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更多、风险更大的抵押贷款的发放意味着房利美和房地美更多的盈利,于是,在联邦政府负担一切可能损失的“精神支持”之下,房利美和房地美更有理由扩大从银行和其他抵押贷款借款人处购入高风险的抵押贷款的额度。此外,房利美和房地美内部自身“创新性”的会计账务也掩盖了许多的风险,直至独立审计发掘到其中的出入,并最终导致两家企业的领导引咎辞职。总之,许多机构的政策和实践,有地方性的或全国性的,上市公司或私人企业,共同造就了房地产的兴旺,当然也包括随之而来的衰退。将房地产的兴衰根源归咎于自由市场,把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救命稻草交给政府,十分符合政客们以及乐于政府干预的群体的口味。但是,这样的解释却并不符合客观的事实,不论它在文字上多么天衣无缝。
无论是特定区域房价高不可攀的根源,还是人们对旨在让购买变得容易的全国性政策的响应,从本质上讲都是政治性的,政府对于房地产的管理便是强迫借款人达到某些专制的指标,为此不惜侵蚀传统抵押贷款的信贷安全措施。事实确凿无疑。市场的标准经由长期的磨砺,它要求诸多事项,例如真金白银的首付款,以及确保能够持续偿付贷款的收入和信用记录等。然而,在这场一切为了“经济适用房”和更高房屋自有率的政治革命中,一切的一切都被无视。
以“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强制推行的各项政策的不现实的本质,以及这些政策强加给整个经济的严重危害,引起了经济学家和其他人士的警觉,他们不断发出警告。然而,这些警告同样遭到政治领袖们的无视,在他们的引导下,大众的注意力很快便转移到通过“经济适用房”而创造出更多的房屋自有“能力”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好处上。
警告
尚在房地产的繁荣时期,许多人(包括本书作者)便曾指出过其中的部分问题和风险。远在伦敦的著名刊物《经济学人》2003年时,再一次发出类似警告:“未来4年内,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将下滑10%,”不过,得到的反馈是许多读者“拒绝接受这个悲观的警告”。事实是,美国的房价很快出现下滑,快速的下滑。2005年,《经济学人》又一次发出警告,紧急警告:“美国房地产的价格已触及危险线,”同时补充道,“整个世界经济都充满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