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去世后,年幼的玄焊继承了皇位,当时小玄烨才8岁,在顺治皇帝的安排下,设立了四位辅政大臣。他们就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当时为了进一步削弱诸王贝勒的权力,避免宗室结党专权,顺治皇帝遗诏改变了幼主由宗室辅佐的传统,让这四位异姓“勋旧重臣”为辅佐,以帮助年幼的康熙皇帝处理政事。
索尼,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父亲和叔叔在努尔哈赤时,都是非常被看重的文人。在皇太极执政的时候,索尼因久在军队中,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战将。皇太极死后,索尼坚决支持顺治皇帝即位。清朝入关后,慑于多尔衮的权威,许多人都听命于他,但是索尼却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投靠,后来被罢官抄家,把他流放到盛京。当顺治皇帝亲政后,索尼得到了重用被召回北京,封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成为历事四朝的老臣。
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他的父亲早年归顺了努尔哈赤,后来得以娶努尔哈赤的女儿为妻,因此,实际上他与顺治皇帝为姑表兄弟。尽管他所立战功太少,但因为他以多尔衮所领正白旗属下的身份,在多尔衮死后率先揭发多尔衮阴谋篡逆,反戈一击,大受顺治帝和皇太后的赏识。此后又在湖南、湖北大败抗清义军,被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因此成为正白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遏必隆籍隶满洲镶黄旗,姓钮祜禄氏,是清朝开国功臣。在清朝前期的军事行动中多次立功。因反对多尔衮专权,被剥夺官爵俸禄,抄没一半家产。顺治皇帝亲政,他再次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上书讼冤被起用,升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鳌拜与遏必隆同旗,姓瓜尔佳氏。为清初开国功臣费英东的侄子。在清朝初年,鳌拜堪称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几乎所有重大战事都曾领兵参与,以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立大功无数,有“勇士”之称。皇太极死后,誓死主张立其子为君,因而积怨于多尔衮,被三次论死,只因功高而幸免于难。多尔衮死后,命为议政大臣,进世袭二等公,又升任领侍卫内大臣。
这四个辅政大臣都是有很高的功劳而被选为辅政大臣委以重任,主要是因为这四人不仅都是家世显赫、屡建勋劳的功臣,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因为他们在支持皇统继承、反对多尔衮专权擅政的重大政治事变中,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甚至因此受到迫害。
这种安排确实是煞费苦心、又万般无奈的慎重选择。这些都是孝庄面临幼储登位,运用经验和智慧的安排,使她的孙子安然于帝位。
在康熙小皇帝最初的几年里,这几位辅政大臣都是尽心尽力辅佐皇帝,但是在这几年里小玄烨不再是那个安心读书的孩子了,他要面临作为皇帝的第一件大事了。
在康熙五年(1666年)正月,刚过完年的一天,小康熙心血来潮,想出去走走。他穿上便装,带着心腹侍卫阿舒默尔根一起出了紫禁城。
当小康熙走到街上的时候,他发现街上出现了许多叫花子,这些人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开始沿街乞讨。
“大爷大妈,给点吃的吧,俺是从热河逃难来的。”
“行行好,赏口饭吃吧,镶黄旗圈了我们的地,我们没有饭吃,要俄死了。”这样的声音不时出现在年幼的康熙耳边,康熙皱起了眉头。
他让侍卫叫住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和蔼地问道:“你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讨饭?”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乞丐,他看见康熙穿得很华丽,心想大约是个富家子弟,便叹了口气说:“我是河南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既然这样,你怎么又到北京要饭呢?”
老乞丐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伤心地说:“我们的好地全让鳌拜圈去了,他们镶黄旗只换了一点沙碱地给我们,什么也不能种,没饭吃呀!”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清朝入关以后,明朝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在李闯王进北京后,死的死,逃的逃,撇下了无数的无主荒田。当时的顺治皇帝还小,由亲王多尔衮做摄政王,帮助处理政务。
多尔衮看见有这么多田地,便下令分给各旗百姓使用。各旗的旗主派人用一根绳子,拴着两匹马,上头插一杆旗。后面的士兵使劲用鞭子抽马,马绕着地跑,兜多大圈子就算多大,圈子里的地便成了旗人的产业了。这就叫“圈地”。
清初的“圈地”运动遍及直隶(河北)、山东等77个州、县,纵横2000里,圈子里的百姓一律赶出去,或者换给他们一点不长庄稼的土地。因此,“圈地运动”带来的往往是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遍地。
康熙听了老乞丐的话,不解地问道:“我记得,河南一带的地是正白旗的地,他们的旗主苏克萨哈是今天圣上的四大辅臣之一,镶黄旗主鳌拜也属于四大辅臣,他怎么会抢正白旗的地呢?”
