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眼看鳌拜权势日盛,又与苏克萨哈水火不容,而自己却年老多病,心中十分忧虑。当康熙届临14岁的亲政年龄时,他就策动三辅臣与他一起于康熙六年(1667年)上奏让康熙小皇帝亲政。
但是当时皇帝的能力和势力仍不能与鳌拜抗衡,小康熙要求四大臣继续帮着他辅政数年。在这不久之后的六月,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索尼病逝。
七月,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决定下,小康熙才正式亲政。康熙于是在紫禁城的太和殿接受王以下文武官员的庆贺礼,宣告天下自己亲政的开始。从此,14岁的康熙就定期亲临乾清门听政,令鳌拜等人仍以辅政大臣身份处理国家军政事务。
年幼的康熙亲政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磨炼,在观察问题或处理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主见与能力。
但是,鳌拜权重势大,康熙的旨意大都无法遵行。康熙在亲政的最初日子里,就面临了一个难题,就是这件事才让年幼康熙决定要除掉鳌拜这个奸臣。
当时鳌拜在朝廷中的势力很大,鳌拜同其亲弟都统穆里玛,侄塞本得,领侍卫内大臣,秘书院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兵部尚书噶褚哈,兵部侍郎泰壁图等结成死党,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各部实权,滥用康熙皇帝的权威,专横跋扈。
朝廷的文武官员,多出鳌拜门下。所有的政事先要由鳌拜看过了,定夺过了才能交到小皇帝的手中。眼看着鳌拜的羽翼如此强硬,康熙日思夜想,怎样除去鳌拜。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苏克萨哈向刚亲政6天的康熙递上奏折,请求辞去辅政大臣的职务去看守寝陵。其实,这是苏克萨哈要保全自己的策略。因为苏克萨哈深感自己同鳌拜结怨日深,为了保全自己,他趁康熙亲政之际,上书恳请解职,并一吐心中积郁愤说鳌拜专横跋扈。
康熙看完后,立刻与孝庄太皇太后商量,又密诏上书房大臣熊赐履、明珠、索额图等进宫密议。
熊赐履是大学士,他博学多才,很有谋略,人称“小诸葛”。索额图是首席顾命大臣索尼的第二个儿子,索尼去世后,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入主上书房。他和他的父亲索尼一样,也是对皇室忠心耿耿的大臣。明珠是由进士直接提入上书房大臣的,他的《论圈地误国论》一文深受皇帝赞赏,所以得到了破格提拔。
别看康熙皇帝年幼,但是聪慧过人,再加上有孝庄太皇太后的帮助,康熙决定要借苏克萨哈请辞这个机会打击鳌拜。这个计谋总体来看,还是十分严密的。
可是,康熙却忧虑地说:“鳌拜权大势大,如果他反过来咬一口,苏中堂却有性命之忧呀。”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明珠突然说:“皇上,您肯不肯听臣一句话?”
康熙说:“明珠,你说吧,我不会怪你的。”
明珠说:“皇上,您既然已经亲政了,臣认为,辅政大臣也没有必要留着了。”
其实,明珠说的这些话,康熙早就想过了。他也认为,顾命大臣在他亲政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康熙是一个仁德的君主,他不愿用“杀”来除掉像苏克萨哈这样忠心的顾命大臣。他沉思了一下,说道:“你们先退下吧,朕再想想。”
三个大臣慢慢退下。走到门口,索额图冷冷地瞅了一眼明珠。因为明珠的话让他感到不舒服。这两个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对头。表面上和平相处,辅佐君王;暗地里却针锋相对,互相攻击。
康熙在深思熟虑后,第二天,派大学士熊赐履去向苏克萨哈查问辞职原因,并加以慰问。
鳌拜耳目众多,立刻知道了这件事,一番密议后,鳌拜立刻进宫求见康熙。康熙在上书房接见了他。
鳌拜请完安后,站起身,说道:“皇上,苏克萨哈有异心,他的奏章大逆不道,非处极刑不可。”
康熙“嗯”了一声,不作回答。
螯拜又说:“皇上刚刚亲政,苏克萨哈便要去守寝陵,这不是蔑视皇上吗?”
