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鄱阳湖
6799500000024

第24章 沿湖县、市概况(4)

白鹿洞书院云里七贤偏冷峭,天边五老太龙钟。彭郎可嫁无媒说,待字年年姐妹峰。《重建白鹿洞书院记》白鹿洞在南康庐山之阳,五老峰之下,山川怀合,林谷幽邃,远人事而绝尘风足以怡情适兴,养性读书,宜乎君子之所栖托,士大夫之后所讲学焉,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俱隐于此,尝养白鹿自娱,故洞因以为名,宝历中,渤为江州刺史,即洞建台榭,环流水,植花木,其盛概遂有闻于时,南唐昇元中,立学馆,设主领,赐经书,给廪食,聚生徒常数百人,在当时谓之白鹿国庠。宋初,天下止有四书院,曰白鹿、岳麓、嵩阳、睢阳,学者宋焉。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奏请《九经》,诏俾国子监给印本驿送之。皇佑中,比部郎中孙琛复置学馆,教其子弟,四方来就学者,亦给其食。后罹兵燹,栋宇消落。淳熙六年,紫阳朱文公先生来为郡守,亲访其处,怅然兴怀,于荒凉废坏之余,重为作兴,堂庑斋塾,顿复旧观。给田聚书,招延士类,表揭教条,以为洞规。又上奏状,请赐勅额,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其用心之勤,嘉惠学者之意,见于诗赋与东莱品公之《记》译矣。后文公为浙东提举。复遗钱属郡守钱闻诗建“礼圣殿”,并塑宣圣像,绘十折像,其兴教遗爱者,不亦远乎!越二年,郡守朱端章相继有作,复拨田以增给焉。兴废本来,大略如此。历宋以及元季,屡经丧乱,书院遂废。殿堂斋舍,鞠为茂草,瓦砾荆蓁,翳于丘荒。洪熙初,余休致而归,偕侍讲余正安、莶宪、黄汝由尝亦造焉,周览故迹,徒有感而已。正统元年,东莞翟溥福来守是郡,考图阅志,喟然叹曰:“前贤讲学之所,乃废弛若是,岂非吾徒之责哉!”于是率僚属捐俸入以为之倡,而三邑义士叶刚,梁仲、杨振德等闻风而兴,或出资费,或出力役,划秽除荒,取材就工,先作礼圣殿,大成门、贯道门,次作明伦堂、两斋、仪门、先贤祠、以及燕息之所,凡为屋若干间。兴事于三年秋七月,讫工于是年冬十二月。董其事者刚。美哉轮奂,焕然一新,郡邑士民,莫不欣戴。七月孟夏,监察御史昆明张仲益行部至南康,跃然喜曰:“能兴文教,郡守美事也。”乃择日造其所,游览之际。顾谓溥福曰:“是不可以不记。”溥福遂录其事来告。余惟郡守者,民之师帅,教化者,政之先务;而狱讼征输,簿书期会不与焉。会溥福兴废举坠,能为人之所不为,可谓达治本,知先务矣。然必有教之之师,养之之具,拔俊髦而造就,乐菁莪而长育,俾之知明两进,敬与义而偕立,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学,庶不负先贤立教之本旨也。他提有贤者,道明德立,嗣夫先贤之教者,则溥福今日兴建实为张本云。

