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6785400000014

第14章 福建人

1.外貌特征

闽南类型的代表是祖籍漳州的人。他们的相貌特征是:长方型的脸,但双颊丰满,额长而宽,眼睛小,不善于掌握表情,鼻梁不高,鼻端不尖稍圆。

与河北人相比,闽南人略显矮小,据说闽越的先祖民族也是身材矮小的,说不定这是混血的结果。

2.性格特点

福建人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另外,还有着优异的经商才能,同时也富有进取精神。他们对细微的事情从不会斤斤计较,具有开阔的胸怀。

3.与福建人交往的方法

与福建人交往时应注意:他们不擅长有细节的指示,或附带条件的交涉,即使订有契约,也可能因为单方面的原因而不能遵守诺言,甚至会以种种理由为自己的不履行契约辩护。另外,由于他们具有非常的耐心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故而是可怕的商业对手;他们心地温和、率直,有组织合作的能力,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有安全感,对于事业的进展,他们有着较为周密的计划。

4.种族源流及特性

所谓福建人,并不是把整个福建省的人全部包括在内,而仅仅是指福建南部,尤其是祖籍福州、泉州和漳州的闽南人。

在福建省的版图上,北部山岳地带有几条河流贯穿,在下游地区有肥沃的平原。由于山多,海岸地形崎岖,所以福建省形成了多种语言,有点像温州人的腔调,即使在福建省内,彼此的语言交流也无法进行。

这个闽南人的名称具有历史价值,所以有些人特别自称为闽南人。

在台湾的人口中,闽南人所占的比例为70%~80%,这主要是指祖籍福建的人。如果以福建类型来假定或许是很简单的事情,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却会遇到难以想像的困难。这是因为在台湾,虽然祖籍福建的人很多,但是又分别是祖籍福州、泉州、漳州和厦门的人,还有客家系的人,其属于广东省的一部分,祖籍潮州的也混杂其间,这就造成了血统上的混乱。

整理的方法,原则上以说闽南语的闽南人为前提,即不以福建或广东的省别来分类,而是以闽江下游的闽南地区、韩江下游的潮州地区,或者两省的南部下游一带,包括广州的珠江下游地区来加以区别,这样或许能够得到比较正确的答案。

闽南人在历史上曾经是潮湖岛古老的部族,在清朝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雍正皇帝嘉奖了闽南的分封者——张百万,这对于闽南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以前从福建到台湾的路线,大概是从澎湖岛到台南,再到台北,所以以移居澎湖岛的人最多。

闽南语和吴音很接近,如“久、口、流、都、豆、惠、气、和、美、二”等,与普通话的发音完全不同。据记载,汉武帝时代曾消灭闽国。由此也可以证实,有“闽”字发音的国家存在,是很明显的事了。汉族挑选有“虫”字的闽,含有侮辱其他民族的色彩。

随着汉族继续南下,而移居到闽江、珠江一带。他们与原住居民渐渐开始通婚,从河南颖川来的难民大量定居后,与军队的士兵一道形成了庞大的住民团体。

据说,日本南方的九州、四国人,有不少中国地方姓氏,如颖川、彭城、清川、河间,这表明了福建可能是他们故乡的发源地,他们承认其祖先是从中国归化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血统关系并不浅。

迁移到福建的汉族,一年比一年增加,到了明朝时,潮州一带人口竟高达180万。不久,明末受到倭寇的侵略,这些人又被迫寻找新天地,向东南亚发展,成为华侨的祖先。

当时的移民船有各种颜色。福建人是涂青色的,潮州移民则是“红显爽板”,朱红色的木船,渡过海盗出没的海洋。不可讳言,他们是很有勇敢和进取精神的。

闽南话、潮州话和广东话这三种语言相差很大,而且其运用者的风俗习惯也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东南亚的华侨乡帮意识特别严重的原因。

在菲律宾,大约有80%的华侨是闽南人,讲福建话。他们形成了一个集团,奉行着同样的生活方式。但是在曼谷,华侨大部分是祖籍潮州,讲潮州话,保存着故乡原有的风俗习惯。在香港,人们使用的是广东话,又是不同的语言,形成气质上的特色。广东籍的人,对开发越南、马来西亚,有着显着的成绩。而具有丰富的商人特征的闽南人,则大多是靠体力赚钱,属于努力型,他们中的许多人从事的是屠宰、皮革、洗染以及旅馆等行业。