康熙仍然“嗯”了一声,不作回答。
鳌拜见康熙不表态,一股火上来了,又说:“皇上年纪太小,对朝廷大事还不太明白,苏克萨哈不顾先帝遗训,违背祖训,皇上刚刚亲政,应该尽快树立威信,使大臣们心里畏惧。”
康熙说:“苏克萨哈虽然不对,不过他是辅政大臣,跟你一样,都是先帝很看重的人。如果我刚亲政就杀了大臣,只怕先帝在天之灵,会不高兴。”
鳌拜哈哈大笑,说:“皇上,你说这几句可是小孩子话了,先帝命苏克萨哈辅政,是吩咐他好好侍奉皇上,可是他辜负先帝,可不是皇上对不起他。哈哈,哈哈!”鳌拜说完就放肆地大笑起来。
康熙说:“鳌少保,有什么好笑的?”
鳌拜一怔,赶忙说:“是,是,不,不是。”脸色十分尴尬。
康熙沉默了一会儿,过了半天才说:“如果因为你所说,杀掉苏克萨哈,天下百姓会说,原来先帝没有眼光,选这样的人做辅政大臣,会说先帝没有见识。”
鳌拜满不在乎地说:“天下百姓爱怎么想,就让他们胡思乱想好了,他们肯定不敢说出来,有谁敢说先帝的错,看他有几个脑袋?”
康熙说:“古语说得好,‘堵百姓的嘴,像堵洪水,总有一天会泛滥’,不许百姓说出心里话,终究不好。”
鳌拜说:“奴才当年跟太宗皇帝和先帝爷打仗,从关外打到关内,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汉字不识一个,一样取得了天下。”停了一下,他又说:“汉人书生的话,最不能听,如果汉人这些读书人的话对,那么汉人的江山,又怎会落到咱们满人手里?所以奴才还是奉劝皇上,少读那些汉人的书为好。”
康熙说:“鳌少保为国,的确立了大功,否则先帝也不会这样重用鳌少保了。”
鳌拜说:“奴才只知道赤胆忠心,为皇上办事。打从太宗皇帝起,到世祖皇帝,就讲究赏罚分明。这苏克萨哈是个大大的奸臣,非处以重刑不可。”
康熙心想,你才是一个大大的奸臣呢。他说:“你一定要杀苏克萨哈,到底自己有什么想法?”鳌拜说:“我有什么想法?难道皇上以为奴才有什么私心?”越说声音越大,语气也越来越凌厉,顿了一顿,又厉声说:“奴才为的是咱们大清的天下,皇上这样看奴才,奴才真不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
康熙见他凶相毕露,满脸横肉,双眉立了起来,凶神恶煞般地走向自己,双手握紧了拳头。他忍不住“啊”的惊呼了一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立刻出了一身冷汗,知道刚才太鲁莽了。康熙亲政不久,知道此时不能和鳌拜撕破脸,便说:“鳌少保,这件事交给你和康亲王杰书、大学士熊赐履一同办理吧。”
鳌拜听到康熙的话有点缓和,便说:“多谢皇上,臣等必查处苏克萨哈。”
这次对话后,鳌拜心里更加气愤,心想一个小孩子还敢和我辩理。这时鳌拜早就心怀不满,想借这个机会打压年幼的康熙皇帝,以便将来他能够更加独揽大权。
回到自己的王府后,鳌拜与他的同党班布尔善等密谋。后来又在遏必隆家的马圈内密谋,罗列苏克萨哈内心奸诈、不愿归政康熙皇帝等二十四条罪状,要将苏克萨哈与其子查克旦凌迟处死。
第二天早朝。康熙刚上殿,就看见鳌拜带了一帮大臣,并排长跪在地。康熙心中已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暗暗稳定了一下情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御椅上,淡淡一笑:“众卿请平身说话,有什么要奏啊?”
康亲王杰书抬头看见康熙犀利的目光,畏缩地避开,跪下低头奏道:“苏克萨哈请守寝陵一案,奴才等已拟过,奏请皇上降旨。”康熙瞥了一眼鳌拜,看见鳌拜一本正经地站着,嘴角上挂着一丝笑意。
他立刻明白,鳌拜竟然压制杰书等大臣,由杰书出面扳倒苏克萨哈。康熙定了一下神,摆手说道:“你们打算怎么发落苏克萨哈?”