老乞丐回答说:“公子,您不知道,顺治初年,朝廷曾下令圈占北京附近的田地给八旗将士。”
康熙点了点头,说:“这件事我知道。”
老乞丐接着又说:“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属于正白旗,他利用权势,擅自将镶黄旗所圈的迁安、卢龙一带条件较好的地,给了苏克萨哈带领的正白旗。”
“把正白旗应圈的大城,保定一带条件较差的地,给了鳌拜带领的镶黄旗。”一个年轻的叫花子插嘴道。
康熙和阿舒默尔根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周围已经聚了一堆叫花子。他们的脸上,都愤愤不平。
那个老乞丐又接着说:“是呀,鳌拜当时对多尔衮这种做法非常不满意,但是当时他权势大,谁也不敢提出反对的意见。”
刚才说话的年轻叫花子又说:“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鳌拜因镶黄旗受压的这口气一直憋着,现在他当上了辅政大臣,认为出气的时候到了……”
小乞丐还没有说完,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一个差役,不停用鞭子抽打路两边的行人。差役的口里还不干不净地骂:“滚开,滚开,别挡了老子的路。”阿舒默尔根赶紧保护康熙退到房檐下。老乞丐岁数大了,腿脚慢了一点儿,跌了一跤,腿也跌出了血。小乞丐赶忙扶起他,老乞丐疼得直呻吟。康熙心里很难过,走过去,从兜里掏出一块金子,递给老乞丐,说:“老人家,拿去买点药,再买点吃的吧。”老人的泪流了下来,感动地说:“谢谢公子。”
阿舒默尔根问周围的人:“刚才那个差役是哪儿的?”
大家都很生气,异口同声地说:“还能是谁,不就是鳌拜家的狗腿子嘛!”康熙听了,沉默了一会儿,便转身走了。后边的人们议论纷纷,说:“这个有钱公子是谁,心肠这么好?”“菩萨保佑你,好心人。”老乞丐喃喃地说。
康熙和阿舒默尔根走在回宫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
“皇上,您不要太忧虑了。”阿舒默尔根安慰他。
“朕对不起百姓,让他们受苦了。回去你赶快去调查这件事。”
“是!”
康熙的两眼像要冒出火来,坚定地说:“鳌拜太狂妄了,一定要处置他。”
康熙的四大辅臣中,排列最后的是鳌拜。但他自恃骁勇善战、军功卓著而目中无人,独揽大权。居首位的索尼,虽然是有声望的四朝元老,但因为年老体弱,斗不过鳌拜,处处忍让。居第三位的遏必隆,因为与鳌拜都属于镶黄旗,凡事都附和鳌拜。居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因过去圈地一事,和鳌拜宿怨很深,是鳌拜重点打击的对象。鳌拜眼看自己的权势越来越大,近来又收服了遏必隆,他对苏克萨哈根本不放在眼里。
一天,康熙早朝后在养心殿看书。时钟敲到11点,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求见。康熙很诧异,这个时候苏克萨哈有什么事呢?他忽然想到“圈地”一事,便不露声色地宣苏克萨哈进来。
侍卫退下,一会儿,苏克萨哈面色苍白地进了上书房,伏在地上磕头,大声说:“万岁!臣请求诛杀鳌拜这个逆贼!”在场的人听了这句话,都脸色大变,要知道鳌拜当时的权势,正大得如日中天哪!
康熙的心里也惊异万分,尽量控制着激动的心情问道:“鳌拜是朝廷重臣,他犯了什么罪?你们辅政大臣在一起商议过吗?”
苏克萨哈叩头答道:“启禀万岁,康熙元年您曾下诏禁止圈地,三年又重申。但是鳌拜的镶黄旗现在还在圈地,继续霸占呼伦贝尔以西与科尔沁以南的土地,连热河的皇庄也有一部分土地被他圈了去。臣认为,这样的‘辅政大臣’应该斩首!”
话还没有说完,只听“砰”的一声,康熙愤怒地拍桌子,站了起来。他实在气坏了,他没有想到鳌拜圈地的范围这么大,这么胆大妄为。他刚想发火,忽然想起祖母平时的教导——“万事勿急”,便深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坐下来问道:“你说这话有没有证据?”
苏克萨哈急忙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奏折呈上:“皇上,这是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联名上书,以他们的所见所闻,请求停止交换圈地。”
康熙快速地看完了奏折,苏克萨哈又补充道:“万岁不妨派人去京城内巡视,看看有多少失地逃难到京的饥民!”康熙想了想,说道:“你所奏的事情,朕会派人细细考察。你与鳌拜都是辅政大臣,共同面对先帝托孤的圣谕,应该同心协力才是。你退下吧。”
康熙没有立刻表明对这件事的判断,是因为他还想看一看鳌拜的态度。苏克萨哈一走,康熙立刻去探望孝庄太皇太后,并把这件事对祖母说了。
孝庄太皇太后见康熙来了很是高兴,她的双眼明亮而有神采,听了刚才孙子的一番话后,她慈爱地望着康熙说:“皇上又是怎么想的呢?”
康熙叹了口气说:“苏克萨哈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但他没有大权,有许多事,他还办不成。”
“那皇上打算怎么处理‘圈地’一事呢?”
“圈地一事,朕亲眼看见了。但是,事关辅臣们之间的党派争斗,朕觉得还应该小心才对。”
“嗯,联名上书的王登联,不是苏克萨哈的学生吗?苏克萨哈想借此清除鳌拜呀。”
“是这样的,禁止‘圈地’是对的,但鳌拜现在大权在握,欺主年幼,十分嚣张,不能轻易动他。”
“所以,皇上应该暂时将苏克萨哈的奏折扣下不发,也不表示什么意见,看看鳌拜的动静再说。”
“这样一来,鳌拜会以为朕不敢办他,不是会更狂妄吗?”
