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唐诗故事
6716000000025

第25章 至今留得离家恨,鸡犬相闻落照明

温庭筠

温庭筠(约公元812-870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诗词优美,下笔神速,有“温八叉”的外号。

温庭筠是唐末著名的诗人兼词人,很有才华,但是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没有考中。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而且下笔神速。在考试贴诗时,叉八次手八韵十六句的试贴诗就完成了,故外号“温八叉”。有一次,诗人李商隐对他说:“近来我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一直想不出下联,你能不能试着对一下啊?”没想到温庭筠不假思索地答道:“可以对成‘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曾经赋诗,上句有“金步摇”,久对不成,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大加赞赏。

李羽处士故里

温庭筠

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东去鹤归天。

愁肠断处春何限,病眼开时月正圆。

花若有情还帐望,水应无事莫潺浸。

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二篇。

温庭筠才学如此出众,为何却会多次落第,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名誉不太好,二是以为自己才学高,瞧不起人,得罪了权贵。温庭筠为人不修边幅,喜欢和歌伎们混在一起,经常和一些纨绔子弟喝得大醉,并且喜欢亲自吹拉弹唱。温庭筠音乐修养很高,有孔即吹,有弦即弹,不用好笛好琴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在唐代,这些对于一个读书求取功名的人来说,是大大有失身份的。同时,温庭筠又在考试中代人答卷作弊,并索取报酬,因此让人瞧不起。据说他原来和令狐绚关系不错,令狐绚后来做了唐宣宗的宰相,温庭筠照理说应该青云直上了。可是他看不起令狐绚。相传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绚自己作不好,于是暗中叫温庭筠代写,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同时告诫温庭筠不要将此事暴露。可是温庭筠不听,在和别人闲聊的时候,就告诉了别人。令狐绚觉得这件事情让他大失面子,怀恨在心,从此就和温庭筠疏远了。

有一次,令狐绚有一个典故不懂,就问温庭筠。温庭筠才思敏捷,生性傲岸,就随随便便地说:“这个典故出自《南华真经》第二篇的齐物论。这部书不是冷僻书籍,很好找。希望相公在处理政务之余,抽点时间读读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令狐绚一听,勃然大怒,斥道:“温钟馗丑鬼,你敢来教训我!”钟馗是传说中打鬼的武夫,长得粗眉暴眼,一脸的刺猬胡须。温庭筠长相也很丑陋,令狐绚就给他起名温钟馗。

温庭筠受不了这种人身侮辱,接口就顶了一句:“中书堂内坐将军!”中书堂,是丞相官邸中书省。这话是嘲笑令狐绚虽然身居相府,其实不过是个草莽武夫。说完,便不辞而别了。

一天晚上,温庭筠想起这件事,愤愤不平地写下了《李羽处士故里》这首诗。

温庭筠不仅得罪了宰相,而且还在无意中冒犯了皇帝。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宣宗穿上普通人的衣服在长安游玩,在一所旅店里遇见了温庭筠。温庭筠不认识皇帝,傲慢地问他说:“你是长史、司马这一类的人吧?”皇帝回答说:“不是啊。”温庭筠又说:“那你就是六参、簿尉这一类的小官了。”皇帝听了以后非常生气,把温庭筠贬为隋县县尉,并且在诏书中说温庭筠的德行毫无可取之处。

温庭筠这次遭遇,和贾岛很相似,历史上有人怀疑这是一个传说安在两个诗人头上。大概根据唐代的习惯,考进士的“举子”本身就很受人尊敬,像温庭筠、贾岛这样因为得罪皇帝而被授小官离开京城就任,不能再参加进士考试,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一种丢人的惩罚,而且这样得到的官职,将被掌权的大官们嘲笑,一辈子也再难升迁了。

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已经52岁的温庭筠仍然只是当着巡官之类的小官,他在赶赴江东时,途经广陵,当时令狐绚正在此镇守,温庭筠因为一肚子怨气,所以不去谒见。一天晚上,温庭筠又去寻欢作乐,喝得大醉,回来的时候,被巡夜的虞候打破了脸,牙齿也断了。温庭筠告到令狐绚那里。本来温庭筠是官员,随便打现任官员是犯法的。可是虞候在令狐绚那里揭了温庭筠很多有失官员身份的污行,于是令狐绚就对此事置之不理了,甚至有人猜测这件事情是令狐绚暗地指使虞候去干的。这件事传到长安,温庭筠四处拜见大官,想为自己辩护。但是,温庭筠的名声却由此更坏了。大约就是由于这件事,温庭筠不久以后就再次被贬为方城县尉。他的友人纪唐夫,写了一首七律为他送行:

送温庭筠尉方城

祀唐夫

何事明时泣玉颜,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尽绿酒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过 新 丰

