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有责任心的员工
6737500000025

第25章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2)

职业道德针对不同的职业特点,具体规定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从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使从事该职业的人明确什么样的职业行为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行为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以此为标准,用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以保证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职业道德是形成高尚职业理想和情操的关键

职业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各方面的活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仅对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现代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劳动者形成高尚职业理想和情操的关键。

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对社会有贡献,主要依靠在职业生活的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职业道德是人们职业生活的指南,它使人们初步形成的一般道德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它们的道德品质逐渐成熟,从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趋向。它规定具体职业的社会责任,指导人们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确立具体的生活目标,选择具体的生活道路,形成具体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养成具体的道德品质。

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否成才,常常不在于他是否有优越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他是否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学习、培养和锻炼各种优良品质,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情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道德能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社会风尚是人们精神面貌和现实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作为职业道德本身要受社会风尚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社会风尚发挥影响。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行各业相互联系。职业道德风貌本身就是社会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能否普遍地遵守职业道德,对于社会生活的稳定,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人们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自觉地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彼此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方便他人、热情服务,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道德风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象地把商业服务比喻为社会道德风尚的“窗口”,把医务人员称为“白衣天使”,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是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的例证。相反,如果人们不讲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盛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就会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产生尔虞我诈、见利忘义等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职业道德状况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并自觉地按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就会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爱和谐、公正诚实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7.树立社会的公道意识

毋庸讳言,在我们的社会里,存在着许多办事不公道的现象。这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影响了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影响了人们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将公道办事的职业规范深入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头脑中。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坚持原则是办事公道的指导思想。原则是保证本职工作正常进行的准则,是保证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的规定,是衡量职业行为善恶的尺度。它代表着本职工作的整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职业化。在职业场所内,工作原则对所有的劳动者都具有同等的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背,即使是制定原则的人也是如此。只有坚持原则,办事才能公道。

坚持原则是指从业人员都无一例外地按照国家法纪法规和职业纪律、规章行使职业权力,履行职业义务;简言之,就是遵循国家法律严守职业纪律。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体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意志,维护工人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根本利益,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各种各类的纪律,都是在国家各种法律范围内,由社会政治团体或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体现一定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生活秩序的要求和群众利益的各种规章制度。从业人员只有在法律和纪律要求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才能保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秩序上的有条不紊,保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协商一致,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否则,各种秩序就要造成混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遭受损失。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是一切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扶持正气、顶住歪风。否则,正气不长,邪气必生。长此以往,必然正不压邪,从而也就丧失了公道。

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是指公职从业人员不借职权职务之便而损公肥私,多贪多占。不徇私情是公正的思想基础。只有不徇私情,才能任人唯贤;只有不徇私情,才能处事公道;只有不徇私情,才能深得民心。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对于公职从业人员来说,是“慎独”、“修身”、自我约束、洁身自好、清白无瑕的道德风范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廉洁奉公,不徇私情,要求公职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侵犯公共财物,不损害公共利益,不贪图便宜,不假公济私,要做到公私分明、办事公道;廉洁奉公,不徇私情,要求公职从业人员,说话办事一定要出于公心,不以个人好恶处事。

照章办事,平等待人

在处理个人和群众以及群众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政府公务人员、企业行政人员都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不论职务高低,关系亲疏,一律以同志态度热情服务,一律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办事,按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办事,能解决的就解决,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搞拉关系,走后门那一套,绝不以关系远近来定夺事情。从业者处事不公往往会在群众中产生严重的矛盾,造成凝聚力下降,离心力上升。为此,必须在从业人员中树立公正意识,做到办事公平合理。

8.履行奉献社会的责任@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作贡献,它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要求。奉献社会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业者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切实实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并以此作为检验职业道德状况或职业素质状况的最高标准。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

奉献社会的实质是奉献。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岗位,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公民,只要他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就是在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在工作过程中不求名、不求利,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则体现出宝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奉献社会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突出特征包括:一是自觉自愿地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完全为了增进公共福利而积极劳动;二是有热心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竭尽全力;三是不计报酬,完全出于自觉精神和奉献意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发扬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奉献社会则是这五项要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个能够奉献社会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奉献社会具有层次性,它可以是完全彻底、无私的,我们称其为“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一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不能两全、发生矛盾冲突时,当为了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就必须牺牲某种个人利益时,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崇高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着分离、对立情况下的一种自觉自愿的、以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选择。这种个人利益的牺牲实质上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因为个人道德价值由于这种大公无私的牺牲行为而得到升华,这种选择过程实质上是个人的低层次利益或暂时性价值通过自我牺牲而转化为个人的高层次利益或永恒价值的过程。