因为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而不断流浪,经过漫长的岁月,闽南人在困苦中形成了许多特性。在积极的反面,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这主要是以自我本位为特征;在蓄财的反面,是纵酒享乐,追求快乐,喜欢热闹,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活泼的气质。

可以这样说,福建闽南人是华侨的典型之一。对故乡风俗习惯的重视,福建闽南人是出了名的,他们为了航海的安全而建立了祖庙,旧历年则放鞭炮,大肆庆祝,把中国南方的风俗习惯依样画葫芦地带到了国外。

日本人着的《华侨》一书有以下的论述,十分有趣:“凡供奉天公、鸣放爆竹的,就是福建闽南人所住的地区。广东人、潮州人虽然处于邻近的地域,却表现出毫不关心、完全无关的样子,静悄悄而毫无动静。”由此可以看出福建闽南人气质的另一面。

[附记]福州的女子

要说福州的女子,先得说一说福建的人种。大约福建土着的最初老百姓,为南洋近边的海岛人种;所以他们的面貌习俗,与日本的九州一带,有点儿相像。其后,汉族南下,与这些土人杂婚,就成了无诸种族,系在春秋战国吴越争霸之后。到了唐朝,大兵入境。相传当时曾杀尽了福建的男子,只留下女人,以配未婚的兵士,故而直至现在,福州人还呼丈夫为“唐晡人”,晡者系日暮袭来的意思。同时女人的“诸娘仔”之名也出来了。还有现在东门外、北门外的许多工女农妇,头上仍带着三把银刀似的簪为发饰,称它们作三把刀,据说就是当时的遗制。因为她们的父亲、丈夫和儿子都被外来的征服者杀了,她们誓死不肯从敌,故而时时带着三把刀在身边,预备复仇。还有一种古代的人种,与唐人杂婚之后,一部分不完全唐化,仍保留着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宗教仪式,就是现在仍旧退居在北门外万山深处的畲民。此外的一族,以水上为家,明清以后,一向被视为贱民,不时受汉人的蹂躏,相传其祖先系蒙古人,自元亡后,遂贬为蜓户,俗呼科蹄。科蹄实为曲蹄之别音,因他们常常曲膝盘坐在船舱之内,两脚弯曲,故有此称。曾经串通倭寇,骚扰延海一带的居民,古时在泉州叫作泉郎的,就是这一种人种的旁支。

因为福州人种的血统,有这种种的沿革,所以福建人的面貌,和一般中原的汉族有点两样。大致广颡深眼,鼻子与颧骨高突,两颊深陷成窝,下额部也稍稍尖凸向前。这一种面相,生在男人的身上,倒也并不觉得特别;但一生在女人的身上,高突部为嫩白的皮肉所调和,看起来却个个都是线条刻划分明,像是希腊古代的雕塑人形了。福州女子的另一特点,是她们的肤色细白。生长在深闺中的宦家小姊,不见天日,白腻原也应该;最奇怪的是那些住在城外的工农佣妇,也一例地有着那种嫩白微红,像刚施过脂粉似的皮肤。大约日夕灌溉的温泉浴是一个原因,吃的闽江江水,也是一个原因。

没有住过福建的人,心中总以为福建人种是一种蛮族。和他们的文化一接触,就晓得他们虽开化得较迟,但进步得却很快;又因为东南是海港的关系,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比中原僻地更频繁,所以闽南的有些都市,简直繁华得可以同上海来争甲乙。及至观察稍深,一移目到了福州的女性,更觉得她们美的水准,比苏杭的女子要高好几倍。而装饰的人时,身体的康健,比起苏州的小型女子,又强数倍都不止。

天生丽质难自弃,表露欲,装饰欲,原是女性的特嗜,而福州女子所有的这些本能,似乎比其他地方的人还要强一点儿。因而天晴气爽,或岁时伏腊,有迎神赛会的关头,南大街、仓前山一带,完全是美妇人披露的画廊。眼睛个个是灵敏深黑的,鼻梁个个是细长高突的,皮肤个个是柔嫩雪白的,此外还要加上最摩登的衣饰和来自巴黎、纽约的化妆品的香雾与红霞,你说这幅福州晴天午后的全景,美丽不美丽?迷人不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