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戚子的故事
6762900000019

第19章 收拾残局

戚子完全哭成了泪人,眼泪鼻涕擦了又流,流了又擦,鼻子已经擦得发红、燥痛。

陈兰英看着女儿这副哀容,揪心的痛、揪心的痛,觉得都是自己作的孽。但岁月早已磨练出她坚强的性格,这时她十分清醒、沉着,认为现在不是埋怨自己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戚子,最怕她不哭,哭出来反而倒好,所以她没有劝阻女儿,任其发泄。

她坐在旁边,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女儿的头,用手指温柔地整理好前额上凌乱的头发,一边叫甄哥打来一盆温水帮她擦脸。

将近过去一个多小时,戚子哭得精疲力竭了,顺势倒在沙发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甄哥马上抱来一床丝棉被,轻轻地盖在她身上。

由于住房紧张,陈兰英与儿子同居一室,中间用大衣柜和一道竹屏风隔开,她住前面小半间。

戚子睡着后,她稍微松了一口气,回到房里,拉了电灯,屋里有了昏黄的亮光。她拿出久藏的丈夫遗像,捧在手里,坐在床沿上自言自语:

“完全长得像英华,怪不得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就觉得好面熟。英华,不知道我前世作了什么孽,老天要这样对待我。你早早离开了我,家里的担子压得我经常透不过气来,你知道吗? ?我劳碌操心到现在,头发白了,想勿到老天还是与我过不去,我家娶的不是媳妇,而是自己的女儿啊? ?”

陈兰英说着、说着,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默默地哭泣起来,又不敢大声,怕影响戚子。

甄哥坐在戚子旁边,这时她担心起母亲来了,赶快走到房里,看见母亲捧着父亲的遗像在偷偷地哭,伤心地哭。这时他想:“母亲这一辈子够苦的了,千万不能让她出事。再说,戚子现在特别需要她的关心。”

他上前劝慰:“妈,你要想开点,你如果再有三长两短,叫我怎样活下去啊?这次对戚子的打击太大了,她现在非常弱,弄得不好会发疯的,妈,你知道吗?我们要给她温暖和活下去的勇气,特别是你的爱护。妈,我们要一起帮助戚子渡过这个难关好吗?”

儿子的这番肺腑之言,让陈兰英一下子又清醒过来,她点点头说:

“儿子,你说得对。事情已经发生了,再痛心也没有用。我们已经倒霉倒足了,不能再做雪上加霜的事,否则,我们这份人家真的要全完了。妈答应你,一定坚强起来,我要与老天再斗一次,我们一起帮助阿子渡过难关,我们要好好地活下去。”

听了母亲的话,甄哥心里的那块石头落地了,她知道母亲的脾气,她会用行动来证明的。

甄哥搬来旧藤椅靠榻,又拿来一条棉被裹在身上,斜躺在那里,在旁边陪戚子度过了这个极不寻常之夜。

第二天清早,戚子醒了,慢慢坐起,两只眼睛肿得像葡萄,脸面浮肿,头发散乱,人如霜打的茄子。她怕惊醒甄哥,蹑手蹑脚下地,但沙发还是发出了“吱吱”的响声。

甄哥醒了:“好一点吗?”

“嘴里很苦,头重发胀,浑身无力。”

戚子踉踉跄跄往房里走。他感到十分心痛,一大步上去扶她进去。而后手提热水瓶,来到洗漱的地方,帮她挤好牙膏,准备好刷牙水和洗脸水。

陈兰英已经生好了煤炉,正为戚子烧新白米粥。

陈兰英用隔夜开水烧的,不一会儿就好了,满屋子都是粥香味,闻着就舒服。

一盆番茄炒鸡蛋好了,放在桌上,顺手拿来的还有戚子平时爱吃的榨菜心。她知道今天女儿胃口肯定不好,所以先盛了一碗浓浓的粥汤,端上了桌。然后转身走到女儿跟前:“阿子,妈让你受苦了? ?”

话还没有说完,眼泪流出来了,她赶快擦去,笑着说:“阿子,趁热喝碗粥汤,会舒服点。”边说边帮女儿穿好衣服。

“妈,不是你的错,大概我命中有这一难。”

戚子来到桌边,闻着香喷喷的粥汤,有了胃口,喝了几口,肚里感到暖暖的,很舒服,更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

陈兰英、甄哥也已坐上桌,三人一起用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安宁。

甄哥借来一辆三轮车,送戚子上人民医院,去挂葡萄糖,要让她保养精神,恢复体力。

陈兰英臂挎元宝形竹篮来到菜场,她买了一条野生鲫鱼,中饭要为戚子烧个可口的鱼汤,开开胃、补补身子,还买了几种戚子特别爱吃的蔬菜后就回家了。

甄哥与母亲,每天关爱她,精心护理她,让戚子深深体会到了温馨的母爱,也体会到了长兄如父的爱护,觉得自己又是幸福的人了。

四五天后,戚子的身体明显有好转,甄哥又陪她看了中医,进一步调养身体。母亲天天为她煎药,做好家务后就陪着她,说一些自己工作时厂里的一些杂事,还有是甄哥小时候调皮捣蛋的趣事,以此分散注意力,让她开心。但陈兰英老得很快,人明显瘦了,满头几乎都是白发了。

