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6882900000029

第29章 源论篇(6)

3.青年社会化要防止庸俗化倾向

青年社会化的庸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就是在认识上用现实化取代社会化。即把社会化片面地理解为社会对人的同化,其逻辑结论是,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个体。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把社会化的过程看做是单向单面的运动。正是因为社会化过程的复杂性,才使得能动的个体与有机的社会在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状态下实现着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是富有理性和分辨能力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来说具有主动积极的特性,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具有不同的人生价值和目的,同时,青年的社会化过程除具有过渡性、继承性的特点外,更主要的是具有开拓性。只有这样,人与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否则,社会和个人就变成了同一的概念。失去了个体的选择性,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大学生应发挥知识与道德的理性优势,以变革和创造性精神接受社会教化和完成个人内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二,把社会化肤浅地理解为附和社会表层存在的各种现实。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并不是纯而又纯的“无菌室”,社会对个体的教化,既有健康形态,也有疾病形态。两种软化力量同时作用于人,这就是社会“化”人的两重性。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为什么会产生完全不相同的人生选择呢?这说明人走什么路除了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主体选择。个人选择要防止走进误区,要抓住社会的本质方面,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自觉地进行个体的社会化实践。否则,强调感受性,就容易把社会化肤浅地理解为附和社会表层存在的各种现象。在这种偏差下进行的主体选择,必然是背离社会利益的。

(三)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首先,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

其次,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再次,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1.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

人的一生,经历着各个发展阶段。始终离不开社会,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集体。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不是个人孤立地进行的,也不是完全从头开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更为明显。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生产;个人的生活依赖于社会规范;个人的发展也依赖于社会进步。

2.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是遵循客观规律运动和发展着的,客观规律又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的同时,也强调重视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一切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发展自觉的能动性的无限过程。人类正是在这种对社会的自觉适应和能动改造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先进的精神文明。人类也正是在这种使社会走向文明的实践过程中,使人类自身达到高度文明的社会化程度。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通过参加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通过参与政治和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对于处在确立人生观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正确地认识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与能动性,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大学生应理性地在社会及其发展中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首先,要在认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寻找自我的位置。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社会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对社会的认识要在过程中去把握,而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否则对自我的认识则可能产生错位……自恃清高,怀才不遇,而实际上是没有在已经变化、发展了的社会中找到自我的位置。青年大学生要把投身社会实践作为自我认识的前提,而且这种自我认识应随着社会的运动和变化循环往复,不断完善。自我位置的认识还必须以社会的客观要求相一致。如果不是这样辩证地去认识,就无法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自我。二是主动地寻找自我的位置。任何个人都必然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紧密相连,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从踏进大学到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无不与他人合作和竞争,凡是能自觉认识自我,自觉调节自我,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各方面优势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中的强者,才能主动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反之,被动从众,随波逐流,就很可能失去自我而陷入迷茫。

其次,要在认识社会发展的主流中调整充实自己。对于初入大学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既要看到社会发展的主流,也要看到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方面,只要按照社会的主旋律净化自己,充实和调整自己,就会步入个性良性发展之中,否则在陷入惰性的同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双重否定。

再次,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必须学会运用唯物论的认识论和审视自我与社会。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把握社会的科学的有力武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必须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古往今来,在人生的舞台上,一幕幕话剧开场闭幕,一个个喜剧悲剧如过眼烟云。不论人生有无价值,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总是通过一定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离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去评价历史兴衰,人的功过是非或者去设计人生形象都是不可能,也是无意义的。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生所面临并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十分复杂和广泛,诸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对上述诸多问题的认识和回答,都植根于对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当我们考察了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与能动性之后,便可以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了。可以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是确定的。在没有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之前,人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之后,人生才可能是自觉的、自由的。任何社会成员只有从现实的、客观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并善于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才可能自觉地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和完成有意义的人生。

3.人与社会的关系制约着人生

首先,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制约着人生目的的确立。人生目的就是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人生目的是人一生具体活动和感情意向的指示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决定着不同的人生目的。一定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对目的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之所以普遍流行。就是由于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剥削阶级内部以及剥削阶级与其他社会成员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存在,就制约着该社会成员人生目的的确立。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占统治地位,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也是该社会成员确定人生目的的根本原则。消灭剥削条件的经济地位和个人与集体根本利益的一致是确立人生目的的基本前提。

其次,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制约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这一客观现实,制约和要求个人在具体生活道路的选择上应当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着眼点。在尊重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发展个人利益。青年大学生要在未来的人生中走出正确的道路,就应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再次,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着的。人生的价值只能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包括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应该做到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没有奉献只有索取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个人价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也完全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当代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这是解决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人的角度来看,人是特定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必须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人的价值只能体现在社会价值之中。人不能超越社会,离开了社会价值,不存在抽象的人的价值。

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是人依照一定的模式或系统构成的集合体。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决定于人的个体与群体素质的提高;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人和社会是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形态。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无论社会关系还是社会活动,其主体都只能是人。没有了人,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同时,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无论个人还是群体,都只能在社会关系中存在,在社会活动中发展。简言之,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把人与社会割裂开来孤立地加以研究,既不能科学揭示人的本质,也不能科学揭示社会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既依赖于社会,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社会对个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如何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制约着人生观的正确与否。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发展包括许多内容,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等等。但这些内容最终还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是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没有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脱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的发展只能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推演;而社会发展如果不能最终体现在人的发展上,无疑是一种片面、扭曲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江泽民同志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因此,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江泽民同志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和一切工作的重要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江泽民同志着重提出并从多方面阐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如何处理好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实际联系起来并给予理论创新的精神,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其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革命的过程,并不是“目的本身”,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能否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便成为马克思主义评价社会制度是先进还是落后的主要标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个最基本的依据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是为了剩余价值,劳动者沦为片面的人。因而资本主义是不合理的社会,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社会。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盼讲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内在地包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