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及儿童的发育成长,重点都是说外在的成长表现,很少提到内部的发展规律。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注释1”在实验中发现了动物的敏感期,在探究儿童的精神发展的规律时,蒙台梭利发现了儿童对各种能力的掌握都具有敏感期。
一、什么是儿童的敏感期
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本能感觉,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自身需要的某种东西,而一旦掌握了这种东西,感觉就消失了。因此敏感期是过渡性的。
德佛里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发现蝴蝶的幼虫出生后不能吃大的树叶,只能吃树尖上的小嫩叶。雌蝴蝶习惯将卵产在树干和树枝连接的角落里。幼虫破卵之后就要自己觅食,它需要的嫩叶在树枝另一端的最高处。几乎是一种本能的驱使,幼虫能自己爬到顶端,寻找到嫩叶。但是无人告诉它嫩叶生长的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事实上,幼虫是通过感觉来判断的,它对光有非常强烈的感觉,光吸引着幼虫向最亮的地方爬过去,找到嫩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等到幼虫稍微长大能吃别的东西的时候,它那种对光的敏感就消失了。过了这段时期,它对光线已经无动于衷,变得漠然。运用本能来生存的时期逐渐消失,幼虫只能开始寻找别的生活方式。
发展到一定时期,幼虫又拥有了另外一种感觉,就是拥有翅膀变成成虫。在这个时期内,无论面对多么诱惑的食物,它都会主动禁食。它把自己封闭在茧里,慢慢变成成虫,长出美丽的翅膀。
除了蝴蝶外,蜜蜂幼虫也会有一段敏感期。雌性蜜蜂都有变成蜂王的可能,但是,蜂群只会选出一个蜂王。工蜂为候选的蜜蜂制造一种特殊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蜂王浆”,候选的雌蜜蜂在蜂王浆的滋养下变成蜂王。此时如果幼虫不好好把握吞食期,它的身体就无法发育成蜂王。
在昆虫的例子中体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幼虫敏感期内,如果积极推动,便能完成惊人的事情;反之,如果忽略掉这一时期,未加以好好利用,便无所成就。蒙台梭利认为人类也是一样的。儿童如果不能在他们的敏感期内把握住自身的感觉,吸取成长所必需的养分,完善心理塑造,便会永远失去这种机会。
二、敏感期对儿童的影响
在婴儿的眼里,所有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美妙的,他们从无知进入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他们依靠什么去辨别事物?如何获得语言的天赋,从而掌握细微差别的语言?他们为什么能在快乐、简单、不知疲倦的生活中学到适应新环境的东西?我们成人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很大的努力和许多帮助,尽管我们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很刻苦努力,但永远也达不到婴儿时期学习母语时那种完美的水平。
儿童是在敏感期内获取感觉,从而了解和发现这个世界的。这感觉就像是一盏照亮内心的明灯,也像是一束电流,使儿童能够与外面的世界频繁交流,而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使这种能力得到增长。儿童在敏感期内完全获取所需的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敏感就慢慢变淡,直至消失,接踵而来的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漠然和麻木。
婴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总是充满活力,从外面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震撼,从而有所获取。他们总是不间断地在吸取营养,当一种心理激情渐渐熄灭后,另外的心理激情又会迸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充满喜悦和欢乐。人类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才会获得智慧,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心理世界。当儿童时期的这个敏感性过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便无法通过感觉再获得知识,只能通过思考、实践和研究去获得。这种过程是痛苦而令人疲倦的,成人会渐渐地变得漠然,产生无数的烦恼,不再有时间去思考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之间巨大的差别。
蒙台梭利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在婴儿的敏感期内,当有东西阻碍他们的发展时,婴儿就会变得迷茫,这种心理痛苦是成人无法了解的。正因为不了解,父母只能简单地将他们的这些反应笼统地称之为任性。这些任性是没有明显原因、无逻辑和无法安抚的行为,而且某些任性行为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严重,长此以往,就会变成永久性的疾病。
其实,儿童的许多任性行为可以用敏感期来解释。敏感期的任性行为是儿童的心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是说明周围环境条件不适合其心理发展的危险警报。成人如果尝试去了解和满足儿童的心理,这种任性的行为很快就会停止,儿童会立刻从一种病态的激动转为安静。当然,它不可能解释所有任性的原因,因为有些原因不是儿童内心的斗争引起的,而是被成人错误对待引起的,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重。然而,在儿童的敏感期内,与他们的内心冲突有关的任性行为都是过渡性的,就如同敏感期本身也是过渡性的一样,它在儿童个性特征中不会留下痕迹,但却能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这样的后果很难弥补。