“不,躲避锋芒是为了寻找时机反击。皇上熟读兵书,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对,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康熙感激地望着祖母。
第二天早朝,鳌拜特别精神,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走进金銮殿,一边走一边说:“臣鳌拜奏请圣安。”只弯了一下腰,不等康熙说话,便直起身说:“臣已年迈,请皇上允许臣站着侍候。”他竟然不给皇上磕头。
康熙压住了心中的怒气,笑了笑说:“自然可以,苏克萨哈、遏必隆、康亲王,你们也起来吧。”又对鳌拜说:“鳌少保,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的奏议,想必你已读过了?”
鳌拜把头一抬,不卑不亢地举手一揖,答道:“臣已经读过了。这三人身为国家大员,欺骗皇上,已经不遵人臣的礼节,应该处斩!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把这大逆不道的奏折扣下不发?”话说得又响亮又利落,整个大殿无人敢应声。
康熙不禁抽了一口凉气,暗暗想:鳌拜今天这么放肆无礼,一定是知道索尼病危,便有恃无恐了。心里很生气。看看左右侍卫,除了阿舒默尔根等少数几个人外,根本不认识,便压住怒火说:“满汉各旗已经和睦相处二十多年了。现在因为圈地,使汉人背井离乡,只怕也违背了祖训吧?”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苏纳海等人说得也许不全对,但朕看他们的本意,还是一片赤诚。”
鳌拜看见13岁的小皇帝竟然没被自己吓倒,还能自如地侃侃而谈,心中很惊疑,便说:“满汉杂处,会被汉人同化,失去我们满人的本质!”
鳌拜还没说完,沉默在一旁的苏克萨哈竟然忍不住冷笑一声,开了口:“请问鳌拜公,难道汉人不是我朝子民吗?把他们赶出家园,无衣无食,又符合祖先遗训吗?”他话音一落,康熙厉声喝道:“这像话吗?”
君臣相对奏议,到了这个份儿上,鳌拜本应该跪下叩头认罪。但他在上朝之前,已事先打听到索尼处于弥留状态,已快不行了,所以他毫无惧色,傲慢地把头一抬,说道:“是不像话,苏纳海三位大臣欺君,应该处死!”由圈地谈起,谁想到,竞会扯到欺君的问题。议来议去,一件事变成两件事。
康熙深恐再争下去会生出更多枝节,便说道:“今天只谈苏纳海三人的奏议,别的事朕自然能查明处理。”
可是此时,鳌拜却因为苏克萨哈当众驳他,被激得怒火万丈,他也顾不得君臣之礼,竟在大殿上高声大叫:“欺君之罪,应该凌迟处死。判他们斩首,已经是从轻发落,皇上这么不决断,还怎么治理国家?”
康熙铁青了脸,端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说话。
苏克萨哈和鳌拜互相盯着对方,目光如刀似剑,恨不得把对方剜下一块肉来。大殿上悄无声息,沉默得一根针掉下都听得见。
康熙见自己的七叔——康亲王杰书始终没有发言,便问道:“杰书,你说这事该怎么处理?”杰书胆怯地看了一眼满脸凶相的鳌拜,装作低头思考,沉默不吱声。
康熙失望地暗暗叹了口气,又说:“遏必隆,你的看法呢?”遏必隆赶紧跪下,说道:“奴才认为应按鳌中堂说的办。”
杰书赶忙说:“臣也是这么想。”
鳌拜咯咯地笑了两声,走到苏克萨哈跟前,拍了拍他的肩头,说:“苏克萨哈老弟啊,难道你是舍不得你的门生王登联?”
听了这话,苏克萨哈打了个冷颤,抬头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康熙,良久,他才长叹一声:“唉……”这也算表明了态度。
鳌拜心中十分满意,转身对康熙说:“皇上,既然臣等所见相同,就请皇上下旨吧!”
康熙绷紧嘴唇,倔犟地昂着头,仍旧沉默着,两只紧握椅子的手微微颤动。
鳌拜见康熙不说话,微微一笑,说道:“哦,我倒糊涂了,想必皇上年幼学浅,不能亲自写诏书。既然这样,臣只好斗胆代笔了。”他竟大步走向御桌,提起御笔,沙沙一阵,一篇诏书便写成了。他大声读道:“圣旨: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不遵上命,立即处斩,钦此。”说完,命人立即将这三人送上断头台。
康熙霍地站起来,气得拂袖而去。杰书、遏必隆、苏克萨哈等大臣像做了一场噩梦,被鳌拜狂妄的举动震惊得目瞪口呆。
鳌拜却像没事人一般,将两手的骨节捏得一声接一声地响,还露出得意的笑容。
鳌拜挑起的争地风波,使康熙清楚地看到了,如果让螯拜继续专权骄横下去,将给朝政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小康熙的心里埋下了要除掉鳌拜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