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6731100000049

第49章 空灵境界故事(19)

萧何对刘邦一片忠心,又能机智灵活地处理事务。留守关中时,对于一些重大事情,他都及时请示刘邦,如实在来不及请示,便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决定适当的处理办法,然后向刘邦汇报。萧何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做出了重大贡献。

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用以表示提出新奇的主张,也用来表示为了彰显自己,故意另搞一套。现在有时用来形容敢于革新创造。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东晋有个和尚,名叫支道林,善于思考,对各种问题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白马寺中与冯太常(冯怀)闲谈,当他们谈到《庄子·逍遥游》

时,支道林“卓然标新理于一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意思是:支道林解释《庄子·逍遥游》时,独创新意,立论与郭象、向秀诸家都不一样)。冯太常对支道林的看法非常赞许。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和“不能越雷池一步”都比喻不逾越某种防线或界线。

此典出自东晋庾亮《报温峤书》: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东晋时候,有一个名叫庾亮的人,妹妹是晋明帝皇后;他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是个掌握实权的人物。庾亮曾派温峤驻守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带)。后来,苏峻和祖约起兵反晋,温峤打算带兵离开江州到当时的京都去。庾亮得知后,写信极力劝谏他不要离开江州,要坐镇原地不动,信中说了以上这段话,意思是:我担心西边防线,甚于历阳(古县名,今安徽和县),请你不要带兵越过雷池一步。(雷池:古雷水从今湖北黄梅县东流,到安徽望江县东南,积水成池,故称“雷池”)。

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形容用尽了全部力量,不遗留一点剩余的力量。

此典出自《史记·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战国时候,有一次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双方在长平地方展开。赵国的军队节节失利,一名将领阵亡,马上就要招架不住了,赵国的孝成王急忙召见大臣虞卿和楼昌,共同商讨对策。

孝成王说:“我军不胜,还失去了一员武将,怎么办呀?我想集中兵力再拼一次,你们觉得这样行吗?”

楼昌说:“大王,这样不行啊,我看还是与秦国求和吧!”

虞卿反对求和,他说:“大王,您觉得秦军是一定要打败我们吗?”

赵王叹了一口气说:“秦兵不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我们置于死地的……”

“那么,大王您听我的:咱们带一份厚礼到楚国和魏国去,求他们帮助。楚王和魏王得到礼物一定会接见我国的使者。

只要楚、魏两国接见我国使者,秦国就害怕,以为我国有了联盟,会主动要求同我们讲和的,这样我国就不会吃亏……”

“没有胜利的把握呀,还是向秦国求和吧!”

赵王不听虞卿的建议,派特使去秦国求和。结果秦兵趁机发起猛烈进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秦国提出,必须割让六个城池,才可以与赵国和谈。

赵国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求和,有的反对求和,赵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又向虞卿请教。虞卿说:“秦国这次攻打我们,是用尽了所有力气的,结果怎样呢?

还不是疲倦而归吗?这时如果我们把六个城池拱手奉送给他们,岂不是等于帮助敌人来打自己吗?您知道,靠武力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城池的呀!如果赵国答应了秦国的要求,明年他们再来进攻一次,您还打算怎么办呢?不是更加重危机了吗?”

赵王心急如焚,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虞卿,你说可有办法可以解燃眉之急呀!”

虞卿胸有成竹,慢慢地说出了一个计策:

“大王,秦国向您要六个城池,但您偏不给他,您可以把这六城池赠给齐国。齐国和秦国一直都有矛盾,齐王得到我们的六个城池,必然会出兵攻秦,齐国偏袒赵国那是当然的了。这样一来我看秦王恐怕要带着重礼,主动向我们请求讲和呢!

韩国和魏国看到这种形势,也必定会支持我们。您这一个举动,就可与三个国家结好,这正好与秦国最初的企图相反呀!”

“好主意,好主意呀!就这么办吧!”

