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6882900000066

第66章 人生修养篇(3)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知识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人的一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过程。许多时候,有的人自己身上出现了与法律、道德不相符的事,往往放任自流。待到人之成鼠、东窗事发时,创造新闻卖点时往往已经是硕鼠、巨鼠了,其错让人瞠目结舌、惊诧不已。只可惜,这种事后追惩毕竟为时已晚。祸患已铸成,力度再大、措施再严的惩罚,已难以挽回损失,难以拯救失足者,难以警戒来者,更难以弥补在人民心中留下的创伤。人之成鼠,看似偶然,实属必然。风起于青萍之末时,由于缺乏抑错于未萌的完整的科学的制度和措施,预防的链条十分脆弱,疗救的手段非常消极被动,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道德和良心的自省、自警、自重,这自然无法从源头上堵住人之成鼠的发生和蔓延。同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传统道德观,客观上在为鼠们的成长推波助澜。人们强调的是小错存在的理由,轻视、淡忘了“祸患常积于忽微”、量变也可导致质变的发展规律。面对在一些小事上的第一次出格,自我原谅,不愿改正,而是得过且过、麻木不仁,这无异于姑息养奸、助纣为虐。人之成鼠,乃在于沾了爱贪腥、爱盗食的恶习而不知自律。因此,要防止人之成鼠、成患,必须彻底铲除鼠类的恶习,这固然需要人的自我修养、慎独、自律,但更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审时度势,防微杜渐,抑错于未萌,才能从源头上除恶务尽,治病救人,否则,一味地等待、观望,放纵其自生自灭,待到病人膏肓再行疗救,则人已成鼠、何以还人?

4.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要以修身为本

当代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目的是要肩负起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儒士的内圣外王之道。大丈夫系天下忧乐于一身,当“勉精励操,晨兴夜寐”,以求立言立德立功。而若“玩人”、“玩物”、“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其迷惑人不亚于酒色”,孔子把治国同齐家、修身、正心、诚意、求知、格物联系在一起。担当重任要从求知、格物开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努力做到以下五点。第一,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形成高尚的人生追求和道德情操。第二,不断进行自我塑造,追求理想人格。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批判地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如整体精神、和合精神、仁爱原则、天人合一思想,重视修养践履等,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第三,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思想观念,慎思明辨,匡谬正俗,分清楚哪些是积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哪些是消极的,是应该抵制和摈弃的。自觉抵制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消极思想观念的影响,主动接受和弘扬那些对自己塑造完善人格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念,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入时代精神的活力。第四,对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由来、现状、本质要在分清精华和糟粕,肃清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正确地消化和吸收其积极成分,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比较中,坚定地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第五,要“一日三省吾身”,严于解剖自己,认真地进行自我检查,经常反省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5.大学生自我修养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当代大学生要使自己的人生修养处于自觉的永不满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观不断完善和成熟起来。孟子曾以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为例,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手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古往今来,科学界的优秀分子,为了真理,为了科学,为了人类的进步而奋斗和斗争,充满着献身精神,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一方面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另一方面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在道德素质诸方面进行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同时,他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自觉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把毕生精力倾注在科学事业中,而不是花费在享乐上。他们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科学工作对于社会、人类的责任,积极地参加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和人道,保护生态和环境的种种斗争。这都是他们能够自觉地对自己进行自我修养的结果。

大学生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把握好人生的“总开关”。人生观是人的行为的“总开关”,大学生要从本源上启发和激励自己自觉做人,以科学的人生观塑造和震撼自己的心灵。

二是提高自我约束力。自我约束力源于个人的品德修养,具体表现在人要有“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人不可以无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处决刘青山、张子善时,毛泽东同志曾再次强调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是攸关国运的大事。我们就是要以“慎独”、“慎微”提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的能力,早敲、常敲警钟,才有可能免敲、不敲“丧钟”。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说,人常常发生错误,才能够改正。

三是增强法律意识。一些人走上犯错误犯罪的道路,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遵纪守法,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抓实抓到位,不留“死角”、“死面”,把法和德治结合起来,作为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做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

