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方的槐
6751100000009

第9章 鹿鸣园遐思

诗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谷雨时节,漫步靖远街头,伫立在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何鄂女士雕塑的鹿鸣泰和群雕前,朗读2500年前的诗句,心中充满了遐思……

最使人感慨的是一个地处西北僻壤的小小县城,一个财政捉襟见肘的穷困县竟然活生生冒出一片绿洲:软草茸茸,凉槐郁郁,亭台巉嵯,廊栏迂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能不使人敬佩建设者的眼光与能耐。

鹿鸣园,位于靖远县城中心,约30亩。这里原是一片空地,晴天尘土飞扬,垃圾满地;雨天遍地泥浆,一片狼藉。1997年靖远县委、县政府毅然在这里建成文化长廊110余间,种植草坪绿树。根据民间神鹿移旗定卫城的传说,撷《诗经·鹿鸣》篇之意,取名鹿鸣园。亭台楼阁,花卉草坪,掩映园中,群鹿欢鸣,芳草萋萋,辅以甬道,环以丛树。刻邑之贤达书画300幅,书歌咏靖远诗文70余首,“和平、友谊、团结、合作、进步”之主题鲜明。

“索桥远渡驼铃秋月大漠北,烽燧固卫杏花春雨长河南。”靖远文化名人张普先生撰写的这副楹联道出了靖远的历史、地理、重要枢纽。靖远自汉置县,相延2000余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有“秦陇之枢机,金城之锁钥”之说,也是全省著名的文化县,文人学士、书家墨客英才辈出,镶嵌在鹿鸣园里的这一幅幅碑刻就可见一斑。这里有一门三书家、近代书法家于右任称之为“大手笔”、“可直追二王”的清光绪中恩进士张炳南(字董卿,号午霞),清县考首名文童、兰州府试第一、院试秀才冠军、时誉“三大元”、午霞贤嗣张云锦(字絅堂、号小霞),甘肃省第一师范毕业、曾任洮沙、贺兰县长、《宁夏民国日报》社长、午霞孙、小霞子张慎微(字子先)祖孙三代的书法碑刻;有与沈钧儒先生同庚同年、同留学日本、同榜、同是矮个、又同是长髯,时人美誉“六同”之交、以诗书画名世的陇上著名书画家清光绪癸卯科(1903年)进士范振绪先生的书法碑刻……一块块笔力遒劲隽秀,飘逸洒脱。当然,更多的是稚气中透着古拙、粗浅中蕴含灵气的新人之作,林林总总,大大小小300多幅,100余人,有干部、工人、农民,有教师、学生、个体工商业者,竟全是本县人,队伍之大,人数之多,作品之风雅、秀气,实为难得。而大门上陇上著名书法家徐祖蕃先生的“修文崇德”四个大字更具光彩,似乎是对鹿鸣园的概括和提炼。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说说园中的三块碑记——靖远“两西”建设功德碑、靖远县外援建设纪念碑、靖远县捐资助学纪念碑。石碑记录了靖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记录了党和国家的关怀,记录了兴电工程、刘川工程、三场塬工程建设,记录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对靖远的支持,记录了靖远教育的兴旺、发展。“双基达标”的两年中,全县捐资1647万元兴建校舍,助学兴教。其中个人捐资万元以上者198人,5万元以上者24人,最多者达30万元。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靖远已输送大中专生15127人,乌兰耸翠,人文蔚起,1995年成为甘肃省高考“状元县”。

“两西”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正是“两西”建设的支持,外援项目的援助,靖远农业条件得以大大改善,成为全省重要的稻米生产区,靖远羊羔肉、日光温室蔬菜蜚声陇上,成为靖远人的骄傲与荣光。

缘木思本,饮水思源。三块碑记,渗透着靖远人民创业的艰辛与骄傲,渗透着党和政府、世界人民的厚爱与关怀,渗透着父辈们的期待与祝福,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活基地。

我在排排石碑前踽踽独行,华夏文明在这里跳跃,古会州的灿烂文化底蕴、雄厚积淀在这里流淌。如果说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坚挺的雕塑,那么她的文明则是一种灵性的涌动。不是吗,靖远平滩堡人氏,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吴正中先生的“不忘三本,必报三恩”就在眼前:

活我者环境,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我辈谓为“三本”,且当视为“三恩”,而应有以报之者也……

这一句句善意的劝导,一腔腔赤诚中肯的规诫,一声声沁人肺腑的教诲,如和风,似细雨,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能不给人以启迪吗?

是的,现在的鹿鸣园,华灯紫阁,溢彩流金,弦歌悠悠,碧草茵茵,游人如织,晨练夜舞,课读对弈,晴雨无间。公余闲暇,小镇百姓呼朋引伴倾室而出,消暑纳凉,各得其乐,实为娱乐、健身、修心、养性、怡情、励志的好去处,诚为凝固之音乐,立体之美术,令人神醉情驰。置身其中,享受着公仆创造的文明,陶醉于书画之中,谛听百鸟吟唱,或舞剑、或练功、或跑步、或打拳,扇子舞、太极拳、迪斯科、友谊舞、保健操,相期相励,一片温馨,一片和睦,一片幽静。畅怀天下,经纶万象。我不由得在心中赞叹:

“靖远人,好福气!”

由此,我想起了左公,“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我想起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想起了公元前251年的李冰父子的都江堰……

我在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的真谛。一个人一辈子干不了几件叫人民念叨的事情。有的人想干,没有机遇;有的人缓慢,机遇即失;有的人浮浅,浅尝辄止。只有那些具有时代紧迫感的人才能抓住机遇,只有那些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才会珍惜机遇,只有那些有科学态度的人才会用好机遇。“在职应尽责,无功便是过”或许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徜徉在鹿鸣园里,我读着一副副楹联、一块块碑刻、一畦畦碧草、一丛丛绿树:细雨霏霏之中读她,春和景明之日读她,华灯初放之刻读她,旭日东升之时读她……

哦,鹿鸣园,一道靓丽的风景,一扇无遮无拦的窗口。

你是一幅可歌可泣的历史长卷,是一幅河清海晏的清明上河图。你似一部书,厚积薄发,水淋淋,湿漉漉,永远不会被风干;似一幅画,自然和谐,流光溢彩,映射着尧日舜天的和乐;似一首歌,婉转高亢,热情明快,歌颂着千年文明,万载薪火;似一座碑,无韵无文,却昭示来者,给人们以激励和启示。

不是吗?呦呦鹿鸣不也正在演绎着你的风采和情操!

(原载1999年6月30日《甘肃经济日报》,1999年11月24日、12月1日《白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