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方的槐
6751100000016

第16章 诗情画意说莱名

美妙、动听、富有诗意的菜名会令人食欲大增。诸如万事如意、姹紫嫣红、全家乐等。

菜名属于一种饮食文化。中国菜讲究色艳、香浓、味鲜、形美。色香味形倶全,再加上一个含意隽永深远、典雅秀丽、具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不仅使菜肴生姿添彩,而且是一种眼鼻耳舌的共同享受。

孟子云:“食、色,性也。”美食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国人尤擅长此道,千百年来多有创新,且在菜名上煞费苦心,搞出了不少名堂。如豆芽叫“龙须”,鸡蛋美其名曰“芙蓉”,鸡翅叫做“华袖”,豆腐喻为“白玉”……当你坐在席间,听到服务小姐向你介绍这些美名,然后再品尝这些佳肴时,不能不胃口大开。

中国菜的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垂涎欲滴,体现着闻香知味之息,充满着吉祥喜庆之气。堪称民族文化的一绝。以数字为首命名的有:一品豆腐,二度梅开,三鲜鱼饺(三鲜鱼翅、三鲜鱼肚、三色鱼丸),四喜丸子,五味果羹(五香猪蹄、五香驴肉、五彩鸡丝),六福糕点,七星脆豆,八宝烤鸭(八宝锅蒸、八宝米饭、八宝萝卜泥),九转肥肠,十味鱼翅。包含动人逸闻掌故的,如金箱藏八宝(豆腐菜),群龙抢珠,桃园三结义,东坡肘子,一品宫燕,梅花熊掌,珊瑚鸡丁,霸王别姬,龙凤配,进贤炙,凤还巢,金玉围翠,银珠牡丹,阳春白雪,半江沉月,贵妃凤翅,老蚌怀珠,玉石青松,草船借箭,鸿门宴,雪山驼掌,梅岭三章以及“日月星辰”,“龙凤龟麟”等。

用鸡做原料的菜肴很丰富,名字更是富有诗意,如竹笋炒鸡片名为“凤入竹林”,菜花炒鸡块叫“凤穿牡丹”,鸡丝拌粉皮称为“玉叶凤柳”,鸡爪炖白蘑菇丁谓之“雪泥凤爪”,鸡爪炖鹌鹑蛋称为“明月映翡翠”,香肠炖鸡块取名“玉树挂金钱”,鱿鱼炒鸡脯称之“游龙戏凤”,公鸡和母鸡同锅便是“鸾凤和鸣”,一只鸡加上一条蛇炖烧就是“龙凤呈祥”,再加上一尾鳗就是“海陆空”,一听这些菜名,就会使人联想到龙的神奇、凤的美丽。

暗喻祝贺或象征吉兆的菜名,如竹笋炒猪排骨是“步步高升”,发菜炖猪蹄是“发财到手”,冬菇摆在青菜上是“金钱满地”。

有的菜名直接套用成语,如鱿鱼炒鸡片——“游龙戏凤”,虾仁鸽蛋“花好月圆”苦瓜炒鸡肝鸭肉——“苦凤怜鸾”,菠菜炒番茄——“翠柳啼红”把风花雪月的诗情画意融入美味佳肴之中,也美不胜收。如将藕片眼里灌入糯米炸熟摆在盘子四周,将胡萝卜片拼成梅花,摆在盘子中央,便成了“梅花欢喜满天雪”;将炸得金黄的元宵放在撒有白糖的盘子里,叫做“金雁落银沙”;将黄豆上面放置猪血或鸭血即“碧血黄沙”;白萝卜丝放只鲜红辣椒是“踏雪寻梅”;把松花皮蛋、咸鸭蛋、茶鸡蛋等各种蛋切合一起,叫做“丹凤朝阳”;以龙虾制作的称“龙马精神”等。

钓鱼台国宾馆的“台菜”在全国独一无二,以清淡为主,讲究营养搭配,各种汤菜的制作别有风味,名称更是独具情趣。如头道菜“芙蓉玉米羹”,紫砂罐、小汤勺、黄澄澄的鲜汁,美味可口,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再如“鲍鱼三鲜”,系取我国古书上称之“九孔螺”的海生贝类制作而成,有“海味之冠”的盛誉,肉质鲜嫩,滑而不腻,清而味浓,其名字隽永、亮丽,如画如图。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受桑拿浴的启示而开发出来的桑拿基围虾更是扑朔迷离,火爆华夏。其菜选用既不长于河塘,也不生于大海,而是产自珠江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有限区域间的鲜虾,将鹅卵石烧红,置入盘中,再将活蹦乱跳、体态丰盈的青色鲜虾倒入石盘中,扑哧一声,蒸气弥漫,声响若煎,海味四溢,青虾儿在食客面前蹦跶几下,欢呼声中,一个个变成晶莹剔透、通体透红,盛在瓷碟上,馋涎欲滴。

更使人叫绝的是创于清代宫室的满汉全席,近年来也被开发出来,其菜由初创的132个热菜,48个冷菜精减为108道菜,四时蔬果,水陆杂陈,有冷有热,有咸有甜,有荤有素,中看中吃,其菜名更具诗情画意。诸如,玉葵宝扇、燕语莺歌、王母蟠桃、瑞气呈祥、一口天香、鹤寿松龄、松江菊香、乌龙吐珠、苏堤菊影、独占鳌头、翡翠秋叶等等。色香味倶全,诗情画共生,真可谓赏心悦目。

当然,也有调侃别人、寓于激愤的一些菜名,如“八戒遇难”,“红烧左边锋”等。但不管怎么说,其诗情画意、悦耳动听的名字叫人一听就馋涎欲滴,跃跃欲食,一饱口福,眼耳口鼻难禁其诱惑,乐于享受。品尝着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再听着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菜名,谁能不赞叹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原载1999年11月25日《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