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6753300000015

第15章 表达篇(6)

李白写庐山瀑布,用的是夸张抒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是科学的话,整个银河的星球都掉到地球上来,那地球就会被炸得灰飞烟灭,人类自然也不存在了!这里的“银河”不是真的银河系,是一种夸张手法。

六、借议论抒情。何为借议论抒情呢?顾名思义,借助议论来抒情的便是议论抒情。这就要求作者融情于理,把言情和说理熔为一炉,以含情的笔说理,以明理之言抒情。我们来看著名作家夏衍的《野草》中的一节:

……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到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作者通过对野草的观察,发现了小草才是真正的“大力士”。作者通过对野草的议论和赞扬,抒发了自己对小草的崇敬、钦佩之情。在这里,作者看似是对小草的歌颂,实则是对亿万普通人民的歌颂。作品感情真挚、深沉,具有感人的力量。

七、借形象抒情。何为借形象抒情呢?就是把读者带进一个能够引起切身感受的境界里,使人怒火燃烧,倍增激情。我们来看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嘎!那矮矮的恶魔,拿出一把屠刀来了!做什么?呸!恶魔!你敢割我们母亲的肉?你想杀死她?咳哟!不好了!一刀!拍的一刀!好大胆的恶魔,居然向我们的母亲的左肩上砍下去!母亲的左臂,连着耳朵到颈,直到胸膛,都被砍下来了!砍下了身体的那么一大块——五分之一的那么一大块!母亲的血在涌流出来,她不能哭出声来,她的嘴唇,只是在那里一张一张的动,她的眼泪和血在竞着涌流!朋友们!兄弟们!救救母亲呀!母亲快要死去了!

作者在这里把祖国喻为母亲,把日寇喻为恶魔。这个恶魔竟然向母亲砍去,母亲在痛苦,母亲在流血,作者不禁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吁:“救救母亲呀!母亲快要死去了!”这种借形象抒情,有利于抒发心中的悲愤,调动读者的情感,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八、综合抒情。何为综合抒情呢?就是抒情总要有所借助,或景或物或事或人,都需要结合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这种抒情综合进行的方式叫综合抒情。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洪烛的《凡高的耳朵》:

世界没能挽救这个垂危的病人。凡高放下滴血的剃须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轮手抢。他似乎越来越把自己当作假想的敌人,不断挑选着攻击的武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毁灭性的:在法国阿尔的一块麦田里,他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了扳机。每当欣赏着一个多世纪前凡高的遗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能隐约闻见一股硝烟的气息——或者说,死亡的气息。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疯狂似乎更为恐怖。一只被阉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弹的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凡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剌探着我们的良心。凡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这段文字,运用综合抒情的手法,或记叙、或议论、或描写、或抒情都分寸相宜,恰到好处。语言生动形象,含义隽永深厚。“听诊器”的比喻,刺人心扉;末句两问,触人灵魂。

我们说,学会抒情并不难。我希望同学们多留意生活,在生活中进行体验,将你细腻丰富的情感,化作涓涓细流,注入你们的文字中吧!

思考与训练:

一、 举例说说直接抒情的三种方式。

二、 请阅读日本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

(蒲公英)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

读完这段文字,说说文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就这段短文,说说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三、 叙述一件小事,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 请阅读刘鸿伏《鸟的心情》的一段。

在岩石上的鸥鸟,在浅睡之后,终于开始拍打它那大而黑的翅膀,踯躅在金黄的沙洲上。它时而将长脚探进水中,时而用尖喙啄食点什么,十分悠闲惬意的样子。那是一只多么让人羡慕的鸟啊。它虽然一点也不美丽出众,一点见不出如鹰一般破雾冲云的雄姿,但它却是一只曾越过落叶一样多的日子和沙粒一样多的美丽河山的鸟儿,它倦了时能够小憩,小憩在这世界上任何一个最幽清最静美的所在,并且用不着防备什么忧郁什么,它一点也不至于有人的种种心情。

指出文中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文字,并以此写一段具有同样特点的抒情文字。不少于300字。

五、 以“偶像”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要求至少运用三种直接或间接抒情方式。

第十三讲 怎样写记叙文(上)

记叙要真实

写作文,最常见的就是记叙了!人物见闻、心路历程、事件始末、事物变化,无一都要通过记叙予以展示、披露。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写,歌诗合为事而作。”记叙是时间的艺术,是过程的艺术。学会记叙,自然是写作文的一个最基本的本领。

那么,又怎样才能学会记叙呢?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记叙要真实。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最意外的故事不在虚构的影片之中,而往往是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碰到一些神奇的事情,比你绞尽脑汁编出的故事要强一百倍。”真实的生活素材,具有不朽的价值,历久弥新,朴中见色。新闻报道、通讯、人物专访、纪实、报告文学等一些记叙性文体,更强调记叙的真实性,强调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我们不妨看看新华社记者奚启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苏扩善写的新闻《我国长江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三号R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北京时间10月17日晨3时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成功,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

凌晨的发射场一片寂静,火箭托举着卫星犹如一条火龙划破夜空,极为壮观。起飞后1473秒,星箭分离。30 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远地点47922公里、近地点201 公里、倾角为24.4 度的预定转移轨道。至此,由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承揽的亚太二号R 卫星发射服务合同圆满完成。

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研制的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可将质量为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是我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这次是这种型号火箭第三次发射。首次发射在去年2 月15日,由于惯性基准故障,发射失利。采取技术改进措施后,今年8月20日进行了第二次发射,获得成功。有关专家称,这次发射又获成功,表明长征三号乙火箭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再次得到了考验。

