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做人学问
6725000000083

第83章 人生大病是一“傲”字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其学说以实践为主,现代许多企业家均为阳明学说的信奉者,“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即为其学说中的警世名言。

《传习录》被当成阳明学说中的入门典籍。此书记录了王阳明和其弟子间的对话,及王阳明对弟子的训示。

“傲”为何意?一骄傲;二傲慢;三仗势欺人。也就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地位,瞧不起比自己低的人。王阳明认为,“傲”是一个人的最大病症。人要有自尊心,但自尊心应置于心胸,不可过于表面化,否则即为“傲”。“傲”者必然引起周围人的反感,而被孤立。

拥有权势者或许认为,权力足以压制别人的不满。然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失势时,周围的人就会痛打落水狗。

孔子年轻时,似乎也带有几分傲气。一次,他遇到老子,便向他请教,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德容貌若愚。”又说出以下的训示:“傲、欲、气、邪念过多,这对你有害无益。”

当孔子即将离开时,老子又说:“送人,富者钱以财物,仁者赠以言语。吾非富者,至少可模仿仁者。虽然有的人聪明又富有洞察力,但却遭到了死亡的危险,因为有太多的人批评他。即使雄辩博学之士,也有死亡的危机,因为他惯于揭露他人的隐私。想要安然生存于社会上的人,千万莫要过度自我主张。”

孔子听此一席话,深受感动,尽量排除心中的傲气,而以谦逊处世。在孔子老年时,有一位弟子问子贡:“夫子无论到哪一国,均是备受礼遇的政治顾问,这是不是夫子自己要求的,或是对方主动邀请的呢?”

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为温和;良,为坦率;恭,为恭敬;俭,为谦虚;让,为有分寸。正因为孔子拥有这种完美的人格,所以不必自己去要求别人,对方也自动会邀请。

这五种美德均与“傲”相反,克服了年少时的狂傲,成就谦以待人的心胸,此为孔子伟大的地方。

《老子》一书,充分代表了老子的思想体系。书中所言,尽是基本的处世哲学,而谦虚为最重要的一点,书中有句“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说,把过人一等的能力隐藏起来,而与世俗群众同步,简言之,即要谦虚戒傲。老子认为,惟有以谦处世,才能在严酷多变的现实中生存,这是聪明人应该具有的处世之道。王阳明也认为“谦为众善之基,傲为众恶之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