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下,有人认为无私奉献是疯子,为人民服务是傻子,提倡这些思想在实践中已行不通了、过时了,并肆意进行诬蔑,这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现代社会道德思想体系中的主流,不仅为调节整个社会生活服务,还是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和提倡、积极培育和支持无私奉献精神,使每个从业人员都能够身体力行。

9.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以自强不息著称于世。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附录

要100%地落实责任,即“见数也见人”的原则。每个1%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100%的责任,100%的责任人。

——〔中〕张瑞敏

学习楷模

1.视责任如山的劳模郭

郭簃,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长。省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2006年12月被山西省教育学会评为“推进山西教育发展百名杰出校长”,2007年1月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第二届全国十佳校长”。

他说,学校固然要传播文化与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作为一校之长,他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努力培养富有责任心的文化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0年9月,郭簃初到曲沃中学任校长一职时,他遇到了两件小事:

一是学校大门口有三块废弃的砖头横在路旁没人清理,过了5天,三块砖头变成了七块半,仍然没有人在意它们的存在。

二是校园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大团废纸,人来人往却没人在意。直到一位女生路过,她主动捡起来把它放到了垃圾桶里。

郭簃把这两件看似不大的事拿到了学生和老师们中间进行大讨论,为什么没有人管、没人在意呢?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从小到大虽然学了很多的有关道德和责任的知识,却从来没有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学生老师们都承认自身的责任意识极其淡薄。

通过此次讨论,郭簃开始深深感到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人最根本的应该是有责任感。他认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教学生做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做一个有中国灵魂全球意识的负责任的现代人。

于是,郭簃适时推出了“责任”教育,提出了“有责力行,修己达德”的校训,倡导“厚德、睿智、有责、健身”的校风,提出了“责任重如山,课堂比天大”的育人口号,让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用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熏陶学生,使每位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

对于责任,他说:“人生为责任而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责任,人生的不同角色有不同角色的责任。人应该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人生。而且,一个人不仅要对现在的自己负责,还要对今后的自己负责。”他要求每一位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郭簃从小在农村长大,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他说自己是吃百姓饭、穿百姓衣长大的,现在当了校长就要让老百姓的孩子上学,心为百姓想,事为百姓谋,权为百姓用。这是他作为校长的责任。

在曲沃中学,清晨5点半,体育场里,几十个严整的方队在这里进行着高密度跑操的训练。口号声此起彼伏,跑步声整齐划一,各班排成严整的方队,每位同学手捧课本,神情专注,激情飞扬。跑步之前的读书声,跑步之时的呐喊声,歌声嘹亮,英姿勃发,整个校园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团队精神与青春的豪迈在无形中升华。

每天早上进行的高密度跑操是郭簃的首创。他认为,这种跑操方式可以从多方面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集合期间要念书,保证手、口都有正事做,避免了打闹喧哗,养成良好习惯;人与人脚尖顶着脚跟,在跑步时必须专注、统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连续大声喊口号,可使学生有一个尽情宣泄的机会,腹肌、胸肌、口腔肌同时都得到锻炼,还能振奋精神。

郭簃想方设法,运用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

每周一早上是庄严的升旗仪式,之后郭簃有一个小演讲。他会将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融合在一起,把短短5分钟的演讲变成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这种演讲,已成为激发全体同学奋发上进的精神号角。

教书育人重在通过教授知识来传递文化和道德价值观,进而影响和感召学生。

他对教育方针的理解是:“学做人,长知识,健体魄。”他要求从自己学校出去的人,“要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曲沃中学毕业生纪念册卷首有他的深情寄语:“总结好昨天的事,谋划好明天的事,落实好今天的事,让我们拥有所有的今天。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他认为,学校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做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失去时机和不成功的教育环节。

郭簃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他鼓励孩子们做好生涯规划,树立创业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带着一个梦——创业的欲望和冲动走向社会。他告诉学生只要学会做人,三百六十行哪行都能做好,人人都能成功,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拥有梦想,即便去卖油条摆地摊也能成功。我也会以他们是我的学生而自豪。”

总有一种感动会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教育会让人永生难忘。郭簃正是用这种教育方法,使他的事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2.支撑“硬汉”易廷金的是责任

2004年,广西水电工程局龙滩工程部经理易廷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他又荣获全国劳模称号。易廷金在广西水电工程系统中,是出了名的“硬汉”。职工们都说,易廷金干起水电活儿有着一股韧劲,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是个“拼命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