“是……”杰书亲王叩头道,“奴才等思之再三,苏克萨哈身为辅政大臣,背叛先帝,藐视皇上,心怀异心……”
“慢!”康熙大声地说,“这么大的罪,该怎么处置呢?”康亲王杰书见康熙脸上变色,非常惊恐,只好硬着头皮奏道:“欺……欺蔑皇上,共24项罪名,应……凌……凌迟处死,全家抄斩……”
一时间,偌大的金銮殿像古墓一样沉寂,只有殿角一尊镀金的西洋自鸣钟在机械地咔咔啼响着。
里外跪着的大臣们面面相觑,索额图、明珠、熊赐履等大臣,怀着极度紧张的心情,小心地窥听殿内的动静。
康熙两手抓着椅背,捏出了汗水,他迫使自己没有拍案大骂,只是稍微口吃地问:“苏……苏克萨哈请守先帝陵,不过言语激烈了一点,怎么扯到谋反上头了?”
杰书在底下连连叩头,只说“这……”却无法回答。
只见这时鳌拜将马蹄袖轻快地一甩,撩袍跪下,昂头说道:“苏克萨哈辜负先帝托付之恩,不尊当今皇上,与谋反无异,奴才认为,这个处分很对。”
话还没有说完,只听“啪”的一声,康熙一掌击在龙案上,眼睛像要冒出火来:“不尊圣上,眼前何尝没有,朕看苏克萨哈倒是还有规矩!”
鳌拜也火了,心想:今日就是说黑了日头,也得杀掉苏克萨哈,不然就一跟头栽到底了。他从地上一跃而起,翻起马蹄袖,挥舞着拳头说:“难道皇上说我欺君?”一边说,一边气势汹汹地逼近御座。
康熙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值差的随身侍卫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抢前一步挡在鳌拜与康熙之间。
侍卫中有曾是鳌拜手下的,都互相使了一个眼色,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
康熙稳了稳神儿。他本想借此机会诛斩鳌拜,但见侍卫心不齐,鳌拜侍卫又在宫外候着,如果真动起手来,成败难料。看看鳌拜,仍是一脸凶相,心里叹息一声:只好先退一步了。
康熙心里一冷静,说话也流畅了:“不必如此急嘛,苏克萨哈即使有罪,也不至于凌迟处死呀。”
这一刻,鳌拜也迅速对形势做了估量,眼前就在这里动手,杀康熙的把握是很小的。他掂量了一会儿,答道:“按清律,苏克萨哈是凌迟之罪,不过既然皇上怜悯,那就免了,改为斩刑!”
康熙听鳌拜的话意有了缓和,暗暗舒了一口气,自己的安全问题不大了。后退一步,丢卒保车吧。想到这里,他便板着脸沉吟不语。
索额图立刻明白了康熙的心意,于是叩头说:“皇上仁慈,依臣愚见,就处以绞刑吧。”
鳌拜一听索额图说这话,心里有底了,就赶忙迎合上去说:“皇上圣明,凌迟处死太重了,就改为绞刑吧。”还没有等康熙表态,他就拿起朱笔,在奏文上批示,还边说:“我替皇上代笔了。”
康熙见鳌拜对自己这样无礼,气得脸色发青,但想到这样做的结果,也有利自己,所以也就没有阻止他。
最后鳌拜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其子查克旦及其他涉及的人犯,一律照原议处置。
从此,鳌拜愈益嚣张。平时,起坐班行,鳌拜原居遏必隆之左,遏必隆则居鳌拜之右,两人位列照旧。遏必隆对此不免心惊胆战。
一天,上朝时,遏必隆特意后退数步,低头哈腰地向鳌拜忍让说:“我怎好上座!”鳌拜闻言,不禁傲然奸笑,随即昂首上前而坐。
鳌拜的党羽于列名启奏时,索性将鳌拜放在遏必隆前面。趋炎附势的人也愈来愈多。
有人上奏,一再肉麻地吹捧“鳌拜为圣人”,鳌拜的爵位也一加再加。
康熙六年八月,授鳌拜一等公,原所有二等公命其子那摩佛袭替。康熙七年正月,加鳌拜太师。
鳌拜居功自傲越来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就注定了年幼的康熙皇帝要有所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