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画圣”吴道子
6939600000004

第4章 吴道子的艺术成就(1)

(一)吴道子艺术的创作背景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且活跃,这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

人物画在隋唐时期占主要地位,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中唐周昉善画天王和菩萨,创造了“水月观音”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宗教画新样式,一直为后代沿袭,被称为“周家样”。唐代人物画有的反映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图》;有的描绘功臣勋将,如《凌烟阁功臣图》;有的描绘相邻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有的描绘皇室贵族,如《玄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有的描绘文人雅士,如《醉学士图》。

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专门的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山水画技巧上更有提高。王维也以水墨山水著名。随后花鸟画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由于武功隆盛和贵族游猎的风气,使鞍马等题材也成为绘画专科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版画也随之得到发展,唐代版画多用于佛像印刷,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扉页画显示出较为成熟的雕印技艺。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当时大食都城中有中国画工献艺,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曾在中国以高价收购名画家作品,中国绘画通过中日两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侣等传入日本,对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弘,体现了昂扬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唐代经济高度发达,绘画也得到了超越性的发展,尤其是人物画,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时代风格,画技也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比如阎立本的《职贡图》《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调琴品茗图》等描绘的贵族人物,风姿绰约,肌理细腻,反映了当时唐代人物画水平之高,而被后人称作“画圣”的吴道子,他的作品更是受到普遍的欢迎,并多被加以渲染和神化,其实这也是社会对唐代人物画形成新的美学原则的认可。

唐代是中国画线条真正获得独立性格的时代。立于这个笔法高峰之巅的吴道子,承先启后,吸收了域外画法,又融合阎立本的中原风格,以其丰富多变、动感强烈的墨线,使客观事物的内在生命极大地具象、再现于画面。

吴道子的壁画被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飞动”。传世的《送子天王图》,以极尽夸张的手法把天王武将的须发、饭净王伏地而拜的神怪的头发描绘得“吼须云鬓,数尺飞动”。长安菩提寺里吴道子画的《维摩变》,其中舍利佛画奇妙到有“转目视人”的效果。赵景公寺的执炉天女,能“窃目欲语”。他的白描《地狱变相图》“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都人咸观,惧罪修善。两市屠沽,经月不售”。人物真实生动的造型,具有极强烈的感染力,丰富的线条,使作画必须敷色的成法在唐代遭到质疑。

由吴道子创造的“药菜条”,已纯粹是中国风格。正切宋代米芾所概括的“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圆润折算,方圆凹凸”。这种把线型加粗加厚、形成波折起伏的特点,也就是元汤垢所说的“兰叶描”。其行笔已不如六朝以来细若游丝的铁线描那么缓慢、拘谨,而是可以“立笔挥洒,势若旋风”。由于用线条的轻重来表现面的转折,描绘出衣纹的深、斜、卷、折、飘举的复杂变化,所以有“吴带当风”的誉称。吴画着色的特点,也是他创造的“其敷彩也,于焦墨痕中薄施微染,自然超出绢素,世谓之吴装”。米芾认为“吴装”就是十种阴影法式的“浅深晕染”,即以淡的色度,就浅的阴面微染一过,便增强了线的表现力量,使人物形象脱壁欲活。

吴道子的宗教画具有浓郁的世俗化倾向。《送子天王图》中的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西塔院的壁画里,居然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在《地狱变》中,他甚至把达官贵人打入十八层地狱,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神圣权威的蔑视。像吴道子这样,对神的世界不再加以宗教教义的束缚,而是按照现实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幻想和情感。

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中国佛教画一直处在从西域风格向民族形式的转化过程中。经过曹、张、吴、周四家样,到了吴道子时代,民族化的宗教画创造成功了。在唐以后的宗教画中,人们把他的佛像壁画当作一种格式,这就是“吴家样”。不仅民间画工把他的画当作定格,五代以后的文人宗教画,都没有离开吴画的藩篱,朱繇、韩求以及南唐的曹仲离都属吴道子画派。宋初的王灌,世称“小吴生”,孙梦卿,世称“孙脱壁”,其中北宋的武宗元学吴道子最为杰出。从这些可以看出“吴家样”影响之深远。

周昉承继吴道子,在外来佛像的中国化、世俗化上尤不遗余力。他改变了千篇一律的“三尊式”佛像仪轨,他画的菩萨在端庄之外,增添了活泼的情态。《历代名画记》说他“妙创水月之体”,这“水月之体”就是唐宋以来中国民间各式各样的观音菩萨的造型。本来印度的观音形象多为男性,还有两撇小胡子,然而到了中国,中国的艺术家却赋予其女性的特征,以体现观音菩萨大悲济苦的救世精神。虽然现在已看不到周昉的《水月观音像》,但从他擅长的“仕女画”中,亦可以一睹“周家样”的神韵。

所谓“周家样”,是指所画的仕女在造型上脸型圆润丰满,体型肥胖,酥胸,着团花长裙,从披纱中显露出丰满的肌肉,给人以温润、香软的感觉。这是当时上层妇女的真实写照,因而有“菩萨如宫娃”,释梵天女即是“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之说。周昉创的“琴丝描”,即是一种细劲有力、流利活泼的线型,这种线型加上淡墨晕染,特别适合表现手和肌肤的体积感及罗纱薄而透明的质感。“周家样”在外来设色浓艳的基础上与传统的线的勾画结合,为后代工笔重彩的人物画开辟了新的道路。

