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6731100000036

第36章 空灵境界故事(6)

贾政寿辰三日,宁荣二府的人丁都来祝寿,场面非常热闹。这时,夏太监骑马来到贾府,直至正厅下马,满脸笑容,走到厅上,南面而立,肃然说道:“奉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连茶也没有喝,就乘马去了。

贾政等连忙整装入朝。入朝后才知道是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喜讯传来,宁荣二府上下内外莫不欢天喜地,惟有宝玉“置若罔闻”(意思是:好像没有听到这个喜讯一样)。只有听说贾琏与黛玉要回来,先遣人来报信,说明日就可到家,宝玉听了才略有些喜意。

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中午,贾琏才把黛玉接到贾府里来。宝玉好好端详了黛玉一番,觉得她比以前出落得越发漂亮了。宝玉将北静王所赠茯苓香串珍重地取出来,想转送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说着便扔还宝玉,宝玉无奈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贾琏见过众人之后,便回自家房中,问及别后家中诸事,又谢凤姐辛苦。凤姐说:“我呀,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了’

……你是知道的,咱家所有的这些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转弯抹角

“转弯抹角”形容行路曲折很多。也用来比喻说话不爽直。

此典出自《水浒传》第三回:“当下收拾了行头药囊,寄顿了枪棒,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

中秋那天,史进邀请少华山头领朱武、陈达、杨春前来庄上宴饮。当他们在后园饮酒叙谈正高兴的时候,忽听墙外喊声四起,火把通明。史进上墙一看,只见华阴县县尉引着两个都头及三四百士兵前来捉拿朱武等人。史进和朱武等人稍微商量了一下以后,随即放火焚烧庄院,带领小喽罗并庄客杀将出去。陈达、杨春一人一朴刀,结果了两个都头的性命,县尉吓得屁滚尿流,匆忙骑马奔逃,众官兵四散逃命。史进、朱武等杀散官兵后,即来到少华山寨内,杀牛宰马,贺喜饮宴。

史进在少华山住了几天,便辞别朱武等人去关西经略府寻找师父王进。史进独自一人,夜住晓行,半月之后已来到渭州。渭州也有一个经略府,史进想“莫非师父王教头在这里?”史进走进一家茶坊寻问。

茶坊主人并不知王教头的去向。恰在这时鲁智深走进茶坊,史进便向鲁提辖施礼请问。当鲁智深得知史进就是九纹龙时,非常高兴,挽着史进的胳膊便要去酒店饮酒。

两个人走出茶坊,在街上走了三五十步,只见史进原来的师父打虎将李忠在街上使枪弄棒卖膏药,他们便邀李忠一起去喝酒。“当下收拾了行头药囊,寄顿了枪棒,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三人在酒楼上饮酒聊天,较量些枪法,气氛很活跃。

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比喻意志坚强,不论受多少挫折都不屈服。百折不挠也可写成百折不回。

此典出自汉代蔡邕《太尉桥玄碑》:“高明卓异,为众杰雄,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桥玄是东汉时期汉灵帝当政时的尚书令。后来还被任命为太尉。因为桥玄为人刚直不阿,敢于同贪官污吏作斗争,所以当时朝野上下,他的知名度很高。

有一天,桥玄十岁的小儿子在家门前独自玩耍,忽然来了三个强盗将孩子绑架掠走。几天后强盗来找桥玄,向他索要一笔钱赎回孩子,否则就杀掉孩子。桥玄气愤地骂道:“我是朝廷命官,岂能容许你们这样横行霸道,我一定要捉拿你们归案!”

这时河南尹、洛阳令率兵来捕强盗,包围了桥玄府,就是不敢进到院子里,怕逼急了强盗会伤害孩子。桥玄见此情景,在院里大声疾呼:“快来捉拿强盗,我岂能因一个孩子而放掉贼人!”结果强盗虽然被捕获了,但桥玄的小儿子也因此被杀害了。

桥玄失去了爱子悲痛不已,但他想如何才能杜绝这类案件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便向皇帝上书:

“凡是被贼人绑架走的,不许用钱赎回,否则贼人会越来越凶的;官府捉到掠人为质的强盗一律处斩!”

