,一个人必须管住自己的虚荣心,只有把它用到对人类社会有利的路上去,它才不但无害而且有益。

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虚假的荣誉就好比是转瞬即破的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