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寺:“东车门直北东壁北院门外画《神》两壁及《梁武帝》《郄后》等,并吴画并题。”“经院小堂内外并吴画。”“三门东西两壁《释》《天》等吴画,工人成色,损。”“东廊大法师院塔内尉迟(乙僧)画及吴画。”“大佛殿东西二《神》吴画,工人成色,损。”“殿内《维摩变》吴画。”“西壁《西方变》,吴画,工人成色,损。”“殿内正南《佛》吴画,轻成色。”
咸宜观:“三门两壁及东西廊并吴画。”“殿上窗间《真人》吴画。”“殿外东头东西二《神》,西头东西壁吴生并杨庭光画。”
永寿寺:“三门里吴画《神》。”
千福寺:西塔院“绕塔板上《传法二十四弟子》,卢棱伽等人画,里面吴生画时,菩萨现吴生貌(即以自己的容貌作菩萨的模特)”。“塔院门两面内外及东西向里各四间,吴画《鬼神》《帝释》极妙。”“吴画《弥勒下生变》。”
崇福寺:“西库门外西壁《神》,吴画自题。”
温国寺:“三门内吴画《鬼神》。”
总持寺:“寺门外东西吴画,成色,损。”(约画于乾元二年)
东都洛阳
福先寺:“三阶院吴画《地狱变》,有《病龙》最妙。”“寺三门两头亦似吴画。”
天宫寺:“三门吴画《除灾患变》。”
长寿寺:“门里东西两壁《鬼神》,吴画。”“佛殿两轩《行僧》亦吴画。”
敬爱寺:“(西)禅院内西廊壁画,开元十年吴道子描。《日苍月藏经变》及《业报差别变》,吴道子描,翟琰成。《罪福报应》是杂手成,所以色损也。”
弘道观:“《东封图》是吴画。”
城北老君庙:“吴画。”
(三)吴道子作品分析
吴道子活了近八十岁,一生创作时间将近六十年。岁月流逝,及至今天,他的作品存世已经很少,能够见到的大约只有如下几件。
1.《送子天王图》(又称《释迦降生图》):纸本,白描,纸本卷长35.5厘米×388.1厘米,无款,现藏日本大阪博物馆。这幅画的内容是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当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图中天王按膝端坐,怒视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兽的缰索,另一卫士拔剑相向,共同将其制服。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记载这一大事。这是一部分内容。净饭王抱持圣婴,稳步前行。王后拱手相随,侍者肩扇在后,这是又一部分内容。就这两部分来看,激烈与平和,怪异与常态,天上与人间,高贵与卑微,疏与密,动与静,喜与怒,爱与恨,构成比照映衬又处处交融相合。天女捧炉、鬼怪玩蛇、神兽伏拜的另一部分内容,则将故事的发展表现出了层次,通过外物的映衬将主要人物的内在心态很好地表现出来。画卷中人物神情动作、鬼怪、神龙、狮象等都描绘得极富神韵,略具夸张意味的造型更显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趣味。在这幅画中,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的顾恺之等人“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开创了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技法首重线条和用笔,笔势夭矫,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故线条流转随心,轻重顿挫合于节奏,以动势表现生气,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他敷色比较简淡,甚至不着色。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这些,似乎都透出了后来疏笔水墨画的先声。
《送子天王图》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功力深厚,物象纷繁,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尤其是佛道壁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吴道子壁画原作已不可见,现存纸本是后人的摹本,形神俱佳,亦颇可观。
这幅画未见有明代以前的任何记载,自明清以来被认为是吴道子真迹,然而现代学者表示怀疑,估计它是宋人摹本,或吴道子传派高手的作品。
2.《八十七神仙图》,纵30厘米,横292厘米,白描绢本。后被徐悲鸿得到并复制,新复制的《八十七神仙卷》为绢本、全长1268厘米、高34厘米。不仅保持了原作的神貌,而且准确、完整地再现了原作的每一个细节。
这是一幅白描人物长卷,由于年代久远,画作已呈褐色。它描绘的是一个道教传说。画中所表现的是东华帝君、南极帝君在侍者、仪杖、乐队的陪同下,率领真人、神仙、金童、玉女、神将前去朝谒道教三位天尊的情景。画面上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队伍里,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画作者用刚中有柔、遒劲潇洒的线条描绘了风动云飘的神仙境界。
《八十七神仙卷》是至今存世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瑰宝,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画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人物动态、神情各异,活灵活现,堪称“以形写神”的一大杰作。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如行云流水,充满韵律感。仙乐声中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行,令观者顿生虔敬之心。
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的渲染效果。
这幅画的发现还有一个小故事。1937年春天,徐悲鸿应邀到香港举办画展。期间,他经由作家许地山介绍,来到德国籍的马丁夫人家中鉴赏书画。马丁夫人的父亲生前曾是德国驻华外交官,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购买了大批中国书画文物,其中不乏精品。现在马丁夫人有意将其出售,特意带着几大箱字画到香港寻找买家。徐悲鸿仔细认真地鉴赏着每一件书画藏品,当打开第三个箱子,一幅发黄的长卷展开时,徐悲鸿的眼中放出惊异的光芒,几乎是叫喊着说:“我就要这一幅!”成交之后,徐悲鸿先生将香港的画展搁置一边,一连数日闭门不出,每日里展开画卷不停地观看,想从中看出这幅画的年代和出处。徐悲鸿反复琢磨,凭着自己多年对古画的鉴赏经验,他感觉这幅画的绘画风格、笔法特点明显带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痕迹。他越看越激动,几天以后,他已经确定无疑自己购画时的判断没有错——这是一幅极有价值的唐代名家画作。他无比地兴奋、激动,将这件事形容为“平生做的最快意的一件事”,并制作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个字的印章,郑重地加盖在长卷的画面上。为了更加酣畅地表达自己得到这幅画的感受,他揣摩良久,为这幅画写下了长长的题跋:“……呜呼!张九韶于云中,奋神灵之逸想——与世太平,与我福绥,心满意足,永无憾矣。”《八十七神仙图》的价值可见一斑。
3.《宝积宾伽罗佛像》,本幅绢本纵144.1厘米,横41.1厘米,左上边题纸本纵22.6厘米,横7.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画佛、协侍、天王与伎乐九人,上方有瘦金体真书“唐吴道子宝积宾伽罗佛像”,不知何人所题。人物风格完全不同于文献记载的“吴家样”,艺术水准不高,应是后世民间画工的伪作。此画原藏清内府,连乾隆题识也表示怀疑:“瘦金所识,道子所图,如水中月,视乎否乎?”
