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41

第41章 平平淡淡即是真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尹子,你进步很快,老朽甚慰。道真是再平常不过了。)懂得大道之理,无为以治,可得天下归心;至于人身这个小天下,气机自然和畅顺遂,往来无不如意了。美音美食,声色货利,人听到了闻到了看到了,自然而然会受诱惑,于是止足而欲得,属人之常情,这是正常现象。大道则不同,你看我给你讲的 “道”,她无色无味无形无象,你看不见,你听不着;但真需要的时候,却用之不尽,而取之不竭,多么玄妙无比啊。

解曰:

仙佛之选,心空及第。

修炼之道,清静感通。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曹操《短歌行》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慈悲仁爱,以天下为己任,听到有贤士来投奔,吃进嘴里的食物也要马上吐出来,抓紧时间去见客,以此博大胸怀赢得仁人志士的归附和百姓的拥戴,帮助周王稳定了江山。

周公的善,缘于思行合于道性,这是治世的 “执大象,天下往 ”。修炼得此天下往,需要清静 “为无为 ”为基础。道是什么?她显现的,是大而无形,生育了天地;没有 “名”,但养育了和养育着万物;没有私情,而一视同仁地运行着日月,运行着一个公正的律。万物都是道生道养并存在于道中,道不曾对任何一物有任何的主宰干涉,只是任其生灭,自然了事。修炼,必须顺从于这个规律,于无知无欲间,为无为之事,方是真炼真修;一旦落入后天人意,即不自然了。不自然,即是不合道。

老人家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圣之所以为圣,是因为做到了对境无心,把握住了自心的清静宁和,从而为腹不为目。释迦老人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也是对 “相”把握的差别。不着相,不取于相,以至于空相也不取不着,全部放下,此谓清静。唐代有位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物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回答说你一口把西江水吸干了再说,庞大德闻言而悟而谒说:“十方来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这个 “万物侣 ”,即是 “乐与饵 ”,能全部去之而不取,则入淡乎无味之乡,即回归真乡(到家了)。因而老人家说:“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是重复前言,再次强调大道的无形无名无色无声无臭,总一个大而逝、小而莫能臣。这要求修炼需要万缘放下,不受一丝外部的诱惑方能进道。正如庞前辈说,“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心不能空,着于一丝一毫的事物,即是着相生心,不得正等正觉了。

练太极拳正是如此,平平淡淡,松松柔柔,断掉一切念头之时,忽然进入另一个空间一样,然后气机流行悠悠扬扬缓缓款款,如冰释雪融,如柳婵花娇,自是另一番光景,此谓 “用之不足既 ”。

正一太极有个 “三清功 ”,是静心空念之法,简单易学,效果不错。三清功,即清心清意清念的净心法门,能依法行去,则能渐渐自得其乐,全部功法分为三条:立自在,行自在,动自在。

立自在

诀曰:

意无意处求吾乐,

拳无拳时见精神。

诸人本是小宇宙,

一气流行和天伦。

要领:

诸项要领十二字:领含塌,松屈抓;唇齿合,舌腭搭。

即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胯,屈膝,五趾抓地,口微闭,齿自合,以舌尖轻轻搭至上腭。本要领是太极拳所有桩功的基础,也是太极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贯穿了整个练功过程。

详细要求则是:自然站立,头容正直,下颌微收,颈微后挺,二目内视,唇齿相依,舌搭上腭,从容镇静;肩松下,双手相叠,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虚虚合于小腹丹田处(左手心正对丹田,女性反之);腰松下竖起,整条脊柱自然正直,不挺不佝;胯松,整个上身如坐在凳子上一般,臀部自然下垂,尾闾与百会有相吸相系、高下相倾之意;两膝微曲,腿展开膝尖微内收,两足踏地既实且松,足心要空,间约肩宽。

平时闲立或与人交谈时,皆可持守此式,一是体现了恭敬谦让,二是于有意无意之间,神意关注于丹田,养成了一个养气的习惯。

行自在

诀曰:

手把黄田种春夏,

怀抱丹炉煮秋冬。

刻刻在意终无意,

忽然有觉元是空。

要领:

在 “立自在 ”的基础上,缓步行走;随行走节奏,两臂因放松双手会自然有节奏地在丹田处实现若即若离、随即随离,神意自然有意无意地关照了该处。正常静走一般意识多关注于两足,双手如此搭配,可以实现神光满照;主要用于动中见静,目的是行走坐卧不离这个。

“动自在 ”也有这个目的。

动自在

诀曰:

终日作兮何曾作,

终日行兮未曾行。

有意无意合真意,

内外和合勿断停。

要领:

本功法亦名步罡踏斗;要领同于 “立自在 ”或 “行自在 ”,在此基础上,双手抱圆,五指尖相对,高于腹即可。动作一:手形不动;向左转腰,重心左移,渐至左足独立支撑体重。动作二:手形不动;以腰、大腿、小腿、足根、足尖的顺序提右腿至膝与脐平,足尖自然下垂。动作三:手形不动;身形微下沉,同时右腿向右后斜退一步,步幅大小自行掌握;以左腿支撑重心,右足以足尖先落地。动作四:手形不动;接动作三不停,右足根落地并渐渐踏实,随即向右转腰使重心渐渐右移,同时扣左足尖,渐成左蹬右弓步型。动作五:手形不动;重心继续右移,渐至右腿独立支撑体重时,收左足至右足内侧,成动作一所示动作要领并渐成并立姿势。动作六至十:动作要领与动作一至五相同,唯左右相反。功用:本功法可以有效地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失眠等,并能收到瘦身效果。

功理

其一,旋腰转脊左右松揉是缠丝行气法,此法使整条脊柱得以松动流活,有利于尾闾、命门、夹脊、玉枕等关穴的打开。其二,收腿放腿使整条脊骨做到了一收一放,尤其是颈腰得到一松一紧的对拉拔长,从而有利于脊骨节节轻利、内气节节贯穿。其三,由于腰部的左右转动,也容易实现松腰,从而实现两肾的虚实抽换,继而激发肾气,并做到出入便利。其四,收腿放腿,实现了腹部的上下按摩,配合腰腹的左右转动,极易实现松腹和丹田的松活,从而便于实现气沉丹田,气机汇聚简易生动。其五,腰腹的上下开合与左右转动,实现了体内脏器的自我按摩,利于养生。其六,做到了平心静心,一能养心,二育内气,三强气血。

其他事项

两足交替十二次为一节。

依锻炼效果而论,每次一节以上为宜。

练功出汗,不可冷吹,不可饮冷。

心情极端恶劣或其他失控状态禁练。

练功时全身放松,身如一丝不挂,心也不挂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