亚太二号R 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的大功率通信卫星,由设在香港的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经营。卫星重3700公斤,装有28 个C 波段和16个K U 波段转发器,在轨寿命为15年。卫星将定点在东经76.5度赤道上空。投入使用后,主要为亚太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通信服务。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四十八次发射。自去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6次发射成功。据了解,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近期还将承担发射中卫1号、鑫诺1号、中星8号等通信卫星。

这则新闻,以准确的数据、确凿的事实,令人信服地报道了发射的成功。它的标题很长,导语很短,都简明扼要地告诉读者发射成功的事实。它对前两次发射的背景介绍,突出了这次发射的重要意义。写新闻,要求六要素,都要一一交代清楚,缺一不可。可文学作品,则不需要六个要素一一出现,往往只侧重交代某个方面,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我们再来看莫言的散文《陪考一日》:

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的,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己也觉得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里报告喜讯。晚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到11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了,就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作弊卷处理,得零分。”我说:“这算什么记号?如果这也算记号,那作文题目是不是也算记号?另外,即便算记号,你知道谁来判你的卷子?”她听不进我的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她总算是不哭了,但心中还是放不下,说我们是在安慰她。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莫言这段文字,记叙女儿考完化学后,在化学考卷上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掉后的心情以及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写得十分真实,读者读了,如历历在目。真实的文字具有感人的力量,具有移人性情,濯人襟怀,启人心智的作用。这样的文字,也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这里,有的同学会问:“你在给我们讲记叙要真实。可现实生活中,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虚构的。托尔斯泰曾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就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的人们的特点,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果戈理也说过:‘我从没有以简单的复写来描绘人物,我创造人物形象是根据综合,而不是根据想象。我的综合包括的事物越多,我的创作就越真实。’怎样理解托尔斯泰和果戈理这番话呢?真实和虚构难道不矛盾吗?”我们说,除了纪实体裁要求绝对真实以外,对于小说等一些文学作品,只要求艺术真实。托尔斯泰和果戈理讲的是文学创作,讲的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则要求高度的概括性,要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不管是哪一种真实,都必须尊重生活真实。离开生活真实,写作只会变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写作也就失去了生命。

记叙要清楚

我们说,记叙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这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生活是复杂的。我们要记叙的人物关系错综、事件发展曲折、时空转换频繁等等,要把复杂的事物记叙清楚,还要做到有条理。所谓有条理,就是指记叙的线索。何为记叙的线索呢?就是作者把题材按照一定的 “序”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序”,我们便称之为线索。我们说,题材就像一颗一颗的珍珠,线索便是穿起它们的线。珍珠和线同样重要。没有珍珠不行,有了珍珠而没有线也不行。两者缺一不可。缺一就不能成为艺术品。可见,线索是形式和内容的结交点,是作品灵魂的凝聚点。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一、以某个人物为线索。这种以“我”为线索的作品,大多采用第一人称。鲁迅先生的作品,以“我”为线索的不少。譬如《孔乙己》、《祝福》、《故乡》、《一件小事》等等。以“我”为线索,便于材料集中,表达主题;还便于抒发感情,增加作品的真实性。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以“我”的耳闻目睹直接叙述的。“我”是谁?“我”是以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身份出现的。孔乙己所作所为,都与“我”有关,要么是“我”亲眼见到,要么是“我”亲自听到。这就把孔乙己生活的片断,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二、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我们在记叙多个事件时,怎样做到条理清楚,就感到比较困难。在这时,我们从众多的事件中,选出一个中心事件,用这个中心事件贯穿事件的始终,而其他事件均围绕这个中心事件展开。这样,就使记叙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的《悲壮罗阳》,报道的是罗阳带领沈飞员工设计歼-15舰载机的英雄事迹。罗阳的事迹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把握中心事件的叙述,就显得十分重要。经过认真筛选,作者找出罗阳始终为实现航空报国这一梦想为中心事件,其它事件均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这就写出了罗阳20年如一日,脚踏实地、敢于拼博、鞠躬尽瘁的精神,也生动、形象地抒写了罗阳悲壮的人生,展示了这位航空报国英模的情怀。

三、以物为线索。我们说,有些散文,常常以物作为象征物,作为统领全文的材料,这种作品也不少。如秦牧的《土地》、黄河浪的《故乡的大榕树》、狄更斯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乔治·桑的《冬天之美》等等。如《尼亚加拉大瀑布》以对大瀑布入微的观察,超卓的想象,奔涌的激情,写出了面对大自然奇观言之不尽的独特感受,气势恢宏,余味无穷。

四、以感情为线索。我们说,有些散文,常常以一条感情贯穿整个材料。如刘庆邦的《妹妹不识字》、吴伯萧的《难老泉》等等。《难老泉》是一篇游记,融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为一炉,以“难老”为线索,写了不仅晋祠、古柏、不系舟等“难老”,更“难老”的是民族魂,这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读罢令人掩卷长思,余味无穷。

五、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按照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为思路结构文章,也是在记叙文中常见的。我们说,线索主要使记叙条理清楚,根据文章或作品的需要设置,有时一条,有时则两条,即一明一暗。有时则三条或多条。线索好似夜晚的路灯,对读者有一种导引作用,使读者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材料中。如著名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就是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文章的开头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表述四季的文字里,展示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的历程,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过程、价值、意义的深刻思考。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记叙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