不知什么时候,陈兰英把丈夫英俊的遗像挂在饭桌对面的墙上。今天早饭前,戚子看到了,她仔细地端详起来,不用母亲告诉,便知是生父的照片,因为自己的面相与他特别像,不过比她多了一副眼镜和一点书卷气。戚子在农村长大,所以比父亲多了些阳光和朝气。她走上前,站在遗像正前方,毕恭毕敬地鞠了三躬。

陈兰英在旁边看到女儿的这一举动,心里感到一些安慰。

中午,陈兰英特地烧了丈夫生前爱吃的几个菜,三人进行了简单的祭祀,也算是戚子认祖归宗。陈兰英告慰丈夫,说儿女们品行端正,人聪明有出息,而后祈祷丈夫要保佑儿女之类的话。

下午,苕溪中学的方副校长得知后上门看戚子来了,她握着戚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戚老师,你受苦了,你的心情、痛苦我完全理解,你挺过来了,不容易,真是不容易,你的坚强让我佩服。戚老师,市面上有一句流行语:上帝是公平的,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想这句话从你身上就得到了验证。你想,上帝给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悲痛,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让你找到了生母、亲哥哥和姐姐。

戚老师,一个人活在世上,有时想事情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想想家里其他人员。比如你,一天天开心起来、健康起来,你的母亲、哥哥就会感到高兴;如果你继续悲痛、哀愁下去,他们就会与你一起悲痛和哀愁。你母亲年纪轻轻就守寡,一人带大两个孩子不容易啊,她肯定吃了不少的苦。她大概60岁刚出头吧,就白发苍苍了,现在又摊到这么倒霉的事,心里的痛苦可能比你还要大。你现在开心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顺。离开学时间不长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养好身体,振作精神? ?”

一家人十分感谢方校长的关心,送走了她,戚子回坐到藤椅上,她被那番推心置腹的话深深打动了,从心底里感谢方校长像母亲一样关心她、爱护她。

日后,邻居、同事、老同学得知后纷纷买东西上门看望、劝慰,让戚子亲身感受到人间自有温情在。一个人遇到辛酸、苦难时,多么需要亲人、朋友、同事等人的同情、体贴、帮助、关爱啊!雪中送炭见真情,爱心能融千年冰。

1986年新学期开学了,在亲人的精心呵护、朋友和同事的关心下,除精神状态不如原来好外,戚子身体基本上恢复了健康。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戚子的精神健康问题,征得她的同意后,学校成立了文学兴趣小组,为师生搭建文学交流平台。任命男教师赵志明为组长,负责全面工作,戚子为副组长,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还有三名学生为组员,负责组稿等。规定每月出刊一期,内容以诗歌、散文、作品欣赏、文学评论为主。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和欣赏能力,同时让戚子有用武之地,分散注意力,疗好心伤,振作精神,搞好教学工作。这对戚子来说,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需要多操一份心,但多了施展才华、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的机会。何况这是她非常喜欢做的事,所以她感谢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当时,有的老师完全不理解学校做出这样的安排,认为现在不应该给戚子增加工作量,应该帮她减轻负担,暂时不让她当班主任,好让她调养身体。其实他们不了解戚子的性格,她从小吃苦耐劳,生性顽强,一般不会轻意向挫折和困苦低头服输,再加上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锻造和磨练,已造就了她坚强不屈、勇于面对现实的性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她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她平时还注意锻炼身体,所以恢复健康比一般人快。开学后,她一坐到办公室,或到讲台上一站,就立刻来精神,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久,一个充满朝气的戚老师又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令人刮目相看,不得不让人佩服和尊敬。

一个月过后,苕溪中学新办的文学刊物———枟芳草园枠第一期出刊了,戚子撰写了创刊词:

领导关心,师生努力,在这春暖花开之际,我们苕溪中学的文学小刊物枟芳草园枠与大家见面了。

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学园地,我们都是它的主人。我们可以在这里种草、栽花、插柳,美化校园、增添情趣;我们可以在这里耕耘、播种、育苗,并让幼苗在此吸收养料,茁壮成长;我们也可以在这里交流种草、栽花、育苗的经验,让我们的文学小园地四季常青,春色满园。

为此,我们需要辛勤的园丁,在这块园地里浇水、施肥、清理、除虫;我们需要园艺师为小花、小草、小树及时整枝、修剪、美容。总之需要苕溪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栽培和呵护,这块园地里才能绿草如茵,鲜花常开,芳香四溢。

这份油印小刊物每班两份,每办公室一份。人都有好奇心,所以大家争相阅读,并有议论,看法、感受主要有三方面:一说刊登的都是自己学校师生的新作,读来有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容易产生共鸣;二说有了这个平台,学生间、师生间多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容易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三说刊登老师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文章很好,这不但对作者本人提高写作能力有好处,还可以启发、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