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讲伦常道德,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在所谓“五伦”当中,又最重“孝”字,以为对长辈的孝是“修身,齐家,治国”之本,敦化五伦纲常之基。也就是认为对父母能孝,才能对君主忠,才能对兄弟悌,才能对朋友信,才能对儿子爱,如此等等。从孔夫子到蒋介石都强调“以孝治天下”。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我们从生活的常情考虑,一个人对他的父母都不好,还能对别人好吗?曾国藩对长辈的孝,是很有名的。凡遇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或兄弟子侄在道德学业上有什么缺失,他都要以不孝自责,对兄弟子侄更是谆谆嘱咐。这一点也与其家庭的影响有关。
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年少时,喜好游侠,并礼贤下士。对于那些老成端庄的人,他总是恭敬而不懈怠,其余各种人等也给予接待。同乡以及亲戚好友,有好事就去祝贺,有丧事就去吊唁,有病就去看望。甚至连乡里的官司,也常常须他调解。渡口桥里道路毁坏没修的,孤寡老人生病无亲的,他都给予一定的济助。因而在乡里有着极高的声望。
曾国藩的父亲竹亭老人曾经长年苦学,但却为学业考试所困,四十三岁时才补为县学生员,他对星冈公以孝顺闻名。
据曾国藩说,星冈公对儿子竹亭督促最严,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呵斥。有时别人惹得他不高兴,他却痛责儿子,整日责备训斥。每当此时,竹亭则屏住气,靠着墙,面色和悦如初。星冈公晚年得了瘘病,动作不灵便,又说不出话来,如果要什么东西,就用眼睛示意;如果感到难受,他只能皱眉头。竹亭昼夜侍奉,常常能想父亲之所想。晚上侍奉他睡觉,因星冈公平素不愿常常召唤,而其他仆人又都不称意,每晚小便六七次,善解人意的曾竹亭常常在父亲要起之际,就拿来器皿。如此往复,没有一夜平安睡过。冬天父亲大便时,就让别人去移动手脚,自己用身体挡祝有时稍弄脏一点,就换洗父亲的内衣,挪动得十分轻微,整夜都这么小心。到白天,另一儿子曾冀云就来侍奉,侍奉起来和竹亭一样,久而久之,孙子、媳妇们,内室外室,且以之为乐,不觉得星冈公身上有异味。
父亲病了三年,竹亭没有一日安睡,这和人常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恰恰相反。夫人江氏,系同乡江沛霖的女儿,侍奉舅姑四十多年,无不恭敬谨慎,举行祭祀时,仔细检查整理物品;家里的穿着,尽由她一手缝制。
曾国藩的母亲江氏,性格很倔强。曾国藩在同治二年正月十二日曾写给他的弟弟曾国荃一封信,说:我们兄弟性格继承母亲的居多,好的地方也正在倔强上。向来做老师的有经师、人师的区别,教育也有言教和身教的差异。星冈公讲理透彻,说的许多话成为曾门家规,多属于言教。竹亭对父亲十分孝顺,时间虽长却更加用心,属于身教。他们对后世的教育方法虽然不同,但对于感化家人,成为乡人的榜样,可谓殊途同归。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熏染之下,曾国藩确也成就了他为一代孝子的美誉。
曾国藩的孝道,主要表现在他的日记和家书里,虽然他终生居家时日颇短,但其一颗殷殷孝子之心,却昭然若揭。
曾国藩但凡给父母的家书总有一个格式,开头总是“曾国藩跪禀父亲母亲膝下”或“曾国藩跪禀父亲母亲万福金安”,结尾则多用“男谨禀”或“男谨呈”等。虽然这是一种格式用语,但也足见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孝子殷切,至孝至诚了。
其次,曾国藩远在他方时,总是不时地向父亲禀呈自己的现状,以缓父母对己的怀念。又嘱托兄弟、子侄多多来信呈报父母的身体状况,也是他孝顺的一个方面。如在一封家书中他写道:“敬悉祖父大人病体未好,且日加沉剧。父叔率诸兄弟服侍已逾三年,无须臾之懈,独男一人远离膝下,未得一日尽孙子之职,罪责甚深。”在另一封家书中曾国藩又道:“母亲齿痛,不知比从前略松否?现服何药?下次望季弟寄方来看,叔父之病至今未愈,想甚沉重。望将药方病症书寄京。刘东屏医道甚精,然高云亭犹嫌其过于胆大,不知近日精进何?务宜慎之又慎。”
似这类关切父母、孝顺双亲的家书甚多。有时候,曾国藩要做一件事,父母不同意或想不开,他便去信开导,实在开导不成,事情便放下作罢。
他在京里得知母亲欲买一丫头,马上去信表示支持,即刻从自己窘迫的收入里拼凑起五十金给母亲寄回。甚至于给他祖父母、父母的四口寿具上漆之类的小事,他也亲自过问,并叮嘱每年同时上漆一次,花费由他自己专项报销。他曾经给星冈公买了一副黑狸皮褂,以尽孝孙之心,并去信再三叮嘱,说:“闻狸皮在南边易于回潮,黑色变为黄色,不知信否?若果尔,则回湘天气须勤勤检视,又凡收皮货,须在省城买‘潮老’(指防潮剂),其色如白淮盐,微带黄色,其气如樟木。用皮纸包好,每包约寸大,每衣内量三四包。收衣时,仍将此包置衣内。又每年晒皮货晒衣之日,不必折收,须过两天。待热气退尽乃收。”细致的叮咛中,曾国藩的孝心殷殷可见。
当他得知父亲因过多地躬亲家事而累坏了身体时,马上去信说:“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邻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男忝窃卿贰,服役已兼数人,而大人以家务劳苦如是,男实不安于心。”并再三嘱托诸弟代父劳苦,以宽解父亲的疲累。
子夏问孝,子日色难。色难者,就是永远和颜悦色,承顺父母的旨意,而不专在饮食的供奉。曾国藩夫妇侍奉父母,均以得欢心为本,故一家融融洽洽,上下欢愉,养成一团和气。所以说,事亲以得欢心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