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6882900000065

第65章 人生修养篇(2)

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大学生修养的主要内容。只有以此培养锻炼自己,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发挥好其促进社会历史进步与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与发展的功能与作用,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在社会实践中改造自己。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不仅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且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生之路的正确认识。因此,它是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和人生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树立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倡导文明,传播科学,经受艰苦的磨炼和汗水的洗礼。它所产生的影响,将深深地印在青年学生的心灵词典中。大学生加社会实践,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人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党的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春潮里,成长在邓小平理论形成、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民众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西部大学生要在向新世纪迈进,在实践中成才中,抓住世纪交替契机,结合科教扶贫,围绕西部开发,紧扣时代脉搏,进一步增强青年学子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的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只有走向社会,深入到亿万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科学实践中培养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地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汲取营养,把自己融入到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弗·梅林在《马克思传》序言中写道:马克思之所以无比伟大,主要是因为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结合着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这一论断,值得深思。破俗套,除虚名,去功利,戒浮躁,认认真真思考,踏踏实实实践,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治学,这是伟大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呼唤,也是广大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先生为寻找强国之路,力倡“平民教育”运动,针对中国农民的“贫、愚、弱、私”等进行系统治理,艰难地进行了“定县试验”。一时间,“博士下乡”成为美谈。着名学者费孝通早年偕妻考察云南,误入猎人陷阱,致使其妻为科学殉难……尽管当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们扎实的治学实践和高尚的治学品格,却令人景仰。

四、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

刘少奇曾经指出:“古代许多人的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脱离社会的东西。他们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主观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离开群众的革命实践。”因此,道德修养,一刻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实践。实践是道德品质产生、形成、完善的源泉,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才能理解和接受道德原则和规范,从而自觉地在实践中去遵循执行。也只有参加实践,我们才能看出在道德修养上存在的问题,改正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发扬正确的道德行为,更好地为人民事业而斗争。

1.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内省,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

内省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内省是一种自律的心理,又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人们可以通过内省,反省自己的言行并进行自我评价,调控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的社会价值,使自我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第一》)一个人通过这三省便能够把个体的道德经验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使道德良心发挥充分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能否上升到一个高度,修养能否有效果,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否主动地进行内省,能否经常内省以及内省的程度。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要学会内省,学会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要做一个具有崇高人生境界的人,就必须除去内心的私欲、贪心、私利、邪念。心正去私欲,人正不贪心,公正弃私利,身正抑邪念。2000多年前,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以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胆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之,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论语》卷二十三,《尧日第二十》)。如果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自省,就会达到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的境界。“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卷十八,《卫灵公第十五》)“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君子”的进取之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当代大学生要把慎独、慎微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慎独是指一个人独自居处时,仍然要谨慎地注意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防止有违背道德的念头产生,就是当一个人出入“无人之境”时,能够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做有违道德与法律之事。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的监督之下,能够自觉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是当代大学生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是大学生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慎独既是人生修养的方法,又是一种人生境界。早期的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都提出了“君子慎其独”的思想。自《礼记·中庸》中提出“慎独”的思想,后人又相继提出“慎初”、“慎微”、“慎欲”、“慎终”等观点。

古人把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有“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的至理名言。大学生要自觉做到“慎独”,不断增强自我监督意识,需要比别人更高的道德水平,其言其行正确与否,权力运用得当与否,往往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民心,要习惯于“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自省:是否实践了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不能做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要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人家才会相信你说的是对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人家才会心服,才能照着去做。有了这种人格力量,真理的力量才能发挥。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不一,则一文不值。

