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10

第10章 天地之根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尹关令,你真是道之真种,颇是难得。你既问修炼之要机,说明还没明白有欲无欲之观。老朽亦不秘惜,直接示你妙奥。)

这道,是生天生地生万物的真神,不生不死,恒久常在;其生养门户在什么地方呢?人的生生不息,赖人有牝,道的玄机可以叫做玄牝,这是天地万物的源头根宗,万物无不从此出,也无不从此入;这个玄牝之门,就是万物孕育的玄机。

大道就是如此的玄妙,至虚至静,至清至无,若存若非存,取不尽而用不竭,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解曰:

我秉二气来,当乘二气归;二气得交泰,天地玄门开。

玄牝之门与佛之丹道

三教之道,只在于如何把握一心,需要一心一志无有二念,因而称不二法门。这也是老人家首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的意思,所以释迦老人再三强调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应生无所住心。《清静经》说 “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无无亦无,湛然常寂 ”,诚斯之谓矣!儒家则说一以贯之,“天之道,一诚而已;诚之者,人之道 ”。这 “一以贯之 ”和 “一诚 ”,就是一心之作用!明白三教同理,拿住了一颗真心,并以此心运行自家日月,即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穷理 ”是说大道无形,实相无相,一切法无我。

“尽性 ”,是说万相咸空,湛然如如,一尘不染。

“以至于命 ”,则是在说立命工程,玄牝门开而得真气发动,终至理性不二,性气不二,理性气合一。

所以,修行,只在一片真意,这是玄牝门开的条件,心诚则灵。

佛家道家打坐炼身,并无根本不同,皆是端然清静以为之,而身法要领,除双腿曲盘外,上体要求与太极拳要求无异,因而打坐是静问禅,行拳是动问禅。

坐不是目的,坐的目的是求入静之后的 “人天合一 ”境界,此谓炼命。

坐炼之法以数息最为常见,前文已说,数息是以 “一”代替纷纷来去的 “万”,因而数息法还停留在以念止念的程度,是入静的初步功夫,尚未做到无知无欲。所以,执著于呼吸,是本末倒置,不得窥见玄牝之门而入。

伯端师论及玄牝之门,说 “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他吐纳经千载,怎得金马搦兔儿 ”,即是教导后学要离一切相、一切念,不要执著于呼吸,然后能窥知玄牝之门。

三丰师说 “海底巨鳌休乱钓,恐惊去了不回头”,也是在说如何把握玄牝之门,心念有二,哪怕生一个 “钓”意,也就离门远了。

诀说:“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此门究竟何处呢?

在不有不无之间!于有欲观窍时,渐至于无欲,于无知无欲间,蓦然一动而豁然开朗,此即无欲观妙,此间那个蓦然之机即是玄牝。诀谓:“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可见,玄牝实是精气聚一之处,玄牝之门则是阴阳相合之机,全凭虚静功夫去把握,所以老人家开头即说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

“谷神 ”,指虚灵不昧之神;虚灵不昧,是精气神聚于一处的结果,这个过程即是 “聚精会神 ”之一斑。精气神能聚于一处,必须先能做到心不外想、神不外驰,即无知无欲的心态,这是开门的前提。所以,本经开篇即说常无欲以观其妙;二章则说处无为之事;三章说使民无知无欲;四章讲和光同尘,要求以泰然淡然的心态入世,以保证思行合于无知无欲;五章讲视万物为刍狗,也是说万缘放下,以无知无欲之心守中,多言无益。能无知无欲,即是空,即是清,即是静,即是无,即是净,所以心中无事,心地干干净净,就是见净土了。如此清静,则真我来见而金丹自成,因而伯端师说 “赫赫金丹一日成”,《玉皇心印经》则说一下子的事— —— “顷刻而成 ”!时机火候把握得当,得丹只是一会儿时间,此后要行的只是温养功夫。

释迦老人成道后,要求修士离一切相,做到空色两忘,其意就是李老阐说的无知无欲。网络上传有很多释迦老人的造像,其一即是他老人家盘腿而坐,双手合捧一圆物,金灿灿光灼灼,此诚天心真种,金丹相也,不觉令人会心一笑。黄祖元吉也评价释迦老人是以金丹之法成道,他说:

修炼之道,还有上品丹法,以神入于虚无中,不著色,不著空,空色两忘,久之浑然融化,连虚无二字亦不著,这即是庄子所谓 “上神乘光 ”者是也。佛家牟尼文佛即用此真空妙有之法以成佛,后人鲜能知者。禅和子有 “如来修性不修命 ”之说,不知此个光中,即包罗神气在内,太极而无极,无相为相,无声为声者也,且是神气发生之根本。故炼此一光,无不完具,夫岂若后天之神之气尚分阴阳者哉?此理后人难明,无怪其落于修性一偏也。

这一段,应该在其《乐育堂语录》之五章上,网络上即可搜索到。

黄师言之有理,佛说正法眼藏、涅妙心,这个眼藏妙心之法,即是神光遍照自身三界,打破虚空后,玄门开而本来人现,正是金丹之道。这样说,可能佛家一脉个别修士会有看法。实质上,《西游记》是公认的讲修炼的书,书上写得明白,师徒一路过的关有性关、有命关,命关即是丹道之关,此谓性命共修。不得性命同修,万劫阴灵难入圣也!似释迦老人之法,以赴死之心尽性,从而立命,几人会意呢?

再者,若不讲丹,少林拳讲究气沉丹田,难道是从道家所学么— ——这又是佛家个别信众接受不了的概念了。如果炼命非关丹田事,少林拳自称禅拳,传下那么多代,不是有骗人嫌疑吗?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本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这几句是三丰师成道后对同根本初的阐述,是确确在在。佛本人也强调:一切法皆是佛法— ——无非名相不同。

刻刻留心在腰间

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所谓修炼,实质上是以小宇宙合于大宇宙,这如同树之一叶窥于根,终于知道有大地,太极拳即是实现大小宇宙合一的方法之一。以拳合一的重点在 “刻刻留心在腰间”,打坐上手功夫也是如此,上座以后,纯任呼吸自然,以神光关照丹田,待水中火发、雪里花开,然后才有 “生”有 “果”。

所以,练习太极拳需要知 “腰”,更需要练 “腰”。

腰指肾之所居,于生命体而言,肾为人体生命之根,古人称之为 “先天之本 ”。太极拳讲 “命意源头在腰隙”,即是指命意源头在肾(含命门)。

命源在肾,是因为肾的藏精功能。精是生命的基本物质,精足则肾气盛,反之则气衰。此精在身有二,一是男女欢化之精,二是饮食水谷化生之精。前者是先天之精,是生育繁殖的根本;后者是后天之精,是人体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

藏精功能之一为生髓,精盈髓足者,不但精神旺盛,灵敏多智,而且筋骨劲强,动作有力;反之,肾亏精虚髓少,往往腰背酸楚,精神疲惫,头昏健忘。拳论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间,正是基于此方面考虑。然此 “在腰 ”,于拳论表述上,不光指的在两肾,有时指整个脊柱,有时则泛指腰裆整体。似 “命意源头在腰隙”,当指两肾包括命门;而 “刻刻留心在腰间”,则泛指腰裆整个部分,含丹田;“腹松,气敛入骨 ”,则主要是强调对前腰的用意关照,强调丹田的作用— ——这是本句拳论隐含的意思。当然,做到腹松气敛入骨,需要浑身诸处的共同作用。

刻刻留心在腰,就拳而言,可以总结为四大方面:

其一,是基于肾的重要作用,要求拳者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心意经常观照腰肾处,以期实现肾间动气,健化肾的功能;肾功能得以恢复或加强后,才能实现骨强身壮,从而实现养生需要,并渐渐达到或满足技击上的需求。

其二,腰部是人体中间部位,是联系上下部位的最大枢纽,劲力的传递靠腰部的运转来实现,故而此时腰为主宰,拳论谓之 “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

其三,对于腹部而言,刻刻留心在腰间,还要求行功时更多关注于丹田。丹田是气之海,通过心火下照肾水,实现 “百川入海 ”,最终实现 “腹内松净气腾然”,这是前人强调 “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原因,是拳术的根本,也是炼命重要之所在。

其四,拿住 “腰”字,还需要做到刻刻留心— ——这是为拳之本,也是打坐之要,是存心用意的法与理。

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拳两忘、天人合一,“玄门 ”开后,气能量有了来源,丹田内一派生机勃勃,周身畅旺无穷,即是实现了 “气以直养而无害 ”,养拳工程自此开工,此谓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实现以后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这要看老人家第十章、十六章、二十一章等阐述,都有一针见血之语。

如果按上文的思路,把五千言比作一人,则本章是说到生殖系统或暗指思想核心了。人之于世,必有其所事,如何把握呢?尹公必问,老人家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