由此可见,父母掌握了儿童敏感期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就可以深入到儿童神秘心灵的背后,从而建立一个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良好关系的桥梁。
经过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成长不是偶然的或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而是完全受到过渡性感觉的引导,而这种感觉是暂时的本能,人类的一些个性认证的获得就与这种本能相关。外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但是,外界环境本身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儿童内在的感觉,这种内在的感觉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中选择他们所想要的并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东西。那么,感觉如何能够引导儿童呢?有些儿童的感觉能力非常敏感,当他注意到某样物品时,就会对其他的东西无动于衷。当这种感觉在他们心中出现时,就如同一道光线,照亮他们关注的事物,他们全部的精力就会集中到那里。但是,这种感觉并不完全是趋向哪种环境或哪种事物的强烈愿望,而是利用感觉到的事物去引导他们发育成长。儿童敏感期内的这种心理感觉能帮助他们适应外部环境,并逐渐激发自身的各种能力。正是因为儿童拥有对外界环境的这种特殊的心理感觉,才使我们可以探究精神胚胎成长最深层的奥秘。
这一系列源自潜意识的激情所产生的这种神奇的创造性活动,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发展了人的意识,使其从混沌走向清晰,并开始能够发挥创造,比如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
人类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刚出生的婴儿不能说话,他们听到的外界声音都是杂乱无章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一天天成长,他们便能够感觉到一些清晰的吸引人的声音,但是他们不明白人们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种声音就像是音乐一样充满了他们的世界,他们的神经纤维会随着声音而颤动,并逐渐被唤醒。渐渐地,他们的耳朵被唤醒了,开始能够辨别声音。婴儿开始表现出对这种声音的享受,他们的小拳头紧握,身体蜷曲,一种无法抵抗的顽强力量驱使他们,使他们的小嘴、舌头和喉咙相互配合,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说话人的嘴唇,并尽力去模仿。语言的学习就从婴儿的敏感期内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当成人对婴儿说一些清晰的短语时,他会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在夜晚,婴儿会很容易地在大人的低声重复呢喃中进入梦乡。
敏感期内的儿童,非常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信息。但是如果当他们的感觉受到阻碍时,他们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甚至表现出绝望的样子,而表达这种感觉的方式就是大声哭闹。成人却常认为这种行为是没有原因的,笼统地称这种现象为任性。儿童的任性是内心混乱,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紧张的表现,代表着儿童内心试图索取或者寻求自我保护。
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儿童会表现出更多无益和无理的行为,就好像没有任何原因的突然发高烧,这种突然的高烧来得快去得也快。同样,在心理方面,儿童也非常敏感,他们会因为小小的事情而紧张冲动。从儿童出生那天起,我们常常能察觉到他们的这种反应。儿童最初的任性是最早的心理疾病,这种病理特征是心理混乱失去条理,成人的安抚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会在儿童的心理塑造过程中一直存在。
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被深深地隐藏着,这种心理功能极其微妙,在隐藏之中被秘密塑造,没有任何表现,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察觉到。但是我们也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如果我们依旧不给儿童提供任何帮助,不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们的心理发展将持续处于危险之中。我们不能忽视儿童所做的顽强努力,要注意到他正在创造奇迹。是的,请不要去怀疑,正是这个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心理生活的婴儿创造着从无到有的奇迹。
对儿童心理创造的研究,应该使用法国博物学家法布尔“注释2”研究昆虫的方法。法布尔在昆虫自然生长的条件下进行现场观察,他躲在远处,不去打扰它们。观察儿童,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在儿童的感觉和感官抓住外界事物并积累意识印象时就开始观察,因为他们的心理正在借助外界的环境本能地发展。
要给予儿童帮助,没有必要将观察变得复杂化,也没有必要对观察进行过多的解释,只要我们真心帮助儿童心灵发展成长就足够了。只要抱着这样的愿望,我们就能成为儿童的伙伴。
