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世界
6767300000001

第1章 涡水岸边的思考(序言一)

夏廷献

全长380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的涡河,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它发源于河南省尉氏县,东南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鹿邑和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于怀远县城附近注入淮河。

小小的涡河之所以成为中国知名的河流,就是因为它孕育了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学创始人老子以及他的辉煌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涡水十分浩大,在月光明媚的晚上,徜徉在锅水岸边,人们会分不清哪儿是大水,哪儿是茂盛绿色的麦田。那时人们把河流称作大水,淮水、涡水……用以形容它的漫漶无边。淮北平原上那些纵横交错、汪洋迟缓的大水,给予了老子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进而造就了永垂千古的世界哲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特别是对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尤感兴趣。童年时期,望子成龙的母亲,请了一位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担任老子的启蒙老师。商容老先生发现老子是“志远图宏之童”,便将老子举荐到周朝的首都洛邑入太学深造。入周之后,老子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后来,老子担任了周朝守藏室的守藏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此时的周王朝,由于各诸侯国逐渐强大,表面上听命于周天子,实际上由齐、秦、晋、楚、吴等国称霸,周王室把握政权的诸公卿士也结党营私争夺王朝的权利,致使周王室衰微。老子看不惯这些明争暗斗的行为,无意中得罪了掌权者,被兔去了史官职务。

老子被免官归里以后,发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与统治者的宫廷生活反差之大,深有感触,促使他冲破了奴隶主意识形态的局限,通过研究自然的本质,宇宙的生成,进而探讨社会的构造,人类的秉性,深入解剖人生,高瞻远瞩,冷静睿智地把宇宙人生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道理上升到哲学的层次,成熟地思考了依道而生,恃德而存的理论,并摆脱了时代局限,致力于探索为人类生存提供理想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的途径。

为了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老子最后决定西出函谷关,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相对薄弱的西域,建立自己“大道之邦”的基地,探索和矫正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函谷关关令尹喜留住老子,缠着要他留下一点文字,作为让他出关的条件。一直信奉述而不作的老子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尹喜提出的条件。于是老子将他思考成熟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写完后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人类生命活力之颂歌,是老子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认知的哲学格言,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中华思想史上的灿烂瑰宝。那五千精妙之言,博大精深,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政治,囊括天地一切之层面……老子的思想似乎高悬太空,实则立足人世;倡导“无为”,结果却是“无不为”;言守静,实则“制动”;甘“居后”,反而“占先”……

老子清静无为的学说,一物两项的转变率的辩证理论,深邃的天人之际的哲理,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老子的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基因,渗透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道德经》不但影响了汉代以来两千多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哲学宝典之一。从古至今,《道德经》注释者三千余家,出版发行量居世界名著第二位(第一位是《圣经》)。

静静流淌了千万年的涡河哺育老子,成就了中华民族永恒不朽的伟大著作《道德经》。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子和他的辉煌思想不仅是属于涡河流域的,也是属于全中国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老子哲学思想依然在武装和启发着涡河两岸的人民,认真地思考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路径。这是我认真阅读了黄灿章先生《老子与世界》书稿后得出判断。

黄灿章先生是原亳州市(县级市)市委常委、建委主任、老子文化研究会顾问、安徽国际老子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几十年来,黄灿章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老子的思想文化研究,著述颇丰。其中《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1998年第11期);《老子“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前沿”栏目全文转载(2000年第12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退休以后,黄灿章先生全身心投入到老子《道德经》和老子文化资源,即老子的祖籍、生地、故里,以及文化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撰写出许多既闪烁着老子思想光辉又有着鲜明时代精神和独立思考成果的研究文章,被中国国学网、中国老子网、中国孔子网、中华佛学网、和谐大同网、中华文化讲堂网、手机读者在线等诸多境内外有影响的新媒体全文转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已经年过八旬的黄灿章先生,依然先后多次专门进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在浩繁的史料中进行反复的甄别,历经十多年的思考,创造性地提出“老子文化资源三说”:原始说(安徽亳州谯城)、钦定说(安徽涡阳)、漂移说(河南鹿邑),完成了《老子文化资源三说与涡水文化整合》一文,将老子文化资源的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当我在著名的搜索网站输上“黄灿章”和“老子”这两个关键词并按下回车键后,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多家著名网站数百条有关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文章,有的是转载黄灿章先生的研究文章的页面,有的是阅读黄灿章先生文章后体会和感想,还有许多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在自己研究论文中引用黄灿章先生研究成果的论文索引……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干部,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数十年的自学和钻研,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的确令人惊叹不已。由此,使我想到了时下流行的一个热门词语“学习力”。

所谓学习力是指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从事老子道学的研究,不仅要有深厚古汉语知识,还要有系统的文史哲特别是深邃的哲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逻辑思维能力……黄灿章先生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史知识的学习深造和哲学思维的专业训练,但是他凭借强大学习力,硬是在初中学历的基础上,不仅补上了从事老子道学研究需要的古汉语以及文史哲基础知识,而且依靠自己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把老子道学理论中的科学元素运用到当今世界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用独到的眼光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科学的论证,提出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理念。

比如,黄灿章先生在《以和而不同之道建设多样化世界文明》一文中指出,新世纪的发展呼唤东西方文化的整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东方或西方的智慧都无法单独负载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东西方文化只有融合超越创新,才能负担起未来历史发展进程的重任,以不同趋向的文化汇聚成的合力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他在《道家的“和谐共生论”与循环经济》一文中指出,要化解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根本问题,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道家的“和谐共生论”来完善人的思想境界,培育全民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努力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是化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上述观点,是黄灿章先生在对老子“道法自然”哲学思想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的战略思维和手段方法。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灿章先生通过对老子“守中”论的思考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上,跳出了传统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非此即彼的教条主义思考模式,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由两极向中道聚拢的走势,进入到“合二而一”的发展阶段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谁取代谁,取决于发展创造矛盾转化的条件,是个相当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甚至会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样,该刮东风刮东风,该刮西风刮西风……不同的社会形态通过矛盾的斗争相互转化融合,推动人类社会不断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发展。

静静的涡河,在淮北平原上流淌了千万年。每当夜晚来临,在涡河流域的城镇,便会有许多人在涡河岸边的来回徜徉,他们像当年老子一样,在思考着自然、社会、人生……从老子深奥的道学理论中,探寻实现人类美好未来的理想途径……

读完《老子与世界》一书的书稿清样,我深深地感到,这本书是黄灿章先生在涡河岸边,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思路,对当今社会的诸多思考成果的部分呈现。循着黄灿章先生的思考路径,我们不仅走近了老子,而且更加认清了当今世界,增强了走向美好未来的决心和信心。这就是阅读《老子与世界》的一点粗浅感受。

(本文作者为资深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