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68

第68章 为天下贵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尹子,你随我修炼颇有时日,可曾想过此个道理?)这 “道”是天地万物的根元,万物都依赖她而得以育养存成,善人以之为修身炼命的至宝,不善之人也依赖之,以求护佑。如果言行合于大道,就会得到众人的尊敬,得到众人的依附;天下归心,还有什么不善可以抛弃呢?

所以,不必羡慕天子立位、三公就职,高官厚禄确实风光无限,但最终是什么结果呢?好好修炼才是上上之选。自古以来大道为什么被重视?那是因为能合道者,有罪可免,因果可消,有求必应,所以为天下贵,为天下尊。

还有比大道更值得拥有的吗?

解曰:

道,正如一棵荫荫大树,不管人畜鸟虫,都可以在树下乘凉,纳气,或者避雨,而大树从不拒绝任何形式的存在,不管善恶美丑,一概予以遮蔽。如果大家都能顺手给大树浇浇水,这是何等功德?如果人类杀伐此树,人类将如何?其他生灵将如何?

以德治道

三清宫张静峰道长说过,中国是个好地方,人自从一出生就耳濡目染儒释道三家文化,有的主动在修,有的被动在修,世事即是如此。推而广之,生在这个世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间一到,报应毫厘不爽。因而不管儒家也罢,基督也罢,伊斯兰也罢,归根结底都讲一个好好做人;能好好做人,即是修心,这即是炼性,即是养德。

不管主动被动,皆是道生道养,因而释迦老人说众生皆具佛性。主动修的,是迷得不深,或是醒得及时;被动修的,表现为根本不信。但不管信与不信,事情来了,解决不了时都会跑到庙里烧香磕头,乞求神灵护佑,此时信不信都要信一下。一如太极拳,有的认定可以养心养性强体,于是主动练习,而且孜孜不倦;有的则是因为病重,且求药无门,不得已而练一把。因此,老人家说,此道是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

到解决不了时才想到烧香磕头,则有了临时抱佛脚之事;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那是因为船老大懂路,能早早调头,与其临时抱佛脚,为什么不早早调头呢?所以老人家劝说,不如坐进此道。于拳,是晚练不如早练,因而建议闲时都练练,一天有五分钟的认真在拳,效果也是非常好了。

某次聊及信仰,一女士立即气冲冲地说佛之说道之言尽是胡扯,因为该女士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一直过得不好,认为如果真是善有善报,真有佛在神在,为什么不帮她解决生活问题,或者让她中个五百万?

———这个人性化要求可谓富有戏剧性。如同一个不练太极拳的人,说如果太极拳真那么好,为什么不让人见他就倒,或者让他身体健康,如此他才过得开心。佛说有因果,老子说天道好还,试问有何福德才有如此回报呢?何况自我定性为好人,所谓好人,至少于社会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罢。即使命中有五百万横财,至少还要自己拿,一如饭端到嘴前,还是需要自己动手拨到嘴里的。佛说定业不可转,无缘不可度!人各有命,因果不虚,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而如二祖曾欠命债,证悟以后,依然是还了的。

二祖自断一臂以追随达摩祖师修炼大道,证悟以后,达摩祖师告诉二祖,说他还欠人一条命,然而佛家富贵,既然已经了脱生死,此命可以不还了,这即是 “有罪以免 ”。但二祖已然证悟,如何会在乎一件皮衣?传说他淡然赴死,留下 “举头临白刃,犹当斩春风 ”的诗句,刀过之处,白浆冒出,居然不是殷红的鲜血。能得成就如此之不可思议,还在意什么立天子置三公、拱壁驷马呢?

本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是阐述道尊德贵,“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是阐述道尊德贵的表现。大道能容,无所不包,这是上善至善之德性,此即老人家教导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