为了证明以上所说的观察过程是如此简单,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出生不久的婴儿是无法站立的,他只能躺着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婴儿只能看到从天空到地面的外界环境,并从中得到最初的感觉印象。婴儿通过视觉来抓住能够促进他精神发展的最初印象。但事实上,婴儿却很少看见天空或者别的东西,他大部分时间只能看到白色天花板或者是床上的被单。有些心理学家意识到这一点,并做了一些实验。他们在婴儿的床边用绳子悬挂一只彩球或者其他晃动的物体,用于分散婴儿的注意力。婴儿渴望抓住环境中一切事物的印象,他会盯着眼前不断晃动的物体。但是这时的婴儿还不能活动头部,婴儿的体位对于晃动的物体而言不自然,因此他只能不自然地努力转动眼睛跟上物体晃动的节奏。
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很简单,只需要把婴儿放到一个略微倾斜的平面上就可以了。这样婴儿就能看到周围的整个环境,他的视野也随着体位的变化而拓宽了。更好的方法是把婴儿抱到公园里或者室外,让他能看到随风摇曳的树枝、盛开的鲜花、飞翔的小鸟。这样的环境对于婴儿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把婴儿较长时间地放在同一个地方也非常必要,这样他就能经常看到同样的东西,并学会识别这些东西以及它们相应的位置,学会区分移动的物体和固定的物体。
蒙台梭利说,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对待儿童。儿童不仅仅是一个处于生长期的生命,只需要身体上的护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发展更需要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塑造是大自然赋予的能力,成人无法参与这种塑造的过程,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尊重儿童心理塑造过程中的表现,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敏感期不同阶段儿童的反应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对某种事物和活动会特别敏感或产生特殊的兴趣爱好,主动地观察与模仿,学习也特别容易和有效。婴儿的第一个刺激来自感觉。如果想得到一件物品,他的整个身体会紧张起来,朝着那个物品爬去。当较长时间过去后,他的协调功能才会获得进步,从而学会将不同的动作分开,这时,他才会将手伸向他想要得到的物品。4个月大的婴儿会喜欢盯着身边说话人的嘴,有趣的是,他的头部完全僵直,似乎被吸引住了。发育到6个月大的时候,婴儿才开始发出几个音节,但他会敏感地注意积累发音。同时,周围的语言环境会激发他的语言器官,直到他能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婴儿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观察而不是实践才能得到印证。有些心理学者对婴儿进行实践,只是验证外在的客观事实,从外部刺激儿童的创造能力,这种做法很可能对他们隐秘的心理发展造成伤害。
蒙台梭利根据观察,归纳出儿童的九大敏感期,这些不同阶段是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最佳时期,父母要充分把握孩子的这些关键期,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教育。
1.感官敏感期(0~6岁):从出生起,一些特殊的声响、绚丽的色彩、温柔的触碰等都会引起儿童特别的兴趣;
2.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意成人说话的嘴型,自己也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3.动作敏感期(0~6岁):这一时期儿童肌肉发育,呈现活泼好动的特点;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在这一时期,婴儿往往会对衣服上以及周围饰物图案的细微之处非常敏感;
5.秩序敏感期(2~4岁):周围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儿童的警觉,儿童对事物的顺序、生活习惯以及物品位置等的要求变得“苛刻”起来;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儿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对交朋友和玩游戏感兴趣;
7.阅读敏感期(3.5~4.5岁):儿童开始对儿童图画和父母讲的故事感兴趣;
8.书写敏感期(3.5~4.5岁):儿童开始喜欢在纸上乱写乱画,虽然几乎不知道画的是什么;
9.文化敏感期(6~9岁):儿童开始向长辈追问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以上这些儿童的敏感期,是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掌握儿童敏感期的划分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而一旦错过了这些敏感期,就会消失而不再出现。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儿童的各个敏感期内为他们提供适宜敏感期活动的环境,进行专门的辅导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
蒙台梭利箴言: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其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且不同阶段都有对不同事物的学习敏感度,家长应该了解并掌握孩子的这一规律,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帮助,让孩子在敏感期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发展。
“注释1”德弗里斯(1848—1935),荷兰科学家,曾发现孟德尔定律。
“注释2”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科学家,代表作是享誉世界的《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