⑹庐山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庐山东南,东临鄱阳湖,西接含鄱岭,海拔1385米。五老峰耸立,有序而列,巍峨诡特,活似五位老人凌空并坐,故名“五老峰”。李白有诗赞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随着石阶,步步攀登,不多时来到一岗,比较平坦。人们常说,五老峰上顶苍穹,下压鄱阳湖,奇岩叠耸,巨峰拱,为庐山诸峰的佼佼者,山顶怎会如此平缓?难怪当年东坡居士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殊不知这是五老峰的背面,自然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了。正如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描绘五老峰的地形地貌时所说:“山之阴,一岗连属。阳则以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老万仞。外无重岗叠嶂之蔽,际目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游人沿着“一经孤悬五老背”的山道前行,直登五老峰之巅,方能瞭望四周。在山顶上极目远眺,浩淼的鄱阳湖,碧波万顷,白帆点点,云蒸霞蔚,紫气氤氲。从绝顶上向下俯视,林木叠翠,绵亘起伏,千岩竟险,万壑争奇,气势巍巍。在峰壑绝壁上,长有鹤舞蛇行般的“五老松”,山巅悬崖间生长着杉、柏、樟、松等树木,迎风挺立,高入云端。俯视细看,顽强的根如雄鹰利爪,抓住兔子一般入肉三分,松根深入岩层数尺,任你狂风暴雨,依然傲立险峻之间。五座高峰,各具特色,山势险峻壮观,高峻入云端,有诗为证:“云外听猿声,烟中见杉松。”据史料记载:唐代吴筠《游庐山五老峰》说除五老峰之外,还有五小峰,它们分别是狮子峰、金印峰、石船峰、凌云峰、旌旗峰。在这山中山、奇中奇、秀中秀、险中险的庐山五老峰,而又大峰套小峰的壮观奇景,真不愧为“青天削出金芙蓉”的形容绝章。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今属陕西)少年通经善文,因进士不第,入嵩山为道士。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游天台,与名士相娱,文辞传至京城,唐玄宗闻其名,遗使召至京,令待诏翰林。吴筠不从仍要隐居深山。当时中原大乱,时局不稳,与李白等名士相酬和,逍遥于泉石之间。此诗写游庐山五老峰时所见奇丽景色,诗意也体现作者隐居求仙的信念。诗曰:彭蠡隐深翠,沦波照芙蓉。日初金光满,景落黛色浓。云外听鹤鸟,烟中见杉松。自然符幽情,潇洒惬所从。整策务探讨,嬉游任从容。玉膏正滴沥,瑶草多芊茸。羽人栖层崖,道合乃一逢。挥手欲轻举,为尔扣琼钟。空香清人心,正气信有宗。永用谢物累,吾将乘鸾龙。

⑺仙人洞与纵览云飞庐山的摩崖石刻是庐山历史文化遗迹中极具魅力的奇葩,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仙人洞景区的“纵览云飞”和“豁然贯通”了。这两幅石刻在仙人洞园门下侧的“蛤蟆石”上(又称“蟾蜍石”),蟾蜍石是从陡峭的山壁上突出一块巨石,三面悬空,下临深谷,活像一只鼓唇瞪眼的蛤蟆头,石壁上刻有“蟾蜍石”三个大字。“豁然贯通”刻在巨石的右面,“纵览云飞”刻在巨石靠路的里侧。故而更为显眼,蟾蜍石的石缝里长一棵松树,根须裸露,却极为苍劲,生机勃勃,傲然挺立。纵览云飞石刻和蟾蜍石、劲松以及万里江天构成一幅极为生动、壮观的图画,成为庐山最具特色的标志,代表着庐山。

纵览云飞和豁然贯通两幅石刻古今名人非常赞赏,还与开国伟人毛泽东的一首诗有着密切关连。三上庐山的毛泽东非常喜欢仙人洞一带的景色,尤其喜爱在蟾蜍石处远眺,纵览云飞的壮观景致,赞赏蟾蜍石旁那棵傲然挺立的苍松。1961年李俊在庐山拍了一幅以仙人洞御碑亭北景的照片。毛泽东看到这幅照片后,挥笔写下一首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诗使蟾蜍石、劲松、纵览云飞石刻、仙人洞等诸处景致都提高了一定的知名度。

1937年6月上旬一天,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张冲的陪同下来庐山与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他们首次上庐山一走进仙人洞圆门,便觉眼前一亮,顿觉神清气爽。他站在蟾蜍石上纵目远眺,细品两幅石刻,不禁点头称赞:不错,不错,字好,意思更好。他意味深长地对张冲说:站得高一点,就能豁然贯通,纵览大好风光。我们两党的谈判也应如此,只要我们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以民族大业为重,很多问题都能豁然贯通,以前的恩恩怨怨都可以消除,真诚合作,共同抗日。张冲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因此,纵览云飞与豁然贯通不但是庐山世代景致,而且更是中华民族站得高、望得远的智慧的典故。

庐山因常年云雾缭绕,故有“云中山城”之誉。加上“高处不胜寒”素为天然避暑胜地。1928年起,国民政府视其为“夏都”,于此兴建了三大建筑,蒋介石建美庐别墅。1932年至1937年蒋介石坐镇庐山,召开国民党高级会议10多次。建国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过3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有墨宝留下。