慎独体现了一种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自律精神,它要求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坚定信念,重视自己的道德约束力,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决不做坏事。慎独之道在于自我提醒,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防范。据史书记载,清初。山东巡抚曹鼐捕获一绝色女盗。夜半,女盗屡屡以色相诱之,曹鼐不为所动,并把“曹鼐不可”条幅贴于墙上。曹鼐的慎独精神受到当时人们的赞佩。东汉时的杨震,一天夜晚,有人馈送其10斤黄金,送礼者说:“暮夜无人知。”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句话万古流芳,直到如今许多姓杨的人家门楣仍书:“四知堂杨”。大凡人生在世,莫言香饵诱,端的是鱼馋。如果不能做到“慎独”,以为接受了“好处”别人不知道,便心安理得,这是非常愚蠢和危险的。慎独精神,不仅为我国古代的贤人志士所追求,今人也应同样注重。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大多数人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有少数人将“慎独”两字置于脑后,在监督之下,尚能按照道德规范做人做事,在没有监督的时候,则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在金钱、女色、名利、享受的诱惑和侵蚀中,昏昏然、飘飘然地当了俘虏。这种沉痛教训是不少的,应该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慎微主要反映在生活作风上。首先,生活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没有严谨、纯洁的生活作风,就不可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同志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这种政治本色不仅应该体现在工作上、学习上,也应该体现在生活上。生活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反映和外在体现。不能设想,一个人生活上奢侈腐化,耽于享乐,纵情声色,能够成为一个坚定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能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和高昂的政治热情,能够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列,满腔热情地带领群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其次,生活作风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重要窗口。与其他方面的作风相比,生活作风更具有直观性和经常性的特点。看一个人,往往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生活作风。因此,生活作风直接关系到人的形象,关系到人的威信和声誉。战争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和民主人士正是从“延安与西安”,共产党与国民党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作风中看到了共产党代表着中国的希望和前途,从而积极投奔到革命的队伍里来。现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没有威信,形象欠佳,“台上他说,台下说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作风失于检点,奢侈腐化。第三,生活作风是一个人恪守情操、拒腐防变、防微杜渐必不可少的防线。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骄奢淫逸,所自邪也。”这的确是一条规律。一个人的堕落,大多是从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开始的。生活作风的腐化正是他们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崩溃的突破口。还应该看到,生活作风的失于检点,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拉拢和腐蚀干部提供了可乘之机。厦门“远华”案的主犯赖昌星就曾不无得意地说:“不怕领导干部不好交,就怕领导干部没爱好。”“爱好”者何?无非声色犬马之类也。于是爱物的,送之以豪宅名车;好色的,遗之以红粉佳人;喜吃的,款之以佳肴美酒;贪玩的,导之以赌城歌楼。果然,在他的“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之下,一大批干部纷纷落马。江泽民同志指出:“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权力、金钱和美色为诫,而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没有不玩物丧志的。”这的确是非常深刻的论断。殷鉴不远,不可不察。要有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心中始终燃烧着理想的火焰,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为己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己任,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以奋斗为乐,以创造为乐,以奉献为乐,坚持胼手胝足,开拓创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这样他就不会沉湎于个人的享乐和感官刺激,不会追求表面的奢华,而把它们看做是可鄙可憎的。要有俭朴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俭朴的光荣传统。俭可以养德,可以助廉,可以固本强身,可以拒腐防变,可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党的干部在生活上也不必固守粗衣疏食陋屋,我们也不拒绝借鉴反映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但艰苦奋斗的传统一定不能丢。一定要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养成艰苦朴素的好风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美好生活上。第四,要有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生活情趣。生活情趣有高下之分。生活情趣高雅,必然追求高尚充实的精神生活,而以物质生活的过度奢华为耻;生活情趣低下,必然放纵物欲,贪图享乐,以声色犬马为乐事。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除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外,还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文化素质和审美品位。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犹良药,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冶情,可以养气。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尽可能地学习一些哲学、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用人类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和崇高精神的结晶来武装自己,丰富和提高自己,陶冶和塑造自己。生活情趣一天天高雅起来,就能自觉地拒绝庸俗,远离浮躁。淡泊物欲,追求崇高。

3.大学生自我修养要以“德”字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