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珂
建国50年的甘肃长篇小说创作情况在省委宣传部编着的《甘肃文艺50年》、季成家教授主编的《西部风情多民族色彩——甘肃文学四十年》这两部史传性质的图书中有较为全面的评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2000年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现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前30年甘肃长篇小说创作几乎为零,从1977年开始有长篇小说到1999年的22年间有近百部长篇。平均每年2部长篇,而现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的统计已超过100部,平均每年创作长篇小说20余部,还有许多我们仅从报刊媒体上见到介绍的,以及我们尚没有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可能更要多一些。这种繁荣景象是与全国同步的,从数量上来看,在西北仅次于陕西,全国也算中间的。全国每年以1000部以上的速度增长。平均每个省也就是30部左右,创作数量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西北、西南相对较少。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备选篇目的23部长篇来看西北就占了三部,分别是贾平凹的《怀念狼》、红柯的《西去的骑手》和雪漠的《大漠祭》,占七分之一,可见西北的长篇小说创作质量也属偏上,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也至少说明了西北和甘肃长篇创作的实力不可低估。何况与获奖的5部作品相比,评论界自有一番说法,这里不再罗唆。在去年首届黄河文学奖评选中有尔雅的《蝶乱》、任向春的《身体补丁》、范文的《雪葬》、徐兆寿的《非常日记》、唐达天的《绝路》、雪漠的《猎原》、陈永恒的《渭水悠悠》、沉静的《苍山梦》、庞瑞林和贾凡的《苦太阳》等9部长篇小说获奖,基本上反映了这几年长篇小说的创作成果。由于黄河文学奖评选的是2000年到2003年三年间的长篇小说,有些作者的作品因种种原因没有参评,比如王家达的《所谓作家》、雪漠的《大漠祭》、史生荣的《所谓教授》等,这些都是我省近几年,也是建国以来我省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特别是《大漠祭》、《所谓作家》、《所谓教授》、《蝶乱》等作品是完全可以列入全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之列的。《大漠祭》被认为是西部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所谓作家》则是当代版的“儒林外史”式的“现实漫画”,《所谓教授》与姜戎的《狼图腾》、巴别尔的《骑兵军》、库切的小说《小说文集》、徐显的《剩下的都属于你》、余秋雨的《借我一生》、熊正良的《别看我的脸》、张欣的《深喉》、王海翎的《中国式离婚》、范稳的《水乳大地》并称为2004年中国的十大文学图书,这些创作为我省的长篇小说展现出光明繁荣的前景,倘若能保持如此好的数量与质量的发展,恐怕用不了多久我们会更上一个台阶,超越陕西,步人全国一流创作地区。
近几年我省长篇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领域。(限于时间,限于手头资料)
一是表现社会转型期间知识分子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思考、焦虑、不安、困惑和试图寻找新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持,重新建立精神价值努力的小说。从老知识分子到高初中生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了一幅幅当下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如《所谓作家》、《所谓教授》、《蝶乱》、《非常日记》、《非常情爱》、《生于1980》、《身体补丁》、《七八个星天外》、《土殇》、《阳光飘香》等等。这些作品大多思想艺术水平比较齐整,充满了艺术张力,与时代同步。
二是反映广大农村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数量有所萎缩,艺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大漠祭》、《猎原》、《雪葬》、《北地雪》这样一些比较厚实,生活面比较广,思想有穿透力,艺术表达富有地方色彩的优秀作品,也有一些相对艺术粗放,结构散乱的作品。
三是类似官场小说作品。这部分作品类别差异较大,有文学性,欣赏性,思想性结合比较上乘的小说。如《绝路》、《小城闲记》、陈玉福一号系列中的部分作品等。
四是出现了一批挖掘本土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有反映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陇原大地上的灾荒年代的作品,如《苍山梦》、《大饥饿》,有重新审视反右斗争在甘肃的一段痛苦岁月的作品,如《苦太阳》、《风雪夹边沟》、《走出死亡之海》,有表现治理穷苦山区的重大的历史工程的《引洮梦》,有反映知青在甘肃下乡生活状态的《荒塬》等。
五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试图有所创新的作品,如《蝶乱》、《黑骚》、《我是谁》、《天堂向东兰州向西》等。这些作品的尝试为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活力。
六是出现了以家族历史变迁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如《家族的传说》、《书香闺秀》等。通过一个家族来折射历史动荡,表达人生的追求。
七是有一批女作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如李文华、任向春、王忖之、张瑜林等。另外还有陇东女作家群也引人注目。
八是历史小说有了新的进展。李果的《铁笏尚书》表现了明代宗时期甘肃籍兵部尚书王竑的铁骨风采。李民发的《三国演义》补又出《魏殇》、《蜀殇》,还有高平的《雪域诗佛》等。
九是民族作家的长篇小说也各有特色,如任向春的《身体补丁》,马自祥的《阿干哥》,李栋林的《幻想之战》等。
这几年长篇小说大体上呈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创作队伍趋向年轻化,这种情况与全国相似。现在都是30至40岁的作者充当主力军,我省也不例外,目前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是这一批作家。80后作家在我省相对数量少一些,还没有见到有80后作家的长篇小说问世。
二是创作趋向市场化。大多数作家在创作时不再按自己的创作理想去创作,而是注意与市场接轨,尽可能地使自己的作品成功上市,以赢得社会更大的肯定。这其中有一部分作家试图在现实与理想中找出一个最佳位置,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回报。有部分作家则一味迎合市场,急功近利,陷入创作误区。创作市场化的另一个表现还在于作家宣传和包装自己,与媒体联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艺术表现粗放化。有部分作家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不再精心谋篇设局,不再推敲语言文字,不再关心人物刻画,以完成一个长长的故事为目的。
四是创作初步呈现类型化。也就是说从作家创作姿态来看,有坚持不为任何公理而动心的纯文学写作,有专为占领市场而创作,更有为干预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肩负历史责任,有使命感的写作。三者写作各有读者,各有发展空间。这种分流也时有交叉,但大体差异还是逐渐分明,这和全国创作甚至是世界创作的现状是基本相同的。
近年小说创作的缺陷和不足是肯定有的。相信大家都会有所分析,这里我强调一点,就是我省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儿童题材,未成年人的题材,工业题材,科幻题材的创作十分薄弱,需要给予强力关注。
长篇小说创作的迅速发展原因很多,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的大力支持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省委宣传部在具体督导抓精品创作工程的同时,继去年召开六部长篇小说研讨会之后,今年又是趁热打铁,牵头召开这次长篇小说研讨会,应该说这是我省长篇小说创作继续繁荣的重要动力。
(作者:甘肃省文联理论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