赵王赞成虞卿的策略,立刻派他去齐国谋划。

果然不出虞卿所料,他还没有从齐国回来,秦国已派使者来到赵国讲和了。

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意思是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以后谨慎小心,不重犯错误。

此典出自《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蜂,自求辛螫。”

周朝武王死后,他儿子成王继承王位,当时因为他的年龄还小,不会管理国家大事,便由他的叔父周公摄政。那时,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和蔡叔欺负成王年纪小,认为他不应该做王,乘机勾结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共同发动叛乱,妄图推翻周成王。

传说成王在祭祀宗庙时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恐慌心理和平乱的决心,后来,在周公的帮助下,成王平息叛乱了,巩固了国家大权。这首诗便是《诗经·周颂·小毖篇》,其开头两句是:“予其惩,而毖后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应该从所受的惩罚中汲取教训,小心谨慎,以免再遭其他祸患。”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原指人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经历极大危险,随时都有丧失生命的可能。

此典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途),有十三;死之徒(途),有十三。‘《老子》第五十章,是老子的人生论,讲如何爱惜生命。老子反对统治者放纵七情六欲,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过奢侈、荒淫的生活,他认为这是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他主张人要避免危险,爱惜身体。

老子说:人来到世上就是生,进入坟墓就是死。人有七情六欲,这十三条(七情加六欲)可以养生,也可以致死。生的途径是这十三条,死的途径也是这十三条。

人的养生,一动就走向死亡,也是这十三条。那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他用以养生的物质享受太丰厚了。这是损害生命,不是保持生命。善于保持生命的人要避免危险,爱惜身体。

初生之犊不怕虎

原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但缺少经验。现多用以比喻青年人大胆勇敢,敢于创新。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俗云:

“初生之犊不惧虎。”

东汉末年,刘备的大将关羽率军袭击曹操的襄阳和樊城。关羽首先派部将廖化和关平领兵进攻襄阳,曹军将领曹仁带兵抵抗,结果被打得一败涂地,退守樊城。曹操派于禁和庞德前来增援。庞德领兵来到樊城脚下,与名将关羽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庞德是员勇将,且年轻气盛,和关羽大战一百多回合,分不出胜负,双方各自鸣金收兵。关羽退回营寨后,对关平说:庞德刀法很厉害,是个敌手。

关羽还说:俗话说:“初生之犊不怕虎”。庞德虽然勇猛,但缺乏经验。当时,正是秋季,阴雨连绵,河水猛涨,于是关羽采用水攻战略消灭了曹操派来的七支援军,击杀了庞德。

从天而降

“从天而降”是指出其不意地来到,犹如天降,形容突然到来。

此典出自《汉书·周勃传》:“且兵事上神秘,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降也。”

汉朝汉文帝执政的时候,有一年匈奴侵犯边境。汉文帝命令刘礼将军驻兵灞上,命令徐厉将军驻扎在棘门,又调来周亚夫为将军,陈兵在细柳,以防御匈奴的侵入。

一天,汉文帝带领大臣们去慰劳军队,他们在灞上和棘门,都是骑马乘车直入军营,无人阻挡。可是到了细柳周亚夫的驻军营地,情形却完全不同了。他们的军士全部身穿铠甲,手拿兵刃,严阵以待敌军。皇帝的侍骑先驰到军营,守卫营门的士兵说:“将军有令,不能随便进入军营!”侍骑只好拿着皇帝的牌节来到营门,守门兵士这才放他们进营。但军吏又拦住车骑,说:“军内有规定,营内骑马不能奔驰!”汉文帝只好按辔慢慢前行。皇帝一行人来到中营,周亚夫将军这才出来,他向皇帝深深作了一个揖说:“铠甲在身,不能叩拜,请允许我以军礼拜见。”皇帝也用相应的礼节慰劳了军队。汉文帝和大臣们离开军营后,大臣们议论纷纷,说:

“周亚夫太傲慢了,对陛下也不恭敬……”