温庭筠

一剑乘时帝业成,沛中乡里到咸京。

寰区已作皇居贵,风月犹含白社情。

泗水旧亭春草遍,千门遗瓦古苔生。

至今留得离家恨,鸡犬相闻落照明。

温庭筠虽然生活浪荡,但是并不是一个真的没有思想、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他对历史,还是有着一定的思考和感慨的。有一次他路过新丰县,想起刘邦建新丰的往事,写下了这首七律。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当了皇帝以后,定都于关中的长安,并尊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住在长安的皇宫中。可奇怪的是,刘太公住在生活极其优越舒适的皇宫中却“凄怆不乐”,刘邦不知其故,于是悄悄地向四周伺候的宫人询问。原来太上皇在故乡沛县丰邑,喜欢和一些以屠狗、沽酒、卖饼为业的少年们交往,经常在一起斗鸡、蹴鞠(类似现在的足球)为乐,现在住进了深宫,哪能习惯呢?于是刘邦派工匠在长安东面秦代的骊邑建造一座新城,要求街道屋宇与沛丰相同,取名为“新丰”。新丰建成后,将沛丰的百姓连鸡犬一起迁来。据说百姓们一到新丰,好像回到了家乡,不用人指点,各家都认识自己的房子,随来的鸡鸭羊犬放在街上,都会自己回家,由此可知建筑水平的高超。刘邦的父亲来到新丰时,竟以为真回到了故乡。建筑新丰的工匠因此受到了重赏。

温庭筠有感于这件事情,在诗中说:刘邦抓住时机,只提着一把宝剑就建立了帝业。随后为了他父亲而把家乡沛丰的百姓迁到长安附近。这关中已经成为高贵的帝王之居,可民俗还带有刘邦当皇帝祭祀天地时的遗风。刘邦曾经当过亭长的泗水亭,如今已经是秋草枯萎,凄凉不堪,沛丰百姓迁移后,遗留下的千家瓦砾堆上,已经长满青苔。至今新丰的百姓们还记得被迫离开家乡的恨事,唯有当年同来的鸡犬,在西下的夕阳中叫个不停。

昆明池水战词

温庭筠

汪汪积水光连空,重叠细纹晴漾红。

赤帝龙孙鳞甲怒,临流一盼生阴风。

鼍鼓三声报天子,雕旌兽舰凌波起。

雷吼涛惊白石山,石鲸眼裂蟠蛟死。

溟池海浦俱喧屈,青帜白旌相次来。

箭羽枪缨三百万,踏翻西海生尘埃。

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游鱼近烟岛。

渺莽残阳钓艇归,绿头江鸭眠沙草。

温庭筠笔下的古人,还有汉武帝刘彻。

据说,汉武帝想要征伐经常在边境抢掠骚扰百姓的百越,可是在途中有一个方圆三百里的滇池。所以必须练习水战。为此,汉武帝于元狩三年(公元120年),下令在汉长安西南的上林苑中,挖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并取名为昆明池。

昆明池周长20公里,将发源于终南山的交水、沣水和滴水三条河流引流人池,因此水量丰富。池水分三路流出,一路流入建章宫,一路引入长安城,还有一路作为运粮食到长安的运河水源。为了练习水战,池中并有戈船(用戈矛武装的战船)和楼船各数百艘。

在昆明池四周,培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草地,湖面上有各种水禽往来飞翔。在池的东西两岸,有着石雕的牛郎和织女坐像,两像隔池相望。在池水中,有巨大的石雕鲸鱼,在池中心岛上,建有华丽的豫章观。

据汉代传说,昆明池中的石鲸每逢雷雨时,就会大声吼叫,鱼鳍鱼尾皆动。温庭筠的诗,就结合了这些传说,描述了汉武帝时昆明池中练习水兵的状况。

诗中的游鱼近烟岛,指的是这样一个传说:昆明池挖成后,有人在池中垂钓,一条大鱼上钩后,拉断线逃走了。汉武帝在晚上梦见有鱼求他去钓,第二天,汉武帝在池边游玩,见一条大鱼嘴里衔着钓线,于是帮它取下钓钩放了它。三天后,汉武帝又游昆明池,在池边拾得明珠一对,汉武帝想,这大概是大鱼对他的感谢吧!

温庭筠这首诗,前十二句写汉武帝在昆明池练习水军时那种惊天动地的情景,正在最激烈的时候,突然停顿,一句“茂陵仙去菱花老”,表示了这一切的结束。最后三句,写昆明池的平静,以至于有野鸭安眠在草丛中。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兴衰变迁,充满沧海桑田之感。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打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唐代诗人温庭筠,一次在咸阳遇到了一场雨,诗人在高楼上远眺咸阳桥头的雨景,写了这首七绝。

此诗的意思是:咸阳桥上急雨如帘,悬挂在半空,在万点雨珠中江上一片迷蒙,钓鱼船在雨中若隐若现。这真像春天洞庭湖上的水色,被傍晚的浮云带着,飘到了岳阳的上空。