朝廷按照桥玄的建议公布了法令。绑架劫持的事件真的就逐渐绝迹了。

桥玄年轻时候,在县里做过功曹,官虽然小,可是他尽职尽责,敢检举朝廷大将军梁冀的朋友羊昌的罪行。他当汉阳太守时,发现自己属下的皇甫祯贪赃枉法,就马上处死了他,使整个郡的官民都为之一震。后来,桥玄担任尚书令,他又告发太中大夫盖升搜刮民财,罪行累累,应该被捕入狱。可是皇帝与盖升有旧恩,关系密切,不同意桥玄的意见,后来不但没有判盖升的罪,反而给他升了官。桥玄一气之下称病辞职,回家乡了。

曹操对桥玄一向非常景仰,那时曹操还只是东汉的小官,名气不大。一天,曹操去拜访桥玄,两人谈得很投机。桥玄就对曹操说:

“现在天下动荡不安,我看你才智超人,将来安定国家、将息百姓的可能就是你了……”曹操非常感谢他,觉得桥玄才是知己。

后来曹操掌握了大权,专程到桥玄坟地上吊唁他,还在祭文中赞扬桥玄说:桥玄太尉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待我像孔子对待颜渊,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比喻后无退路,只能决一死战。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

韩信带兵攻打赵地,派一万士兵直抵河边,然后再回过头来攻打赵军。赵军见他如此用兵,都大笑起来:“天下哪有这样用兵的?背靠河水,面对敌军?万一打败了,只有跳河!”第二天,经过激烈的战斗,出乎意料地是韩信大获全胜。手下的将领问韩信说:

“如此背水一战,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将军却能够获胜,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说,先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正是用的这种战术。我们的士兵,大多数都是新投降过来的,不把他们放在危险的处境中,他们是不会拼命作战的。”

不忘沟壑

“不忘沟壑”形容时刻不忘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此典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陈代建议孟子去拜见诸侯,他对孟子说:“您不去拜见诸侯,只是从小处维护自己清高的气节吧?如果您去拜见诸侯,从大处看,就可以推行王道仁政了,也可以称霸诸侯。况且《志》书上说过这样的话:‘弯曲时只有一尺长,伸展开来就有八尺长了。’我觉得您可以那样去做。”

孟子回答道:“从前齐景公打猎,用饰有羽毛的旗帜召唤猎苑的管理员,小吏认为齐景公的行为不合乎礼数,就没有理睬他,齐景公准备杀他。可见有志气的人为了坚持节操不怕抛尸山沟,勇敢的人为了维护正义不怕掉脑袋。孔子称赞管理员什么呢?就在于称赞他对不是自己应该接受的召唤,坚决不接受的态度。如果诸侯没有邀请我,而我坚持前去,又是怎样的行为呢?你说弯曲时只有尺把长,伸展开来就有八尺长,那是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单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弯曲时有八尺长,伸展开来仅仅尺把长,而又是有利的,难道也可以去做吗?”

不因人热

“不因人热”比喻性情孤傲、不依赖别人。

此典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的文学家梁鸿为人孤傲,清贫自守。他和妻子孟光一起隐居在吴地,给别人当佣工。由于生活困难,还常常寄居在别人家里。

有一次,梁鸿夫妇寄住在当地人家里,这家人做完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做饭,就关心地对他说:“我的饭已经做好了,灶里的火还燃着,趁着余火,你接着做饭吧。”梁鸿听后,就像受了羞辱一样,严肃地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里是知道的,但一个人处世怎么能利用别人的余火来加自己的热呢?”说完,他灭掉灶中的火,再重新生火做饭。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说明人有远大和崇高的理想;也用以形容人刻苦勤劳,努力向上,冲破重重困难,去创立伟大事业的精神。

此典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字元干,南北朝宋时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抱有远大的志向。学了一身好武艺,又非常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客人很多。有十几个强盗趁他家忙着办喜事的机会,夜里去抢劫。

宗悫独自一人挺身而出奋力抵抗,终于把强盗赶跑了。他的叔叔宗少文问他将来的志向,他激昂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要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冲破面前的万里波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后来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帝派他做了左卫将军,封为洮阳侯。

发愤忘食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十分勤奋。

此典出自《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楚国叶县的县尹沈诸梁去拜访孔子的学生子路,请他谈谈对孔子的认识。

沈诸梁满怀希望而去,但是子路一言不发,他只好怏怏而回。过了几天,子路把这事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非常生气,埋怨子路道:“你为什么不说呢,他在研究学问的时候,非常刻苦,甚至连饭都忘了吃,等到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的时候,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衰老将要临头了!”子路面有愧色地说:“老师,我当时糊涂,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现在我明白了,今后如有人再问老师的为人,我一定照老师的话回答。”孔子听后笑着说:“好,好,好。”

