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他们在爱的氛围中来到这个世界,出生后又被父母的爱所包围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发的感情,是一种无私无悔的奉献,父母对孩子所作出的牺牲来自于他们的天性。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付出对他们来说恰恰是一种收获,生命的本性即是如此,这是父母的一种特殊的本能。
要了解孩子心灵是怎样构建的,我们应该先研究一下生产前胎儿的活动。19世纪,有些科学家曾认为在人的胚胎细胞里有一个微型的小人,然后渐渐长大。后来科学家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才发现,胚胎内并不存在先天的人的雏形,人的胚胎是由受精卵一分为二,由二变四,这样不断地分裂繁殖形成的。胚胎学截至目前的研究结论是:只有细胞分裂到一定数目时,人的胚胎才初步形成。然后,各种器官再在胚胎里构筑。就像建造一栋房屋,在盖房子之前一定要积累许多砖块,有了必备的材料之后,才能构筑各种门窗。
胚胎学家们说:“每一个细胞都是独立发展的,它们有着各自的目的。当它们进行活动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后来它们不断地变化着,慢慢呈现出将要形成的器官的样子。它们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有的变成皮肤……当不同的器官独立形成时,他们就会结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就在这时,婴儿诞生了。首先是循环系统把全身的器官联系起来,然后是神经系统将它们更完美地连接,这个过程起始于一个中心,由这个中心完成一个个器官的构建。一旦各个器官形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就出现了。”
仔细想一下,人类的心灵也遵循着这种发展路径。开始的时候,心灵并不存在,它只存在于新生儿的心理层面,然后围绕这个中心产生。在此之前,新生儿的身体也在不断地搜集资料,当这些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心灵。这一切正如孩子学习语言一样,从无到有,慢慢搜集,积少成多,最后出口成词,获知成句。同样,孩子的心灵器官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比如说话、四肢的动作、辨认方向以及其他协调运动的能力都是如此,每一个都围绕着一种兴趣而发展。当所有的器官齐备,它们就结合起来成为心灵的完整实体。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过程及其发生的顺序,我们就不会明白孩子的心灵是如何构建的。也许有些人要说,以前的人虽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一样养育出健康的后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与过去不同了,大自然所赋予母亲的本能已经受到了压抑,甚至有些本能已经消失。过去,做母亲的用母爱保护着孩子,本能地自己走到哪里就把孩子带到哪里,并且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所需要的环境,但是现在的母亲已经失去了这种本能。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母爱,这是因为母爱和孩子的自然发展一样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荷兰有一个慈善机构,它收养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这个机构有着很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还可以受到有着最新理念、受过训练的护士的精心照顾。但奇怪的是,没多久这里发生了大范围的疾病,甚至导致有的孩子死亡,而当地那些由低收入父母照顾的同龄孩子却没有患这种病,而且比那些受到特殊照顾的孩子还健康。后来研究者发现,那些孩子是由于过早失去母爱,引发心理疾病而死亡的。后来那些受过训练的护士开始用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机构里的孩子,经常亲吻孩子,与他们玩耍,发自内心地爱他们。慢慢地,这些孩子恢复了笑容与健康,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心灵的构建,最重要的并非是丰富的物质基础,而是一种来自于亲人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孩子需要的是亲人的陪伴而非华丽的衣服和奢侈的玩具。这种来自亲人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是滋润孩子心田的阳光和雨露,为孩子的心灵提供养分。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心理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此一阶段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婴幼儿时期孩子心灵的构建是孩子以后发展的基石,而在刚出生的早期阶段,父母在孩子心理发展上起着主要的作用。
所以说,我们要让母爱回归自然。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作为成人,我们必须重新拾起母性本能,要学会在孩子一出生就给予其心灵的保护。
蒙台梭利箴言:
心灵与身体相对应,是产生知识、情感、意志等精神作用的本源的物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孩子心灵的成长比身体的成长更为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逃不过父母的眼睛: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一些孩子虽然身体在正常地发育,心灵的成长却远远地滞后。作为家长,为了使孩子的心灵得以健康成长,有必要知道怎样对孩子的心灵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