4.《地狱变相》,“变相”是根据经文以图画表现演义故事。地狱变相故事是由佛说孟兰盆经而来,指的是“目连救母”的传说。说的是目连僧遍历地狱,途经刀山剑树、油釜汤河,受尽艰难,终于救出母亲。这个故事在佛教僧侣的大力宣传下,千百年来,使得轮回地狱思想深入人心,虽是迷信,却也起了一些警世与催人行善的作用。
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般恐怖的直觉形象来辅助画面的“阴惨”,那么作品中当然要有比神灵鬼怪等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如此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在宋代仍能见到,且有多种摹作、传刻。宋黄伯思说道子所画“变状阴森,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这说明吴道子善于塑造富有特征和容易感染人的形象,并以整个气势、氛围给人深刻印象。苏东坡在《跋吴道子〈地狱变相〉》文中也说:“观地狱变相,不见其造业之因,而见其受罪之状,悲哉悲哉!”这里说出了他看此图的感受。
后人有《道子墨宝》,是宋时民间画工画稿,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63年重印,笫二十七至四十图为《地狱变相图》,观其图可略知吴画原貌。如:第二十七图画一官被捉,将被执送叛罪;第三十六图画一老官被扭送;第三十七图画一官送判,并有挖眼、锯杀之刑。这些画面的意思是指达官贵人、高级将领,他们作了孽,死后也同老百姓一样披枷受苦,入地狱受罪,这是吴画很独特的表现,就是在宋代官修的《宣和画谱》中,也不能不提到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创作。这里反映出吴道子有一定的平等思想,在实际上突破了佛教题材的局限性,至少,他不同意现实生活中特权人物为非作歹,这种思想从绘画的艺术角度也反映出人民的民主愿望,散发着一种神奇的艺术魅力。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赵景公寺老僧讲,吴道子《地狱变相图》画成后,“都人咸观,皆俱罪修善,两市奢沽,鱼肉不售”。说的是长安众人都去观看,惧怕下地狱受苦,齐心向善,因为佛教戒杀生,街市的鱼肉都卖不出去了。《道子墨宝》第三十一图就画一人,因屠牛在阎罗殿受审,图中一镜现出生前击牛之状。这就有警世之意。因此,《唐朝名画录》云:“京都奢沽、鱼罟之辈见之俱罪改业者,往往有之。”说的是屠夫、渔夫见画后也有惧而改业的。这充分说明,吴道子的《地狱变相》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5.《道子墨宝》,纸本,白描,原藏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现存五十幅,1910年流出国外,原本已失传,仅存影印本。
现存的这部《墨宝》可能是明代画工的手笔,前页右下角有“臣吴道子”四字,画面还盖有“宣和”印,皆伪,但作品保留着一些吴道子的作风。画稿从第一页至二十六页画道教诸神,有天帝、五圣山君、天蓬元帅、立羽圣宝德真君、灵官马元帅、雷神、太岁、神龙等元帅,以及火轮天君、和合太保,此外还有太阳星、太阴星、火星、木星、仓颉等。第二十七页至四十页,画《地狱变相图》,描绘地狱阴森凄惨之状。被小鬼抓到阴间的“罪犯”,受到了挖眼、锯杀等各种刑罚。有一屠户,受审时面前放着一面“前相”镜,镜中现出屠户当日宰杀黄牛的行为。在地狱中,有权贵被抓来受审的情景,与史载“金胄杂于桎梏”相符。第四十一页至五十页,画秦代蜀守李冰在四川灌口兴修水利的故事,但情节已加以神化。《墨宝》是制作道教绘画的画稿,有些构图可能以民间绘画旧本做依据。画中人物的线条挺括熟练,对空间的处理有一定水准,图中山崖的山形轮廓颇似敦煌莫高窟的唐画山水,有些则用上了南宋式的斧劈皴法,可以看出是具有相当技巧的画工所为。
6.《孔子行教图》,原刻在山东曲阜孔庙。画上有“唐吴道子笔”,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相传最早的孔子像是东汉元嘉元年武梁祠石刻中的《孔子见老子图》。到了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画有《孔颜二圣像》。在曲阜的孔庙圣迹殿,北宋时增加了相传临摹的顾恺之所绘的“先圣画像”,习称“夫子小影”,据说“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现在学术界公认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图》,其上的孔子国字脸、大耳、长髯、宽鼻、阔嘴,五官各个部位都比较突出,长得不俊但也说不上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