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72

第72章 至争无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尹子,老朽继续与你说反用之法。)江海,之所以能成天下溪流河谷的汇集之地,是因为善于处下而能纳百川,而成百川之王。

所以为圣治世,首先要能谦恭礼下,想领导万民,先要把自身利益放在后面。如此,才于处上时,万民不觉得有压力;利益处于前面时,万民也不觉得有损。于是得到了拥戴和尊敬,成就了他们的 “先”和 “上”。

这是因为他们念里没有争斗,反而无人能和他们争斗。

明白这个道理,你知道如何行功了吧?

解曰:

这世界什么也不属于我,从来不属于我;属于我的,只是一个 “似存在 ”,没什么可争的。

谦受益,满招损,粘连黏随不丢顶

修炼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又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人家所举之例简单明要,江河湖海之所以显其势大,是因为处下守下,故而涓涓溪流

尽归其怀。曹操于《短歌行》自抒其怀,说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行动上,也以其 “能容 ”收揽天下贤士,从一逃命的小吏,渐渐羽丰翼满,灭袁术,破袁绍,从而纵横天下,于饮马长江之前夜,对酒当歌,写下此首短歌微吟。可惜天不他与,被孙刘联手破势,以致英雄气短;也是他小看孙刘,自满所致。

刘备也深谙谦下之道,三顾孔明于草庐之中。诸葛孔明感动之下,不惜逆天行事,鞠躬尽瘁,为刘家鞍前马后,打下半壁江山。直至暮年,还亲师出征,留下《出师表》给刘禅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这些,都是政治家玩的谦虚把戏!以谦虚为竿,清名为饵,利禄为线,钓取天下豪士为己所用。曹操如果真的谦虚,不会杀杨修,也不会因为一首短歌杀人。

《金刚经》中佛与须菩提的对话,体现了圣人的平常心,是真谦下,是真道性。佛入座后,须菩提长老非常谦恭地礼佛问法。

须菩提问法,不是坐在本处直接发问,是先起来,再走近,然后行礼,最后发问。不是直接冲老师招个手:嗨,嗨,你,老师,过来一下。不尊重老师,实质是不尊重学问。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做人,不是学会一加一等于二,或一加一不等于二。

须菩提问得谦恭,说 “希有!世尊!……世尊!……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大意是:希有的世尊啊,您老人家……看,怎么个法呢?王明华先生即是这样,无论网络上或是电话里,总问师父您老人家如何如何,而且态度真诚,总让我心里觉得欠他些什么,恨不得把明白的那点东西直接复制拷贝到他心底— ——这是我对他的尊重;反言之,一个不知道尊重他人的人,如何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呢?

释迦老人也非常谦恭,首先是回来洗足已,然后敷座而坐,端庄严肃,见须菩提问,他老人家也极慈祥地开口,语气温良:“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可见当时情景是,佛如来微微点头,非常亲慈地表扬须菩提:不错啊,很好啊,须菩提,你很有悟性,能问这个问题;你细细听,我应该好好给你说说的。

然后一问一答,须菩提每答必言世尊,即使被批评了,还是谦恭如初,一口一个世尊,一部经下来,菩提长老说了数十个世尊。不似当代,学生被老师批评了觉得自尊受损,还要收拾老师一顿,甚至是当场揍。也不似现在个别修士,看到一个空字就吼着和祖师平起平坐平等———只此一念已是不空!至少心中还有一个自卑想超越。若是百丈禅师听了,一棒子打头上,喝问哪个地方不疼,还说平等不呢?

再看密宗修持,走路不能与上师并行,要跟在身后,且连上师的影子都不许踩到,敢踩到一下影子,即挨劈头盖脸一通,直到心头那个 “我”彻底消失,米拉日巴大师就是这么过来的。这是谦下的根本目的: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水是平等的,流到一起就平等,所以都往低处流。人也是平等的,死了就平等,都烧成一个不存在,或是一把灰;但谁都不想死,而且都往高处走。

烧成的一把灰待遇又不平等了,有的只是一把灰,人见人恶;有的可以叫舍利,好多人争着 “收藏 ”。因为这个被收藏的骨灰,富含着一种被人类称为 “谦下 ”的德性或正能量。

谦下之德于名于利都不吃亏,拳友奉友谊为人很是谦虚,团结了一帮好友主动提供信息,这即是谦虚换来了商机。他练太极拳,吃茶吃饭时也给服务员介绍说我是他的太极拳老师,服务员是服务以后收银子的,认得我是老几呢?不过服务员也很谦恭,转头就说张老师好,感动得我好想在那里消费。

修炼尤忌自大。世人因果不同,因而存在方式不同,如同砖瓦木的各具其用。如果把石块压到房顶,房顶不堪重负,石块会落下来会摔个稀烂;如果以木料作房基,时久会受潮烂掉,也把房子拖垮了。所以人之于世,各具其长,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尽力便好,不可片面追求所谓的平等,更不可追求高人一等。世间的穷富高贵低贱,表现了一个不平等,实则说明了大道的平等— ——福之厚薄全是业力所致,善恶必还。因而整部道德经里,老人家说来说去总是围绕不争、不恃、处下几个字句,强调修炼要有谦下之德。后文老人家还有不敢为主而为客的阐述,讲修炼要小心谨慎,处之以谦,守之以下,然后求合于自然,否则用火守候落于人为,活就白做了,这也是老人家说 “大国者下流 ”的本意。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不是下以取,就是下而取。以不争得无忧。

孔子对谦虚的定义,说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打手歌谓之 “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口气听上去似有自夸之嫌,实际是守下不争而有的自然效果。在推手时接对方来力,能引之化之,丝毫不较拙力,必然跟哄孩子一样,好啊好啊,这样吧,绕了一圈后,孩子便跟着大人走了。这显现的道理即是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孔子具有不争之德,见过李老,对弟子们说:老子真是条龙啊!他老人家也很谦虚,没有对学生说,李先生也不咋的,他的谦虚造就了一个圣人姓孔。

修炼说无穷功夫在止念,不争则念止,念止则妙来,妙来则具超凡入圣之功,这个结果即是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菜贩子的引进落空之道

老人家说,欲上,必以言下之,是在阐述谦下之德。很多小商小贩便具有如此的美德,体现了大道时时处处的 “在”。

常去菜市场买菜,细观各位菜贩的道用,不得不佩服。有一摊主,贩卖各种卤食,第一次买其卤菜,觉得菜色欠佳,正准备离开,对方立即连连邀请,说老板看看嘛,看看再走。这是哄拍功夫,我从没被人叫过老板呢,于是止足。摊主热情地递过铁夹子,说看嘛看嘛,挺好的。我接过夹子翻了下说有点老,不似新鲜的。摊主热情不减,说老板你真是内行,肉是昨天下午的,还是新鲜,再看再看。我说颜色有些老,不上眼。摊主热情依然,说对对对,老板说得对,你要买什么?我挑剔说嫩些颜色好看,人才容易上眼。摊主热情得不得了,说好好好,以后注意,买点什么,马上称。我又说少来些什么什么吧,要其注意卫生。摊主依然热情,说好好好,改改改,一定让你满意。就这么几个行行行好好好改改改,把顾客留住了;相反另一家因总是找理由推脱,以致顾客少得多。这即是 “以言下之 ”的能量作用。引申开去,男女相悦不必太强势,至谈婚论嫁,其根本,男人是要娶个老婆一起过日子,不是要请个公主或老娘回去伺候着;而女人是要嫁个老公过日子,也不是要找个王爷或是找个老爹回去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