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与其他物种之间存在着差异。一个新的物种在继承同类物种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也会具有一些旧物种所不具备的特征。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新物种,生物世界也就前进了一步。
恐龙灭绝以后,出现了鸟类,它们带来了一些新的生存技能,比如为了保护幼鸟,它们学会了建筑巢穴,这些技能都是恐龙所不具备的。哺乳动物从鸟类发展而来,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哺乳动物加强了对幼崽的保护,它们不再随便把卵排出体外,而是用自己的血液在体内滋养它们。哺乳动物继续进化,从而产生人类,人类又大大推进了这些新的生物特征,这就是婴儿的两个胚胎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要经历两个胚胎期:一个在出生以前,这和所有动物一样;另一个是在出生后,婴儿出生以后,要经历一段精神发育的过程,这与他们在胚胎里的成形过程完全不同,蒙台梭利把这些刚出生的婴儿称为“精神胚胎”。这是人类所特有的。
为了在儿童发展和人类心理研究上找到新的起点,我们应该对人类的这个新特征进行仔细的研究。如果说人类的活动依赖于精神和智慧,那么,这种精神力量和创造性智慧就是人类生存的支点,其他的行为和活动都以此为基础,这是人类发展的前提。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人的活动,心理疾病和精神失灵会引起生理障碍,因此我们不应该像过去那样只关注婴儿的身体,同时,更要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
婴儿不仅具有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根据周围环境塑造自己。对成人来说,环境是外在于自己的客观对象,我们需要对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够认识外在世界,却很少感受到它与自己的联系;对婴儿来说,他们对周围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他们能记住并吸收周围的事物,还能逐步适应周围环境。婴儿对环境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并且具备一种吸收能力。他们凭借对环境的感触来完成自我塑造,把对事物的感知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婴儿虽然出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可总能够与之建立密切的联系,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们总是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婴儿通过吸收从环境中学到的东西,使之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这些东西也因此永远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之中,即使有些在后来的生活中不再使用,但还是留在潜意识里。蒙台梭利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对儿童的影响来改进社会,既然儿童的个性发展是通过对环境的吸收进行的,那么,对儿童的教育就要以环境为载体,因此我们要给他们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我们说,生命的第一个阶段是一个适应过程。这里必须准确把握“适应”一词的含义,因为这与成人的适应行为有很大的区别。这种特殊的适应能力,把孩子的出生地变成他永久的家园,这也如同儿童对语言的掌握,一个人唯一能说得流利的语言就是自己的母语。如果一个成人到远离家乡的大城市生活,他会永远抛不掉陌生感,至少无法像婴儿那样适应一个新的世界。对此,蒙台梭利用家乡的一些事例做了说明。
19世纪前,绝大多数意大利农民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意大利统一之后,大批农民走出自己的家乡,到其他省份去谋生,这些人在外地找到了工作,可到了晚年大都得了一种怪病,病症表象是虚弱、贫血。由于各种医治方法都不奏效,医生只好建议他们回家乡走走。出人意料的是,回到家乡不久,他们竟然全部都好了。在心理学家看来,真正治愈这些病人的是一种平和、愉悦的心境,这来自他们儿童时期潜意识里对出生地的感应。
对于研究儿童心理教育的人来说,这种潜意识的吸收能力极为重要,这种心理能力是人成长的基础,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了当地气候和社会环境。因此,儿童教育研究应该以此为基础。
儿童既是前人和后人之间的纽带,又可以成为创造者,他们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如果儿童教育工作者想把人性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因为,对儿童的教育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从婴儿一出生,就把他们当成具有特殊心理能力的生命来看待,而不是仅仅需要大人照顾的孩子。
既然新生儿具有心理活动,那就说明这种心理活动在他出生前就开始了。实际上,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婴儿的这种心理活动在胚胎期就开始了。婴儿刚生下来时没有明确的意识,他们还不知道出生的痛苦,可是心理研究显示,婴儿的潜意识是对此有所感觉的,他们大声啼哭就是对这种痛苦最好的排解。众所周知,当把婴儿放进水盆给他洗澡时,他手上会做抓的动作,这就是他内心恐惧的反映。这一现象向我们表明,我们有责任帮助婴儿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
生命来自大自然的赋予,自然界会尽力保护它的孩子吗?它是如何帮助这些新生命的呢?大自然不仅创造了孩子,同时也为孩子创造了母亲。当婴儿一生下来,母亲就会将他抱在胸前,这样能够防止婴儿受到伤害。
出生对儿童的心理活动而言只是一段插曲,可是我们需要对这件事进行独立研究。
蒙台梭利对出生这一阶段作如下解释:动物的生存本能在刚出生时就被唤醒了,动物的学习过程,主要不是环境刺激了它的适应本能,而是生命本能在促进它的发展。
这一结论也适用于人类。我们着重说婴儿出生的时刻,是因为这一时刻对婴儿的未来有重要的作用。脱离母体使婴儿生命的潜能觉醒,这些潜在的力量(我们称之为“精神的胚胎”)促使婴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出生创伤问题,而且还要研究伴随出生而来的各种本能行为。婴儿具有一种潜能,这种潜能促使婴儿开始生命行为,帮助他在与环境的相互交流中形成个性,不断成长。
儿童的身体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直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因为婴儿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他不直接接触周围环境,也就是说,虽然已经出生,但仍然继续着胚胎生命过程。
儿童成长有多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人类与动物不同,不是一出生就能够协调运动,初生婴儿必须自己去摸索,完成一个逐渐协调的过程。人类具有学习天赋,通过学习,人类能够掌握各种各样的动作技巧。
人类的发展首先是心理的发育,身体器官的发育在心理发育之后,并且由心理所控制。就人的运动技能来说,尽管身体发育是运动的条件,运动需要身体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并不依赖身体的发育,当运动器官发育到一定程度,具备运动能力之后,心理发育还在进行。
心理发育的能力来自运动中所获取的经验,离不开运动器官的使用和技能的发挥。因此,如果一个儿童的运动器官已经长成,却限制他的活动,就会阻碍儿童与运动相关的心理发育。虽然心理发育离不开运动器官的使用,但是它的发育是独立的。每一个发育中的婴儿都具备圆满完成这一发育过程的能力,只是在精神的胚胎阶段还无法观察到。
处于精神胚胎阶段的婴儿都非常相似。人们常说:“所有婴儿刚出生时都是一样的,并且以同一个速度成长发育。”胚胎阶段的生命都大致相同。在胚胎发育初期,人们很难区别两种不同的胚胎,开始看似相同的胚胎细胞,后来却长成了狗、马、猫等完全不同的动物。可以说,人类所有成员都由大致相同的精神的胚胎发展而来,不论他是伟大的艺术家、优秀的领袖,还是一个普通人。
当然,现在人类无法判断,也不能了解胚胎阶段的人。在生命的这个阶段,人类能够做的只有帮助生命发育。人类的这个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开始,假如能根据未来的需要给予某种帮助,必定能够大大提高人的能力。
蒙台梭利箴言:
幼儿作为一个精神的胚胎,其内在本能不仅对他的身体发育很重要,而且对各种心理功能的发挥都有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