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总统也意识到,自己为了拯救国家于萧条之中而介入经济的种种举措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在我的前任总统中,没有一个相信这样的事情会成为政府的职责,”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甚至罗斯福总统政府的前任成员们也在多年后承认胡佛总统的许多创举被罗斯福采纳和发扬光大,尽管胡佛总统的政治形象和媒体形象在他卸任总统之后的很多年中,都被引用为“无所作为的总统先生”。
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究竟是谁应该获得第一个发起联邦干预的美誉,而在于干预本身是否真的值得称赞。当今,在面对衰退和萧条时联邦政府必须有所作为的论调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与此同时,政府干预的实际结果却没有得到媒体以及政坛足够的详细核查。
创造就业
由于巨大的失业是大萧条最显现、最痛人心的一个方面,因此,罗斯福政府最主要的一把利刃,如同今天的奥巴马政府一样,便是创造就业。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政府制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那时,民间资源保护组织中的年轻人甚至多于军队,但是,在罗斯福总统执政的头7年中,失业率却从未跌落到两位数以下。在罗斯福政府执政的头21个月中,失业率更是从未跌落到20%以下。那些视政府制造就业为拯救失业的灵丹妙药的谬误之处在于,其单纯地将政府创造的就业视为就业的净增长。支付给政府制造的就业岗位的资金来自私营企业,而私营企业的就业需求便因此下降。政府制造得大幅就业增长,在巨大的失业面前,贡献微小,或者干脆无法取得净增长。
理论上讲,政府可以利用各种政策打造就业的净增长。但这种说法貌似同更好的监管可以阻止金融市场的危机一样苍白无力。在抽象的概念里,这个论断可以为真,但现实世界中现实的问题是,政府可能的作为是否有可能提高就业率的净增长。新政的记录无法支持这样的结论。
不论经济上存在怎样的缺陷,政府制造就业的项目从政治上来说,造就了一大批对政府感恩戴德的阶层,他们很有可能在艰难时期投出支持政府的一票。新政的政治成功不容辩驳。罗斯福能够于1936年以压倒性的胜利成功连任,又于1940年再次史无前例地第三次当选总统,尽管在他的前两个任期内,失业率从未到达过个位数,这或许暗示着奥巴马总统也同样能够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即便他的政策被证明对整个国家而言无异于一场经济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