汉文帝却称赞周亚夫说:“他是真正的将军,哪像灞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如儿戏。

他们可能会被敌人偷袭,甚至会被俘虏,而亚夫呢,谁敢侵犯他?”不久汉文帝便提升周亚夫为中尉。

后来汉文帝生了重病,临终前告诫太子说:

“记住,国家一旦有了危险要任用周亚夫,这个人可以帮你安定朝廷的。”

汉景帝即位后,便任命周亚夫人为车骑将军。汉景帝执政才三年,吴王和楚王就密谋叛乱。周亚夫受命带兵去平叛吴王和楚王。

周亚夫领兵出征,行至灞上,赵涉拦住他,诚恳地对他说:“你这次去平叛吴王和楚王,事关重大呀,如果成功了,朝廷安稳,万一失败了,则天下危亡,你能否听我的一句劝告?”

周亚夫连忙跳下车来,向赵涉致礼,恭敬地向他请教,赵涉说:“吴王刘濞很强,他养了许多勇士,组成了敢死队。他知道你率兵来打他,一定会预先在黾地方设下伏兵,你最好走右边的路线,过蓝田,出武关,到洛阳,一两天就可以直入武库,击鼓鸣金,诸侯听见了会以为将军从天而降,到那时候,他们一定会惊慌失措……”

“好呀,好呀!”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率军队偷偷奔往洛阳。又用小股军队去黾地侦察,果然发现了吴王的埋伏。

周亚夫请赵涉做他的护军,派精兵断绝了吴王、楚王军队的粮道。吴、楚军内缺乏粮食,将士一片恐慌。周亚夫趁机击败吴军,吴军伤兵残将数千人。吴王刘濞逃跑到江南,一个月后被越人杀掉了。

周亚夫由于平叛有功,不久升迁为丞相。

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形容事件突然发生,毫无准备,因而来不及应付。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达人困马乏,措手不及,被申耽一枪刺下马来。”

孟达本来是刘备部将,投魏以后,曹丕欣赏他的才干,封他为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镇守上庸、金城等地。曹丕死后,曹睿即位,朝中不少人嫉妒孟达,为此,他便派人送信给孔明,愿反魏投蜀。之后,孟达约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共同叛乱。申仪、申耽二人佯许,私下却派人密报司马懿,并说孟达的心腹李辅及孟达的外甥邓贤都愿意前来援助,捉拿孟达。魏军统帅司马懿得到消息,昼夜兼程来进攻孟达驻地新城。他首先派先锋徐晃攻城,结果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死。孟达正打算开门出城追赶,却见四面旌旗蔽日,原来司马懿领兵来到,于是孟达只得闭门坚守。

第二天,孟达登城了望,忽见两路兵马杀来,旗上大书“申耽”“申仪”。他以为是救兵来了,忙开门引兵迎接。申耽、申仪见了孟达,在马上大喊道:“反贼休走,早早受死!”孟达见事有变,掉转马头,急忙朝城中跑去。岂料城上的李辅、邓贤也成了曹军的内应,孟达只得夺路逃走。这时,申耽从后面赶来。“达人困马乏,措手不及,被申耽一枪刺下马来。”于是孟达全军皆降。

大刀阔斧

“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此典出自《水浒传》四十回:“远远望见旗幡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枪兵将,大刀阔斧,杀奔白龙庙路上来。”

晁盖等十七个头领带领一百余人把宋江从法场上劫出之后,连同戴宗、李逵等二十九个好汉一齐来到白龙庙聚会。当二十九人在白龙庙内行了见面礼之后,只见小喽罗急忙跑进庙来报道“江州城里鸣锣擂鼓,整顿军马,出城来追赶。远远望见旗幡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都是擎枪兵将,大刀阔斧,杀奔白龙庙路上来。”

李逵听了,大叫一声:“杀将去!”提了双斧,便出庙门。晁盖叫道:“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才回梁山泊去。”众英雄齐声应道:

“愿依尊命。”