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三笑堂、聪明泉、柳公权残碑等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山南虎爪崖下醉石,当年陶渊明与刘逸民、慧远郊游,往返庐山垄中,醉则卧于此石,故名“醉石”。袁枚《醉石》曰:“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金床玉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柴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山北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庐山草堂”其境绝妙,白居易架岩结茅庐,木桩不加丹,不修饰,诗人白居易在此“仰观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如此空寂雅静,犹如神仙居住之所也。

⑻白居易庐山咏怀

元和十二年(817年)春,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北、遗爱寺南,介于峰寺之间,建成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其一)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惜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架岩结茅宇,劚壑开茶园。何以洗我耳?屋头落飞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捂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反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其二)庐山桂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其三)湓浦竹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玄冥气力薄,草木冬优绿。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其有顾盼者,持刀斩且束。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胡为取轻贱?生此西江曲。

国际友人,越南人民伟大领袖胡志明先生在中国访问时就写下“庐山好”,当代诗人郭沫若吟咏过“人到含鄱口,望鄱就有亭”的佳句;朱德委员长赞美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常时饮,延年益寿法。”从此庐山云雾茶畅销全中国,香飘海内外。

⑼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庐山

明万历年间,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徐宏祖(1586年——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幼年博览群书,深究地理志学,明末朝政内争剧烈,他不肯入仕,立志远游。自23岁开始,历时30多年,便游遍16省,对所到之山川地貌作了认真的考察、研究,著有《徐霞客游记》。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表达深刻细致,文字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8月18日至23日,徐霞客携同雷门、白夫2人游览庐山。徐霞客不畏艰险,从龙开河舍舟登陆,步行5里,从东林寺开始,所到之处,见壮观之瀑,则“耳目为之狂喜”;见“重嶂幽寂”,则感人藑隔;至险境,则“新怖目眩”。在写景中,时时融入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者为之感动。

“八月十八日徐霞客同好友雷门、白夫一行三人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登陆,过西林寺至东林寺。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山虽不高,但属庐山之外廓,中有大溪,自东而西,为九江之建昌通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规模甚大,正殿被毁,右边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越广济桥,沿溪东行,雾色霏霏如雨。由此向东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过报国寺,仰见浓雾中双石矗立,即石门。二石峰对峙,下瞰绝涧诸峰,铁船峰,层烟叠翠,争雄竞秀,约二里至狮子岩。由右侧登聚仙亭,突崖处是文殊台,出寺左披霞亭,由此往东二里为大林寺。由此北折西,白鹿升仙台,三面壁立,四旁乔松,高帝御制周颠仙庙碑在其顶,佛手岩深约五六丈,岩端石横出,故称佛手。右行访仙台遗址。台后石上书“竹林寺”三字。竹林寺为匡庐幻境,可望不可即,由大路往东为大林寺。

二十日晨雾散尽,出天池、文殊台、北山诸山、伏如聚蚁。匡湖泽山麓,重游石门,上至神龙宫,奔雷鸣涧,松竹荫映,山路艰险层峰幽涧;无经不竹,无荫不松,复南三里莲花峰,越岭东二里,汉阳峰为庐山最高顶,坪至阴,水北流,从九江;水俱南下属南康。汉阳不远即桃花峰,桃花峰东转过晒谷石,一僧为导,攀援丰里,至后小经直汉阳峰顶。南瞰水天浩荡的鄱阳湖,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

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越涧盘岭,婉转山峰,隔峰复见一瀑,挂瀑布至东,即马尾泉也。五里许又攀一尖峰,绝顶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下台循山冈西北,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越涧再上黄石岩,岩侧茅阁方丈,阁外修竹丛丛,拂群峰而上,与山花霜叶,映配峰际。鄱湖一点,正当窗户。纵步溪石间,观断崖夹壁之胜。仍飯开先,遂别去。”

徐霞客在庐山历时5天,认真考察了庐山的峰、涧、瀑布、泉、潭、寺庙、禅院、书院、楼、台、洞、观、塔、堂、溪、丛林等,在庐山最高点汉阳峰遥望鄱阳湖,湖中白帆点点,绿水浩荡,青山绿水绘成一幅美丽的立体山水图画。

登高望远,江山如画,自古至今多少豪杰,慕名游山,仿佛听到孔圣人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欲因之梦寥廊,神州大地尽朝晖。庐山江南的骄傲,鄱湖水乡的明珠,世人向往的仙境。

(四)都昌县

1.建国后的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