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杜甫的故事
6741200000010

第10章 沉郁的诗风

天宝十年以后,过了40岁的杜甫,在长安的日子小有起色。他的挚友郑虔、岑参、高适等人相继来到长安。使杜甫在长安的后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慰解了他的愁苦。

郑虔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又是百科全书式的物,却有人告他私撰国史,终身仕途不畅。二人常对饮,各发各的牢骚。

郑虔的书画,曾受到玄宗的高度赞赏,可他官职卑微,有时饭都吃不饱。当初李邕一幅画能卖天价,郑虔为何卖不出去?只因他官小,又受过严重处分,能买画的达官贵人他攀不上。他画马送给杜甫,杜甫卖药请他喝酒。

长安的小酒馆,两个才华横溢的男人借酒浇愁。

岑参加入进来,方移至酒楼畅饮。岑参是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在军中任职,境遇比杜甫、郑虔好。

年近半百的高适官运更好。朋友们给杜甫资助,帮他在长安南郊的少陵原上盖起房子,结束了京城流浪的日子。这位饱受权贵和客栈老板白眼的诗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欣喜之情藏不住,动不动就自称“少陵野老”“少陵布衣”。他与岑参、高适等人同登大雁塔,被后世文人传为佳话。大雁塔当时叫慈恩寺塔,共7层,高达64米,是长安的标志性建筑。

杜甫把家人接到长安,可见他对未来信心大增。妻子杨氏,此时不到30岁,大儿子宗文5岁,小儿子宗武未满周岁。杨氏到长安,面呈喜色,宗文、宗武蹦蹦跳跳。

然而家里用度还是紧张的,杨氏心中有数的。有钱买米无钱买盐,赊借是常事。偏偏这一年,绵绵秋雨又来了,一连下了六十多天,米价暴涨,很多人家顾不得御冬,抱着棉被换米吃。杜甫不得不筹划,将妻儿送往奉先(陕西蒲城)投靠亲戚。

老婆孩子走了,家里变得空荡荡。杜甫深夜守着孤灯,写下一封又一封求职信。

杨氏临走时,几番欲言又止,他心里何尝不清楚?“贫贱夫妻百事哀”,杨氏自从跟了他,七年了,没享几天福,却少有怨言。为前程,为家人,杜甫什么不能干呢?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朝廷一纸任命,派杜甫到河西县担任县尉。到长安这么多年了,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县尉系实职,专管衙役、捕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公安局长兼刑警队长。唐代县尉多由进士担任,京畿(ji)县尉职位尤重。县尉有油水的,灰色收入数不清,捉人放人都能搞钱。

但这等美差,杜甫却断然拒绝,为什么?高适也当过县尉,感触多,辞职了。长官面前,县尉是趴在地上的孙子,可他挥鞭猛抽老百姓,顷刻间又变成豺狼虎豹。杜甫宁肯要饭,也不向黎庶挥鞭。

杜甫继续采药度日。朝廷的任命,像吹过去的一阵风。

穷就穷吧……

753年(天宝十二年)的春天,杜甫在长安享受了一次视觉盛筵:他目睹一大群宫中丽人游曲江,踏青芙蓉苑。不知是偶遇,还是专程赶去看热闹。

三月三为上巳节,宫中佳丽鱼贯而出,曲江边上姥紫嫣红。杜甫写下七言排律《丽人行》: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杜甫接着描绘丽人们的服饰、她们吃腻的驼峰、迟迟伸不下去的犀牛角镶饰的筷子。笔锋一转,写杨国忠:“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这首诗,讽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杨贵妃本名杨玉环,他父亲是蜀州的一个小官。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把懂音律,也彳艮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孩子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以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就派人从几千里外的岭南地区用快马传送到京城。为了让荔枝保持新鲜美味,官府在沿途设立了许多驿站,每到一个驿站换一次快马,然后接着往前飞奔,像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一般,以至于跑死了不少驿马。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二姐被封为虢国夫人,三姐被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

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杨国忠的一手遮天引起了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

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

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赏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晋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

玄宗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

754年,也就是杜甫在长安的第十年,杜甫终于谋得了一个小官职:兵曹参军,从八品,保管军用仓库的钥匙,被军官们呼来唤去,开门锁门。

可怜一代伟大的诗人,为了谋个职位,竟然花费了十年的艰辛。这个官职好处是有点俸禄,他不用去卖药了。门前喝酒,仓库里读书,倒也自在。余下一些银两,准备带给老婆孩子。

天宝十四年的秋末,杜甫赴奉先探亲。杜甫赴奉先,心情想必是愉快的,长安十年流浪,毕竟跻身仕途,少陵原上有个家。

他骑马,昼夜兼程,路过骊山行宫时,看到唐玄宗正带着亲信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

漫天飞雪夜归人,多么兴奋!进柴门却听见哀嚎声:他最小的儿子刚刚俄死。但是正是秋收时节,他大小还是个官,孩子竟然俄死,这对杜甫的刺激太大了。再联想到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该是如何痛苦。

杨氏痛哭,四邻抹泪,他这个做父亲的,老泪纵横心如刀割。

草草安葬了幼子,杜甫在奉先写诗,五百字一气呵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丰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警句。

杜甫在诗中感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整日整年地为老百姓而忧虑叹息,内心十分焦急,像火烧一样。他关心同情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远戍边疆的兵士,为他们的生活和命运而忧虑。

杜甫有着忧国忧民的品质,他一方面是从自己一家的不幸遭遇,推想到所有老百姓的处境;另一方面是有着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兼济天下的思想,再加上对社会现实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的结果。

杜甫的思想成熟了,对他来说,裘马轻狂的生活已经变得很遥远,他已从那个时代的狂热骚动中清醒过来,已从唐玄宗统治的所谓太平盛世之下,看到了这个社会到处存在的各种矛盾、处处潜伏的严重社会危机,他更加同情和关心那些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百姓们,这是他在长安十年认识上的最大收获。

这些思想认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这首诗中,杜甫展示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也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号称盛唐的庞大帝国大厦行将动摇的种种征兆。

这首诗是杜甫诗歌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标志着他沉郁顿挫诗风的正式形成。这首诗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诗中把议论、抒情、叙事、写景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思想的深刻、议论的精辟、感情的真挚深沉、叙事的准确凝炼、写景的真切动人、内容的错综复杂、构思的开阔而又精微、语言运作的精妙,这些在诗歌发展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

杜甫以前的五言诗,主要是模仿魏晋时期的诗,内容风格比较朴实清远,篇幅一般都较短,而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却没有模仿魏晋诗歌。

此诗篇幅宏大,内涵丰富,风格沉郁顿挫,在诗歌创作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因而被认为是杜甫诗歌中的大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