对于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唐代画论家张彦远有过详细的分析,认为吴道子古今独奇,堪称“画圣”。其绘画的高超之处,在于他对线条艺术表现的贡献,其线笔势圆转,正侧深斜,卷褶飘举,观之宛然“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故有“吴带当风”之说。吴道子多才多艺,人物、佛道、鬼神、山水、草木、禽兽,无所不能,有“冠绝于世,国朝第一”之赞誉。

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吴道子绘画创作的极盛时期。这时他仅在洛阳、长安两京寺庙就留下壁画三百多壁,此外还留有大量卷轴画。据宋徽宗赵佶亲自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载,几百年后,到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宫廷中还收藏有吴道子的卷轴画九十三件。目前所知道的画迹、碑刻、画目以及关乎吴道子的画诗画跋、口传画迹、海外存迹等还有三百九十件。公认的吴画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鬼伯》等,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万国咸宁》等,现在台湾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还有一些真迹摹制品,如《吴道子贝叶如来画》(七幅)《少林观音》《大雄真圣像》等。海外存迹有流入德国的《道子墨宝》五十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图》等六幅。

(二)吴道子的平生创作

吴道子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迹流传下来的很少。其原因一是毁于兵乱水火。比如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玄宗逃往四川,皇室的书画毁损散失不计其数。到肃宗李亨回到长安,“不惜名迹”,将宫内残留下来的画随便赏赐给贵戚,有的贵戚不爱好书画,就鬻于不肖之子。因此,不少名画流散民间。唐末,黄巢起义,唐兵溃入京城,僖宗李儇逃往四川,溃兵及市民涌入宫中抢掠,“秘府藏画亦多有流散”。以后历代更迭,名画都有散失。明隆庆、万历年间国库空虚,皇室竟用内府名画折抵官吏俸禄,使许多名画流入贵族官僚之手。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皇宫的书画又被外国人大量掠走。二是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曾以佛教“非中国之教”,下令毁灭佛寺,除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各留两寺,同州、华州、高州、汝州各留一寺外,其余尽皆毁去。全国共毁佛寺四万六千多所,僧尼归俗二十六万多人。五代周世宗于955年四月下诏,严禁私自出家,当年废寺三千多所。吴道子的画大都是画在寺庙墙上的壁画,随着灭佛废寺,自然难以幸存。所以吴道子的真迹留下来的很少。但寺庙虽然废毁殆尽,毕竟有个别保留下来(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宫廷所藏卷轴虽然几乎全部流落民间和国外,却也未必全部毁失。以下为古书中所介绍的吴道子的卷轴和壁画。

1.《宣和画谱》中记载了吴道子的九十三件卷轴画,它们是:

《天尊像》一件

《木纹天尊像》一件

《列圣朝元图》一件

《佛会图》一件

《炽盛光佛像》一件

《阿弥陀佛像》一件

《三方如来像》一件

《毗卢遮那佛像》一件

《维摩像》三件

《孔雀明王像》一件

《宝檀花菩萨像》一件

《观音菩萨像》二件

《思维菩萨像》一件

《宝印菩萨像》一件

《慈氏菩萨像》一件

《大悲菩萨像》三件

《等觉菩萨像》一件

《如意菩萨像》一件

《二菩萨像》一件

《菩萨像》一件

《地藏像》一件

《帝释像》二件

《太阳帝君像》一件

《辰星像》一件

《太白像》一件

《荧惑像》一件

《罗睺像》二件

《计都像》一件

《五星像》二件

《五星图》一件

《二十八宿像》一件

《托塔天王图》一件

《护法天王图》二件

《行道天王图》一件

《云盖天王图》一件

《毗沙门天王图》一件

《请塔天王图》一件

《天王像》五件

《神王像》二件

《大护法神》十四件

《善神像》九件

《六甲神像》一件

《天龙神将像》一件

《摩那龙王像》一件

《和修吉龙王像》一件

《温钵罗龙王像》一件

《跋难陀龙王像》一件

《德义伽龙王像》一件

《檀相手印图》二件

《双林图》一件

《南方宝生如来像》一件

《北方妙声如来像》一件

2.《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吴道子在长安、洛阳的六十八座著名寺观里的壁画,以下是他在各寺观的创作纪录:

西京长安

荐福寺:“净土院门外两边,吴画鬼神,南边神头上《龙》为妙。”

“西廊菩提院,吴画《维摩诘本行变》。”

“西南院佛殿内东壁及廊下《行僧》,并吴画,未了。”

兴善寺(密宗祖庭):“东廊从南第三院小殿柱间吴画《神》,工人装损。”

慈恩寺(法相宗祖庭):塔内“南北两间及两门,吴画并自题”。

“塔北殿前窗间吴画菩萨”。

龙兴观:“大门内吴画《神》,已摧剥。”“殿内东壁吴画《明真经变》。”

光宅寺:“殿内吴生、杨庭光画。”

资圣寺:“南北面吴画《高僧》。”

兴唐寺:“三门楼下吴画《神》。”“殿轩廊东面南壁吴画。”

净土院:“院内次北廊向东塔院内西壁吴画《金刚变》,工人成色,损。”“次南廊吴画《金刚经变》《郄后》等,并自题。”“小殿内吴画《神》《菩萨》《帝释》。”“西壁《西方变》亦吴画。”

菩提寺:“佛殿内东西壁吴画《神鬼》,西壁工人布色,损。”“殿内东西北壁并吴画,其东壁有《菩萨》转目视人。法师文溆亡何令工人布色,损矣。”(受损时间在元和末)

景公寺:“中门之东吴画《地狱》并题。”(画于开元二十四年)“西门内西壁吴画《帝释》并题。”“次南廊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