做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是新世纪大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成为时代栋梁,成就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必要条件,是党和人民对当代青年和大学生的殷切期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造成了整个社会生态、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急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的塑造;其次才是社会生态变化所体现的具有革命性质的巨大进步,其中包括伴随进步所付出的精神代价及可能折损的人格或品性,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诚实、纯真、无私等。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珍惜大好时光。不断充实自己,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要求每一个处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样一个大变化、大发展的时代的大学生必须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中国,观察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坚定自己服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和决心。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中国、观察世界,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国家所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我们所选择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深远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勉励青年大学生要善于用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来丰富自己,坚持向历史和现实学习,向人民和社会学习。这是当代青年和大学生在风云激荡的世界形势面前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的正确途径。改革开放20余年来,当代青年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年轻一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接触到了纷纭复杂的大干世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建设的实际,分辨良莠,去粗取精,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去吸收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与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摆在新一代青年和大学生面前的大问题。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就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察中国和世界,立足中国的现实,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敏于省察和分析世界发展的大势,为自己选择最佳的成才路径。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就要既勇于开拓,又谦虚谨慎,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掌握过硬的本领,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在日益开放的世界面前,我们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吸纳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还要为世界文明宝库增添更多的瑰宝。为此,当代青年和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立大志,下大力,学好知识,报效祖国。中国要实现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要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必须有当代青年和大学生的不懈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参与和创造;新知识、新思想的创造和传播也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和创造。因此,大学生要善于在集体的奋斗中开创新的事业,在集体的奋斗中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需要。

六、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

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必须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灯红酒绿的侵蚀影响面前,不动凡心,不生杂念,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反观胡长清、成克杰、石兆彬、李嘉廷等人,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蜕变成为在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的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是他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恶性膨胀,自私、贪婪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必须在人生追求中学会“节欲”,决不能“贪欲”。“贪欲”与“节欲”历来是两种人生观的分水岭。我国先秦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如“饥而欲食,寒而欲暖”等,对于人的自然的、合理的欲望,苟子主张“制礼义”加以调节,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以使欲望“近尽”地得到满足。荀子同时指出,人往往由于“好利”,而使欲望“穷年累世不知足”,因此他强调,“欲虽不可去”,但“求可节也”。意思是:对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对于过度的、乃至贪得无厌的奢求,还必须加以节制。荀子的这些观点至今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其动力主要来自人们自身物质利益、精神需要的欲望和追求。这些欲望,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既要肯定和支持其积极、正常、合理的内容,又要否定和节制那些消极、反常、不合理的部分。换言之,对于欲望,要有度。过度的欲望,就是贪欲。为了实现贪欲的那些想法、点子,就是诈智。老子曾提出“致虚”、“守静”的主张,其主旨和积极意义也在于要求人们戒除贪欲和诈智,清心寡欲。这是人生修养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欲望有正、邪之分。正当的、合理的欲望是生命和事业的动力,邪恶的、卑劣的欲望则是堕落犯罪的根源。胡长清、成克杰、石兆彬、李嘉廷等腐败分子,个个穷奢极欲,见了钱就像饿虎扑食那样,拼死命地去捞。正是这种虎狼般的贪欲,导致了他们人生观的蜕变,最终把他们引进了监牢和地狱。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诱惑实在太多了!如何抵御种种诱惑?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忘记了人生观的改造,忘记了清正廉洁,忘记了立党为公,难免产生邪心恶念。而“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到头来就可能出大事,栽大跟头。所以,戒贪戒诈,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很高精神境界的人生修养。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尚且深谙“静心修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那么,作为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观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能否面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耿介拔俗,甘于淡泊,出淤泥而不染?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何保持平衡的心态,神安气定,心无旁骛,坚持默默无闻的奉献?对人生的各种遭遇,如何保持平常人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元意?这些课题,时刻在考验着我们。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反映着我们的精神道德水平。唱响“不贪歌”不贪财、不贪色、不贪位、不贪杯,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民之德。有道是,胸怀法度,善守其本。

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必须在人生追求中融入雷锋精神。多少年来,雷锋精神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激发人们的进取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是激励和促进个人、民族、国家进步的内在力量。几十年来,尽管时代变迁,社会的道德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但雷锋精神以其巨大的道德魅力始终矗立在人民心中。雷锋精神深深融人人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雷锋的人生哲学中,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以及对人生目的的积极追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是他革命人生观的必然反映。所以,学习雷锋不仅要用雷锋的事迹感染人、激励人,更要用雷锋的人生观启迪人、改变人。从人生哲学的高度学雷锋,就抓住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开关”。

雷锋关于人生,关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感悟和实践,具有普遍意义。事实上,雷锋精神的影响已超出了国界,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敬仰。一位美国教师说:“雷锋属于世界。”前不久,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放映后,美国的《时代周刊》发表长篇文章,建议美国人都来看一看这一部影片。美国记者认为:“乔安山的美好德行可能会暂时受到轻视,但总有一天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