一百四五十人一齐呐喊,杀奔江州而去。杀得那官军尸横遍野,血染波红,直杀到江州城下。残兵败将慌忙入城,关上城门,好几天不敢出来。

故事中的“大刀阔斧”本指“大的刀,宽阔的板斧”,说的是武器。

反经行权

“反经行权”指违反常规,采用权宜之计。

此典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周勃)反经合于权。”

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即位,这就是汉惠帝。由于刘盈懦弱无能,朝廷大权逐渐落入他的母亲吕后手中。

吕后其实是个野心家。刘邦一死,她便同亲信审食其合谋,密不发丧,企图把刘邦时期的文武大臣全部铲除掉,以便自己独揽大权。

但由于大臣郦商的反对,吕后被迫放弃了诛杀诸将的阴谋。

为了控制朝中大权,吕后违背了刘邦在世时定下的非刘氏不能封王的规矩,分封她的侄子吕产、吕禄等为王。吕氏及其亲信共同执掌了中央的军政大权,整个朝廷被他们一伙搞得乌烟瘴气。汉惠帝做了七年名义上的皇帝,忧郁而死。后来,吕后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都废掉了,她阴谋让吕氏取而代之。

但是吕氏的篡权不得人心,吕氏一伙也非常孤立。吕后一死,受刘邦信任的大臣周勃、陈平等人立即将吕氏一网打尽,免除了可能发生的一场分裂事件。

司马迁在写的一篇《自序》中说:由于吕氏篡权乱政,周勃等人只好不顾君臣之义,违反常规,采用权宜之计,剪灭诸吕。

逢山开道

“逢山开道”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能克服任何困难。

此典出自《元曲选·李逵负荆》:“让我来给你们逢山开道。”

杏花村有一个人名叫王林,靠卖酒为生。老伴死得早,只留下一个女儿,名叫满堂娇,年方十八,还没有许人。

一天,贼人宋刚和鲁智恩到杏花村喝酒,宋刚自称是梁山泊头领宋江,鲁智恩自称是花和尚鲁智深。王林没有见过宋江和鲁智深,以为他们俩真是梁山上的好汉,便热情接待,并唤女儿满堂娇出来敬酒。

宋刚喝醉了酒便要讨满堂娇做压寨夫人。鲁智恩就对王林说:“把你女儿与俺宋公明哥哥作压寨夫人吧,只借你女儿三天,第四天便送来还你。”说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满堂娇带走了。

正好这时李逵也下山游玩,来到王林酒店喝酒,听说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王林的女儿,非常气愤。李逵立即回山与宋江理论。

李逵回得山寨,见了宋江,连忙打恭道:“给哥哥道喜!”宋江问道:“喜从何来?”李逵道:“哥哥不是要讨压寨夫人了么?”然后指着鲁智深说:“秃儿,这是你做的好事呢!”鲁智深不知话从何说起,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李逵恨恨地说:“原来这梁山泊有天无日,我恨不得砍倒这面杏黄旗。”宋江忙说道:“你这铁牛,有什么事也不查个明白,就提起板斧来,要砍倒杏黄旗。”吴学究则在一旁说道:“山儿,你也忒口快心直了。”宋江说:“山儿,你下山喝酒,碰到了什么人?他们说了我些什么?……”

于是李逵把事情的原委全部说了出来,宋江否认。李逵不信,便与宋江打赌说:“如果不是你,我愿把这个脑袋输了。”宋江道:

“既然如此,就立下军令状,交学究收着。”

李逵道:“那怕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为了弄清问题,宋江、鲁智深和李逵便一道下山去找王林弄清真相。在下山的路上,李逵总认为宋江和鲁智深走路太慢,必是心中有鬼,便道:“让我来给你们逢山开道。”鲁智深说:“山儿,我要你遇水搭桥呢!”李逵道:“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宋江知道李逵的言外之意,便说:“山儿,你记得你上山时,是八拜之交认我做哥哥的吗?”李逵不听这些,只顾着急赶路,不觉来到杏花村王林家下。对质的结果,抢王林女儿的果然不是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