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自由还给孩子:蒙台梭利教育法
7014900000018

第18章 娇生惯养

富裕人家的孩子正如他们的父母一样,被社会所提供的优越感包围,他们所受到的娇生惯养比平常孩子更甚百倍。毫无疑问,他们是生活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类孩子。也许人们会认为:教育他们比教育贫家子弟要容易得多。可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很优越,但物质上的富裕会带来精神上的贫瘠。他们不会轻易被花园中的小径、美丽的花朵和清幽的环境所吸引,他们往往对那些让贫穷孩子着迷的事物不太感兴趣,他们也不会选择那些本应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物品,比如:有些孩子家里贫困,当给他们精致的玩具的时候,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但是,娇生惯养的孩子就不会这样。因为他们已经厌烦了精致的玩具,他们不会对这些刺激立即作出反应。

通过和各国的幼儿教师们通信,蒙台梭利和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交换了看法。一位美国教师给蒙台梭利写信,告诉她:“娇生惯养的孩子相互之间抢东西。如果我试图拿一件物品给一个人看,其他人就会丢掉自己手上的东西,围着我争抢。过一会儿,当我拿出另外一种物品时,他们又都会为它而争吵。他们从一个物品到另一个物品,对任何东西都没有留恋。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孩子的运动是自发的、毫无目的的,他们只会满屋地奔跑,毫不在乎这样做带来的损害。他们碰撞桌子,掀翻椅子,踩在为他们提供的材料上。有时候,他们开始会在某个地方‘工作’,然后跑开,拿起另一件物品,但接着没有任何理由地又把它丢掉了。”

一位法国教师给蒙台梭利写信道:“我必须承认我的教学十分失败。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一项‘工作’上最多只能集中几分钟精神,干事情没有持久性。他们就像一群羊一样,经常相互跟来跟去。当一个孩子拿起一件物品时,其余的人也开始索要这样东西。有时他们甚至在地板上打滚,弄翻椅子……”

一位来自罗马的一所招收富家子弟的学校教师写道:“我们最关心的事情是纪律。这些孩子在学习时乱搞一通,并拒绝接受指导。”

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那位法国教师继续写下她所看到的:几天以后,那些孩子对起初不屑一顾的物品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独立行动了。一个孩子如果被一件物品所吸引,他就不会对其他的东西分心。这些孩子开始寻找他们各自感兴趣的东西。

蒙台梭利曾经试图用学校里几乎所有的物品去激发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的兴趣,但没能引起他丝毫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蒙台梭利给他看两块不同颜色的写字板,一块是红色的,一块是蓝色的,叫他注意这两种颜色。他马上高兴地接受了。结果,在一堂课的时间里,他认识了五种颜色。在以后的几天里,他拿起了过去所有瞧不上的物品,渐渐地,他对所有这些东西都感兴趣了。还有一个孩子最初只能持续很短时间的注意力,但当他对一件复杂的计算工具感兴趣之后,就摆脱了以往紊乱的状态。整整一个星期,他不断地摆弄这个东西,并学会了数数和做简单的加法。然后,他又开始玩一些较简单的材料,就这样他对所有的物品都感兴趣了。

蒙台梭利发现,娇生惯养的孩子一旦发现某种使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摆脱他们以前那种不稳定性。

那位法国教师还就唤起儿童的个性作了下面的描述:“有一对姐妹俩,妹妹3岁,姐姐5岁。这个3岁的女孩没有什么个性,她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模仿她的姐姐。如果姐姐有一支红色的画笔,妹妹就会不高兴,她必须也有一支红画笔才行。如果姐姐吃苹果,妹妹除了苹果之外,什么都不吃……不仅如此,妹妹对学校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她只会跟着她的姐姐到处走,模仿姐姐所做的每一件事。然而,有一天,她突然对一些红色的积木很感兴趣。她拿起它们玩耍,并搭了一座城堡,后来她多次重复这项游戏,完全忘掉了她姐姐。姐姐不解地问她,‘为什么我在画画的时候你却在搭城堡?’就在那一天,这个小女孩找到了自己的个性并开始发展,再也不是姐姐的翻版了。”

法国教师继续写道:“圣诞节过后,我的班级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都变得有秩序起来,其实我并没有插手做任何事情。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似乎完全被他们的‘工作’吸引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漫无目的地做事了,他们还会主动拿起以前感到厌烦的物品。过去只凭一时冲动去选择物品,现在他们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些艰难的任务上,并学会努力克服困难。这些努力对他们的性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们成了自己的主人。班里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这个女孩只要拿着水就会把它洒出来,不管是半杯还是一杯。但是,在她成功地完成了另一项令她感兴趣的练习之后,她就能自如地给正在画水彩画的同学送水,而且一滴水也不洒出来。”

在我们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之前,父母的经验可能无休止地重复着,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的兴趣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在兴趣集中的基础上,娇生惯养的孩子变得有个性了,神经质的孩子变平静了,有压抑感的孩子恢复了活力。

这些固定下来的成就具有一种巨变的特性,它预示着孩子以后的发展。就如孩子的牙,第一颗牙长出来了,其他的牙齿也会陆续地长出。反之也是如此,在儿童训练中的一个最初的错误会成为他以后生活中无数错误的根源。

蒙台梭利认为,对娇生惯养的孩子应该采取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让孩子回到正常的状态中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的家庭中,很早就能够学会克制自我,拥有独立的个人意识,不愿无所事事地到处乱跑,每天平静地生活和有秩序地活动才是他们的主要事情。当我们用这种眼光看待问题时,对这些特殊孩子采取回归正常化的治疗,就有一种人性皈依的感觉,开始的时候肯定比较艰难,而一旦恢复了健康状态,一切性格上的缺陷将完全消失。

蒙台梭利箴言:

娇生惯养的孩子的转变就是从专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开始的。通过这种有秩序的“工作”训练,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将能够发挥内心的潜能,并不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