横槊赋诗

“横槊赋诗”的意思是,行军途中在马背上横着长矛吟诗。

用以形容能文能武的豪放潇洒风度。

此典出自《旧唐书·杜甫传》:“建安之后,天下之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道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在唐代天宝末年的诗人中,杜甫与李白齐名,二人又是好朋友。时隔几十年以后,到了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诗人元稹写了诗论《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评价杜甫、李白二人诗作的成就与优劣。元稹历述自尧、舜起,直至杜甫、李白各朝各代诗歌的发展与进步,其中还谈到了曹操父子的诗作。他写道:“自从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年间以来,天下的士人遭受战争的忧患,曹操父子在戎马倥偬中写诗作文,经常在行军途中,在马背上横着长矛吟诗,因此他们的诗词慷慨悲壮、蕴含着哀怨离愁的情调,远远超过古人。”

毁家纾难

“毁家纾难”表示倾尽家财以解救国家危难。

此典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谏,则执而梏之。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公元前666年的秋天,楚国令尹子元率领六百辆战车攻进了郑国的桔柣门。诸侯军赶来救援郑国,楚军便在夜里逃走了。公子元攻打郑国回来后,就住在楚文王的王宫里。

楚国大夫斗廉认为这样做不太合适,就去劝阻公子元。结果,公子元把斗廉拘捕起来并给他带上手铐。公元前664年的秋天,楚国申县之长斗班杀了公子元。当时,斗谷於菟(即令尹子文)做令尹,他自己捐弃家财以缓和楚国的危难。

尽忠报国

“尽忠报国”形容志士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此典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又见《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

宋徽宗在位时,北方金人屡次侵略大宋,那时宋朝政治腐化,国防空虚,无法抵御庞大的金兵,屡战屡败,结果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被金兵占领去。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在东京汴梁被攻陷时,也成了俘虏,被押到北方后来就死在那里。这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从北方逃出来,渡过长江,跑到浙江临安(今杭州)去就位,总算使宋朝得以延续下去,历史上叫做南宋。虽然金兵得到中国北边的大片土地,但他们还是贪心不足,妄想吞并中国,并继续派大兵向宋进攻。

那时汤阴有一个英雄姓岳名飞,很有大志,武艺与兵略都很出众,日夜忧虑国事。

因当政人大都是昏庸无能,恣意玩乐,任情享受,争夺私利,不把国事放在心上,所以他时时在家里长吁短叹。岳飞的母亲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贤母,看到儿子想为国家做一番大事,非常欢喜,就时时鼓励他。有一天,她看到儿子在书房叹息,对儿子说:“你不要忘记报国,我在你背上刺几个字吧!你愿意吗?”岳飞又忠又孝,听了母亲的话,马上把上衣脱下来,让母亲刺字。于是他的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或比喻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拼搏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时也比喻徒劳无益。

此典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以前有一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长着许多柘树,树上居住着一种鸟。它的形状像是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人称“精卫”。它叫起来,总是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它原本是古代教人如何种植五谷的神农氏的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在东海里游玩,不幸溺水而死,就这样变成了精卫鸟。精卫每天不停地衔来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把它们填塞到东海里,决心要把淹死它的东海填平。

夸父逐日这个典故形容志向虽大,但难以成功。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或不自量力的人。

夸父逐日

此典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上古时代,有一个神人名叫夸父,他有一个伟大的志向,就是要追上太阳。那一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露出半张脸,夸父便甩开两条长腿,用尽全力由东向西奔走。一天之内,他不吃不喝,只是分秒必争地追逐着日影。

到了下午,夸父依旧追赶着太阳,而太阳到了它将要落下的隅后。此时的夸父才觉得口干舌燥,需要马上喝下大量的水。

于是,夸父跑到黄河边上去喝水。他一口气将黄河的水喝个精光,黄河也显出了河床。但他还是觉得非常渴,于是他又跑去喝渭水,渭水也让他喝干了。然而,夸父仍然感到口渴难忍,胸间似有烈火焚烧,异常难受。

这时,他想起在北方的雁门山下有一个纵横千里、异常宽阔的大湖。“那里水多,一定能让我止渴。”他想着又迈开步伐,向北而去。

但是,夸父渴得实在难以忍受,他已经连路也走不动了。大湖又那么遥远,一时难以赶到。夸父艰难地走了一阵,终于还没等赶到大湖,他便因过度饥渴而倒在地上死去了。

夸父倒在地上的时候,把手杖扔在地下。他死之后,手杖便化作了一大片桃林,绵延数千里。

鲲鹏万里

后人用“鲲鹏万里”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此典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