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梦
6968300000032

第32章 堪培拉印象

旅游大巴缓缓驶进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太幽静了。堪培拉到处都是花草树木,这里远离喧嚣与繁华,充满了从容温和优雅的韵律。这里没有眩目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熙来攘往的人群,没有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区,建筑物大都低矮,一切显得沉静雅致,甚至有些冷清寂寞。

堪培拉的城市设计十分新颖,环形及放射状道路将行政、商业、住宅区有机地分开。据说,堪培拉总面积有2395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有树木八百万株。一路走来,所到之处,街道整洁,树木繁茂,草坪宽阔碧绿厚实。到处鸟语花香。不愧为一座花园式的城市。

我是2010年9月18日去的堪培拉,正好赶上那里举办一年一度的春季花展。每年的九月份,堪培拉都要举办花节,以数十万株盛开的鲜花迎接春天的到来。那大片的郁金香,和我们在北京中山公园、植物园见到的一样,除了少数品种奇特外,其他没有什么区别。倒是市中心的格里芬湖喷泉,牢牢拽住了我的视线,令我出神地驻足观看。据说,格里芬湖是以昔日首都建设总监伯利·里芬命名的长达20多公里的人工湖,湖岸周长35公里,面积704公顷。在崇尚自然的澳洲,出现这样大面积的人工景观,实属罕见。湖中为纪念库克船长而建的喷泉,从湖底喷出的水柱高达140米,极为壮观。据说站在全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白色水柱直刺蓝天。

我们来到位于格里芬湖南岸高坡上的联邦国会大厦,感觉大厦前面很空旷。行人也很稀少。背对国会大厦,映入眼帘的是远山,视野很开阔。低头看池水,清凉透彻。在池水边沿上,我看到了几滴鸟屎,感觉和这个庄严洁净的地方很不协调。我在悉尼住了一年多,无论走到哪里,极少能看到痰迹,但能看到鸟屎,来到堪培拉也是一样。生态环境太好了,鸟太多了,它们才不管你是什么地方,在天空自由飞翔,想拉就拉。这是否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国会大厦是很有特色的三层建筑,顶部是铁塔式旗杆,上面飘着澳大利亚国旗。高耸空中的银灰色构架,显得威严气魄,巨型不锈钢旗杆,高高耸立在现代化极强的白色建筑物上,气势庄严而神圣。这个“两院”处理国事的地方,是开放式的,四周没有围墙,没有一个庭院大门,外面没有军警和保安人员站岗值勤,不论是本国公民或者国外游客,不需办理特殊的审批手续,都可以入内参观。进入议会大厅,参观了在电视中才能见到的场面。参、众“两院”的议会厅是可以随时参观和拍摄的。据说,公众也可以入席旁听“两院”会议。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里面一直旁听。参观是自由、轻松的,没有澳方的讲解员给你引导和讲解。

走出会议厅,在国会大厦里随便转悠的时候。听人议论,就气派而言,这座新国会大厦和国内的政府建筑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有位中国游客对此发出感慨,说他们一个县的排场都有可能赶上这里。

我们还参观了皇家铸币厂,铸造钱币的工厂同样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没有铁丝网,没有军警和保安人员在外面值勤。铸币厂主要是负责生产澳洲流通硬币和奖杯奖牌。听说悉尼奥运会的奖牌就出自这里。有不少游客参观铸币厂时,自掏腰包,想亲眼目睹铸币的过程,然后乐呵呵拿着留作纪念。

大使馆区是坐着旅游大巴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的,当时只觉得眼睛不够使,透过车窗不错眼珠地观赏着。在使馆区,出奇的安静,看不到行人,也看不到大使馆门口有警卫人员值勤。上百个国家的大使馆,绝大多数都是开放式的建筑,据说只有三个国家是封闭式的,其中有中国和美国。瞪大眼睛扫描一遍,各国的建筑风格各异,因为坐车浏览,过目即忘,很难留下什么印象,只有中国大使馆深深印在了脑海里,中国式的建筑,显得庄严气派。有人说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建筑,红瓦黄墙在一片绿荫中十分抢眼。我觉得很像北京的皇家建筑。

堪培拉作为澳大利亚的首都,是极富戏剧色彩的。她的出现,源于悉尼和墨尔本争都。据说,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为定都问题,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争执不下,一直争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联邦政府通过决议,在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个风调雨顺、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这个“渔翁得利”的城市,就是堪培拉。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开阔谷地上,听说这里阳光多、雨水少,矿藏多、开发少,袋鼠多、人口少,土地多、庄稼少,是世界上少数先选址勘测,再设计和建设的城市。她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首都气派。这个城市没有工业,没有农业,没有仪仗队以外的驻军,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整个城市就像坐落在花园里。

堪培拉尽管作为澳大利亚首都的历史已近百年,仍不得不面对时常遭遇冷落的尴尬。澳前总理在一次讲话中呼吁,将首都正式从堪培拉迁到悉尼。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悉尼实际上已经成为澳联邦政府的办公地点,而且在交通、通讯和住宿等硬件方面,堪培拉也与作为一国之都的地位极不相称。听说,澳总理霍华德自当选以来,不仅将办公厅设在悉尼,大多数时间也居住在悉尼。他经常在悉尼宣布一些政策,并举行各种政治活动。悉尼虽不具澳大利亚政治中心之名,却承担了澳大利亚政治中心之实。但在联邦议会开会时,会急急赶往堪培拉,而一到周末,则又纷纷返回悉尼。堪培拉作为联邦政府所在地早已“名不副实”。不仅如此,大多在澳举行的重要国际性活动,诸如国际会议、体育赛事等,也往往与堪培拉无缘。

这座被誉为“大洋洲的花园城市”,安静的伫立在绿荫丛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写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